与水稻氮素利用相关的microrna初探
:本文对OsNAR2.1-RNAi,OE-OsNAR2.1及野生型三种材料的miRN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对miRNA的长度分析发现不同材料中miRNA的切割前体DCL可能不同,通过对材料中miRNA的差异性表达分析发现miR156,miR166,miR169,miR1874,miR1882,miR399,miR5150几个miRNA的表达可能与氮相关,通过对miRNA靶基因的pathway进行分析,基本可以确定miR397a与氮代谢相关,但仍需要通过生理生化实验进行验证。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1 文献综述 1
1.1 microRNA的发现 1
1.2 植物microRNA的特点 2
1.3 miRNA的生物合成 3
1.4 miRNA的作用机制 3
1.5 miRNA的研究方法 4
1.5.1 miRNA的鉴定 4
1.5.2 miRNA表达的检测 4
1.5.3 miRNA与其靶基因相互作用的验证 4
1.6 miRNA与氮素表达的关系 5
1.7 miRNA的命名原则 5
2 材料与方法 6
2.1 材料 6
2.2 方法 6
2.2.1 数据统计及对比读数 6
2.2.2 miRNA的差异性表达 6
2.2.3 新miRNA的分析 6
2.2.4 miRNA靶基因的预测及分析 6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7
3.1数据统计及对比读数 7
3.2 材料中miRNA的差异性表达 7
3.3 新miRNA的分析 9
3.4 miRNA靶基因的预测及分析 10
4 讨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3
与水稻氮素利用相关的microRNA初探
引言
引言:近二十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来,因为模式植物的建立及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植物发育机理有了突破性的认识。基因的表达调控及其功能的研究也成了分子生物学中是重大课题。这几年,随着microRNA(miRNA)的发现及对其作用机理不断的深入研究,miRNA已经作为一种研究基因功能的新手段,受到研究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它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内源性非编码的单链RNA分子,通过介导基因表达在转录水平上对基因组进行修饰,从而抑制靶基因的转录,或在转录后水平,介导靶基因mRNA的裂解或抑制蛋白翻译[1]。
1 文献综述
1.1 microRNA的发现
miRNA是指长度大约为1925nt的小型非编码单链RNA分子。它最初也被称作stRNA(small temporal RNA),因为其表达一般具有特异性,而且很容易在线虫,果蝇,植物及哺乳动物中找到[2]。
第一个miRNA的发现是在1993年(Lee et al.1993),长度为22nt的miRNA,被命名为Lin-14,它能够控制线虫细胞的发育时序。这种miRNA在线虫发育的第一期及第二期大量表达,同时与对应的靶m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结合到靶lin-14的3’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 ,3’-UTR),抑制Lin14的翻译,从而暂时使Lin14蛋白质的表达水平下调,使线虫从第一期转化为第二期,并且不影响靶基因的转录。这一新发现,表明有一种新的机制存在于基因表达的过程当中。
相比于动物miRNA,植物miRNA则发现较晚[3]。Reinhart等(2002)于2002年第一次从植物中鉴定出miRNA[12]。他们当时以拟南芥的幼苗和花作为材料,构建出拟南芥的小分子RNA克隆文库,并得到16个microRNA,其中5条为单拷贝,11条为多拷贝。并将其依次命名为miR156—171。所发现的拟南芥miRNA的5’端均为U,与之前发现的动物miRNA类似。而与动物miRNA不同的是,这些miRNAs是通过和其对应的靶RNA互补配对介导靶基因的裂解从而使靶基因的表达下调。同年,2002年12月,Manchester大学建立了miRNAs的数据库miRBase(http://www.mirbase.org)以方便研究者查询[13]( Griffiths-Jones et al. 2004; 2006; 2008)。
1.2 植物microRNA的特点
(1)miRNA存在于真核生物中,长度为1925nt,属于非编码序列,在3’端有几个个碱基的长度变化。
(2)没有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Ambros,1989),由独立的转录单位表达。
(3)miRNA具有高度保守型,在植物中,miRNA和其靶基因mRNA的配对几乎是完美的,其主要调节方式为直接切割。
(4)premiRNA是miRNA的前体,它为发夹结构或茎环结构。而成熟的miRNA一般位于前体的一个臂上,通过对前体的剪切加工得到(LagosQuintana et al. 2001)。
(5)miRNA以多种形式存在于基因组中,包括单拷贝、多拷贝以及基因簇等形式。其中基因簇形式在植物中并不常见,但在动物中则广泛存在。属于同一簇的miRNA同源性比较强(Bartel,2004)。同时大多数情况下,miRNA存在于基因的间隔区,说明其大多位于独立转录单位中,可以调控自身的转录(Zeng et al.,2003)。[4]
(6)miRNA的3’端为羟基,5’端为磷酸基团。5’端第一个碱基对U由严重的偏向性,对G则有抗性。第二三四个碱基则少U,二三碱基少C。(Bartel, 2004; Millar et al., 2005)
(7)miRNA具有组织特异性以及时序性,在不同的发育阶段,miRNA的表达不同,在不同的组织中,miRNA的表达也不同,说明miRNA可以参与调控复杂的基因表达,并对生物的发育生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8)可以用Northern blotting对miRNA及premiRNA进行生理生化水平测验。
1.3 miRNA的生物合成
miRNA的生物合成主要分为miRNA前体基因的转录,成熟miRNA的加工运输,RISD(RNA诱导的复合沉默体)的组装及miRNA的转运四个步骤。首先,miRNA一般通过在自身启动子和RNA聚合酶II的作用下进行转录,首先生成初级转录产物primiRNA,它的长度较长,有时可达到1kb,一般要经过剪切,多聚腺苷化,5’带帽等加工。然后primiRNA在HYL1(Hyponastic Leaves 1),DCL1(DICERLIKE1)及SE(Serrate)形成premiRNA(80~200nt),premiRNA不稳定,很快由DCL1进一步加工形成miRNA*双链复合体,然后经过Helicase酶解旋,其中一条链加工为成熟的miRNA,另一条则被降解。成熟单链组装到RISC(RNA 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中行使功能。[1]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1 文献综述 1
1.1 microRNA的发现 1
1.2 植物microRNA的特点 2
1.3 miRNA的生物合成 3
1.4 miRNA的作用机制 3
1.5 miRNA的研究方法 4
1.5.1 miRNA的鉴定 4
1.5.2 miRNA表达的检测 4
1.5.3 miRNA与其靶基因相互作用的验证 4
1.6 miRNA与氮素表达的关系 5
1.7 miRNA的命名原则 5
2 材料与方法 6
2.1 材料 6
2.2 方法 6
2.2.1 数据统计及对比读数 6
2.2.2 miRNA的差异性表达 6
2.2.3 新miRNA的分析 6
2.2.4 miRNA靶基因的预测及分析 6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7
3.1数据统计及对比读数 7
3.2 材料中miRNA的差异性表达 7
3.3 新miRNA的分析 9
3.4 miRNA靶基因的预测及分析 10
4 讨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3
与水稻氮素利用相关的microRNA初探
引言
引言:近二十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来,因为模式植物的建立及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植物发育机理有了突破性的认识。基因的表达调控及其功能的研究也成了分子生物学中是重大课题。这几年,随着microRNA(miRNA)的发现及对其作用机理不断的深入研究,miRNA已经作为一种研究基因功能的新手段,受到研究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它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内源性非编码的单链RNA分子,通过介导基因表达在转录水平上对基因组进行修饰,从而抑制靶基因的转录,或在转录后水平,介导靶基因mRNA的裂解或抑制蛋白翻译[1]。
1 文献综述
1.1 microRNA的发现
miRNA是指长度大约为1925nt的小型非编码单链RNA分子。它最初也被称作stRNA(small temporal RNA),因为其表达一般具有特异性,而且很容易在线虫,果蝇,植物及哺乳动物中找到[2]。
第一个miRNA的发现是在1993年(Lee et al.1993),长度为22nt的miRNA,被命名为Lin-14,它能够控制线虫细胞的发育时序。这种miRNA在线虫发育的第一期及第二期大量表达,同时与对应的靶m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结合到靶lin-14的3’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 ,3’-UTR),抑制Lin14的翻译,从而暂时使Lin14蛋白质的表达水平下调,使线虫从第一期转化为第二期,并且不影响靶基因的转录。这一新发现,表明有一种新的机制存在于基因表达的过程当中。
相比于动物miRNA,植物miRNA则发现较晚[3]。Reinhart等(2002)于2002年第一次从植物中鉴定出miRNA[12]。他们当时以拟南芥的幼苗和花作为材料,构建出拟南芥的小分子RNA克隆文库,并得到16个microRNA,其中5条为单拷贝,11条为多拷贝。并将其依次命名为miR156—171。所发现的拟南芥miRNA的5’端均为U,与之前发现的动物miRNA类似。而与动物miRNA不同的是,这些miRNAs是通过和其对应的靶RNA互补配对介导靶基因的裂解从而使靶基因的表达下调。同年,2002年12月,Manchester大学建立了miRNAs的数据库miRBase(http://www.mirbase.org)以方便研究者查询[13]( Griffiths-Jones et al. 2004; 2006; 2008)。
1.2 植物microRNA的特点
(1)miRNA存在于真核生物中,长度为1925nt,属于非编码序列,在3’端有几个个碱基的长度变化。
(2)没有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Ambros,1989),由独立的转录单位表达。
(3)miRNA具有高度保守型,在植物中,miRNA和其靶基因mRNA的配对几乎是完美的,其主要调节方式为直接切割。
(4)premiRNA是miRNA的前体,它为发夹结构或茎环结构。而成熟的miRNA一般位于前体的一个臂上,通过对前体的剪切加工得到(LagosQuintana et al. 2001)。
(5)miRNA以多种形式存在于基因组中,包括单拷贝、多拷贝以及基因簇等形式。其中基因簇形式在植物中并不常见,但在动物中则广泛存在。属于同一簇的miRNA同源性比较强(Bartel,2004)。同时大多数情况下,miRNA存在于基因的间隔区,说明其大多位于独立转录单位中,可以调控自身的转录(Zeng et al.,2003)。[4]
(6)miRNA的3’端为羟基,5’端为磷酸基团。5’端第一个碱基对U由严重的偏向性,对G则有抗性。第二三四个碱基则少U,二三碱基少C。(Bartel, 2004; Millar et al., 2005)
(7)miRNA具有组织特异性以及时序性,在不同的发育阶段,miRNA的表达不同,在不同的组织中,miRNA的表达也不同,说明miRNA可以参与调控复杂的基因表达,并对生物的发育生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8)可以用Northern blotting对miRNA及premiRNA进行生理生化水平测验。
1.3 miRNA的生物合成
miRNA的生物合成主要分为miRNA前体基因的转录,成熟miRNA的加工运输,RISD(RNA诱导的复合沉默体)的组装及miRNA的转运四个步骤。首先,miRNA一般通过在自身启动子和RNA聚合酶II的作用下进行转录,首先生成初级转录产物primiRNA,它的长度较长,有时可达到1kb,一般要经过剪切,多聚腺苷化,5’带帽等加工。然后primiRNA在HYL1(Hyponastic Leaves 1),DCL1(DICERLIKE1)及SE(Serrate)形成premiRNA(80~200nt),premiRNA不稳定,很快由DCL1进一步加工形成miRNA*双链复合体,然后经过Helicase酶解旋,其中一条链加工为成熟的miRNA,另一条则被降解。成熟单链组装到RISC(RNA 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中行使功能。[1]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swgc/smkx/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