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申运河吴江段陆域生态系统调查与分析

本调查是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地探访和问卷调查,结合卫星摄影、遥感等技术,解析芜申运河吴江段(太浦河)的陆域生态环境,旨在为该地区生态补偿体系的制订提供参考。首先介绍了调查的背景和意义,确定了调查对象和范围。根据环保部《流域生态健康评估技术指南》的具体要求,获取生态格局、生态功能、生态压力共三大类7项数据,并得出相应的指标评分,综合得出该区段的陆域生态健康评分为50.41,等级为一般。主要限制因素是人类活动较多,造成森林覆盖率低,建设用地占比较大。最后提出了合适的解决对策。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1 绪论 1
2 调查地点和方法 2
2.1 调查地点 2
2.2 调查内容 3
2.3 技术路线 3
2.4 评估指标计算方法及分级 4
2.5 评估结果计算 5
3 生态系统健康评估和分析 5
3.1 芜申运河吴江段陆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结果 5
3.2 陆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结果分析 9
3.3 流域生态环境状况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10
4 对策和展望 11
4.1 应对污水进行有效管控 11
4.2 重视沿岸自然植被恢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12
4.3 调整农用地结构与比例,恢复生态环境平衡 12
4.4 建立科学的渔业养殖方式,促进生态养殖 12
4.5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12
结语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3
附录 14
芜申运河吴江段陆域生态系统调查与分析
引言
绪论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类对于自然的影响也不断扩大。但是,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系统问题,如:沙漠化、酸雨、森林面积不断缩减,野生动物大量灭绝等。由此,生态系统健康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态系统健康,指的是特定的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具体来说,包括在时间维度上保持其组织结构,抵御威胁以及在受到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害后的恢复调节能力[1]。
水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人类对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得水环境遭到不断破坏。工农业和生活污染物对河流的污染越发严重。由于从河流水库超量引水造成河流自身水量不能够满足生态用水的最低需求,各种水利工程的建设导致天然河流非连续化和渠道化[2]。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泥石流和洪水日益加剧等,这些因素严重影响到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3]。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的基础,即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流域作为一个独特的地理概念,是特定水域、周边陆域空间和其上的自然、社会的有机统一[4]。对于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也有其特定方法。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要求,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维护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环境保护部组织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了《流域生态健康评估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5],指导开展流域健康评估试点工作。
本研究根据以上的指南和方案,构建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以芜申运河吴江段(太浦河)为研究对象,开展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分析目前运河改造工程带来的生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为江苏省流域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信息决策支持。
调查地点和方法
调查地点
太湖流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中部,是长江下游的中心流域,是为典型的平原河网地区,流域总面积约36500㎞2,其中水面积为2300㎞2。太湖流域内水网密布,湖荡众多,这些湖荡具有调蓄纳洪、提供水源、繁衍水产、沟通航运、改善生态环境等多种功能。太湖流域江苏省内涉及南京、镇江、常州、苏州、无锡共5个市的行政区域。地形特点为周边高、中间低;中间为平原、洼地;北、东、南三边受长江口及杭州湾泥沙淤积的影响,形成沿江及沿海高地,整个地形成碟状。
芜申运河是一条接芜湖到上海的运河,主要航道由青弋江、水阳江、胥溪河、荆溪、太湖和太浦河等组成,跨越皖苏沪两省一市,运河全长296 km。太浦河西起江苏省吴江市时家港东太湖,东至上海市松江区黄浦江上游泖河,连接太湖和黄浦江,横跨两省一市,全长57.24 km。太浦河是太湖流域重要的行洪通道、供水通道,承担着防洪、排涝、供水、水环境治理等综合任务。芜申运河吴江段(太浦河)长40.37 km。该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6℃左右,年均降雨量1000mm左右。全境无山,地势低平,自东北向西南缓慢倾斜,南北高差2m左右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土壤以壤土质的黄泥土和粘土质的青紫泥为主,其次为小粉土。该流域地处吴江南部城镇发展与农业生态功能区[6]。
调查内容
吴江段陆域生态系统现状调查,分为陆域生态系统调查和流域生态环境状况问卷调查两大块。主要内容包括:陆域土地利用状况;生态系统的组成分布特征;维管植物种类组成、植被覆盖度;水土流失状况等。通过流域陆地生态系统组分构成及其变化、景观格局、物种及其栖息生境等调查,掌握流域生态系统演变特征,辨识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状况的主要压力源和人类活动干扰因素,更全面把握调查试点流域生态特征。
技术路线
通过社会经济统计、历史资料收集、生态调查、水文调查、环境监测以及遥感等技术手段,了解宜芜申运河吴江段(太浦河)基本概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评估流域的历史变化过程和变化趋势。
评估内容与方法。参考环保部《流域生态健康评估技术指南》,以陆域生态系统为评估对象,确定评估指标体系,选取评估指标,主要包括生态格局、生态功能和生态压力三类,共7项指标(表1)。结合卫星照片、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等,计算出各个指标数据,评价等级并进行赋值。最后根据各个指标因素对于流域生态健康的影响大小及其关联,采用综合加权法进行流域健康评估。另外通过调查问卷形式,了解近10年来该区段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情况,了解水利工程、畜禽养殖、沿河(湖)开发建设活动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状况。
对策与建议。在流域生态健康状况诊断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提出流域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建议,以及具体的保护工程和治理措施。项目具体实施技术路线见图2。
表1 流域生态健康评估指标(陆域)体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swgc/smkx/20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