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个杂籼稻区试品种田间种植效果评价

目 录
1 引言1
2 材料与方法 2
2.1 试验品种 ..2
2.2 试验设计 ..2
2.3 试验过程 ... ... .2
2.4 秧田 .3
2.5 大田管理 3
2.6 主要气候条件及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3
3 水稻主要的评价方法及指标 ..3
3.1 水稻品质评价的主要方法和指标 .3
3.1.1 稻米的成分 .4
3.1.2 稻米品质与淀粉 4
3.1.3 稻米品质与蛋白质 5
3.1.4 稻米品质与脂肪 . ..5
3.2. 水稻抗病性评价的主要方法和指标 5
3.2.1 稻瘟病抗性鉴定 5
3.2.2 白叶枯病抗性鉴定 .. ..6
3.2.3 纹枯病抗性鉴定 . ...6
3.3水稻病害病情分级标准及防治 ... 6
3.3.1 稻瘟病 ..6
3.3.2 白叶枯病 ... 6
3.3.3 纹枯病 .. 7
4 试验结果与分析 ..7
4.1 不同水稻品种的农艺性状表现 7
4.2 不同水稻品种的抗性表现 ..9
4.3 不同水稻品种的产量表现..10
结论12
致谢13
参考文献14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1 引言
水稻是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莎草目一年生禾本科稻属植物,是最主要的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播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的1/5,全世界二分之一以上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同时也是我国最主要的栽培作物之一。如今,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大量的农田被征用;另一方面我国的人口却日益增加,解决粮食产量的问题一直是我们育种工作的重点。同时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市场对水稻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产量,开始越来越注重品质,而水稻的产量是数量性状。如何找出品质和产量的平衡点,怎样去培育水稻的优质高产已经成为育种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三个因素所构成,这三个因素分别在不同生育时期形成。单位面积穗数是由主茎数、单株分蘖数、分蘖成穗率三者组成的。主茎数取决于插秧的密度及移栽成活率,其基础是在秧田期,所以育好秧,育壮秧,才能确保插秧返青快、分蘖12582农信通网站早、成穗多。决定单位面积穗数的关键时期是在分蘖期。在壮秧、合理密植的基础上,每亩穗数多少,便取决于单株分蘖数的成穗率。一般分蘖越早,成穗的可能性越大;后期出生的分蘖,不容易成穗。所以积极促进前期分蘖,适当控制后期分蘖,是水稻分蘖期栽培的基本要求。面对水稻产量育种的困境,我们应该从栽培措施上下功夫,在这方面前人已经做出了各种总结。水稻新品种试验是农业推广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一项长期的连续性工作,通过品种试验,可以客观评价新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稳定性、抗逆性、品质等一系列特性[1-3]。根据水稻品种田间种植效果评价课题的需要,通过杂籼品种比较试验掌握品种特征特性、产量水平、抗逆性、抗倒性等,种植推广优质高产水稻品种,严格进行大田试验与示范工作,逐步筛选出适合该地区栽培的抗逆性强、抗病、优质、高产的水稻品种,为提高水稻产量提供较充足的品种资源。
黄淮地区不同水稻品种株型产量与品质等一系列特性虽然现在水稻品种数量上选择余地很大,但适宜淮北稻区超高产种植,尤其是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强的超高产品种较少[5-9]。本文也是立足前人的结论上,利用对水稻新品种设计比较试验,在品种产量、丰产稳定性、适应度、主要性状、生育期及抗逆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适宜种植的优质、高产、多抗的水稻新品种,从而优化品种结构,从田间性状模拟2014江苏杂籼产量,以及对江苏杂籼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提出一个恰当的选育方法。
2 材料与方法
2.1试验品种
本文利用2014年参加江苏省区试区域实验杂籼水稻品种的13个参试品种,分别编号是杂籼区01—杂籼区13,其中杂籼区13(Ⅱ优084)是对照,获得其数据如株高,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本试验承担单位为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江苏天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2.2 试验设计
该试验安排在盱眙县古桑原种场,土壤质地为黄壤粘土,地势平坦,土壤肥力中等且均匀,茬口一致,灌排条件良好,无禽畜危害,无检疫性病虫草害。试点试验均采用一律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三次重复。试验试点于5月6日至5月10播种,6月2日至6月14日移栽,秧龄24—34天。试验小区面积均为13.3平方米,小区面积0.02亩,长宽比2-3:1。田间走道区组间1.5尺,小区之间空1尺。保护行长1米左右,为便于考察记载,保护行一律采用小区同品种延伸种植。本试验田间种植分布图如图1:
图1 杂籼区试田间种植示意图
区组号 小区排列
Ⅰ 10 4 12 7 5 13 2 11 1 6 9 8 3
Ⅱ 8 5 1 3 12 6 4 9 2 13 10 7 11
Ⅲ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2.3 试验过程
播种育秧:播前晒种,用25%使百克浸种消毒,常规催芽。采取湿润育秧,每品种用种量0.5kg,秧田播种量40kg/667m2,播后踏谷。秧田基肥用45%复合肥40kg/667m2。秧苗1叶1心期每667m2用15%多效唑粉剂150g对水75kg喷洒化控,2叶1心期每667m2施尿素5kg作断乳肥,其他管理同常规。
试验地准备:5月5日整地施肥,5月7日播种育苗,5月12 日出苗,5月19日撒施清粪水,并施锌硫磷,6月5 日施送嫁肥,并喷施稻瘟灵。
移栽:6月8日按实施方案规划移栽,拉标绳定位人工栽插。四周保护行栽对应品种; 其他农艺措施按当地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并作好观察记载和病虫害调查,10月7 日进行各小区实割实测,并作好记录和相应的调查。
2.4 秧田
采取湿润育秧,种子用咪鲜胺杀螟丹药剂浸泡处理
2.5 大田管理
6月5日,复合肥每亩40公斤,尿素每亩20公斤。6月17日,尿素每亩20公斤,7月10日,尿素和复合肥各每亩15公斤 。
3.2.1稻瘟病抗性鉴定 
稻瘟病主要是叶部病害,于苗期采用苗期喷雾接种法。供试材料用抗菌素402浸种3d后,用清水冲洗,催芽1~2d,播于育秧盘内,每品种播15~20粒。将供试稻瘟病菌株移植于RCA培养基(玉米粉40g、稻秆50g、琼脂20g)上,25℃下培养7d,用黑光灯照射72 h,待稻瘟病菌产生孢子后用无菌水冲洗,配成10×10倍显微镜下每视野30~40个孢子的悬浮液。在水稻秧苗3叶1心期时,隔离喷雾接种,在遮荫棚内保湿7d后,按稻瘟病病情分级标准调查发病情况,并分级记载。每个品种重复3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swgc/smkx/41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