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性能检测线规划设计
目 录
1 绪论 1
1.1 汽车性能检测线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2 汽车性能检测线设计的课题来源 2
1.3 国内外汽车检测线发展状况 3
1.3.1 国内发展状况 3
1.3.2 国外发展状况 4
2 汽车检测站总体设计 5
3 汽车性能检测线的设计 6
3.1 汽车性能检测线概述 6
3.2 汽车性能检测线系统分析 7
3.3 汽车性能检测线设计的指导原则和指导思想 8
3.4 汽车性能检测线参数计算 9
3.4.1 检测线条数的确定 9
3.4.2 检测线工位数的确定 10
3.4.3 检测线人数的确定 10
3.5 检测线所需的检测设备 10
3.6 检测线设备的选择 12
3.6.1 检测设备的选择依据 12
3.6.2 检测设备的选择 14
3.7 检测线工位布局设计 25
3.8 检测线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 30
结 论 32
致 谢 33
参考文献 34
1 绪论
1.1 汽车性能检测线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汽车的综合性能检测是指在检测过程中,通过先进的检测设备和现代化检测技术,对汽车的各项使用工况进行快速准确地检查和诊断。并对汽车的使用状况进行诊断说明。进行汽车检测线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现有检测线的检测效率,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保有车辆的数量在急剧增加,检测线承担的检测数量和任务也急剧增加,因此,提升现有检测效率是必要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进行检测线研究也是为了提高检测线整体的联网性,选用能够联网的检测设备方便数据的及时上传、共享。也方便检测数据的保存和调出。建立汽车检测线是促进汽车检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加强了人们对汽车使用状况的了解,提升了汽车的使用寿命,为汽车的维修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依据。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保有车辆数量也在急剧增加,相应的带来的问题也逐渐增多,交通事故的数量也逐年增加。国家开始重视汽车的行驶安全性,对现有车辆的检测要求也逐步提高。国家对检测线的检测标准、检测线的配置和布置方式都有了新的标准。目前国内现行的检测线还满足不了国家最新的标准和要求。因此,对汽车综合检测线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是实现视情维修、实现汽车的维修和维护方式更加便捷的的重要手段
早期的车辆进行维修和维护的时候,主要的维修方式为“事后维修”和“定期强制维修”。但这两种维修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弊端,维修破坏性大,成本较高。事后维修指的是当车辆出现重大事故之后才对汽车实行的维修,这种维修方式成本较高,而且无法对车辆的使用状况进行一个综合的判定,不能降低车辆发生事故的概率。定期强制维修是指在规定时间对汽车进行拆解维修,这种方式往往容易造成盲目修理或失修的现象,对汽车的破坏性较大,同时维修的质量和数量不能达到人们的需求。视情维修制度能在保证汽车整车装备完整的前提下,完成对汽车的检测和维护,对汽车的损害降到了最低。
(2)发展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是促进汽车维修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对汽车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加。截止2016年,我国现有的汽车保有量约一亿辆,是世界上汽车使用数量最多的几个国家之一。单论汽车总量来说,我国的汽车总数已经超越世界上的很多国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汽车使用大国。随着汽车电子设备的发展,每辆汽车的电子设备价格也随之增长。据有关数据统计,1975年世界上每辆汽车的电子装置平均价值大约为25美元,到2015年每辆汽车平均电子装置价格约为5000美元。汽车的装备越来越先进,但是相对应的诊断和维修的技术达不到人们的需求。所以汽车的维修和保养所需要的先进的检测诊断技术急需发展。人们需要一个全新的检测和诊断方式来适应当今的汽车使用状况,提升汽车的使用寿命,节约汽车的维修成本。
(3)加强汽车安全性能检测是提升行车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必要手段
随着我国机动车数量的增加,由机动车引发的公路交通事故也在增加。公路交通事故带来的危害直接关系到我们个人和家庭。给我们的生命和家庭幸福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有关数据表明,我国每年交通事故致死的人数已经超过19万人,给超过十万个家庭带来了不可磨灭的痛苦。我国因为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数量连续十年来局世界第一。造成重伤的人数超过60万人,造成的个人和社会的经济损失无法估量。而且,每年发生的交通事故数量也在逐年增加。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除了驾驶员操作不当的原因,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汽车的自身使用工况出现了故障,如汽车的制动技术、转向性能、照明等原因出现的故障将导致驾驶员无法控制住车辆,从而造成了交通事故。为了避免上述交通事故的发生,我国也出台了相关的法律规定,规定我国的机动车必须进行安全性能检测,以减少机动车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
1.2 汽车性能检测线设计的课题来源
本课题来源于校企合作项目“汽车检测线建设规划设计与检测技术培训”。汽车性能检测是汽车维修和汽车诊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汽车性能检测线是实现汽车使用工况检测,满足汽车维修与保障的一个重要保证。汽车检 测线的检测内容主要包括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等内容,同时还包含了汽车诊断功能,所以在进行检测线的各个工位布置时,需要进行全盘考虑。同样,对于每一个工位的检测设备也要进行适当地选择,并合理安排好检测线上的检测流程。检测线的布置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按一般的汽车检测线的工位进行布置。布置一条大车、一条小车共两条安全环保检测线,把底盘测功、发动机分析、四轮定位等检测项目安排在另一条综合检测线上。按这种检测线的各个工位布置,有利于检测过程中的调整,布置起来比较简单,成本较低。
(2)按汽车需要待检的各项工况进行检测线的布置。检测线的各个工位遵照汽车的动力性检测、经济性检测、制动性能检测、操纵稳定性能检测、外观检测和发动机的使用状况检测等布置。按这种检测线的各个工位布置有利于汽车的各个检测环节分工明确、各个工位所针对的检测项目较为明确。但是整体布置起来较为复杂,成本较高。
我国的汽车使用量逐年增加,汽车的大量使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提升了人民的生活品味,但是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每年发生的交通事故量逐年上升。汽车尾气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也为日益严峻。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汽车各项使用工况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大多数检测线不能够快速、可靠、准确地检测出汽车使用工况的各项参数,因此,建立能够全面检测汽车使用工况的汽车性能检测线成为汽车检测业发展的一个重中之重。
(2)要按照中心站的检测标准要求进行设计,主要检测线条数和设备以及其余的建筑都要围绕质量目标和经济目标进行。
(3)车辆入口分开设置,竖向设计尽量考虑土方平衡,满足站区办公管线铺设要求。
(4)总体设计功能区分合理,并要求符合消防、环保、安全卫生规定。
3.2 汽车性能检测线系统分析
汽车性能检测线由众多要素组成,各个要素所包含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基础性要素的主要内容包括检测线的检测目的以及检测任务和检测时的行为规范等内容。能够反映国家对有关行业部门的相关规定,这些规定的制定源于交通部的有关规定以及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在基础性要素中,检测目的是检测过程中的最终需求,要综合考虑该检测线所能对汽车维修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检测任务是对检测目的的具体描述,同样也是对检测系统的具体功用进行更细化的阐述。需求性要素主要包括汽车检测时所需要的各个要素,主要包括被检车辆的数量、车型、技术构成以及使用年限和维修次数等内容,反映了汽车性能检测线的各种不同的服务对象。结构性要素指检测线的内部结构组成,主要包括检测线的检测工位布置、检测设备的选取、以及整体的工位布局和检测线的建设场地等内容。功能性要素主要指检测线的各项检测功能,主要包括检测线的工作效率、所检测得出数据的准确性以及检测的公正性等内容。
1 绪论 1
1.1 汽车性能检测线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2 汽车性能检测线设计的课题来源 2
1.3 国内外汽车检测线发展状况 3
1.3.1 国内发展状况 3
1.3.2 国外发展状况 4
2 汽车检测站总体设计 5
3 汽车性能检测线的设计 6
3.1 汽车性能检测线概述 6
3.2 汽车性能检测线系统分析 7
3.3 汽车性能检测线设计的指导原则和指导思想 8
3.4 汽车性能检测线参数计算 9
3.4.1 检测线条数的确定 9
3.4.2 检测线工位数的确定 10
3.4.3 检测线人数的确定 10
3.5 检测线所需的检测设备 10
3.6 检测线设备的选择 12
3.6.1 检测设备的选择依据 12
3.6.2 检测设备的选择 14
3.7 检测线工位布局设计 25
3.8 检测线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 30
结 论 32
致 谢 33
参考文献 34
1 绪论
1.1 汽车性能检测线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汽车的综合性能检测是指在检测过程中,通过先进的检测设备和现代化检测技术,对汽车的各项使用工况进行快速准确地检查和诊断。并对汽车的使用状况进行诊断说明。进行汽车检测线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现有检测线的检测效率,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保有车辆的数量在急剧增加,检测线承担的检测数量和任务也急剧增加,因此,提升现有检测效率是必要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进行检测线研究也是为了提高检测线整体的联网性,选用能够联网的检测设备方便数据的及时上传、共享。也方便检测数据的保存和调出。建立汽车检测线是促进汽车检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加强了人们对汽车使用状况的了解,提升了汽车的使用寿命,为汽车的维修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依据。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保有车辆数量也在急剧增加,相应的带来的问题也逐渐增多,交通事故的数量也逐年增加。国家开始重视汽车的行驶安全性,对现有车辆的检测要求也逐步提高。国家对检测线的检测标准、检测线的配置和布置方式都有了新的标准。目前国内现行的检测线还满足不了国家最新的标准和要求。因此,对汽车综合检测线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是实现视情维修、实现汽车的维修和维护方式更加便捷的的重要手段
早期的车辆进行维修和维护的时候,主要的维修方式为“事后维修”和“定期强制维修”。但这两种维修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弊端,维修破坏性大,成本较高。事后维修指的是当车辆出现重大事故之后才对汽车实行的维修,这种维修方式成本较高,而且无法对车辆的使用状况进行一个综合的判定,不能降低车辆发生事故的概率。定期强制维修是指在规定时间对汽车进行拆解维修,这种方式往往容易造成盲目修理或失修的现象,对汽车的破坏性较大,同时维修的质量和数量不能达到人们的需求。视情维修制度能在保证汽车整车装备完整的前提下,完成对汽车的检测和维护,对汽车的损害降到了最低。
(2)发展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是促进汽车维修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对汽车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加。截止2016年,我国现有的汽车保有量约一亿辆,是世界上汽车使用数量最多的几个国家之一。单论汽车总量来说,我国的汽车总数已经超越世界上的很多国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汽车使用大国。随着汽车电子设备的发展,每辆汽车的电子设备价格也随之增长。据有关数据统计,1975年世界上每辆汽车的电子装置平均价值大约为25美元,到2015年每辆汽车平均电子装置价格约为5000美元。汽车的装备越来越先进,但是相对应的诊断和维修的技术达不到人们的需求。所以汽车的维修和保养所需要的先进的检测诊断技术急需发展。人们需要一个全新的检测和诊断方式来适应当今的汽车使用状况,提升汽车的使用寿命,节约汽车的维修成本。
(3)加强汽车安全性能检测是提升行车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必要手段
随着我国机动车数量的增加,由机动车引发的公路交通事故也在增加。公路交通事故带来的危害直接关系到我们个人和家庭。给我们的生命和家庭幸福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有关数据表明,我国每年交通事故致死的人数已经超过19万人,给超过十万个家庭带来了不可磨灭的痛苦。我国因为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数量连续十年来局世界第一。造成重伤的人数超过60万人,造成的个人和社会的经济损失无法估量。而且,每年发生的交通事故数量也在逐年增加。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除了驾驶员操作不当的原因,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汽车的自身使用工况出现了故障,如汽车的制动技术、转向性能、照明等原因出现的故障将导致驾驶员无法控制住车辆,从而造成了交通事故。为了避免上述交通事故的发生,我国也出台了相关的法律规定,规定我国的机动车必须进行安全性能检测,以减少机动车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
1.2 汽车性能检测线设计的课题来源
本课题来源于校企合作项目“汽车检测线建设规划设计与检测技术培训”。汽车性能检测是汽车维修和汽车诊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汽车性能检测线是实现汽车使用工况检测,满足汽车维修与保障的一个重要保证。汽车检 测线的检测内容主要包括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等内容,同时还包含了汽车诊断功能,所以在进行检测线的各个工位布置时,需要进行全盘考虑。同样,对于每一个工位的检测设备也要进行适当地选择,并合理安排好检测线上的检测流程。检测线的布置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按一般的汽车检测线的工位进行布置。布置一条大车、一条小车共两条安全环保检测线,把底盘测功、发动机分析、四轮定位等检测项目安排在另一条综合检测线上。按这种检测线的各个工位布置,有利于检测过程中的调整,布置起来比较简单,成本较低。
(2)按汽车需要待检的各项工况进行检测线的布置。检测线的各个工位遵照汽车的动力性检测、经济性检测、制动性能检测、操纵稳定性能检测、外观检测和发动机的使用状况检测等布置。按这种检测线的各个工位布置有利于汽车的各个检测环节分工明确、各个工位所针对的检测项目较为明确。但是整体布置起来较为复杂,成本较高。
我国的汽车使用量逐年增加,汽车的大量使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提升了人民的生活品味,但是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每年发生的交通事故量逐年上升。汽车尾气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也为日益严峻。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汽车各项使用工况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大多数检测线不能够快速、可靠、准确地检测出汽车使用工况的各项参数,因此,建立能够全面检测汽车使用工况的汽车性能检测线成为汽车检测业发展的一个重中之重。
(2)要按照中心站的检测标准要求进行设计,主要检测线条数和设备以及其余的建筑都要围绕质量目标和经济目标进行。
(3)车辆入口分开设置,竖向设计尽量考虑土方平衡,满足站区办公管线铺设要求。
(4)总体设计功能区分合理,并要求符合消防、环保、安全卫生规定。
3.2 汽车性能检测线系统分析
汽车性能检测线由众多要素组成,各个要素所包含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基础性要素的主要内容包括检测线的检测目的以及检测任务和检测时的行为规范等内容。能够反映国家对有关行业部门的相关规定,这些规定的制定源于交通部的有关规定以及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在基础性要素中,检测目的是检测过程中的最终需求,要综合考虑该检测线所能对汽车维修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检测任务是对检测目的的具体描述,同样也是对检测系统的具体功用进行更细化的阐述。需求性要素主要包括汽车检测时所需要的各个要素,主要包括被检车辆的数量、车型、技术构成以及使用年限和维修次数等内容,反映了汽车性能检测线的各种不同的服务对象。结构性要素指检测线的内部结构组成,主要包括检测线的检测工位布置、检测设备的选取、以及整体的工位布局和检测线的建设场地等内容。功能性要素主要指检测线的各项检测功能,主要包括检测线的工作效率、所检测得出数据的准确性以及检测的公正性等内容。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qcgc/1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