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view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附件)
本文设计了基于LABVIEW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系统,以单片机作为下位机,通过应用C语言的编程实现对温度传感器DS18B20及电压信号的数据采集;以PC机为上位机,应用LABVIEW完成数据的显示与分析。通过串口通讯,实现上位机与下位机的通讯,对下位机进行控制。该设计实现了对温度和电压信号的实时采集及监控,并在实际的监测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LABVIEW,单片机,数据采集,串口通讯,DS18B20目 录
1 绪论 1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
1.2 数据采集系统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
1.3 虚拟仪器简介 2
1.4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4
2 信号源的的选择 4
2.1 温度信号 4
2.2 电压信号 6
3 基于LABVIEW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7
3.1 数据采集系统整体方案 7
3.2 下位机程序设计 8
3.3 上位机软件设计 13
4 上下位机的串口通讯 16
4.1 串口通讯 16
4.2 上位机串口的使用 18
4.3 LABVIEW串口通讯的设计 18
4.4 串口通讯调试 20
5 系统调试结果及分析 22
结论 24
致谢 25
参考文献 26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在工业控制系统中,一般能够实现对现场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反馈、报警等,并且还要求实时控制现场装置。由于单片机具有体积小、售价较低、在较差的环境中可以适应等特点,所以在功能较为复杂的控制系统中,下位机通常选用单片机,使下位机能够完全控制整个系统并且实现对数据进行采集的功能;与此同时上位机通常选用PC机,来实现对下位机采集数据的显示、处理并能够控制下位机。因此,在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就存在着大量的数据交换过程,而通常实现上下位机的数据交换是通过串行口通讯来完成的。
1.2 数据采集系统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数据采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可以适应等特点,所以在功能较为复杂的控制系统中,下位机通常选用单片机,使下位机能够完全控制整个系统并且实现对数据进行采集的功能;与此同时上位机通常选用PC机,来实现对下位机采集数据的显示、处理并能够控制下位机。因此,在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就存在着大量的数据交换过程,而通常实现上下位机的数据交换是通过串行口通讯来完成的。
1.2 数据采集系统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数据采集系统是通过采集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并转换成数字信号,并进行分析、处理、传输、显示和存储。它起始于20世纪中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信息领域各种技术的发展,在数据采集方面的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采集数据的信息化是目前发展的主流方向。各种领域都用到了数据采集,在石油勘探、科学实验、飞机飞行、地震数据采集、微星遥感成像、无人机、舰载传感器系统领域都已得到应用。
1.2.1 国内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
早期,对于大部分制造企业,测量仪器的自动数据采集一直是个令人烦恼的事情,即使仪器已经具备RS232/485等接口,但仍然在使用一边测量,一边手工记录到纸张,最后再输入到PC机中处理的方式。采用这样的方式不但工作繁重,同时也无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常常管理人员得到的数据已经是滞后了一两天的数据;而对于现场的不良产品信息及相关的产量数据,如何实现高效率、简洁、实时的数据采集更是一大难题。由研究人员研发的生产现场实时数据采集系统解决了这一问题,这个系统采用分布式结构,软硬件均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数据采集部分采用自行开发的带光隔离的RS485网,通信效率高,安全性好,结构简单。后台系统可根据实际被监测系统规模大小及要求,构成485网、Novell网及Windows NT网等分布式网络。由于软硬件均为分布式、模块化结构,因而便于系统的升级、维护,且根据需要组成不同的系统。数据处理在Windows NT平台上采用Visual C++语言编程,处理能力强、速度快、界面友好,可实现网络数据共享。
我国的数字地震观测系统主要采用TDE-124C型地震数据采集系统。近年来,有成功研制了动态范围更大、线性度更高、兼容性更强、低功耗的TDE-3240型地震数据采集系统。该数据采集系统对地震计输出的电信号模拟放大后送至A/D数字化,A/D采用同时采样,采样的数据经DSP数字滤波处理后,变成数字地震信号。该数据采集系统具备24位A/D转换芯片,采样率有50HZ,100HZ,200HZ。
1.2.2 国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
由美国PASCO公司生产的“科学工作室”是将数据采集应用于物理实验的崭新系统,它由3部分组成:(1)传感器: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可实现实时采集技术,可实时采集物理实验中各种物理量的数据;(2)计算机接口:将来自传感器的数据信号输入计算机,采样率最高为25万次/S;(3)软件:中文及英文的应用软件。
受需求牵引,新一代机载数据采集系统为满足飞行实验也在快速地发展。如爱尔兰ACRA公司2000年研发推出的新一代KAM500机载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采用了16位模数转换芯片,总采样率达500K/s,可以组成高达1000通道的大容量的分布式采集系统。
1.3 虚拟仪器简介
虚拟仪器是计算机技术与仪器仪表技术结合的产物,它通过应用软件将计算机与各种硬件设备结合在一起,使用时用计算机的操作界面就可以对测试设备进行管控,从而完成各种各种物理信号的采集、分析、处理、显示及数据存储。把计算机与仪器联系起来的基本途径如下:一是将仪器仪表导入到计算机,这种途径最为突出的例子是智能仪表。随着计算机功能的日益强大,以及它日益减少的大小等仪器功能更强大的工具,现在存在的嵌入式系统。另一种方法则与之相反,通过计算机硬件和常见的操作系统作为基础,来拓展仪器仪表的作用,而一般情况下所说的虚拟仪器主要指的就是第二种。虚拟仪器和传统仪器组成相同,主要由数据采集与控制、数据分析和处理、显示三部分组成。
对于传统的仪器来说,它的三个部分功能主要由硬件实现。而虚拟仪器,则需要通过软件部分来实现数据分析和处理、显示来实现,剩下的部分就由硬件完成。虚拟仪器正逐渐往模块化、标准化发展,这是它的优势也使得设计所需工作量减轻不少。一般的虚拟仪器测试系统的硬件是由传感器部件、通用计算器、信号调节及采集部件等组成。软件部分则需要依靠专门的开发语言来编写。
LABVIEW是实验室虚拟仪器工程平台的英文缩写,它是美国NI公司所开发。与传统的文本编程不同,LABVEW采用图形化编程,以程序框图来组织程序设计,由程序框图中的节点来传递数据的流动。
LABVIEW对使用者能够开发属于个人专属的仪器测
1 绪论 1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
1.2 数据采集系统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
1.3 虚拟仪器简介 2
1.4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4
2 信号源的的选择 4
2.1 温度信号 4
2.2 电压信号 6
3 基于LABVIEW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7
3.1 数据采集系统整体方案 7
3.2 下位机程序设计 8
3.3 上位机软件设计 13
4 上下位机的串口通讯 16
4.1 串口通讯 16
4.2 上位机串口的使用 18
4.3 LABVIEW串口通讯的设计 18
4.4 串口通讯调试 20
5 系统调试结果及分析 22
结论 24
致谢 25
参考文献 26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在工业控制系统中,一般能够实现对现场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反馈、报警等,并且还要求实时控制现场装置。由于单片机具有体积小、售价较低、在较差的环境中可以适应等特点,所以在功能较为复杂的控制系统中,下位机通常选用单片机,使下位机能够完全控制整个系统并且实现对数据进行采集的功能;与此同时上位机通常选用PC机,来实现对下位机采集数据的显示、处理并能够控制下位机。因此,在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就存在着大量的数据交换过程,而通常实现上下位机的数据交换是通过串行口通讯来完成的。
1.2 数据采集系统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数据采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可以适应等特点,所以在功能较为复杂的控制系统中,下位机通常选用单片机,使下位机能够完全控制整个系统并且实现对数据进行采集的功能;与此同时上位机通常选用PC机,来实现对下位机采集数据的显示、处理并能够控制下位机。因此,在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就存在着大量的数据交换过程,而通常实现上下位机的数据交换是通过串行口通讯来完成的。
1.2 数据采集系统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数据采集系统是通过采集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并转换成数字信号,并进行分析、处理、传输、显示和存储。它起始于20世纪中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信息领域各种技术的发展,在数据采集方面的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采集数据的信息化是目前发展的主流方向。各种领域都用到了数据采集,在石油勘探、科学实验、飞机飞行、地震数据采集、微星遥感成像、无人机、舰载传感器系统领域都已得到应用。
1.2.1 国内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
早期,对于大部分制造企业,测量仪器的自动数据采集一直是个令人烦恼的事情,即使仪器已经具备RS232/485等接口,但仍然在使用一边测量,一边手工记录到纸张,最后再输入到PC机中处理的方式。采用这样的方式不但工作繁重,同时也无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常常管理人员得到的数据已经是滞后了一两天的数据;而对于现场的不良产品信息及相关的产量数据,如何实现高效率、简洁、实时的数据采集更是一大难题。由研究人员研发的生产现场实时数据采集系统解决了这一问题,这个系统采用分布式结构,软硬件均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数据采集部分采用自行开发的带光隔离的RS485网,通信效率高,安全性好,结构简单。后台系统可根据实际被监测系统规模大小及要求,构成485网、Novell网及Windows NT网等分布式网络。由于软硬件均为分布式、模块化结构,因而便于系统的升级、维护,且根据需要组成不同的系统。数据处理在Windows NT平台上采用Visual C++语言编程,处理能力强、速度快、界面友好,可实现网络数据共享。
我国的数字地震观测系统主要采用TDE-124C型地震数据采集系统。近年来,有成功研制了动态范围更大、线性度更高、兼容性更强、低功耗的TDE-3240型地震数据采集系统。该数据采集系统对地震计输出的电信号模拟放大后送至A/D数字化,A/D采用同时采样,采样的数据经DSP数字滤波处理后,变成数字地震信号。该数据采集系统具备24位A/D转换芯片,采样率有50HZ,100HZ,200HZ。
1.2.2 国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
由美国PASCO公司生产的“科学工作室”是将数据采集应用于物理实验的崭新系统,它由3部分组成:(1)传感器: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可实现实时采集技术,可实时采集物理实验中各种物理量的数据;(2)计算机接口:将来自传感器的数据信号输入计算机,采样率最高为25万次/S;(3)软件:中文及英文的应用软件。
受需求牵引,新一代机载数据采集系统为满足飞行实验也在快速地发展。如爱尔兰ACRA公司2000年研发推出的新一代KAM500机载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采用了16位模数转换芯片,总采样率达500K/s,可以组成高达1000通道的大容量的分布式采集系统。
1.3 虚拟仪器简介
虚拟仪器是计算机技术与仪器仪表技术结合的产物,它通过应用软件将计算机与各种硬件设备结合在一起,使用时用计算机的操作界面就可以对测试设备进行管控,从而完成各种各种物理信号的采集、分析、处理、显示及数据存储。把计算机与仪器联系起来的基本途径如下:一是将仪器仪表导入到计算机,这种途径最为突出的例子是智能仪表。随着计算机功能的日益强大,以及它日益减少的大小等仪器功能更强大的工具,现在存在的嵌入式系统。另一种方法则与之相反,通过计算机硬件和常见的操作系统作为基础,来拓展仪器仪表的作用,而一般情况下所说的虚拟仪器主要指的就是第二种。虚拟仪器和传统仪器组成相同,主要由数据采集与控制、数据分析和处理、显示三部分组成。
对于传统的仪器来说,它的三个部分功能主要由硬件实现。而虚拟仪器,则需要通过软件部分来实现数据分析和处理、显示来实现,剩下的部分就由硬件完成。虚拟仪器正逐渐往模块化、标准化发展,这是它的优势也使得设计所需工作量减轻不少。一般的虚拟仪器测试系统的硬件是由传感器部件、通用计算器、信号调节及采集部件等组成。软件部分则需要依靠专门的开发语言来编写。
LABVIEW是实验室虚拟仪器工程平台的英文缩写,它是美国NI公司所开发。与传统的文本编程不同,LABVEW采用图形化编程,以程序框图来组织程序设计,由程序框图中的节点来传递数据的流动。
LABVIEW对使用者能够开发属于个人专属的仪器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qcgc/1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