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驾驶员交通违法行为及事故特征分析

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国成为了世界第一的汽车消费大国。与此同时,汽车工业的升级和女性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女性开始拥有自己的汽车,我国女性驾驶员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数据调查显示,交通事故中女性驾驶员所占比例日益加大,女性驾驶员的安全驾驶越来越令人关注。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我国女性驾驶员的基本情况;接着分析了女性驾驶员各种交通违法行为和事故特征;然后针对各种违法行为和事故特征的生理心理原因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分析女性驾驶员的驾驶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应对策略。解决好这些问题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有利于道路交通的安全。关键词 女性驾驶员,交通违法行为,事故特征,生理心理原因,应对策略
目 录
1 绪论 1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
2 女性驾驶员的交通违法行为 2
2.1 违法停车 3
2.2 违反禁止标线指示 4
2.3 不按应驶入方向进入车道 4
2.4 违反禁令标志指示 5
2.5 违反道路交通信号灯通行 5
2.6 超速行驶 5
3 女性驾驶员的交通事故特征 6
3.1 女性驾驶员在重大交通事故或者涉及死亡交通事故所占的比例极小 6
3.2 驾龄低的女性驾驶员肇事比重较大 7
3.3 中年青年女性驾驶员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大 8
3.4 女性驾驶员造成交通事故原因主要因为心理素质较差 9
3.5 城市、乡县道路的事故发生率比国道省道高 9
3.6 不良驾驶习惯造成交通事故占有很大比例 10
4 女性驾驶员交通违法行为和事故的原因分析 13
4.1 生理原因 13
4.2 心理原因 14
5 女性驾驶员交通问题的应对策略 16
5.1 提高驾驶技能 16
5.2 加强应激反应能力 17
5.3 提高心理素质 17
5.4 增加安全驾驶知识 18
5.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改善不良驾驶习惯 18
5.6 相关部门加强管理 19
结论 20
致谢 21
参考文献 22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有能力购买汽车,我国女性驾驶员的数量持续增长。公安部交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新登记汽车2752万辆,新增驾驶人3314万人。目前中国内地机动车驾驶人3.6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超过3.1亿人,男司机2.60亿人占72.77%,女司机9738万人占27.23%,与2015年相比提高了1.5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女性驾驶员对道路交通运行的影响作用也日益增大,女性驾驶员已经成了现代交通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
女性驾驶员由于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造成了大量的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近年来发生的交通事故中女性驾驶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所以分析女性驾驶员的驾驶问题并对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这将有效的缓解交通管理的压力、降低女性驾驶员的安全隐患,对减少交通事故有积极的意义。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对女性驾驶员行为的特点进行研究。早在1995年时就发现,女性和男性在应激反应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女性比男性驾驶员对复杂交通环境的辨别能力低,且在驾驶应激环境下反应不如男性积极,对突发事件不能应付。
Forsyth在Transports Reviews文中指出,女性驾驶员因缺乏驾驶经验导致的事故多于男性驾驶员。英国的学者的研究中指出老年女性驾驶员由于自身生理心理特点,对主要道路的车辆速度影响最大。
美国学者在2001年研究驾驶员的年龄、性别与事故的相关性,得出在2549岁之间的男性驾驶员和在2544之间的女性驾驶员发生事故的几率最小,老年驾驶员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事故的几率增加。
日本的学者藤雄等人对男、女驾驶员进行研究,得出女性复杂反应的判断失误次数多于男性,尤其是有蜂鸣器声音时,有的女性往往手脚同时松开,说明女性驾驶员对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不如男性。
我国的学者也针对女性驾驶员的交通事故特征进行研究。陈颖和刘浩学研究女性驾驶员应激反应能力能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应激状态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对关键应激源场景进行重点训练有助于提升女性驾驶员应激反应能力。
冯忠祥等人研究分析表明:导致女性驾驶人交通事故的因素主要包括人格、认知等心理特征和视觉能力、应激反应等生理特征。针对女性驾驶人群体在各种道路交通环境中开展有效的模拟驾驶培训和教育,进而全面提升中国女性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水平。
赵亮等人为研究驾驶人在复杂道路环境中的应激反应能力,结果表明:驾驶人瞳孔面积变化率与应激训练次数的对数回归模型的拟合度较高;高速公路雾天(前车未打转向灯突然换道)条件下,驾驶人的应激反应能力较差,非职业驾驶人的应激反应能力,会随着时间的增长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弱,可通过恢复性训练,较快回到原来的应激反应水平。
姜绍寅发现疲劳驾驶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还应加强对驾驶员疲劳驾驶对安全行车的危害研究,以便通过有效预防降低疲劳驾驶造成的严重损害。
吕东缙探讨机动车驾驶员心理健康水平与违法驾驶行为的关系,采用SCL90对3855名驾驶员进行心理测试,测试结果采用本次团体自我评估方法并参考我国SCL90常模进行评价,结论是驾驶员心理健康状况与交通安全违法驾驶行为有关。
石臣鹏的分析结果表明,不良驾驶行为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生理特性有别于普通职业驾驶人。多数指标方差明显高于普通职业驾驶人,速度估计均值小于普通职业驾驶人,判断错误次数远高于普通职业驾驶人。
2 女性驾驶员的交通违法行为
随着女性驾驶员交通事故的频发,“女司机”成为了赤手可热的话题,女司机更是被广大群众称为男人、女人外的第三人种。打开搜索引擎输入“女司机”,映入眼帘的会是女司机连撞7人、女司机开车爆笑视频、女司机开车撞塌房子等等。这表明了女性驾驶员对交通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调查显示各个驾校的女学员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女性驾驶员数目不断提升。据统计2016年女性驾驶人占27.23%有8441万人,与2015年相比提高了1.52个百分点,下表21统计了我国近五年来的男女驾驶员的数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qcgc/110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