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轿车离合器的设计(附件)【字数:8466】
摘 要离合器是汽车动力传递系统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它起着中断与连接发动机动力传递的作用。本设计把家用轿车离合器为初步设计目标,进一步分析离合器种类结构,最终选择膜片弹簧离合器作为本次设计对象。接着对膜片弹簧离合器主要参数进行选取计算校核,即后备系数、单位压力、摩擦片工作半径及内外直径和厚度,摩擦因素、摩擦面数、摩擦片许用压力和离合器工作间隙等参数的选取。然后对膜片弹簧离合器各零件进行设计计算,对结果进行校核,即摩擦片的设计,扭转减震器的设计,膜片弹簧的设计,从动盘的设计,压盘的设计等。在设计过程中,用AutoCAD绘制了各个零件图以及最终的装配图。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国内外发展现状 1
1.2主要参数 1
1.3设计要求 1
1.2主要设计内容 2
第二章 离合器的结构方案分析 3
2.1离合器的选择 3
2.2膜片弹簧离合器结构的分析 3
2.3本章小结 5
第三章 膜片弹簧离合器主要参数的设计 6
3.1后备系数的选取 6
3.2单位压力的选取 6
3.3摩擦片外径、内径和厚度的选取 7
3.4摩擦因数、摩擦面数和离合器间隙的选取 7
3.5本章小结 8
第四章 膜片弹簧离合器零件设计 9
4.1膜片弹簧的设计 9
4.1.1膜片弹簧基本参数的确定 9
4.1.2膜片弹簧强度计算 10
4.1.3膜片弹簧的材料选择 12
4.2从动盘总成的设计 13
4.2.1从动盘毂 13
4.2.2从动片 13
4.2.3波形片和减振弹簧 13
4.3摩擦片的设计 14
4.3.1最大圆周速度的计算 14
4.3.2摩擦片的内、外径比的计算 14
4.3.3后备系数的选择 14
4.3.4摩擦片内径的校核 14
4.3.5单位摩擦面积的校核 14
4.3.6单位压力的选择 15
4.3.7单位摩擦面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滑磨功的校核 15
4.4扭转减震器的设计 15
4.4.1扭转减震器的选型 15
4.4.2极限转矩的计算 15
4.4.3扭转角刚度的计算 15
4.4.4阻尼摩擦转矩的甲酸 16
4.4.5预紧转矩的计算 16
4.4.6减振弹簧位置半径的计算 16
4.4.7减振弹簧个数的选取 16
4.4.8减振弹簧总压力的计算 16
4.4.9极限转角的选取 16
4.4.10弹簧中径的计算 17
4.4.11弹簧钢丝直径的计算 17
4.4.12减振弹簧刚度的计算 17
4.4.13减振弹簧有效圈数的选取 18
4.4.14减振弹簧总圈数的选取 18
4.4.15从动片相对从动盘毂最大转角的计算 18
4.5离合器盖的设计 19
4.6压盘的设计 19
4.6.1压盘传动方式的选择 19
4.6.2传动片的设计 19
4.7分离装置的设计 19
4.7.1分离轴承的设计 19
4.7.2分离套筒的设计 20
4.8本章小结 20
结束语 21
致谢 22
参考文献 23
第一章 绪论
1.1国内外发展现状
针对自动变速器多片湿式离合器的热失效现象,汤鹏翔,刘艳芳,王书翰,徐向阳结合离合器设计公式,,使用MATLAB中的优化工具箱,验证了优化设计方法的合理性。徐石安,江发潮在《汽车离合器》一书中系统叙述汽车离合器结构的发展及其未来的趋向,对双质量飞轮及电控离合器也进行了较详细的说明。高翔通过电测法研究了汽车离合器膜片弹簧应力-变形特性,提出了膜片弹簧疲劳破坏危险点的应力-变形计算公式的修正方法,并得到修正系数与膜片弹簧窗孔宽度线生相关的结论。高铁石,石毅得出膜片弹簧离合器膜片压紧力特性曲线的计算方法,本方法比以往的方法增加了修正项,提高了精确程度。
因为传统膜片弹簧离合器有着很多的缺陷,德国ZF Sachs公司在行星式双质量飞轮(DMF)离合器和磨损自动补偿离合器(X Tend)功能和结构上花费了很多心血。目前,这两种离合器已经大批量生产。行星式双质量飞轮结合了质量惯性和弹簧减振的工作原理,可有效减小振动状态,并使中轻型汽车怠速工况缩短。磨损自动补偿离合器的摩擦片在使用过程有被磨损的情况,离合器的工作性能与摩擦片磨损情况密切相关。
1.2主要参数
表11基本参数
驱动形式
42前轮
轴距
2471mm
整备质量
1060kg
轮距前/后
1429/1422mm
最大功率/转速
74/5800kw/rpm
最大转矩/转速
150/4000N?m/rpm
最大爬坡度
35%
主减速器传动比
5.77
最高车速
180km/h
轮胎型号
185/60R14T
变速箱
手动五档
1.3设计要求
设计符合技术参数要求并且能够正常工作;在零件尺寸数据选取上要标准化,按国家规范来;结构方面要求简单合理,要足够的强度、刚度保证安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经济性好。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国内外发展现状 1
1.2主要参数 1
1.3设计要求 1
1.2主要设计内容 2
第二章 离合器的结构方案分析 3
2.1离合器的选择 3
2.2膜片弹簧离合器结构的分析 3
2.3本章小结 5
第三章 膜片弹簧离合器主要参数的设计 6
3.1后备系数的选取 6
3.2单位压力的选取 6
3.3摩擦片外径、内径和厚度的选取 7
3.4摩擦因数、摩擦面数和离合器间隙的选取 7
3.5本章小结 8
第四章 膜片弹簧离合器零件设计 9
4.1膜片弹簧的设计 9
4.1.1膜片弹簧基本参数的确定 9
4.1.2膜片弹簧强度计算 10
4.1.3膜片弹簧的材料选择 12
4.2从动盘总成的设计 13
4.2.1从动盘毂 13
4.2.2从动片 13
4.2.3波形片和减振弹簧 13
4.3摩擦片的设计 14
4.3.1最大圆周速度的计算 14
4.3.2摩擦片的内、外径比的计算 14
4.3.3后备系数的选择 14
4.3.4摩擦片内径的校核 14
4.3.5单位摩擦面积的校核 14
4.3.6单位压力的选择 15
4.3.7单位摩擦面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滑磨功的校核 15
4.4扭转减震器的设计 15
4.4.1扭转减震器的选型 15
4.4.2极限转矩的计算 15
4.4.3扭转角刚度的计算 15
4.4.4阻尼摩擦转矩的甲酸 16
4.4.5预紧转矩的计算 16
4.4.6减振弹簧位置半径的计算 16
4.4.7减振弹簧个数的选取 16
4.4.8减振弹簧总压力的计算 16
4.4.9极限转角的选取 16
4.4.10弹簧中径的计算 17
4.4.11弹簧钢丝直径的计算 17
4.4.12减振弹簧刚度的计算 17
4.4.13减振弹簧有效圈数的选取 18
4.4.14减振弹簧总圈数的选取 18
4.4.15从动片相对从动盘毂最大转角的计算 18
4.5离合器盖的设计 19
4.6压盘的设计 19
4.6.1压盘传动方式的选择 19
4.6.2传动片的设计 19
4.7分离装置的设计 19
4.7.1分离轴承的设计 19
4.7.2分离套筒的设计 20
4.8本章小结 20
结束语 21
致谢 22
参考文献 23
第一章 绪论
1.1国内外发展现状
针对自动变速器多片湿式离合器的热失效现象,汤鹏翔,刘艳芳,王书翰,徐向阳结合离合器设计公式,,使用MATLAB中的优化工具箱,验证了优化设计方法的合理性。徐石安,江发潮在《汽车离合器》一书中系统叙述汽车离合器结构的发展及其未来的趋向,对双质量飞轮及电控离合器也进行了较详细的说明。高翔通过电测法研究了汽车离合器膜片弹簧应力-变形特性,提出了膜片弹簧疲劳破坏危险点的应力-变形计算公式的修正方法,并得到修正系数与膜片弹簧窗孔宽度线生相关的结论。高铁石,石毅得出膜片弹簧离合器膜片压紧力特性曲线的计算方法,本方法比以往的方法增加了修正项,提高了精确程度。
因为传统膜片弹簧离合器有着很多的缺陷,德国ZF Sachs公司在行星式双质量飞轮(DMF)离合器和磨损自动补偿离合器(X Tend)功能和结构上花费了很多心血。目前,这两种离合器已经大批量生产。行星式双质量飞轮结合了质量惯性和弹簧减振的工作原理,可有效减小振动状态,并使中轻型汽车怠速工况缩短。磨损自动补偿离合器的摩擦片在使用过程有被磨损的情况,离合器的工作性能与摩擦片磨损情况密切相关。
1.2主要参数
表11基本参数
驱动形式
42前轮
轴距
2471mm
整备质量
1060kg
轮距前/后
1429/1422mm
最大功率/转速
74/5800kw/rpm
最大转矩/转速
150/4000N?m/rpm
最大爬坡度
35%
主减速器传动比
5.77
最高车速
180km/h
轮胎型号
185/60R14T
变速箱
手动五档
1.3设计要求
设计符合技术参数要求并且能够正常工作;在零件尺寸数据选取上要标准化,按国家规范来;结构方面要求简单合理,要足够的强度、刚度保证安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经济性好。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qcgc/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