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附件)
为了促进审计行业的规范化,推动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重塑审计行业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取X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习实践的方法,以专业人士的意见和以往文献研究为基础分析其在审计风险控制方面的问题及成因,并结合实际提出合适的建议和对策。本文通过深入研究,针对具体问题,结合具体环境分析出出现问题的原因,最终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以完善X会计师事务所存在的相关问题,同时也希望对国内其他的会计师事务所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关键词 审计风险,会计师事务所,风险控制
目 录
1 引言 1
2 审计风险的基本理论 1
2.1审计风险的概念 1
2.2审计风险的特点 2
2.3审计风险控制 3
3 会计师事务所情况介绍 4
4 X会计师事务所在控制审计风险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
4.1 业务承接阶段风险评估不足 5
4.2 审计质量控制效果不佳 5
4.3 审计人员的执业风险较高 7
4.4 内部控制存在风险漏洞 8
4.5 审计期望风险增大 8
5 完善X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的建议 9
5.1 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明确风险评估的内容 9
5.2 完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9
5.3 降低审计人员的执业风险 11
5.4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12
5.5 合理防范审计期望风险 13
结 论 14
致 谢 15
参 考 文 献 16
1 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上市公司数量增速迅猛,这给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契机。会计师事务所能够接受企业委托对企业开展一些注册会计师才可开展的业务,通常事务所的成员是通过专业考试的会计师,根据企业的需求可以向企业提供资讯、审计等许多服务。当前对部分与证券相关以及提供审计的事务所需要得到相关机构的授权才可开展。近年来,会计师事务所可以说遍地开花,审计失败、财务造假的案例也屡见不鲜,从琼民源到红光实业,从银广夏到绿大地,一次又一次的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假案,不仅刺激着社会大众的心理防线,也给业界人士敲响了警钟。尤其是近年来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发展日趋变化多端,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金融往来越发密切,金融工具也层出不穷,风险存在的形式则更为多样化,这就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执业质量是是这类事务所在众多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所以在经营过程中需要提高审计质量,不断的改善风险应对机制才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水平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审计资源稀缺、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足、审计风险意识薄弱、审计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另外,经济全球化使审计工作跨越了国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我国审计业务中混得风生水起,许多大中型企业都倾向于同它们合作。就此类会计事务所的发展现状来看,一些中小事务所为了获得更多的企业青睐,审计工作的开展可能不依照规则进行,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审计市场,就需要提高其审计风险的意识,因为审计风险对于它们而言是直接关系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
X会计师事务所是一家发展历史较长、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但在审计风险的管理方面还不成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漏洞。本文的写作一是希望能够给X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管理提供几点建议,为其相关机制的建构提供帮助。二是为目前会计师事务所行业面临的普遍性问题提供改进方案。通过对X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分析,希望可以为整个行业的长足的发展提出一点建议。
2 审计风险的基本理论
2.1审计风险的概念
所谓审计风险指的是外部审计人员对被委托企业展开审计的时候,没有深刻判断会计资料的准确性而对其做出与实际存在较大出入的审计报告[1]。审计风险是基于过程而产生的,具有过程性特征。假设:老王是一名注册会计师,在对A企业进行审计的时候,没有很好的判断其财务报告的正确性与否,对A企业出具了与现实不符的审计意见,导致B企业看到A企业的审计报告后决定向A注资,经过三个月A企业破产,B企业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追求老王所在事务所的责任。这种现象就已经不在是审计风险。审计风险的大小是可以通过公式进行计算的,具体如下: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2]
根据公式我们能够得知,审计风险的大小是由两个风险决定的,分别是重大报错风险与检查风险。前者就是企业财务报表存在错误的风险,这项风险的存在不以注册会计师的意志为转移,可能在接到审计业务之前就已经存在[3]。换言之,这个风险是与审计无关的风险。后者则是在一处错报存在的前提下,会计师为降低审计风险,对此采取必要的审计,但审计过程却忽略了该风险,后者大小则是由审计设计与执行等因素决定。
2.2审计风险的特点
a)客观性。
当前外部审计大多是对企业展开的局部分析,比如:利用抽样的形式,对抽取的样本展开审计,而未抽到的样本则不给予审计,此时,就以所选样本为基础来判断总体情况[4]。如何筛选,选择多少样本等对于审计结果产生的影响较为突出。抽样分析仅仅是对一部分进行分析,在体现总体特征的时候存在一定的缺陷,无论采取何种抽样方式样本与总体之间总是存在差异性的且差异不可消除,因为差异大小不同,对整体的影响也不相同,如果选择不当可能会诱发严重的错误,引发审计风险。此外,如果审计人员采取的方法是全面审计,也不排除这种风险的存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市场中的经营方式与企业类型逐渐朝着多样化发展,企业在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多种多样,并且企业管理者所具备的职业素养逐渐表现出良莠不齐的现状,企业提供给会计师的资料可能自身就存在较大的问题,这就导致审计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出入,就此我们能够认为审计风险是具有客观性的,采取必要措施可能会减少发生几率,但并不能真正的将风险消除。
目 录
1 引言 1
2 审计风险的基本理论 1
2.1审计风险的概念 1
2.2审计风险的特点 2
2.3审计风险控制 3
3 会计师事务所情况介绍 4
4 X会计师事务所在控制审计风险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
4.1 业务承接阶段风险评估不足 5
4.2 审计质量控制效果不佳 5
4.3 审计人员的执业风险较高 7
4.4 内部控制存在风险漏洞 8
4.5 审计期望风险增大 8
5 完善X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的建议 9
5.1 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明确风险评估的内容 9
5.2 完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9
5.3 降低审计人员的执业风险 11
5.4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12
5.5 合理防范审计期望风险 13
结 论 14
致 谢 15
参 考 文 献 16
1 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上市公司数量增速迅猛,这给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契机。会计师事务所能够接受企业委托对企业开展一些注册会计师才可开展的业务,通常事务所的成员是通过专业考试的会计师,根据企业的需求可以向企业提供资讯、审计等许多服务。当前对部分与证券相关以及提供审计的事务所需要得到相关机构的授权才可开展。近年来,会计师事务所可以说遍地开花,审计失败、财务造假的案例也屡见不鲜,从琼民源到红光实业,从银广夏到绿大地,一次又一次的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假案,不仅刺激着社会大众的心理防线,也给业界人士敲响了警钟。尤其是近年来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发展日趋变化多端,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金融往来越发密切,金融工具也层出不穷,风险存在的形式则更为多样化,这就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执业质量是是这类事务所在众多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所以在经营过程中需要提高审计质量,不断的改善风险应对机制才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水平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审计资源稀缺、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足、审计风险意识薄弱、审计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另外,经济全球化使审计工作跨越了国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我国审计业务中混得风生水起,许多大中型企业都倾向于同它们合作。就此类会计事务所的发展现状来看,一些中小事务所为了获得更多的企业青睐,审计工作的开展可能不依照规则进行,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审计市场,就需要提高其审计风险的意识,因为审计风险对于它们而言是直接关系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
X会计师事务所是一家发展历史较长、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但在审计风险的管理方面还不成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漏洞。本文的写作一是希望能够给X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管理提供几点建议,为其相关机制的建构提供帮助。二是为目前会计师事务所行业面临的普遍性问题提供改进方案。通过对X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分析,希望可以为整个行业的长足的发展提出一点建议。
2 审计风险的基本理论
2.1审计风险的概念
所谓审计风险指的是外部审计人员对被委托企业展开审计的时候,没有深刻判断会计资料的准确性而对其做出与实际存在较大出入的审计报告[1]。审计风险是基于过程而产生的,具有过程性特征。假设:老王是一名注册会计师,在对A企业进行审计的时候,没有很好的判断其财务报告的正确性与否,对A企业出具了与现实不符的审计意见,导致B企业看到A企业的审计报告后决定向A注资,经过三个月A企业破产,B企业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追求老王所在事务所的责任。这种现象就已经不在是审计风险。审计风险的大小是可以通过公式进行计算的,具体如下: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2]
根据公式我们能够得知,审计风险的大小是由两个风险决定的,分别是重大报错风险与检查风险。前者就是企业财务报表存在错误的风险,这项风险的存在不以注册会计师的意志为转移,可能在接到审计业务之前就已经存在[3]。换言之,这个风险是与审计无关的风险。后者则是在一处错报存在的前提下,会计师为降低审计风险,对此采取必要的审计,但审计过程却忽略了该风险,后者大小则是由审计设计与执行等因素决定。
2.2审计风险的特点
a)客观性。
当前外部审计大多是对企业展开的局部分析,比如:利用抽样的形式,对抽取的样本展开审计,而未抽到的样本则不给予审计,此时,就以所选样本为基础来判断总体情况[4]。如何筛选,选择多少样本等对于审计结果产生的影响较为突出。抽样分析仅仅是对一部分进行分析,在体现总体特征的时候存在一定的缺陷,无论采取何种抽样方式样本与总体之间总是存在差异性的且差异不可消除,因为差异大小不同,对整体的影响也不相同,如果选择不当可能会诱发严重的错误,引发审计风险。此外,如果审计人员采取的方法是全面审计,也不排除这种风险的存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市场中的经营方式与企业类型逐渐朝着多样化发展,企业在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多种多样,并且企业管理者所具备的职业素养逐渐表现出良莠不齐的现状,企业提供给会计师的资料可能自身就存在较大的问题,这就导致审计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出入,就此我们能够认为审计风险是具有客观性的,采取必要措施可能会减少发生几率,但并不能真正的将风险消除。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