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消费信贷的风险控制–以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为例
我国的消费金融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主要由银行类机构提供,尽管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但消费信贷受制于金融体系,准入门槛、资金来源等因素,消费信贷的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近些年,互联网消费金融作为一种新兴金融模式进入人们的视线。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对花呗和京东白条的发展现状及风险来源进行深入分析,采用文献、数据汇总法、案例研究法,以发展背景、基本模式、风控体系为基础进行数据研究。在上述基础下,发现互联网消费信贷市场整体发展缓慢,未来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提出了互联网消费信贷的法律法规、商业模式、市场运营、信息安全方面的弊端及应对措施,以期能够为互联网企业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实现效益最大化。关键词 消费信贷,蚂蚁花呗,京东白条,风险控制
目录
1 引言 1
2消费信贷的定义与发展 2
2.1消费信贷的定义 2
2.2互联网企业消费信贷的发展情况 2
3互联网企业消费信贷的特点 4
3.1电子支付是消费信贷的基础 4
3.2交易渠道虚拟化 5
3.3产品和服务大众化 5
4 互联网企业的消费信贷风险类型 6
4.1法律与制度风险 6
4.2模式风险 7
4.3市场风险 8
4.4信息安全风险 9
5 互联网消费信贷风险的应对 9
5.1健全行业法律法规 9
5.2加强消费者教育 10
5.3规范市场竞争 11
5.4提高信息安全防护 11
结论 13
致 谢 14
参考文献 15
1 引言
近几年,传统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消费金融业务,消费金融作为银行体系中一个新兴模块,不断通过产品创新来拓宽用户数量边界。互联网消费金融则是在传统金融支付方式中引入了互联网技术,在金融获取和销售渠道上结合大数据进行了大幅度的提升,不仅包含线上消费场景,也包括O2O场景。2015年央行统计的金融机构消费信贷额为18.95万亿元,剔除个人住房贷款后为4.77万亿元。2016年初艾瑞预估2015年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市场规模为2356.4亿元,到2019年互联网消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费金融的交易规模将达到6.77万亿元。发展至今,互联网金融不再仅仅是互联网和金融业务的简单融合,更是从三方移动支付平台、P2P小额贷款、大数据众筹、保险业务,再到个人和企业的融资,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向与传统金融相似。
早在2013年之前,我国就出现一些消费领域的金融产品,例如商业银行提供的住房按揭、信用卡、汽车分期贷款等。随着电商巨头的进入,创业者、互联网公司以及非金融机构纷纷对消费信贷投以巨大的关注,积极地向社会大众传播现代消费观念,提供金融中介服务和金融交易服务。自2014年开始,创业公司纷纷涌入这一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新兴领域。2014年2月,京东发布了消费金融产品“京东白条”,阿里也不甘落后,于12月推出了“蚂蚁花呗”,并且由于依托于支付宝的庞大用户群体,后来者居上。2015年双十一,京东白条用户同比增长800%,占商城交易额比例同比增长500%。蚂蚁花呗在前半小时就达到了45亿元,全天交易总笔数6048万比,占支付宝整体交易8.5%[]。同时,互联网企业在消费金融方面的发展也会在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等行业起到促进作用,是银行业在新经济时代下推动风险管理、创新运转模式、保持经济增长下的必然改变。
自2010年以后,互联网企业就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经济增长让世界震惊,许多潜在的市场将被开发,受到投资者的热切关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经济的增长,使得消费金融更包罗万象。消费信贷的发展速度远远超出了意料,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背后的隐患也与之而来。本文以下将从经营角度讨论互联网企业的消费信贷存在的风险,具体以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为行业代表,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风险控制策略。
2消费信贷的定义与发展
2.1消费信贷的定义
目前对我国对消费金融众说纷纭。银监会在2009年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中,对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范围做了规定:“办理个人耐用消费品品贷款;办理一般个人消费贷款”[]。
消费信贷是社会快速发展金融创新的产物,个人消费信贷步入居民生活,这是商业银行主动建立与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金融体制改革。互联网企业消费金融市场快速扩张,银行等金融机构首先联想到将线下业务互联网化,从而使消费信贷有各种各样的种类,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在适应金融国际化发展趋势,创造性地打破传统的个人与银行融资的单向流动的局限性,开创了个人与银行或个人与商家相互融资的全新的债权债务关系。主要有为借款人临时性需要而发放的短期信用贷款、不限定用途但以借款人质押或抵押为保证的综合消费贷款、用于支付旅游费用的旅游贷款、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的助学贷款、用于购买汽车的汽车贷款,以及用于购买住宅的住房贷款。
2.2互联网企业消费信贷的发展情况
2.2.1国外消费金融的发展情况
20世纪20年代,工业化和通信网络的发展推动了美国消费信贷行业的兴起,到60年代,信用卡开始在美国普及使用,消费者运动使美国的消费金融开始思考,从而着眼于建立完善的法律监管体系。1980年通货膨胀的发生,美国政府开展了一系列的信贷限制计划,这使得美国消费金融规模迅速增长。信用卡不仅是美国人民的日常支付工具,还是主要贷款来源。这几年,美国的消费信贷规模呈小幅度的增长。
1995年以来,英国消费信贷渐渐走入人们的眼中,此后8年来英国信贷额均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2008年金融危机前夕,英国的信贷规模达到2035亿英镑的最高点,此后出现4年负增长,至2015年末,英国信贷规模恢复至1787亿英镑。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着重从信贷经纪人薪酬机制、客户信用度等方面改进消费领域规则,监管着50000余家与贷款有关的金融企业。从结构上看,英国消费信贷额中近三成是信用卡贷款,且呈上升趋势。
表一 20102015年英国消费信贷额及其产品构成(单位:百万英镑)
目录
1 引言 1
2消费信贷的定义与发展 2
2.1消费信贷的定义 2
2.2互联网企业消费信贷的发展情况 2
3互联网企业消费信贷的特点 4
3.1电子支付是消费信贷的基础 4
3.2交易渠道虚拟化 5
3.3产品和服务大众化 5
4 互联网企业的消费信贷风险类型 6
4.1法律与制度风险 6
4.2模式风险 7
4.3市场风险 8
4.4信息安全风险 9
5 互联网消费信贷风险的应对 9
5.1健全行业法律法规 9
5.2加强消费者教育 10
5.3规范市场竞争 11
5.4提高信息安全防护 11
结论 13
致 谢 14
参考文献 15
1 引言
近几年,传统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消费金融业务,消费金融作为银行体系中一个新兴模块,不断通过产品创新来拓宽用户数量边界。互联网消费金融则是在传统金融支付方式中引入了互联网技术,在金融获取和销售渠道上结合大数据进行了大幅度的提升,不仅包含线上消费场景,也包括O2O场景。2015年央行统计的金融机构消费信贷额为18.95万亿元,剔除个人住房贷款后为4.77万亿元。2016年初艾瑞预估2015年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市场规模为2356.4亿元,到2019年互联网消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费金融的交易规模将达到6.77万亿元。发展至今,互联网金融不再仅仅是互联网和金融业务的简单融合,更是从三方移动支付平台、P2P小额贷款、大数据众筹、保险业务,再到个人和企业的融资,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向与传统金融相似。
早在2013年之前,我国就出现一些消费领域的金融产品,例如商业银行提供的住房按揭、信用卡、汽车分期贷款等。随着电商巨头的进入,创业者、互联网公司以及非金融机构纷纷对消费信贷投以巨大的关注,积极地向社会大众传播现代消费观念,提供金融中介服务和金融交易服务。自2014年开始,创业公司纷纷涌入这一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新兴领域。2014年2月,京东发布了消费金融产品“京东白条”,阿里也不甘落后,于12月推出了“蚂蚁花呗”,并且由于依托于支付宝的庞大用户群体,后来者居上。2015年双十一,京东白条用户同比增长800%,占商城交易额比例同比增长500%。蚂蚁花呗在前半小时就达到了45亿元,全天交易总笔数6048万比,占支付宝整体交易8.5%[]。同时,互联网企业在消费金融方面的发展也会在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等行业起到促进作用,是银行业在新经济时代下推动风险管理、创新运转模式、保持经济增长下的必然改变。
自2010年以后,互联网企业就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经济增长让世界震惊,许多潜在的市场将被开发,受到投资者的热切关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经济的增长,使得消费金融更包罗万象。消费信贷的发展速度远远超出了意料,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背后的隐患也与之而来。本文以下将从经营角度讨论互联网企业的消费信贷存在的风险,具体以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为行业代表,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风险控制策略。
2消费信贷的定义与发展
2.1消费信贷的定义
目前对我国对消费金融众说纷纭。银监会在2009年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中,对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范围做了规定:“办理个人耐用消费品品贷款;办理一般个人消费贷款”[]。
消费信贷是社会快速发展金融创新的产物,个人消费信贷步入居民生活,这是商业银行主动建立与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金融体制改革。互联网企业消费金融市场快速扩张,银行等金融机构首先联想到将线下业务互联网化,从而使消费信贷有各种各样的种类,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在适应金融国际化发展趋势,创造性地打破传统的个人与银行融资的单向流动的局限性,开创了个人与银行或个人与商家相互融资的全新的债权债务关系。主要有为借款人临时性需要而发放的短期信用贷款、不限定用途但以借款人质押或抵押为保证的综合消费贷款、用于支付旅游费用的旅游贷款、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的助学贷款、用于购买汽车的汽车贷款,以及用于购买住宅的住房贷款。
2.2互联网企业消费信贷的发展情况
2.2.1国外消费金融的发展情况
20世纪20年代,工业化和通信网络的发展推动了美国消费信贷行业的兴起,到60年代,信用卡开始在美国普及使用,消费者运动使美国的消费金融开始思考,从而着眼于建立完善的法律监管体系。1980年通货膨胀的发生,美国政府开展了一系列的信贷限制计划,这使得美国消费金融规模迅速增长。信用卡不仅是美国人民的日常支付工具,还是主要贷款来源。这几年,美国的消费信贷规模呈小幅度的增长。
1995年以来,英国消费信贷渐渐走入人们的眼中,此后8年来英国信贷额均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2008年金融危机前夕,英国的信贷规模达到2035亿英镑的最高点,此后出现4年负增长,至2015年末,英国信贷规模恢复至1787亿英镑。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着重从信贷经纪人薪酬机制、客户信用度等方面改进消费领域规则,监管着50000余家与贷款有关的金融企业。从结构上看,英国消费信贷额中近三成是信用卡贷款,且呈上升趋势。
表一 20102015年英国消费信贷额及其产品构成(单位:百万英镑)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2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