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实名制的利弊
摘 要在2010年,中国互联网的最火的产品就是微博。一个短短140字的文本发布产品却能够屹立在互联网中,坚而不催。正是它的地位,也决定了它可以左右互联网,左右社会。早在2011年就在北京试点了微博实名制,虽引起了大量的争议,但是却一定程度上制止了大量的僵尸粉与不法言论的传播。2012年,北京市、广州市、深圳市相继出台了微博实名制的规定。因此,不难看出微博实名制尽管有着明显的优势,但也存在大量的弊端。对于后台的监管防护是否无坚不摧,真是让人深深担忧。本文以微博为研究实名制为对象,具体阐述了微博的由来以及其发展。第一章中主要是论述微博实名制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为了建立好的网络环境,减少危害。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微博的发展史和其具有的特点,微博发展起来后,微博实名制也开始出现并有了一定的发展。第三章论述了微博实名制主要是前台和后台两种实名方式,各有不同。并且有现实基础和理论基础作为前提。第四章具体分析了微博实名制的利和弊。最后一章则展望了微博实名制的发展前景,需要多方的努力,才能使得微博实名制能够得以发展。摘 要 Ⅰ
目 录
ABSTRACT Ⅱ
Key words Ⅱ
第一章 绪论 1
1.1微博实名制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2文献综述 1
第二章 微博与微博实名制 3
2.1微博的发展与特点 3
2.2微博实名制的发展 4
第三章 微博实名制的方式与理论基础 5
3.1微博实名制的方式 5
3.2 微博实名制的基础 5
第四章 微博实名制的利与弊 7
4.1微博实名制的利 7
4.2微博实名制的弊 7
第五章 微博实名制发展前景 8
5.1需要加强对微博运营商的监管 8
5.2需要加强媒体人的素质 9
5.3需要提升公民的媒介素质 9
结束语 11
致 谢 12
参考文献 13
第一章 绪论
1.1微博实名制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014年,笔者在现代快报实习期间,亲眼见证了新闻工作者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仍然坚持使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传统媒体来报道新闻,受着新媒体的各种影响,这些新闻工作者将传统媒体更好地发展。在新媒体部门和传统媒体部门辗转,笔者发现当代对于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问题,目前无论是我国学界还是业界都没有系统的、理论性的研究成果,但是在实践中业界努力尝试着应用新媒体来实现自身的发展和转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理论成果的缺乏使得其实践难免有不足之处。而就目前的状况显示,我国新媒体的发展已经具有良好的技术支撑和受众需要。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新媒体这一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兴媒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发地紧密联系起来。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新媒体不再只是单一的文字,图片或者视频报道,而是结合了传统媒体的所有特点和优势,在传播媒介中占到了一席之地。新媒体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以往纸质媒体在新闻行业的地位。新媒体发展迅速,各种网页新闻及手机客户端层出不穷,加速了新闻主流媒体从纸质媒体向新媒体过渡的步伐。因为新媒体的快速便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趋向于利用新媒体阅读新闻,导致报纸的发行量也越来越少。
传统媒体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将自身存在的不利降到最低,如何打破没落的窘境甚至避开新事物发展的冲击成为了传统媒体面临的新问题。在新媒体日益发展的现在,传统报媒必须准确确定未来传媒的方向,给自己一个精准的定位,通过自身的改变来适应互联网日益发展下传媒的需求,才能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中寻到一丝生机,才能寻找到正确的出路,然后使传统媒体重新回到传媒行业的巅峰地位。
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对新媒体的各种影响,传统媒体将来如何发展和进步便成为了一个必然的选择。鉴于以上情况,我们有必要对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以及传统媒体未来的发展作出理论性、系统性的分析,这不仅仅是回应实践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填补目前学界研究的空白,具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文献综述
有关微博的研究,近些年来确实不少,微博的作用是大家显而易见的。
李开复先生的《微博改变一切》是其本人通过自己开设的微博,运用微博传播思想,结识朋友,与网友交流的亲身经历,给读者讲述微博的逸闻趣事以及分享他的新的体验。书中梳理了微博的由来和发展脉络,展望了微博的未来。书中有许多微博的案例,大多以自己为主,也有不少微博的技巧,包括现在微博各种各样的用途,是一本很有现实意义的书。
郭亮老师的《微博将带来什么》是一本书写了微博是怎样改变世界,改变人们的生活。从其草根性出发,微博是将民意表达的平台,是新型的赚钱之道,介绍了微博的“造星”运动,如何运用140字在社会中淘金。此书非常直观的将微博在现在社会的功能体现出来,也说明了微博在现实社会中的角色,以及微博对于现在的十几亿的草根的重要性。
王弘张先生编著的《玩转微博》简要的介绍了如何在互联网时代运用微博深入各个行业。汇总了微博十大热门事件与国内十大微博营销案例,对于微博实名制的探讨提供了很大的案例参考。
陈红梅老师的《微博实名制:信息时代的焦虑》是一本观点十分尖锐的文章。首先也是从微博的传播特性谈起,也对实名制提出很大的质疑,并不是真正的实名制。也对微博实名制能否带来更和谐的网络环境打上问号,微博实名制,带来的不该是焦虑。
李小龙先生的《关于微博实施实名制的探讨》中,就从匿名制下的微博的社会功能与实名制下微博的社会功能作出探讨,探讨两种制度下的正负功能,形成对比,让人清晰了解实名与匿名下的微博的对比。
张红军先生的《关于微博实名制的思考》,张先生表明微博的实名制是有必要在现行的网络制度下实施的。从而,分析微博实名制的弊端,再研究这些弊端的解决方案,可以更好地将微博的社会功能放大,对微博发展提出了重要的建议。
焦红强先生的《从媒介控制看微博实名制的实施策略》是从媒介控制的角度探索微博实名制,文中全篇幅将媒介控制灵域的理论要求与微博实名制实施策略作出比较,对比出实名制的优势与劣势。
王婷的《社会公正和新型公共领域的建构》中从社会公正方面提出建议探索了新的公共领域的结构。其中个人认为微博就可以存在于其中并起到重要的作用。赵西芝的《新媒体影响下的传统媒体》也很具体的阐述了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巨大,微博作为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的对比很清晰。第二章 微博与微博实名制
2.1微博的发展与特点
2.1.1微博的发展
微博就是微型博客,它允许用户运用简短的(140字)语言去发表用户的个体情感。它也可以被任何用户所阅读,或选择性阅读。它也可以被用户以多种形式所传播。它是一种分享即时短信息的网络平台。它的前身是Twitter,这个在2006年出生的网站,起先只是能够通过短信的方式发送给好友各个手机或网群,到2012年,它已经能针对地区、国家的不同,过滤信息。2007年饭否网是国内第一家微博形式的网站。之后,“叽歪”、“滔滔”都跟随步伐,2009年,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以摧枯拉朽般扫荡中国。之后的腾讯微博也紧跟新浪的身后,欲与新浪瓜分中国的用户。原本,在国内如QQ、微信等通讯软件的发展已经占据了网民的网络生活的大部分,微博的出现和兴起更加丰富了网民之间的交集
目 录
ABSTRACT Ⅱ
Key words Ⅱ
第一章 绪论 1
1.1微博实名制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2文献综述 1
第二章 微博与微博实名制 3
2.1微博的发展与特点 3
2.2微博实名制的发展 4
第三章 微博实名制的方式与理论基础 5
3.1微博实名制的方式 5
3.2 微博实名制的基础 5
第四章 微博实名制的利与弊 7
4.1微博实名制的利 7
4.2微博实名制的弊 7
第五章 微博实名制发展前景 8
5.1需要加强对微博运营商的监管 8
5.2需要加强媒体人的素质 9
5.3需要提升公民的媒介素质 9
结束语 11
致 谢 12
参考文献 13
第一章 绪论
1.1微博实名制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014年,笔者在现代快报实习期间,亲眼见证了新闻工作者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仍然坚持使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传统媒体来报道新闻,受着新媒体的各种影响,这些新闻工作者将传统媒体更好地发展。在新媒体部门和传统媒体部门辗转,笔者发现当代对于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问题,目前无论是我国学界还是业界都没有系统的、理论性的研究成果,但是在实践中业界努力尝试着应用新媒体来实现自身的发展和转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理论成果的缺乏使得其实践难免有不足之处。而就目前的状况显示,我国新媒体的发展已经具有良好的技术支撑和受众需要。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新媒体这一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兴媒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发地紧密联系起来。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新媒体不再只是单一的文字,图片或者视频报道,而是结合了传统媒体的所有特点和优势,在传播媒介中占到了一席之地。新媒体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以往纸质媒体在新闻行业的地位。新媒体发展迅速,各种网页新闻及手机客户端层出不穷,加速了新闻主流媒体从纸质媒体向新媒体过渡的步伐。因为新媒体的快速便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趋向于利用新媒体阅读新闻,导致报纸的发行量也越来越少。
传统媒体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将自身存在的不利降到最低,如何打破没落的窘境甚至避开新事物发展的冲击成为了传统媒体面临的新问题。在新媒体日益发展的现在,传统报媒必须准确确定未来传媒的方向,给自己一个精准的定位,通过自身的改变来适应互联网日益发展下传媒的需求,才能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中寻到一丝生机,才能寻找到正确的出路,然后使传统媒体重新回到传媒行业的巅峰地位。
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对新媒体的各种影响,传统媒体将来如何发展和进步便成为了一个必然的选择。鉴于以上情况,我们有必要对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以及传统媒体未来的发展作出理论性、系统性的分析,这不仅仅是回应实践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填补目前学界研究的空白,具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文献综述
有关微博的研究,近些年来确实不少,微博的作用是大家显而易见的。
李开复先生的《微博改变一切》是其本人通过自己开设的微博,运用微博传播思想,结识朋友,与网友交流的亲身经历,给读者讲述微博的逸闻趣事以及分享他的新的体验。书中梳理了微博的由来和发展脉络,展望了微博的未来。书中有许多微博的案例,大多以自己为主,也有不少微博的技巧,包括现在微博各种各样的用途,是一本很有现实意义的书。
郭亮老师的《微博将带来什么》是一本书写了微博是怎样改变世界,改变人们的生活。从其草根性出发,微博是将民意表达的平台,是新型的赚钱之道,介绍了微博的“造星”运动,如何运用140字在社会中淘金。此书非常直观的将微博在现在社会的功能体现出来,也说明了微博在现实社会中的角色,以及微博对于现在的十几亿的草根的重要性。
王弘张先生编著的《玩转微博》简要的介绍了如何在互联网时代运用微博深入各个行业。汇总了微博十大热门事件与国内十大微博营销案例,对于微博实名制的探讨提供了很大的案例参考。
陈红梅老师的《微博实名制:信息时代的焦虑》是一本观点十分尖锐的文章。首先也是从微博的传播特性谈起,也对实名制提出很大的质疑,并不是真正的实名制。也对微博实名制能否带来更和谐的网络环境打上问号,微博实名制,带来的不该是焦虑。
李小龙先生的《关于微博实施实名制的探讨》中,就从匿名制下的微博的社会功能与实名制下微博的社会功能作出探讨,探讨两种制度下的正负功能,形成对比,让人清晰了解实名与匿名下的微博的对比。
张红军先生的《关于微博实名制的思考》,张先生表明微博的实名制是有必要在现行的网络制度下实施的。从而,分析微博实名制的弊端,再研究这些弊端的解决方案,可以更好地将微博的社会功能放大,对微博发展提出了重要的建议。
焦红强先生的《从媒介控制看微博实名制的实施策略》是从媒介控制的角度探索微博实名制,文中全篇幅将媒介控制灵域的理论要求与微博实名制实施策略作出比较,对比出实名制的优势与劣势。
王婷的《社会公正和新型公共领域的建构》中从社会公正方面提出建议探索了新的公共领域的结构。其中个人认为微博就可以存在于其中并起到重要的作用。赵西芝的《新媒体影响下的传统媒体》也很具体的阐述了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巨大,微博作为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的对比很清晰。第二章 微博与微博实名制
2.1微博的发展与特点
2.1.1微博的发展
微博就是微型博客,它允许用户运用简短的(140字)语言去发表用户的个体情感。它也可以被任何用户所阅读,或选择性阅读。它也可以被用户以多种形式所传播。它是一种分享即时短信息的网络平台。它的前身是Twitter,这个在2006年出生的网站,起先只是能够通过短信的方式发送给好友各个手机或网群,到2012年,它已经能针对地区、国家的不同,过滤信息。2007年饭否网是国内第一家微博形式的网站。之后,“叽歪”、“滔滔”都跟随步伐,2009年,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以摧枯拉朽般扫荡中国。之后的腾讯微博也紧跟新浪的身后,欲与新浪瓜分中国的用户。原本,在国内如QQ、微信等通讯软件的发展已经占据了网民的网络生活的大部分,微博的出现和兴起更加丰富了网民之间的交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