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浮在另一个地平线论如何拍好一部关于极限运动的纪录片(附件)【字数:6491】

摘 要纪录片《飘浮在另一个地平线》讲述的是一群热衷于爬楼的特殊群体,他们叫做“rooftopper”,这是一群热衷于去完工或者未完工的楼顶拍摄照片的专业爱好者,也可以叫他们“楼顶摄影师”。这群人有的是刚毕业的上班族,有的甚至还没有毕业,在上海的高校学习。他们白天各自忙碌着,工作、学习,到了晚上就聚在一起,挑一个顶楼爬上去拍照,然后一起交流。其实那些看似很牛逼的爱好,不过都是他们心里的一点点喜欢而已。
目 录
导言 1
第一章 运动镜头在纪录片中的作用1
1.1 镜头失角的处理1
1.2 Gopro的使用2
1.3 运动镜头与长镜头3
刻画细节对纪录片情节的推动作用3
2.1 细节刻画能渲染意境3
2.2 细节刻画能推动情节高潮4
同期声对于镜头的表达作用5
3.1同期声比后期录制更真实5
3.2同期声能控制影片基调5
结束语7
致谢8
参考文献9 《飘浮在另一个地平线》
——论如何拍好一部关于极限运动的纪录片
Abstract
The documentary "floating in another horizon" about a group of special group is keen on the stairs, they called "rooftopper", this is a group of keen to finished or unfinished photograph on the roof of professional lovers, also can call them "the roof photographer". This group of people who have just graduated workers, some even havent graduate, university study in Shanghai. Their respective busy during the day, work, study, get together at nigh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t, pick a top floor climb up and take photos, then communication together. Seemingly very newbier hobby, actually, but is a little bit of love in their hearts.
Key words :Documentary;Rooftopper;Reality;Hobby
导言
我们总是在抱怨,觉得生活无趣,每天重复着循规蹈矩的生活。可青春就是无所畏惧的一场冒险啊,现在人生活节奏很快,“中年危机”这个词已经越来越趋于低龄化了。有一天醒来,我们突然发现自己长大了,爸爸妈妈逐渐老去,一下子觉得无处依靠了。确实,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来过生活着实不易。这时候提及“梦想”、“爱好”这些词,都让人觉得不切实际。“有这个时间,你干嘛不去工作,干嘛不更努力一点?”总有这种声音在和自己叫板。所以生活那么辛苦,我们需要寻找一个宣泄的出口。
我上学期学年设计的选题是拍摄纹身,同样这也是一种宣泄压力的方式。与纹身不同,我这次拍摄的主人公Leo,他的圈子里的年轻人们流行用爬上高楼摄影的方式来宣泄自己无处安放的荷尔蒙。爬楼不仅是一种追求极限的激情,也是一种让肾上腺素飙升的挑战。Leo告诉我,他们都是徒手攀岩,是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这些听起来就让人汗毛孔竖起来的动作,在他们眼里其实没有那么恐怖。因为所有牛逼闪闪的爱好,不过都是每个人心里的一点小小的喜欢而已。
不管昨夜经历了怎样的泣不成声,早晨醒来这个城市依然车水马龙。Leo看到的楼宇,和我们是不一样的。可能是清晨第一缕阳光下的朝气蓬勃的上海,也可能是晚上只有酒吧街闪烁着耀眼灯光的纸醉金迷的上海,亦或者是凌晨时分万籁俱寂的难得寂寞的上海。
我所要记录的,就是记录上海的Leo。他爬楼的契机是什么,他看到的上海,和我们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当然,我最想知道的,是爬楼的“叛逆少年”,他有了这个爱好之后,生活有没有变得有一些不一样呢?
所以我去记录Leo的爬楼过程,去记录Leo的社交。通过对Leo的跟拍,来展现我对极限运动的思考和理解。所以我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如何拍好一部好的极限运动纪录片。
第一章 运动镜头在纪录片中的作用
1.1镜头失角的处理
首先,第一点,也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纪录片中运动镜头的作用。我拍摄的纪录片是在跟踪拍摄一群爬楼的人,这对我来说是有一点难度的。
首先,对于相机的位置不好把控,我应该把它架在一个什么位置?用仰拍还是俯拍?最重要的是,我该如何展现爬楼的整个过程?如果我拍摄的镜头仅仅是把单反拿在手里或者举在胸前,记录一下爬上高楼的过程,就会显得特别乏味了,而且也不利于收声。所以对此我先查阅了很多资料。
一开始,我就考虑到了镜头失焦的问题。上学期拍摄学年设计的时候,我的主角是一名纹身师,在拍摄他工作的时候,我就一直举着我的相机,很重不说,镜头很容易就失焦了,常常是拍着拍着就突然糊了。特别是在调节了一下大景深了之后,只要小小一动,画面就失焦了。纪录片讲究真实,常常是一个镜头过去了就没有了,所以我有好几次都特别懊恼。其实,比较专业的电影摄影团队都会有跟焦师(focus?puller)。他们的职责就是运用遥控等装置确保镜头不会失焦,尤其是在运动镜头。但是我毕竟没有这么专业的设备,所以就要在镜头的运动上面多花功夫了。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用广角,焦距短,景深比较深,不用太操心对焦的问题。
1.2 Gopro的使用
上次提交开题报告时,老师给我建议使用gopro来拍摄,我听取了老师的建议,用了gopro加单反的组合来拍摄。总的来说,它的优点不少。
1、小,首先是方便携带,其次够小才能固定在各种地方拍,比如我在拍Leo爬楼的时候,就是把它戴在头上进行的拍摄。有的地方比较危险,而且rooftopping毕竟是一项极限运动,如果我带着笨重的单反,不仅有危险不说,拍摄的画面也很有可能会失焦,用了gopro之后就好了不少。因为高楼的景色已经很美丽了不用去担心取景的问题,所以把主角拍摄好就成为了最主要的问题。后来我也尝试让Leo戴在头上,取到的景就都是实实在在的美景了。而且对于纪录片来说,这种第一人称视角的取景也更加地写实,对于观众来说也有更强烈的代入感。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58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