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黑素对萝卜芽苗菜花青苷合成的影响
以萝卜(Raphanus sativus L.)芽苗菜为试验对象,在LED白色光源下外源施加褪黑素处理萝卜芽苗菜,以去离子水为对照,研究褪黑素对萝卜芽苗菜花青苷合成的影响。从结果可以看出,与对照相比,褪黑素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杨花萝卜’芽苗菜的下胚轴中花青苷含量和DPPH清除能力,对‘潍县萝卜’芽苗菜花青苷含量和DPPH清除能力没有影响。‘杨花萝卜’芽苗菜下胚轴的PAL和CHI活性均高于‘潍县萝卜’芽苗菜下胚轴的酶活性。此外在‘杨花萝卜’芽苗菜中,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PAL和CHI活性逐渐增加,并且照光3 h后褪黑素处理下PAL和CHI的酶活性均大于对照。此外,与对照相比,褪黑素处理下‘杨花萝卜’芽苗菜中调控花青苷合成的转录因子PAP1和PAP2和关键结构基因CHI,F3H,F3’H,DFR,ANS等的表达量都显著上调。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Abstract. 2
Key words 2
引言 2
1 材料与方法 5
1.1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5
1.2 形态生长指标的测定 5
1.3 花青苷含量及DPPH清除能力的测定 5
1.4 PAL、CHI酶活性测定 5
1.5 基因表达量的检测 6
1.6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7
2 结果与分析 7
2.1 褪黑素浓度的筛选 7
2.2 褪黑素对萝卜芽苗菜生长的影响 8
2.3 褪黑素对萝卜芽苗菜花青苷含量及DPPH清除能力的影响 8
2.4 褪黑素对萝卜芽苗菜PAL,CHI酶活性的影响 10
2.5 褪黑素对萝卜芽苗菜花青苷合成关键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11
3 讨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3
褪黑素对萝卜芽苗菜花青苷合成的影响
引言
引言
萝卜芽苗菜风味独特,是一种绿化型芽苗菜,富含大量对人体有益的营养,如维生素C、硫代葡萄糖苷、酚类物质等,在中国及东南亚国家深受欢迎[14]。花青苷是一种酚类化合物,是构成植物颜色的主要水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性色素之一[5]。许多果蔬中都富含花青苷,如在黑莓、红葡萄、蓝莓果实中花青苷的含量分别达到 3.26、7.5和4.95 mg/g[6]。
图11 花青素骨架结构及常见的6种花青素[5]
花青苷的作用是让果实有各种颜色,它是形成果实表面颜色的一种色素。在农业生产中,果实的色泽是影响果品的商品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7]。所以,研究花青苷的代谢机制,以此为依据为其提供适当的外部调控,对于提高果实中花青苷的含量及果品的经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对植物而言,花青苷形成了各种颜色来吸引授粉者以帮助自己传播种子,还可以提高植物抗低温、干旱的环境,提高抵抗真菌感染的能力,同时可以帮助其应对紫外线带来的伤害以及虫害[5]。对人体健康而言,花青苷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方面疾病和与衰老相关的疾病、癌症、降低肥胖风险和降低血脂、改善血糖平衡,增强视力敏锐性等功能[8,9,10],已成为植物营养素或食品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对花青苷的生物合成与调控进行研究,对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花青苷的生物合成不仅受到多种转录因子的调控,还受到各种结构基因的调控。目前植物中分离和鉴定的与花青素合成相关的转录因子有3类: (1)R2R3MYB蛋白,包括了PAP1 和 PAP2;(2)MYC家族的bHLH蛋白;(3)WD40蛋白[11]。它们常结合成为MBW复合体发挥调控作用,以调节花青苷相关结构基因的转录丰度[11]。
图12 花青苷的生物合成途径
首先由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 PAL) 催化苯丙氨酸脱氨基生成肉桂酸,之后肉桂酸经过肉桂酸羧化酶(Cinnamate 4hydroxylase, C4H)和对香豆CoA连接酶(4Coumarate, 4CL)的催化形成对香豆酰CoA。CHS即查尔酮合酶,其主要的作用是催化合成查尔酮,作用底物为4香豆酸CoA与丙二酸CoA。类黄酮的合成需要的基本碳骨架便是通过此反应获得,CHS是此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CHI催化查尔酮生成4,5,7三羟基黄烷酮的反应可自发进行,但CHI可将反应效率提高7到10倍[12]。F3H是该合成通路分支处的关键酶,其作用是催化生成二氢黄酮醇,其作用底物为4,5,7三羟基黄烷酮。二氢黄酮醇既是黄酮醇的合成前体,又是花色素的合成前体。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ihydroflavonol4reductase,DFR)在花青苷合成过程中后期表达,是中后期的第一个关键酶。在以NADPH为辅因子的条件下,把4位的羰基还原为羟基,催化DHM、DHK、DHQ等3种不同的二氢类黄酮醇底物,使其反应生成无色原花色素、天竺葵素、无色翠雀素和无色矢车菊素[13]。类黄酮–3–羟化酶(Flavonoid3′hydroxylase,F3′H)与类黄酮–3′,5′–羟化酶 ( Flavonoid3′,5′hydroxylase, F3′5′H)两个酶催化类黄酮 B 环上羟基化反应,它们都来自细胞色素P450家族。F3′H 催化生成花葵素糖苷。F3′5′H催化生成紫色或蓝色的翠雀素糖苷。花色素合成酶(Anthocyanidin synthase,ANS/ Leueoanthoeyanidin dioxygenase,LODX)催化无色的花色素形成有色花色素苷的前体[14]。ANS 已经在许多植物身上克隆得到,一般包含了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在拟南芥中已经获得了ANS的三维结构,是属于2ODD 家族的蛋白[15]。类黄酮葡萄糖苷转移酶(UDPGlucoseflavoniod glucosytransterase,UFGT)能将催化完成花青素第3、5 位的糖基化,将花青素从不稳定的形态转化为稳定的花色素苷形态,并且可以使不具颜色的花青素转化为有颜色的花青苷。
PAL和CHI在调控花青苷合成的过程中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28]。在花青苷的生物合成中, PAL是发挥作用的第一个酶,它将苯丙氨酸转化为肉桂酸,对控制花青苷合成的速度有重要作用。CHI将四羟基查尔酮转化为柚配基,该反应发生在花青苷合成出现分支前的最后一步,与PAL一样在调控合成上有重要作用。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Abstract. 2
Key words 2
引言 2
1 材料与方法 5
1.1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5
1.2 形态生长指标的测定 5
1.3 花青苷含量及DPPH清除能力的测定 5
1.4 PAL、CHI酶活性测定 5
1.5 基因表达量的检测 6
1.6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7
2 结果与分析 7
2.1 褪黑素浓度的筛选 7
2.2 褪黑素对萝卜芽苗菜生长的影响 8
2.3 褪黑素对萝卜芽苗菜花青苷含量及DPPH清除能力的影响 8
2.4 褪黑素对萝卜芽苗菜PAL,CHI酶活性的影响 10
2.5 褪黑素对萝卜芽苗菜花青苷合成关键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11
3 讨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3
褪黑素对萝卜芽苗菜花青苷合成的影响
引言
引言
萝卜芽苗菜风味独特,是一种绿化型芽苗菜,富含大量对人体有益的营养,如维生素C、硫代葡萄糖苷、酚类物质等,在中国及东南亚国家深受欢迎[14]。花青苷是一种酚类化合物,是构成植物颜色的主要水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性色素之一[5]。许多果蔬中都富含花青苷,如在黑莓、红葡萄、蓝莓果实中花青苷的含量分别达到 3.26、7.5和4.95 mg/g[6]。
图11 花青素骨架结构及常见的6种花青素[5]
花青苷的作用是让果实有各种颜色,它是形成果实表面颜色的一种色素。在农业生产中,果实的色泽是影响果品的商品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7]。所以,研究花青苷的代谢机制,以此为依据为其提供适当的外部调控,对于提高果实中花青苷的含量及果品的经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对植物而言,花青苷形成了各种颜色来吸引授粉者以帮助自己传播种子,还可以提高植物抗低温、干旱的环境,提高抵抗真菌感染的能力,同时可以帮助其应对紫外线带来的伤害以及虫害[5]。对人体健康而言,花青苷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方面疾病和与衰老相关的疾病、癌症、降低肥胖风险和降低血脂、改善血糖平衡,增强视力敏锐性等功能[8,9,10],已成为植物营养素或食品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对花青苷的生物合成与调控进行研究,对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花青苷的生物合成不仅受到多种转录因子的调控,还受到各种结构基因的调控。目前植物中分离和鉴定的与花青素合成相关的转录因子有3类: (1)R2R3MYB蛋白,包括了PAP1 和 PAP2;(2)MYC家族的bHLH蛋白;(3)WD40蛋白[11]。它们常结合成为MBW复合体发挥调控作用,以调节花青苷相关结构基因的转录丰度[11]。
图12 花青苷的生物合成途径
首先由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 PAL) 催化苯丙氨酸脱氨基生成肉桂酸,之后肉桂酸经过肉桂酸羧化酶(Cinnamate 4hydroxylase, C4H)和对香豆CoA连接酶(4Coumarate, 4CL)的催化形成对香豆酰CoA。CHS即查尔酮合酶,其主要的作用是催化合成查尔酮,作用底物为4香豆酸CoA与丙二酸CoA。类黄酮的合成需要的基本碳骨架便是通过此反应获得,CHS是此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CHI催化查尔酮生成4,5,7三羟基黄烷酮的反应可自发进行,但CHI可将反应效率提高7到10倍[12]。F3H是该合成通路分支处的关键酶,其作用是催化生成二氢黄酮醇,其作用底物为4,5,7三羟基黄烷酮。二氢黄酮醇既是黄酮醇的合成前体,又是花色素的合成前体。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ihydroflavonol4reductase,DFR)在花青苷合成过程中后期表达,是中后期的第一个关键酶。在以NADPH为辅因子的条件下,把4位的羰基还原为羟基,催化DHM、DHK、DHQ等3种不同的二氢类黄酮醇底物,使其反应生成无色原花色素、天竺葵素、无色翠雀素和无色矢车菊素[13]。类黄酮–3–羟化酶(Flavonoid3′hydroxylase,F3′H)与类黄酮–3′,5′–羟化酶 ( Flavonoid3′,5′hydroxylase, F3′5′H)两个酶催化类黄酮 B 环上羟基化反应,它们都来自细胞色素P450家族。F3′H 催化生成花葵素糖苷。F3′5′H催化生成紫色或蓝色的翠雀素糖苷。花色素合成酶(Anthocyanidin synthase,ANS/ Leueoanthoeyanidin dioxygenase,LODX)催化无色的花色素形成有色花色素苷的前体[14]。ANS 已经在许多植物身上克隆得到,一般包含了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在拟南芥中已经获得了ANS的三维结构,是属于2ODD 家族的蛋白[15]。类黄酮葡萄糖苷转移酶(UDPGlucoseflavoniod glucosytransterase,UFGT)能将催化完成花青素第3、5 位的糖基化,将花青素从不稳定的形态转化为稳定的花色素苷形态,并且可以使不具颜色的花青素转化为有颜色的花青苷。
PAL和CHI在调控花青苷合成的过程中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28]。在花青苷的生物合成中, PAL是发挥作用的第一个酶,它将苯丙氨酸转化为肉桂酸,对控制花青苷合成的速度有重要作用。CHI将四羟基查尔酮转化为柚配基,该反应发生在花青苷合成出现分支前的最后一步,与PAL一样在调控合成上有重要作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swgc/smkx/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