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艾蒿和香蒿的茎段组培快繁研究
摘要:蒿属植物不仅是菊科春黄菊族中的一个大属,而且是菊属的近缘属。许多蒿属植物在自然条件恶劣的高原、沙漠、沿海滩涂地带生长,自身带有抗虫、抗病、抗逆等优良性状。另一方面,蒿属多种植物医药化工价值巨大,生态恢复功能强。开展蒿属植物组培再生技术研究,不仅对栽培菊花的品种改良、抗性育种,而且对蒿属资源的开发利用,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黄金艾蒿、香蒿两种蒿属为试材,研究和筛选其愈伤组织诱导、芽分化、增殖和生根4个阶段的最适组培快繁条件。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阶段两种蒿属植物的最佳培养基为黄金艾蒿茎段MS+0.1~0.5 mg/L NAA +1.0 mg/L 6-BA,香蒿茎段MS+0.5 mg/L NAA +2.0 mg/L 6-BA;不定芽再生阶段的最佳培养基均为MS+0.1 mg/L NAA+3.0 mg/L 6-BA;增殖培养阶段的最佳培养基均为MS+0.3 mg/L IBA+0.5 mg/L 6-BA;生根培养阶段的最佳培养基,黄金艾蒿为1/2 MS+1.0 g/L活性炭,香蒿为1/2 MS+0.4 mg/L IBA+0.5 g/L活性炭。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1材料与方法2
1.1材料 2
1.2实验方法 2
1.2.1不同NAA和6BA浓度组合对茎段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分化的影响2
1.2.2 不同IBA和6BA浓度组合对带节茎段增殖的影响3
1.2.3 不同IBA和活性炭组合对带叶茎段生根状况的影响 3
1.2.4培养条件与数据处理 3
2结果与分析3
2.1不同NAA和6BA浓度组合对茎段外植体愈伤诱导和不定芽分化的影响3
2.2不同IBA和6BA浓度组合对带节茎段增殖系数的影响4
2.3不同浓度的IBA和活性炭组合对带叶茎段生根的影响 4
3讨论 6
致谢7
参考文献7
附录 MS培养基配制方法及注意事项9
黄金艾蒿和香蒿茎段组培快繁研究
引言
蒿属作为菊花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近缘属,同时也是菊科春黄菊族的一个大属。全世界约300余种。我国共拥有约186种,其中包含44个变种,分布遍及全国各地。蒿属植物多生长在自然条件恶劣的高原、沙漠、沿海滩涂地带,具有抗虫、抗病、抗逆等众多优良性状(白茹珍 等,2009;孙娅 等,2012)。因为蒿属植物携带有许多栽培菊花所缺乏的优质基因,其野生种的收集、评价对栽培菊花的抗性育种、品种改良等研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蒿属植物也是进行菊科亲缘关系讨论和栽培菊花起源研究的重要材料。
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即植物的每个细胞都包含该植物的全套遗传信息,不管先前有没有经历过分裂分化,在适宜的条件下,植物体的每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一个完整植株的潜能。1902年细胞全能性假说的提出,为植物广泛开展组织培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直至美国教授White于1943年9月在烟草愈伤组织培养中,偶然发现形成一个芽(梁一池和杨华,2002),英国学者Steward在1958年通过培养胡萝卜髓部细胞获得完整植株之后,Haberlandt关于细胞全能性的伟大预言才逐渐被人们接受。从那以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发展。
而我国的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历程,则要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自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罗士韦教授在我国率先开展植物组织培养研究以来,经过科研工作者几十年的努力,我国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日渐成型。近10来年,全国各地农业科研院所及高校对我国的大田农作物,经济林木及园艺植物等上千种植物进行了植株组织培养并进行了相关的技术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组织培养技术,从而使植株组织培养技术研究发展变得尤为迅速(郝玉华,2008)。在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和方法已趋于成熟和完善,其技术在植物脱毒和快繁,单倍体育种、离体胚培养、转基因育种等育种工作,对植物检疫技术和植物次生产物生产技术,种子人工生产及种质资源保存技术等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园艺、医药等行业,提高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胡彦和赵艳,2004)。
目前栽培菊花组织培养技术已较为成熟,利用芽尖( Hill et al., 1968)、叶柄(Yepes et al., 1995)、叶片(Kaul et al., 1990; 董凤丽 等,2014)、茎段(Annadana et al., 2000; Mitiouchkina et al., 1995)、管状花(陈发棣 等,2003)、花梗(Rout et al., 1997)等外植体和体细胞胚培养(Rout et al., 1997)实现植株再生的研究均已见报道,但其近缘野生种质的研究却相对薄弱,尚待解决的问题很多(晨卉 等,2009)。本研究拟通过对两种蒿属植物,即黄金艾蒿和香蒿进行组培快繁研究,探究不同植物生长激素和添加物对蒿属植物再生体系建立的影响,从而寻找出最佳体系的培养条件的组合,为保存种质资源、离体快繁、离体筛选突变体、遗传转化、脱毒培养、克服一些远缘杂交障碍等研究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蒿属植物材料为黄金艾蒿、香蒿,均由大学“中国菊花种质资源保存中心”提供。
1.2 试验方法
1.2.1 不同NAA和6BA浓度组合对茎段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以黄金艾蒿、香蒿为试材,选取生长整齐健壮的无菌苗,切割成长1cm左右不带茎节的茎段,接种到含有不同浓度NAA和6BA组合的 MS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统计好愈伤率后,将生长状态良好的愈伤组织转接到同样的新鲜无菌培养基中诱导不定芽发生。每个处理接种2个培养皿,每个培养皿接种15个外植体,重复3次。愈伤组织诱导率=形成愈伤组织的外植体数/总存活外植体数×100%,不定芽再生率=已出芽外植体数/形成愈伤组织的外植体数×100%。
1.2.2 不同IBA和6BA浓度组合对带节茎段增殖的影响
以黄金艾蒿、香蒿为试材,选取生长健壮整齐的无菌苗,切割成均带1个节的茎段,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中诱导不定芽发生,以探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茎段增殖的影响。每处理接种4瓶,每瓶接种4个外植体,重复3次。培养40天后统计增殖系数,增殖系数=增殖的新芽总数/能存活的带节茎段总数。
1.2.3 不同浓度的IBA和活性炭组合对带叶茎段生根状况的影响
以黄金艾蒿、香蒿为试材,选取生长整齐健壮的无菌苗,切割成带1片叶子的茎段,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上,然后进行生根诱导,以探究不同浓度的IBA和活性炭组合对生根的影响。每个处理接种4瓶,每瓶接种4个外植体,重复3次。30天后统计生根苗数和平均根数,测量根长,最后计算生根率。
1.2.4 培养条件与数据处理
培养基均添加30 g/L蔗糖,7.0 g/L琼脂,pH为5.8,置于121℃灭菌20 min。在室温25±2 ℃,光周期16 h/d,光照强度20003000 lx条件下培养。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Microsoft Excel和SPSS软件进行处理,多重比较运用Duncan氏检验法。
2 结果与分析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1材料与方法2
1.1材料 2
1.2实验方法 2
1.2.1不同NAA和6BA浓度组合对茎段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分化的影响2
1.2.2 不同IBA和6BA浓度组合对带节茎段增殖的影响3
1.2.3 不同IBA和活性炭组合对带叶茎段生根状况的影响 3
1.2.4培养条件与数据处理 3
2结果与分析3
2.1不同NAA和6BA浓度组合对茎段外植体愈伤诱导和不定芽分化的影响3
2.2不同IBA和6BA浓度组合对带节茎段增殖系数的影响4
2.3不同浓度的IBA和活性炭组合对带叶茎段生根的影响 4
3讨论 6
致谢7
参考文献7
附录 MS培养基配制方法及注意事项9
黄金艾蒿和香蒿茎段组培快繁研究
引言
蒿属作为菊花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近缘属,同时也是菊科春黄菊族的一个大属。全世界约300余种。我国共拥有约186种,其中包含44个变种,分布遍及全国各地。蒿属植物多生长在自然条件恶劣的高原、沙漠、沿海滩涂地带,具有抗虫、抗病、抗逆等众多优良性状(白茹珍 等,2009;孙娅 等,2012)。因为蒿属植物携带有许多栽培菊花所缺乏的优质基因,其野生种的收集、评价对栽培菊花的抗性育种、品种改良等研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蒿属植物也是进行菊科亲缘关系讨论和栽培菊花起源研究的重要材料。
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即植物的每个细胞都包含该植物的全套遗传信息,不管先前有没有经历过分裂分化,在适宜的条件下,植物体的每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一个完整植株的潜能。1902年细胞全能性假说的提出,为植物广泛开展组织培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直至美国教授White于1943年9月在烟草愈伤组织培养中,偶然发现形成一个芽(梁一池和杨华,2002),英国学者Steward在1958年通过培养胡萝卜髓部细胞获得完整植株之后,Haberlandt关于细胞全能性的伟大预言才逐渐被人们接受。从那以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发展。
而我国的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历程,则要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自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罗士韦教授在我国率先开展植物组织培养研究以来,经过科研工作者几十年的努力,我国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日渐成型。近10来年,全国各地农业科研院所及高校对我国的大田农作物,经济林木及园艺植物等上千种植物进行了植株组织培养并进行了相关的技术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组织培养技术,从而使植株组织培养技术研究发展变得尤为迅速(郝玉华,2008)。在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和方法已趋于成熟和完善,其技术在植物脱毒和快繁,单倍体育种、离体胚培养、转基因育种等育种工作,对植物检疫技术和植物次生产物生产技术,种子人工生产及种质资源保存技术等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园艺、医药等行业,提高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胡彦和赵艳,2004)。
目前栽培菊花组织培养技术已较为成熟,利用芽尖( Hill et al., 1968)、叶柄(Yepes et al., 1995)、叶片(Kaul et al., 1990; 董凤丽 等,2014)、茎段(Annadana et al., 2000; Mitiouchkina et al., 1995)、管状花(陈发棣 等,2003)、花梗(Rout et al., 1997)等外植体和体细胞胚培养(Rout et al., 1997)实现植株再生的研究均已见报道,但其近缘野生种质的研究却相对薄弱,尚待解决的问题很多(晨卉 等,2009)。本研究拟通过对两种蒿属植物,即黄金艾蒿和香蒿进行组培快繁研究,探究不同植物生长激素和添加物对蒿属植物再生体系建立的影响,从而寻找出最佳体系的培养条件的组合,为保存种质资源、离体快繁、离体筛选突变体、遗传转化、脱毒培养、克服一些远缘杂交障碍等研究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蒿属植物材料为黄金艾蒿、香蒿,均由大学“中国菊花种质资源保存中心”提供。
1.2 试验方法
1.2.1 不同NAA和6BA浓度组合对茎段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以黄金艾蒿、香蒿为试材,选取生长整齐健壮的无菌苗,切割成长1cm左右不带茎节的茎段,接种到含有不同浓度NAA和6BA组合的 MS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统计好愈伤率后,将生长状态良好的愈伤组织转接到同样的新鲜无菌培养基中诱导不定芽发生。每个处理接种2个培养皿,每个培养皿接种15个外植体,重复3次。愈伤组织诱导率=形成愈伤组织的外植体数/总存活外植体数×100%,不定芽再生率=已出芽外植体数/形成愈伤组织的外植体数×100%。
1.2.2 不同IBA和6BA浓度组合对带节茎段增殖的影响
以黄金艾蒿、香蒿为试材,选取生长健壮整齐的无菌苗,切割成均带1个节的茎段,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中诱导不定芽发生,以探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茎段增殖的影响。每处理接种4瓶,每瓶接种4个外植体,重复3次。培养40天后统计增殖系数,增殖系数=增殖的新芽总数/能存活的带节茎段总数。
1.2.3 不同浓度的IBA和活性炭组合对带叶茎段生根状况的影响
以黄金艾蒿、香蒿为试材,选取生长整齐健壮的无菌苗,切割成带1片叶子的茎段,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上,然后进行生根诱导,以探究不同浓度的IBA和活性炭组合对生根的影响。每个处理接种4瓶,每瓶接种4个外植体,重复3次。30天后统计生根苗数和平均根数,测量根长,最后计算生根率。
1.2.4 培养条件与数据处理
培养基均添加30 g/L蔗糖,7.0 g/L琼脂,pH为5.8,置于121℃灭菌20 min。在室温25±2 ℃,光周期16 h/d,光照强度20003000 lx条件下培养。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Microsoft Excel和SPSS软件进行处理,多重比较运用Duncan氏检验法。
2 结果与分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