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鸦瓣鳞茎膨大过程中营养物质变化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1材料与方法1
1.1材料 1
1.2实验设计与方法 1
1.3测定方法 1
1.3.1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2
1.3.2还原糖含量的测定2
1.3.3淀粉含量的测定2
1.3.4蛋白质含量的测定2
2结果与分析2
2.1外源激素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2
2.2外源激素对还原糖含量的影响3
2.3外源激素对淀粉含量的影响4
2.4外源激素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5
3总结与讨论6
致谢7
参考文献7
Abstract7
引言
老鸦瓣鳞茎膨大过程中营养物质变化
学 生 陈玲英
[摘要] 目的:研究老鸦瓣鳞茎膨大期营养物质变化及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MJ对营养物质变化的影响。方法:在不同的外源激素浓度处理下,于鳞茎膨大期取样测定营养物质含量。结果:在老鸦瓣鳞茎膨大过程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降低,还原糖和蛋白质含量增加。结论:不同浓度的SA、MJ处理对老鸦瓣鳞茎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不同。SA、MJ能促进老鸦瓣鳞茎膨大期可溶性糖、还原糖含量增长,促进淀粉、蛋白质含量降低。
[关键词] 老鸦瓣;鳞茎膨大;营养物质变化;外源激素
老鸦瓣Tulipa edulis (Miq.) Baker.为百合科(Liliaceae)郁金香属(Tulipa L.)药用植物,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辽宁、山东和陕西等省,朝鲜和日本也有分布。其除去膜质皮及绒毛后的干燥鳞茎为中药材光慈菇。据本草考证,老鸦瓣历史上曾长期作为中药材山慈菇的主要基原植物[1] 。目前是治疗多种肿瘤的常用药,如咽喉癌、淋巴瘤、乳腺癌等[24]。年来由于光慈菇抗癌功效的开发利用范围不断扩大,老鸦瓣资源需求增大,但长久以来,光慈菇主要来源于野生,市场需求激增导致其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原料已经成为制约相关制药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老鸦瓣由野生变家种,实施规范化栽培势在必行。但在人工栽培探索过程中发现,如何促进老鸦瓣鳞茎高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稳产、优质是阻碍老鸦瓣规范化栽培的重要问题之一。
目前对于老鸦瓣的研究较少,然而外源激素对百合、大蒜等鳞茎膨大期营养物质变化的影响的探究较多,我们可以借鉴参考。本试验以老鸦瓣鳞茎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外源激素的处理下,于鳞茎膨大期动态取样测定植株的贮藏物质,分析外源激素(水杨酸、茉莉酸甲酯)与老鸦瓣鳞茎膨大期营养物质变化的关系,以期探讨外源激素对老鸦瓣鳞茎膨大期营养物质的影响机制,为生产中采用外源激素提高老鸦瓣产量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实验材料为老鸦瓣鳞茎。待老鸦瓣植株地上部枯萎后收获鳞茎,选取鳞片抱合紧密、无病虫害、鳞茎盘无损伤,平均质量 1.5g 的鳞茎。
1.2 实验设计与方法
鳞茎采收后用湿沙贮藏越夏,于2013年10月选取鳞片抱合紧密、无病虫害、鳞茎盘无损伤,平均质量 1.5g 的鳞茎,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消毒浸泡30min后,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溶液浸球3h,两种溶液均设置5个水平:0mM、0.01mM、0.1mM、1.0mM、10mM。然后,定植于规格为20*30cm的花盆中,每个处理14盆,每盆10个鳞茎。花盆置于日光温室中,正常栽培管理。
各处理于2014年3月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进行叶面喷施处理,每隔3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3次。分别于于鳞茎膨大初期(2014年4月5日)与膨大末期(2014年4月25日)对各个处理取样,测定鳞茎中可溶性糖、还原糖、淀粉、蛋白质含量。
1.3 测定方法
1.3.1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取样品0.1g,加少许石英砂及3mL蒸馏水研磨成匀浆,转入10mL离心管中,再用2mL蒸馏水分两次洗涤研钵,洗液同样转入离心管中,于沸水中提取30min,冷却后以4000rpm离心5min,共离心3次,提取液过滤入25mL容量瓶中定容待测。取待测液0.2mL,加入0.5mL蒽酮乙酸乙酯试剂和5mL浓硫酸,充分振荡,立即将试管放入沸水浴中,保温1min,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在630nm波长下测其吸光度,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可溶性糖含量。每个样品重复测定3次。采用蒽酮比色法[5]测定。
1.3.2 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称取样品3g,用20mL蒸馏水研磨成匀浆后,放在100mL烧杯中,然后加入30mL蒸馏水,搅匀,置于50℃恒温水域中保温20min,使还原糖浸出。10 000r/min离心10min,用20mL蒸馏水洗残液,再离心,将两次离心的上清液全部收集在100mL的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混匀,作为还原糖待测液。取25mL刻度试管,加入还原糖待测液2mL,DNS试剂1.5mL,将各管摇匀,在沸水浴中加热5min,取出后立即放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冷却至室温,再以蒸馏水定容至25mL刻度处,用橡皮塞塞住管口,颠倒混匀。在540nm波长下测其吸光度,通过标准曲线计算还原糖含量。每个样品重复测定3次。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5]测定。
1.3.3 淀粉含量的测定 向提取可溶性糖的沉淀中加入4mL蒸馏水,煮沸糊化15min后,加入2mL9.2mol/L高氯酸,煮沸15min,冷却后混匀。在4500rmp离心20min,上清液转入25mL容量瓶中定容待测。取待测液0.2mL,加入0.5mL蒽酮乙酸乙酯试剂和5mL浓硫酸,充分振荡,立即将试管放入沸水浴中,保温1min,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在630nm波长下测其吸光度,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淀粉含量。每个样品重复测定3次。采用蒽酮比色法[5]测定。
1.3.4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称取样品0.5g,用5mL蒸馏水研磨成匀浆之后,在10 000rmp离心10min,取上清液于试管中,即样品提取液。吸取样品提取液1.0mL,放入具塞试管中,加入5mL考马斯亮蓝G250溶液,充分混匀,放置2min后在595nm下比色,测定吸光度,并通过标准曲线计算蛋白质含量。每个样品重复测定3次。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5]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外源激素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图1 不同SA浓度处理对老鸦瓣鳞茎膨大期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由图1可知,从总体上看,SA处理不同程度降低了老鸦瓣鳞茎膨大初期和末期的可溶性糖含量。鳞茎膨大初期,随着SA处理浓度的增加,鳞茎中可溶性糖含量呈高低起伏,当SA浓度为0.00mmol/L即CK处理的鳞茎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12.98%。鳞茎膨大末期,随SA处理浓度的增加,可溶性糖降低幅度呈先降后升的趋势。鳞茎膨大期,当SA浓度为1.00mmol/L,其鳞茎中可溶性糖降低幅度最小,降低了68.22%;当SA浓度为0.01mmol/L,其鳞茎中可溶性糖降低幅度最大,降低了82.9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