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探究(附件)【字数:8191】
在如今人们更加追求精神体验的时期,民俗文化作为体现一个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精髓,容纳了丰富的地域特色与人文素养。据此发展出的民俗旅游更具有独特性,同时也作为了高层次旅游的代表。信阳当地民俗旅游业正处于开发阶段,其模式较为单一,故此本文通过对信阳民俗旅游资源的探究与分析,进而研究信阳当地民俗旅游业的开发模式。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深度挖掘信阳民俗文化的内涵,将信阳地区民俗资源进行充分整合,重点采用创新模式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突出区域特色,从而增强信阳地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进一步引领信阳地区民俗旅游业的良好发展。
目录
引言 1
一、民俗旅游及民俗旅游资源概念及分类 1
(一)民俗旅游概念 1
1. 民俗旅游概念 1
2. 民俗旅游的分类 2
(二)民俗旅游资源概念及分类 2
1.民俗旅游资源概念 2
2.民俗旅游资源的分类 2
二、信阳民俗旅游资源概况及旅游发展状况 3
(一)信阳民俗旅游资源概况 3
(二)信阳民俗旅游发展状况 3
1.信阳民俗旅游发展历程 3
三、信阳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问题分析 5
(一)信阳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特点 5
1. 政府主导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5
2. 民俗旅游项目突出信阳风土人情 5
3. 借鉴良好经验,推进全域民俗旅游 5
(二)信阳民俗旅游资源现开发问题分析 5
1. 信阳民俗旅游资源缺乏整体规划,集群性低 5
2. 民俗旅游纪念品产品单一 6
3.民俗旅游基础设施薄弱,配套设施差 6
4.宣传方式落后,民俗旅游品牌效应低 6
5.景区知名度低,民俗旅游品牌特色不足 6
四、对信阳民俗旅游发展的建议 6
(一)政府主导为主,市场化经营为辅 6
1.政府做好当地旅游资源的评估与规划 6
2.利用市场的活力助力民俗旅游 7
3. 完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7
(二)借助新媒体优势,用好民俗旅游名片 7
(三)大力发展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群效应,打造民俗文化圈 7
(四)引进、培养旅游人才企业 8
结论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引言
在新时代的到来之后,旅游业快速发展,人们更加追求高层次的旅游活动。许多特色的旅游项目逐渐诞生,民俗旅游随此发展。同时民俗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研究民俗旅游就是探究民俗文化。信阳地区有着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信阳属于中原地区的一部分继承着众多的旅游资源和优秀文化,但是信阳地区的民俗旅游发展尚不完善。本文从研究信阳地区的民俗旅游业的发展,探索民俗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开发特色的民俗旅游资源以及解决开发民俗旅游资源中存在的问题。注重开发与保护相统一、突出区域特色、采用创新模式。发掘、开发、保护当地的民俗文化资源,是一项急迫的任务。挖掘旅游地的文化内涵、开发特色产品,将民俗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现实的竞争优势的旅游资源,充分整合民俗旅游资源,可有效提高当地旅游吸引力。本文会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信阳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出谋划策。
本文采用的研究手段主要有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通过归纳总结,归因分析,个案阐释等展开研究。
一、民俗旅游及民俗旅游资源概念及分类
(一)民俗旅游概念
1. 民俗旅游概念
民俗旅游:通常指旅游者离开居住点,到达由区域为主的地点采取观赏行为的旅游活动总称。民俗旅游属于文化旅游的分支,是旅游者因旅游行为在旅游活动中获取知识的活动。民俗旅游有利于展现本地区特有的民俗风情,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有利于促进跨地域文化的交流与理解;有利于深化旅游活动的内涵。人们往往会获得与平常生活不同的有趣体验,简单新鲜的当地生活更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民俗旅游不仅可以继承和发展本地区的民俗文化,同时推进了信阳的旅游经济发展,并带来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与长远的生态效益。
众多的学者都认为,民俗旅游旨在深层次的体验人文活动。在民俗旅游中,各个地区的的传统节日、嫁娶风俗、特色建筑、民间歌舞等都属于人文景观的范畴之内。
总体上学者认为民俗旅游是人类在社会生活、行为中形成的,关于生活习俗、衣食住行等的行为。这类行为通常可以激发游客的旅游动机,产生旅游活动。
民俗旅游属于旅游业的分支,属于“特色旅游”,它具有:自然性、名族性、文化性、地域性、经济性以及参与性的特性。由旅游者、旅游介体、旅游客体构成。
2. 民俗旅游的分类
根据陶思炎教授在《旅游学刊》所发表的文章,民俗旅游产品性质可以分为观览型、参与型、休闲型、运动型。观览型是指让游客以参观的方式进行旅游活动。多以民俗设施、展示品罗列为主要形式。例如:各地的民俗博物馆、民俗建筑类景观等。参与型即在参与到特殊的民俗活动中去,与本地人或手工艺人等,共同制作特色工艺品、生活或劳动。比如:歌舞表演、栽花捕鱼、采摘水果、种菜做菜或其他特色工艺等。休闲型即以度假为主。在村儿里或民俗地中住宿,对游览目的地的生活做沉浸式切身体验。适合当地的民间艺术、技艺、方言等进行了解。运动型参与登山、划船或是各种武术、竞技类活动。此类项目以民间体育活动的教授、练习、观摩、参赛为主。
(二)民俗旅游资源概念及分类
1.民俗旅游资源概念
旅游资源一般指:自然和历史遗产;或人为建造现用来进行以旅游为目的的建造物等。旅游资源是指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旅游资源。民俗活动是指可用于开发利用、使旅游经营者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民俗活动的总称。其内容一般包括婚丧嫁娶、传统服饰、传统饮食、节庆等活动。它具有:世界性、丰富性、朴实性、无季节性、定向性、易逝性、不可根移性与可仿制性、组合性、群体性的特征。
2.民俗旅游资源的分类
根据国家标准,可将民俗旅游资源化分为八类:
(1)地方风俗与民间礼节:即当地区的特色习俗和风气。
例如:待人接物的礼节、仪式等。
目录
引言 1
一、民俗旅游及民俗旅游资源概念及分类 1
(一)民俗旅游概念 1
1. 民俗旅游概念 1
2. 民俗旅游的分类 2
(二)民俗旅游资源概念及分类 2
1.民俗旅游资源概念 2
2.民俗旅游资源的分类 2
二、信阳民俗旅游资源概况及旅游发展状况 3
(一)信阳民俗旅游资源概况 3
(二)信阳民俗旅游发展状况 3
1.信阳民俗旅游发展历程 3
三、信阳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问题分析 5
(一)信阳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特点 5
1. 政府主导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5
2. 民俗旅游项目突出信阳风土人情 5
3. 借鉴良好经验,推进全域民俗旅游 5
(二)信阳民俗旅游资源现开发问题分析 5
1. 信阳民俗旅游资源缺乏整体规划,集群性低 5
2. 民俗旅游纪念品产品单一 6
3.民俗旅游基础设施薄弱,配套设施差 6
4.宣传方式落后,民俗旅游品牌效应低 6
5.景区知名度低,民俗旅游品牌特色不足 6
四、对信阳民俗旅游发展的建议 6
(一)政府主导为主,市场化经营为辅 6
1.政府做好当地旅游资源的评估与规划 6
2.利用市场的活力助力民俗旅游 7
3. 完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7
(二)借助新媒体优势,用好民俗旅游名片 7
(三)大力发展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群效应,打造民俗文化圈 7
(四)引进、培养旅游人才企业 8
结论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引言
在新时代的到来之后,旅游业快速发展,人们更加追求高层次的旅游活动。许多特色的旅游项目逐渐诞生,民俗旅游随此发展。同时民俗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研究民俗旅游就是探究民俗文化。信阳地区有着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信阳属于中原地区的一部分继承着众多的旅游资源和优秀文化,但是信阳地区的民俗旅游发展尚不完善。本文从研究信阳地区的民俗旅游业的发展,探索民俗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开发特色的民俗旅游资源以及解决开发民俗旅游资源中存在的问题。注重开发与保护相统一、突出区域特色、采用创新模式。发掘、开发、保护当地的民俗文化资源,是一项急迫的任务。挖掘旅游地的文化内涵、开发特色产品,将民俗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现实的竞争优势的旅游资源,充分整合民俗旅游资源,可有效提高当地旅游吸引力。本文会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信阳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出谋划策。
本文采用的研究手段主要有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通过归纳总结,归因分析,个案阐释等展开研究。
一、民俗旅游及民俗旅游资源概念及分类
(一)民俗旅游概念
1. 民俗旅游概念
民俗旅游:通常指旅游者离开居住点,到达由区域为主的地点采取观赏行为的旅游活动总称。民俗旅游属于文化旅游的分支,是旅游者因旅游行为在旅游活动中获取知识的活动。民俗旅游有利于展现本地区特有的民俗风情,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有利于促进跨地域文化的交流与理解;有利于深化旅游活动的内涵。人们往往会获得与平常生活不同的有趣体验,简单新鲜的当地生活更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民俗旅游不仅可以继承和发展本地区的民俗文化,同时推进了信阳的旅游经济发展,并带来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与长远的生态效益。
众多的学者都认为,民俗旅游旨在深层次的体验人文活动。在民俗旅游中,各个地区的的传统节日、嫁娶风俗、特色建筑、民间歌舞等都属于人文景观的范畴之内。
总体上学者认为民俗旅游是人类在社会生活、行为中形成的,关于生活习俗、衣食住行等的行为。这类行为通常可以激发游客的旅游动机,产生旅游活动。
民俗旅游属于旅游业的分支,属于“特色旅游”,它具有:自然性、名族性、文化性、地域性、经济性以及参与性的特性。由旅游者、旅游介体、旅游客体构成。
2. 民俗旅游的分类
根据陶思炎教授在《旅游学刊》所发表的文章,民俗旅游产品性质可以分为观览型、参与型、休闲型、运动型。观览型是指让游客以参观的方式进行旅游活动。多以民俗设施、展示品罗列为主要形式。例如:各地的民俗博物馆、民俗建筑类景观等。参与型即在参与到特殊的民俗活动中去,与本地人或手工艺人等,共同制作特色工艺品、生活或劳动。比如:歌舞表演、栽花捕鱼、采摘水果、种菜做菜或其他特色工艺等。休闲型即以度假为主。在村儿里或民俗地中住宿,对游览目的地的生活做沉浸式切身体验。适合当地的民间艺术、技艺、方言等进行了解。运动型参与登山、划船或是各种武术、竞技类活动。此类项目以民间体育活动的教授、练习、观摩、参赛为主。
(二)民俗旅游资源概念及分类
1.民俗旅游资源概念
旅游资源一般指:自然和历史遗产;或人为建造现用来进行以旅游为目的的建造物等。旅游资源是指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旅游资源。民俗活动是指可用于开发利用、使旅游经营者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民俗活动的总称。其内容一般包括婚丧嫁娶、传统服饰、传统饮食、节庆等活动。它具有:世界性、丰富性、朴实性、无季节性、定向性、易逝性、不可根移性与可仿制性、组合性、群体性的特征。
2.民俗旅游资源的分类
根据国家标准,可将民俗旅游资源化分为八类:
(1)地方风俗与民间礼节:即当地区的特色习俗和风气。
例如:待人接物的礼节、仪式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