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风险管理机制研究以联想公司为例

目 录
1 引言1
2 存货风险管理的概述1
2.1 存货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1
2.2 存货风险管理原则2
2.3 存货风险管理机制2
3 企业存货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3
3.1 企业计量不够准确3
3.2 存货风险管理制度不够完善4
3.3 存货风险管理信息化程度低4
3.4 存货储备量不合理5
3.5 未能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5
4 企业存货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5
4.1 导致存货问题的内部原因5
4.2 导致存货问题的外部原因6
5 存货风险管理案例分析—以联想公司为例7
5.1 联想公司简介7
5.2 联想公司存货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7
6 对加强企业存货风险管理的相关建议12
6.1 加强存货的会计计量12
6.2 完善存货风险管理制度13
6.3 提高存货风险管理信息化水平13
6.4 合理规划存货储备量14
6.5 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15
结论17
致谢18
参考文献19
1 引言
存货作为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给企业带来持续的经济效益[1]。目前许多企业都面临着存货的风险问题:一方面企业备置存货,是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另一方面出于价格上的考虑,批量购买往往能够获得一定的折扣。然而,过量的存货又会占用巨额的流动资金,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一旦管理不善将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破产。如何在存货成本与存货收益之间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得平衡,成为企业无法回避的问题。同时,企业资产在流动性、盈利性、效率性等方面深受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着企业的成长。
在竞争愈来愈激烈的今天,企业的生存环境日趋残酷。为了在竞争中不被淘汰,企业重视存货的风险管理,才能有效地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降低物流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 存货风险管理的概述
2.1 存货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
2.1.1 存货的概念
存货作为企业的持有资产,是为了保证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消耗、出售和贮存。包含各类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原料、在产品、产成品和商品等。在企业中,存货不断被消耗、出售、购买或者更换,同时具有变现能力较强和流动性较快的特点,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存货的确认除了符合定义,同时还必须满足以下两个前提:第一,与该存货相关的经济利益极可能流入企业;第二,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的存货种类众多,并且不同存货的核算方式也不相同。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核算存货,我们可以对存货进行划分。按取得的来源不同分为:外购存货、自制存货、委托加工存货、接受捐赠的存货、非货币性资产互换取得的存货、债务人抵债形成的存货和盘盈的存货等;按存放地点不同又可以分为:库存存货、在途存货和在制存货[2]。
存货作为重要的经济资源之一,占企业流动资产的比重很大。因此,对存货数量及价值的计量,将直接影响资产负债表中资产价值的真实性、合理性,同时影响销货成本和损益表收益的确定。
2.1.2 存货风险管理
风险的区分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狭义风险,强调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另一种是广义风险,强调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当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时,表明风险只能带来损失,不能够从中获得利润。当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时,表明风险能够带来三种不同的可能,损失、盈利或是保本[3]。风险和收益成正比,所以进取型的投资者偏向于高收益,而稳健型的投资者则着重于安全性的考虑。
在经济学范畴中,人们习惯于将风险定义为“存在着一定的几率导致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简述一下企业的存货风险管理:它指的是企业在进行存货管理过程当中,降低政治、社会、经济、技术、和企业自身等各方面因素对存货造成的可能发生的损失[4]。
2.2 存货风险管理原则
企业在进行存货风险管理时,可以参照以下基本原则:
第一,预设最坏的情境。首先,企业需要考虑存货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和影响,在此基础上设置存货风险测度指标和风险变动范围,保证存货处于可控的状态,避免出现危急的时刻。
第二,数量化分析。企业为了提高存货风险管理的的效率,可以采取两种技术分析手段来判别存货的风险等级:一是依靠经验和判断的定性分析,二是依靠计算相关财务数据的定量分析。
第三,内部控制。对企业存货产生风险的原因进行技术分析,并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从而将存货的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
第四,弹性化调整。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所以企业应根据上一年度的资料并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调整企业存货风险指标标准值和风险区间[5]。
2.3 存货风险管理机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企业的存货可能会因为价格上涨而导致增加采购成本;也可能会因为运输途中出现破损、腐烂变质而导致价值减损;还可能因为保管不善发生偷盗、挪用或因灾害、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等等。所有这些都会使得企业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从而形成存货风险。
存货风险管理机制可以分为:事前评估、事中控制、事后反馈。事前评估是指企业判断经营活动中有无风险,有哪些风险。常见的存货风险包括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储备风险等。在确定企业可能存在的存货风险后,按照风险的评级程度展开分析及评价,从而才能区分轻重对症下药,控制风险[6]。事中控制强调企业完善内部存货管理制度,能够对各个环节进行实时有效的控制。保证存货采购过程的标准化、透明化,入库验收的质量、数量、规格等符合采购要求,保管过程严格按照物资的储存条件贮藏,同时做好防火、防潮、防盗和防变质等措施。事后反馈是指根据事前评估、事中控制中出现的情况,指出各控制环节中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意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修改。如摸底市场变化、调整采购计划、改进业务流程等。三者的有效结合,才能将存货的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图1 存货风险管理机制图
3 企业存货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因为风险具有不可预测性,即使企业严格执行存货风险管理机制,也无法保证面面俱到,这也导致了存货问题的多样化。其中,除去自然因素等极端情况,绝大多数问题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换句话说,存货的风险管理实质上就是提高员工在存货管理方面的经验和能力。
3.1 企业计量不够准确
3.1.1 存货的核算计量方面不够准确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的存货在期末时,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影响存货可变现净值的因素包括:可靠的证据、持有存货的目的以及资产负债表的日后事项[7]。考虑到以上因素的影响,企业在每期末应重新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然而多数企业并未做到,原因在于:企业为了过分地追求营业业绩营业,对存货的跌价损失不按实际记录;企业管理者重视不足,对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不完善;一些存货目前市价难以确定,或不好比较,无法确定可变现净值等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66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