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以万福生科案为例

目 录
1 引言1
2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和近况说明1
2.1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1
2.2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近况说明2
3 万福生科会计信息造假问题及原因分析3
3.1 万福生科案例介绍3
3.2 万福生科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5
4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治理措施8
4.1 加强治理会计诚信缺失9
4.2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9
4.3 建立起全方位的有效监管体系10
4.4 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充分性11
4.5 加强中小投资者的投资意识12
结论13
致谢14
参考文献15
1 引言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成长,我国的经济发展程度愈加深化,不断改良会计信息披露水准,可以稳定经济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对于资本市场中的上市公司来说,重视会计信息质量已成为公司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起步较慢,上市公司存在会计造假的问题十分严重,这将影响公司治理的改善与资源配置效率的优化。本论文则以万福生科造假案为例对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探讨。我国虽然制定有严格的会计制度及会计准则,但是会计信息失真却不能避免,社会必须认真思考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种问题,从根本上找到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这样才能维护好投资者的利益,加强企业的竞争力,树立证券市场的信心,社会经济方能稳健快速发展。
2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和近况说明
2.1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会计信息是具体的经济实体以财务报表及附注的方式对利益相关方披露其过去的财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状况,经营成果和预测未来业务发展的数字和文本内容的组合。企业披露出的会计信息载体主要是公司的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由此来揭示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信息化水平的优劣影响着股市资金配置的效率。对投资者和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来说会计信息是他们了解企业经营情况的基础,从中他们不仅能看出财务状况还能看出经营趋向等,再根据他们所了解到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评估。同样,会计信息也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上报财政、税收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及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
会计信息披露一旦出现差错,那么就会造成会计数据信息的失真,具体是指会计信息的提供者违背客观性与真实性的原则提供了不准确的会计信息数据,无法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而给投资者、社会错误的经济指向。会计失真可分为有意失真与故意失真,其中故意失真就是会计造假,即公司为了谋取私利而虚设报表、做假账的一种舞弊会计造假的犯罪行为。
在资本市场中,会计信息披露出的内容首先要真实、完整,应能够充分反映投资者所需获取的信息,每一份数据都要与其投资价值相匹配,这便是有效市场。同时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内容要符合对称性要求,具体体现在信息来源、时间范围、信息数量和质量上。信息披露需要有统一的规范要求,在遵循重要性原则的条件下,可通过增加与上市公司经营活动相互联系的各种非财务信息或不确定信息来补充说明,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水平。最后,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外监管要双头并举,强化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加强公司以外的市场监管,方能保障有效的会计信息披露体制。
2.2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近况说明
本文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官网中信息披露栏下的监管信息公开条目中的“信息披露考评”专题手工收集了主板、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2009年度至2014年度的信息披露考核结果,具体数据通过EXCEL编表计算,表格分析如下:
表一 2009-2014年度主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评成绩对照表——数量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优秀 51 54 56 56 69 88
良好 319 324 324 329 334 318
合格 103 93 88 83 68 59
不合格 12 13 16 13 9 15
合计 485 484 484 481 480 480
表二 2009-2014年度主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评成绩对照表——比重%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优秀 10.52 % 11.16 % 11.57 % 11.64 % 14.38 % 18.33 %
良好 65.77 % 66.94 % 66.94 % 68.40 % 69.58 % 66.25 %
合格 21.24 % 19.21 % 18.18 % 17.26 % 14.17 % 12.29 %
不合格 2.47 % 2.69 % 3.31 % 2.70 % 1.88 % 3.13 %
合计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根据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上表格一、二可知:主板上市的公司在以上年度间“优秀”和“良好”的数量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分别由2009年的51和351家增加到2013年的69和334家。且2009年到2014年间公司评分在“良好”以上的比例分别为:76.29%、78.1%、78.51%、80.04%、83.95%、84.58%,不合格公司的比重逐年下降,这说明了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有所上升。
表三 2009-2014年度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评成绩对照表——数量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优秀 46 81 131 127 147 162
良好 231 369 456 493 480 498
合格 44 78 52 77 68 60
不合格 6 3 7 4 6 12
合计 327 531 646 701 848 732
表四 2009-2014年度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评成绩对照表——比重%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优秀 14.07 % 15.25 % 20.28 % 18.12 % 17.33 % 22.13 %
良好 70.64 % 69.49 % 70.59 % 70.33 % 56.60 % 68.03 %
合格 13.46 % 14.69 % 8.05 % 10.98 % 8.02 % 8.20 %
不合格 1.83 % 0.56 % 1.08 % 0.57 % 0.71 % 1.64 %
合计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财产所有者内部矛盾得不到缓和,并日益恶化,由此不断加剧了会计信息市场的动乱。因此得出,增强会计信息披露的有效性,缓和小股东、债权人同企业管理层信息的不对称以减少内部矛盾,强化财产所有者的内部合作。只有将会计信息充分完整准确的公布出来,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54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