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分析
目 录
一、 绪论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二、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 2
(一) 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和利益相关者理论 2
(二) 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的评价 3
(三)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 4
三、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理论分析 4
(一) 要素市场视角下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4
(二)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5
(三) 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对社会责任的影响 6
四、 实证研究方法 7
(一) 样本选择及分析方法 7
(二) 相关分析结果 8
五、 政策及建议 9
(一) 对企业的建议 9
(二) 对政府的建议 9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最早由西方学者立夫休尔顿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其发表文章中首次建立,他将企业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与国内各种责任结合在一起,并且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加入社会道德。
“企业具有社会责任”作为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延续至今。经济飞速发展,企业管理不断进步,社会研究逐步深入,日复一日,从二十世纪末开始,学术界开始深入研究这一主题,目的是探索企业具有社会责任的意义以及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
利润长久以来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为了实现较高的利润,企业有时会采取一些不理智行为,从而导致一系列社会矛盾产生,如资源枯竭、员工下岗和环境破坏。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道德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不应忽视道德因素,背离道德方向,追求更高的企业效益不再是企业谋求发展的唯一目标,在处理社会中的各种问题时,应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在解决企业内部与外部产生的问题时应着重看待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有效性以及社会与企业的协调性。在企业方面来讲,树立正确的企业行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得到了社会的肯定。
考虑长期性变化,企业的社会责任缺乏不仅会限制长远的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不应忽视道德因素,背离道德方向,追求更高的企业效益不再是企业谋求发展的唯一目标,在处理社会中的各种问题时,应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在解决企业内部与外部产生的问题时应着重看待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有效性以及社会与企业的协调性。在企业方面来讲,树立正确的企业行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得到了社会的肯定。
考虑长期性变化,企业的社会责任缺乏不仅会限制长远的发展,更违背了政府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如今在政府报告的内容里,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全面、协调以及可持续发展已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心中,被人民所理解。
大多数企业如今开始转变自己的经营管理模式,不仅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更多的是将产生的利润与承担的社会责任相挂钩。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企业的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由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科斐安南(kofi annan),1995年在全球峰会上首次对社会发展提出了“构建社会契约”的概念。2000年联合国积极开展“社会契约”计划的制定,我们所说的社会契约计划,包括四个方面,劳动力、人身权、社会变化以及反腐败。该契约得到多数地区、政府组织、社会以及企业界的认可,有着非常先进的意义,即社会责任的存在已经成为社会各方的统一认识。而企业积极承担的社会责任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趋势,在新技术革命的影响下,国际分工的发展和各国充分合作,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世界贸易市场已经存在,企业社会责任这个问题已经不再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局部事情,如今我国作为世界市场中的贸易大国,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先角色,在与世界经济联系越发密切、贸易往来更加常见、国际地位稳定提高的时间内,我们应不断顺应和遵从道德规范准则。2005年我国证监会发行了有关经济市场社会责任的准则草案,根据所示内容,市场内部的监管应检验企业社会责任有关的制度,依照自身需要合理的在企业报告中加入社会责任。
相比较而言,我国社会经济中,学界对于社会责任的研究还处在初期,政府暂时没有出台有关的法律体系,难以对我国企业进行规范引导。最近几年,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下,世界经济朝着全球化发展,国内经济的发展与日俱增,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有条不紊的进行,企业一方面过度追求经济利润,另一方面则无暇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对能源的急剧需求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发恶劣,企业沉重的社会成本抑制了企业的进步,甚至损害其他各方面的社会利益,食物问题,社会矛盾,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不断出现,成为了极其严重的情况。对于企业的现实情况,国家各阶层都对企业责任的履行充满着期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普及进程加快,增加了与外界沟通的机会,人们将先前对生活必需品的依赖逐渐转移到更高的生活追求方面,对个人,社会以及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企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将如何促进企业社会责任与相关的社会效益共同发展成为我们需要关注的对象。
二、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和利益相关者理论
社会责任作为一个新兴的方向进入经济市场,当前,国内外研究界还没有一个共同的意见。“企业社会责任”观点由英国经济人士谢尔顿在1924年首次提出,他提出了一个企业可以不追求自己的益处,应该首先提高道德意识认知,积极履行所具有的社会责任,使最大社会效益高于利润最大化。
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认为,资本是人们用来创造利润的条件,他们仅仅关注利润的多少而却无法考虑为社会带来的效益,他们追求的只是个人的利润和幸福,但是有一双“无形的手”控制着经济秩序,这便是市场,为社会服务的。通俗点讲,市场可以改善个人与集体的利益矛盾,但这并不彻底。过分依赖市场本身的调控,便缺乏了其他方面的监督,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而损害了他人的利益。这时,区别于传统观念的“企业社会责任”便孕育而生,这一理论认为,企业在日常经营时应考虑其他与利益有关的方面。在国外,“企业是否应该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经济市场各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直到现在,国外学术界认为企业具有的与社会相关的责任对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帮助我们更加现实的来看待今天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的矛盾。而必要性作为社会责任的一个热点问题,许多学者各执一词,相互攻击,较为有影响的争论有两次:分别是1930-1950年贝勒公司对管理职责的讨论和十九世纪60年代年代贝勒
一、 绪论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二、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 2
(一) 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和利益相关者理论 2
(二) 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的评价 3
(三)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 4
三、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理论分析 4
(一) 要素市场视角下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4
(二)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5
(三) 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对社会责任的影响 6
四、 实证研究方法 7
(一) 样本选择及分析方法 7
(二) 相关分析结果 8
五、 政策及建议 9
(一) 对企业的建议 9
(二) 对政府的建议 9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最早由西方学者立夫休尔顿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其发表文章中首次建立,他将企业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与国内各种责任结合在一起,并且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加入社会道德。
“企业具有社会责任”作为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延续至今。经济飞速发展,企业管理不断进步,社会研究逐步深入,日复一日,从二十世纪末开始,学术界开始深入研究这一主题,目的是探索企业具有社会责任的意义以及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
利润长久以来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为了实现较高的利润,企业有时会采取一些不理智行为,从而导致一系列社会矛盾产生,如资源枯竭、员工下岗和环境破坏。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道德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不应忽视道德因素,背离道德方向,追求更高的企业效益不再是企业谋求发展的唯一目标,在处理社会中的各种问题时,应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在解决企业内部与外部产生的问题时应着重看待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有效性以及社会与企业的协调性。在企业方面来讲,树立正确的企业行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得到了社会的肯定。
考虑长期性变化,企业的社会责任缺乏不仅会限制长远的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不应忽视道德因素,背离道德方向,追求更高的企业效益不再是企业谋求发展的唯一目标,在处理社会中的各种问题时,应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在解决企业内部与外部产生的问题时应着重看待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有效性以及社会与企业的协调性。在企业方面来讲,树立正确的企业行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得到了社会的肯定。
考虑长期性变化,企业的社会责任缺乏不仅会限制长远的发展,更违背了政府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如今在政府报告的内容里,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全面、协调以及可持续发展已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心中,被人民所理解。
大多数企业如今开始转变自己的经营管理模式,不仅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更多的是将产生的利润与承担的社会责任相挂钩。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企业的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由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科斐安南(kofi annan),1995年在全球峰会上首次对社会发展提出了“构建社会契约”的概念。2000年联合国积极开展“社会契约”计划的制定,我们所说的社会契约计划,包括四个方面,劳动力、人身权、社会变化以及反腐败。该契约得到多数地区、政府组织、社会以及企业界的认可,有着非常先进的意义,即社会责任的存在已经成为社会各方的统一认识。而企业积极承担的社会责任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趋势,在新技术革命的影响下,国际分工的发展和各国充分合作,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世界贸易市场已经存在,企业社会责任这个问题已经不再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局部事情,如今我国作为世界市场中的贸易大国,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先角色,在与世界经济联系越发密切、贸易往来更加常见、国际地位稳定提高的时间内,我们应不断顺应和遵从道德规范准则。2005年我国证监会发行了有关经济市场社会责任的准则草案,根据所示内容,市场内部的监管应检验企业社会责任有关的制度,依照自身需要合理的在企业报告中加入社会责任。
相比较而言,我国社会经济中,学界对于社会责任的研究还处在初期,政府暂时没有出台有关的法律体系,难以对我国企业进行规范引导。最近几年,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下,世界经济朝着全球化发展,国内经济的发展与日俱增,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有条不紊的进行,企业一方面过度追求经济利润,另一方面则无暇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对能源的急剧需求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发恶劣,企业沉重的社会成本抑制了企业的进步,甚至损害其他各方面的社会利益,食物问题,社会矛盾,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不断出现,成为了极其严重的情况。对于企业的现实情况,国家各阶层都对企业责任的履行充满着期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普及进程加快,增加了与外界沟通的机会,人们将先前对生活必需品的依赖逐渐转移到更高的生活追求方面,对个人,社会以及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企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将如何促进企业社会责任与相关的社会效益共同发展成为我们需要关注的对象。
二、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和利益相关者理论
社会责任作为一个新兴的方向进入经济市场,当前,国内外研究界还没有一个共同的意见。“企业社会责任”观点由英国经济人士谢尔顿在1924年首次提出,他提出了一个企业可以不追求自己的益处,应该首先提高道德意识认知,积极履行所具有的社会责任,使最大社会效益高于利润最大化。
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认为,资本是人们用来创造利润的条件,他们仅仅关注利润的多少而却无法考虑为社会带来的效益,他们追求的只是个人的利润和幸福,但是有一双“无形的手”控制着经济秩序,这便是市场,为社会服务的。通俗点讲,市场可以改善个人与集体的利益矛盾,但这并不彻底。过分依赖市场本身的调控,便缺乏了其他方面的监督,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而损害了他人的利益。这时,区别于传统观念的“企业社会责任”便孕育而生,这一理论认为,企业在日常经营时应考虑其他与利益有关的方面。在国外,“企业是否应该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经济市场各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直到现在,国外学术界认为企业具有的与社会相关的责任对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帮助我们更加现实的来看待今天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的矛盾。而必要性作为社会责任的一个热点问题,许多学者各执一词,相互攻击,较为有影响的争论有两次:分别是1930-1950年贝勒公司对管理职责的讨论和十九世纪60年代年代贝勒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5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