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烤烟主产区生产布局变迁及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是世界第一烟草生产大国,而烤烟作为一种高税率经济作物,是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研究中国烤烟主产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对烟草政策制定、烤烟主产区优化、建立具有竞争力的烟草生产空间结构、促进烟草生产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不少学者就烤烟生产布局变迁问题进行了研究,但缺少全国尺度的研究,于是本文以全国为尺度进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日照、降水、温度、有效灌溉面积、非农就业人员比例、政策等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通过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分析各方面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以及对生产布局的影响。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1
引言 1
1中国烤烟主产区生产布局变迁分析2
1.1中国烤烟生产发展阶段分析2
1.2中国烤烟主产区变迁特征分析3
2中国烤烟主产区生产布局的影响因素分析4
2.1理论分析4
2.1.1资源因素4
2.1.2经济因素5
2.1.3技术因素5
2.1.4政策因素5
2.2数据分析6
2.2.1计量模型的构建6
2.2.2数据来源及说明6
2.3影响因素分析6
2.3.1温度对烤烟生产布局的影响6
2.3.2降水对烤烟生产布局的影响6
2.3.3日照对烤烟生产布局的影响6
2.3.4受灾面积对烤烟生产布局的影响7
2.3.5有效灌溉面积对烤烟生产布局的影响7
2.3.6非农就业人员比例对烤烟生产布局的影响7
2.3.7政策对烤烟生产布局的影响7
3研究结论与启示7
3.1研究结论7
3.2启示7
4存在的问题8
5致谢8
参考文献 8
中国烤烟主产区生产布局变迁及影响因素分析
引言
引言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烟草生产国,烟叶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35%,卷烟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32%,吸烟人口约占世界总吸烟人口的30%[1] 。2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08年,我国烟叶总产量达到 4911.89万担,其中烤烟产量为4783.35万担,晾晒烟为128.54万担 [2]。烤烟是一种具有高税利特点的经济作物,是烤烟主产区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烟草税甚至占到当地财政收入的6070%,同时也是主产区烟农的主要收入来源。2011年烟草行业实现税利7529.56亿元,上缴国家财政6001.18亿元,农总收入512.31亿元,烟农户均收入3.69万元[3]。
研究中国烤烟主产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不仅对国家制定烟草生产和贸易政策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提高中国烤烟生产的效益、促进烤烟主产区经济结构优化和区域农业资源有效配置、建立一种生产区域相对集中且稳定的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烟草产业生产空间结构、促进全国烟草生产可持续发展和保持烟草产需平衡乃至促进中国烟草产业稳定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4]。烤烟是国内主要的一种经济作物,对于农户收入增加有巨大帮助,但许多因素影响着烟叶的生产。降水、日照、自然灾害、土壤、种植技术、种植意愿、市场、政策影响等多方面制约着烤烟的生产,特别是烟草的吸食对人体有很大危害[5,6],由于其具有成瘾性,政策在此方面的抑制比较严重。
近年来不少学者就烤烟生产布局变迁问题进行了研究。张振平对陕西烟叶生产布局的调整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稳定老烟区、扩大陕南优质烟区[7];徐庆凯对江西省烟叶主产区近40年的气候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烤烟种植布局的合理性,并提出修改意见:通过产地布局、季节安排、品种选择和栽培管理等措施,充分利用光温水热条件,减少不利条件的制约[8];黄中艳,朱勇,王树会对云南烤烟与气候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云南烟叶含糖量较高、烟碱适中、钾氯含量不高,主要与其大田生长期气候的独特性相关联[9],云南烤烟气候优势首先表现在大田前期和中期,后期光温水匹配区域性差异较大,其烤烟种植的气候适宜性的区域性差异主要体现在大田生长期后期[10,11]。杨尚英对影响烤烟生产的气候因子进行了分析,包括降水、日照、温度、经济、技术、基础设施、政策等[12];褚清南对重庆市烟叶产区气候及土壤因子与烟叶质量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注重于烟草质量,包括了土壤因素和气候因素[13]。此外,目前虽然有许多学者对烟草的品质影响因素、烤烟成分的变化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仍然缺乏对大范围的生产布局变迁进行研究。目前所进行生产布局研究多局限于省内,因此本次对全国范围内进行研究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中国农业生产正处于战略结构调整时期,农村城镇化步伐的逐渐加快、农业耕地面积的逐年减少对烤烟主产区布局的变化造成了深远影响。基于此,开展本研究,探究资源、经济、市场等因素对烤烟生产布局变动的影响,对探索中国烤烟生产的合理布局有重要意义。
1中国烤烟主产区生产布局变迁分析
1.1中国烤烟生产发展阶段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中国烤烟生产在19522008年期间,大致经历了波动增长、突然下降、维持平稳三个阶段。一是波动增长阶段(19521996年),这段期间烤烟的种植面积每年都会发生变化,且变动较大,特别是1980年之前,每年变化幅度巨大,但烤烟种植面积总体保持增长,从1952年的18.6万公顷增长到1996年的186.32万公顷;二是突然下降阶段(19971998年),这段期间烤烟的种植面积从1997年的216.08万公顷急剧下降到1998年的120.03万公顷,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三是维持平稳阶段(19992008年),烤烟的种植面积从1999年的121.63万公顷增长到123万公顷,这段期间烤烟种植面积变化较小,波动并不明显,可以看出政策影响成效显著。
总体而言,中国烤烟的种植面积在经历了一个飞速发展的增长到达了1997年的216.08万公顷,而后面积减少,并最终稳定在100至125万公顷之间.
图1 19522008年烤烟种植面积波动情况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1
引言 1
1中国烤烟主产区生产布局变迁分析2
1.1中国烤烟生产发展阶段分析2
1.2中国烤烟主产区变迁特征分析3
2中国烤烟主产区生产布局的影响因素分析4
2.1理论分析4
2.1.1资源因素4
2.1.2经济因素5
2.1.3技术因素5
2.1.4政策因素5
2.2数据分析6
2.2.1计量模型的构建6
2.2.2数据来源及说明6
2.3影响因素分析6
2.3.1温度对烤烟生产布局的影响6
2.3.2降水对烤烟生产布局的影响6
2.3.3日照对烤烟生产布局的影响6
2.3.4受灾面积对烤烟生产布局的影响7
2.3.5有效灌溉面积对烤烟生产布局的影响7
2.3.6非农就业人员比例对烤烟生产布局的影响7
2.3.7政策对烤烟生产布局的影响7
3研究结论与启示7
3.1研究结论7
3.2启示7
4存在的问题8
5致谢8
参考文献 8
中国烤烟主产区生产布局变迁及影响因素分析
引言
引言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烟草生产国,烟叶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35%,卷烟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32%,吸烟人口约占世界总吸烟人口的30%[1] 。2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08年,我国烟叶总产量达到 4911.89万担,其中烤烟产量为4783.35万担,晾晒烟为128.54万担 [2]。烤烟是一种具有高税利特点的经济作物,是烤烟主产区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烟草税甚至占到当地财政收入的6070%,同时也是主产区烟农的主要收入来源。2011年烟草行业实现税利7529.56亿元,上缴国家财政6001.18亿元,农总收入512.31亿元,烟农户均收入3.69万元[3]。
研究中国烤烟主产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不仅对国家制定烟草生产和贸易政策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提高中国烤烟生产的效益、促进烤烟主产区经济结构优化和区域农业资源有效配置、建立一种生产区域相对集中且稳定的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烟草产业生产空间结构、促进全国烟草生产可持续发展和保持烟草产需平衡乃至促进中国烟草产业稳定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4]。烤烟是国内主要的一种经济作物,对于农户收入增加有巨大帮助,但许多因素影响着烟叶的生产。降水、日照、自然灾害、土壤、种植技术、种植意愿、市场、政策影响等多方面制约着烤烟的生产,特别是烟草的吸食对人体有很大危害[5,6],由于其具有成瘾性,政策在此方面的抑制比较严重。
近年来不少学者就烤烟生产布局变迁问题进行了研究。张振平对陕西烟叶生产布局的调整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稳定老烟区、扩大陕南优质烟区[7];徐庆凯对江西省烟叶主产区近40年的气候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烤烟种植布局的合理性,并提出修改意见:通过产地布局、季节安排、品种选择和栽培管理等措施,充分利用光温水热条件,减少不利条件的制约[8];黄中艳,朱勇,王树会对云南烤烟与气候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云南烟叶含糖量较高、烟碱适中、钾氯含量不高,主要与其大田生长期气候的独特性相关联[9],云南烤烟气候优势首先表现在大田前期和中期,后期光温水匹配区域性差异较大,其烤烟种植的气候适宜性的区域性差异主要体现在大田生长期后期[10,11]。杨尚英对影响烤烟生产的气候因子进行了分析,包括降水、日照、温度、经济、技术、基础设施、政策等[12];褚清南对重庆市烟叶产区气候及土壤因子与烟叶质量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注重于烟草质量,包括了土壤因素和气候因素[13]。此外,目前虽然有许多学者对烟草的品质影响因素、烤烟成分的变化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仍然缺乏对大范围的生产布局变迁进行研究。目前所进行生产布局研究多局限于省内,因此本次对全国范围内进行研究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中国农业生产正处于战略结构调整时期,农村城镇化步伐的逐渐加快、农业耕地面积的逐年减少对烤烟主产区布局的变化造成了深远影响。基于此,开展本研究,探究资源、经济、市场等因素对烤烟生产布局变动的影响,对探索中国烤烟生产的合理布局有重要意义。
1中国烤烟主产区生产布局变迁分析
1.1中国烤烟生产发展阶段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中国烤烟生产在19522008年期间,大致经历了波动增长、突然下降、维持平稳三个阶段。一是波动增长阶段(19521996年),这段期间烤烟的种植面积每年都会发生变化,且变动较大,特别是1980年之前,每年变化幅度巨大,但烤烟种植面积总体保持增长,从1952年的18.6万公顷增长到1996年的186.32万公顷;二是突然下降阶段(19971998年),这段期间烤烟的种植面积从1997年的216.08万公顷急剧下降到1998年的120.03万公顷,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三是维持平稳阶段(19992008年),烤烟的种植面积从1999年的121.63万公顷增长到123万公顷,这段期间烤烟种植面积变化较小,波动并不明显,可以看出政策影响成效显著。
总体而言,中国烤烟的种植面积在经历了一个飞速发展的增长到达了1997年的216.08万公顷,而后面积减少,并最终稳定在100至125万公顷之间.
图1 19522008年烤烟种植面积波动情况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zyyhj/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