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社会经济效益评价研究以西藏拉萨堆龙德庆县为例

2本文首先介绍我国总体耕地资源的现状与西藏耕地资源的现状,进而阐述土地整理的必要性,并以此作为研究土地整理效益研究的背景;然后从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两个方面入手,简要阐述研究意义,再简要综述国内外土地整理评价方法的现状及特点,查找相关文献,了解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与社会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研究方法;最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着以拉萨市堆龙德庆县土地整理作为研究对象,以项目区土地整理2012年的数据和项目区政府部门数据作为研究基础,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建立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产值分析法、静态分析法、盈亏平衡分析法、综合比较法等方法,计算土地整理前后各项指标的量,然后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堆龙德庆县土地整理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评价结论。
目录
引言
引言
1.研究背景
现阶段我国耕地资源存在以下几点缺陷,一方面随着社会综合生产力的快速提高、人口的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规模越来越大,建设用地的占地面积越来越大,绝大部分地方都存在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现象,导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的急速下滑,人地关系变得紧张;另一方面我国农用地本身存在粗放利用现象,田块过于破碎,沟渠与机耕道占用的面积较大,导致耕地面积逐渐减少,生产成本逐渐提高,最终导致整体产量下降。其中西藏的土地利用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虽然地广人稀,但是截止2015年西藏耕地面积236.80千公顷,是全区面积最小的土地利用方式,另外西藏耕地垦殖系数是全国最低的省份之一;虽说西藏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其他省份,但是利用率很低,耕地中存在较多的石头,沟坎、荒滩天然草地及不规整的田间道路,占用较多的耕地面积,据统计可以占耕地面积的23.08%,也就是耕地利用面积在80%以下,这不仅减少了耕地面积,还造成了耕地的不规则,提高了耕作的不方便度。另外西藏几乎所有耕地都属于一年一熟,仅有少部分藏东南地区可以复种,但是冬闲的面积大,导致全区耕地利用率远远低于80%;绝大部分耕地都属于旱地,除了藏东南地区的部分水浇地以外,都属于半干旱湿润的地带,有些地区有效灌溉的耕地面积少,成了望天田,导致整个区域的产量不稳定。
土地整理作为缓解紧张的人地关系、增加有效地耕地面积、优化土地资源整体配置,对我国土地利用方式实现动态均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具有重大的意义,是实现我国整体耕地总量处于动态均衡的主要手段。通过土地整理补齐耕地本身存在的短板,实现了耕地集中连片和配套设施齐全,区域内排灌通畅、道路通达,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和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的主要途径;是解决农民收入单一性问题,摆脱农户贫困问题;降低农业劳动成本,实现农户多样化经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的新措施。可见土地整理工作的确意义深远。那么在实践中也是否具有这样的效益,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研究区经济发展特点和独特的地区自然环境进行分析,建立一个全面标准以检验研究土地整理效果为目的的评价系统,选择符合当地现状的评价指标,运用独特的评估方法,评价土地整理项目的效果。
2.研究意义
土地整理社会经济效益评价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其一,有利于项目领导者进行更好的项目实施规划,对于怎样做好整理工作,怎样能够对土地整理进行合理的布局,又做到良好的综合效益,这对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些项目的规划又决定于土地整理效率科学合理的评价(高俊祥 土地整理与实践)。其二,有利于提高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的理论内容的完整度,随着综合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各方面效益的追求不断地发生变化,过去只注重经济效益到现在兼顾综合效益,随之逐步对理论和方法也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从而找到兼顾综合方面的科学途径;其三,可以进一步提高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程度,通过对各种效益的分析,提高土地整理的效益的可见度,从而调动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对于西藏来说,以前或多或少进行着土地整理,但是缺乏科学的评估,导致一些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现阶段逐步发展土地整理效益的研究,但集中分析土地整理会产生什么效果,有什么样的潜力、怎样发展土地可持续等方面的理论研究,而没有进行实证研究来支撑这些论点。只有一些项目规划报告,因此西藏的土地整理评价方法还需要提升到实践层面,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试图以西藏某个项目区作为研究实证,对西藏土地整理进行效益评估,是非常有必要。
(二)国内外土地整理的效益评价方法综述
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的核心是评价内容的确定和评价方法的确定,评价内容决定评价内涵的确定,内涵不同,评价方法也就不同(范金梅,2005)。
1.国外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方法的综述
(1)国外土地整理的内涵评价综述
德国主要通过土地合并、村庄改造、开辟建设用地、景观改造、特种经济作物区的整理等方式,最开始达到改善生产条件、提高质量,满足机械化耕作的需求,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主要是用来增加建设用地,现在土地整理主要是为了景观生态的保护,进而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荷兰主要是在20世纪初期,结合土地开垦与水资源管理进行土地整理的,50年代初期作为一种农业结构调整与扩大农业用地面积的手段,被社会各界所接受,二战结束后,主要是为了给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再后来主要是为了国家经济回报作,到了20世纪60年代是人们开始对目的单一性质疑,到了70年代荷兰开始考虑怎样协调土地整理对农业、景观、自然资源、户外地休闲娱乐之间的关系;俄罗斯土地调整17世纪开始建立了土地整理大学,前苏联时期虽然资源丰富,开始主要目的就是提高耕地产量、保护耕地为主,并紧紧围绕经济发展进行,前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政府开始制定了土地法,规定土地整理时必须要把区域的自然资源特点,其主要目的是合理利用农村土地,保护自然资源,调整土地的权属关系(曲福田,2007)。
(2)国外土地整理的效益评价的方法
国外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方法主要以定性主要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进行(范金梅,2005)。实践中主要以定量描述为主,且建立符合本国自然经济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荷兰为例,他们在土地整理进行评价时,运用定量的方法,以经济回报作为经济效益的核心指标(范金梅,2005)。同时研究土地整理的投入和产出率,以此分析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黄文妍,2006)。另外分析提高就业水平、农村休闲娱乐设施以此作为社会效益评价指标,抗灾抗洪能力、水资源改善能力、物种气息地等作为指标进行生态效益评价对选择的指标进行量化,无法量化的在专家的具体评价下进行定性描述(范金梅,200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zyyhj/45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