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后土地质量变化情况分析以赣榆县为例

我国未来土地整治工程的重点将会是农用地整治,有效的实施土地整治工程能便捷得使有效耕地数量增加,明显改善农用地的质量,并且很大程度上将有利于我国的粮食安全。随着我国当下土地整治事业的蓬勃开展,土地整治项目区的土地质量变化情况研究成了学者研究的一个重点。本文为科学的指导土地整治重大项目的规划设计、竣工验收时的土地质量评价工作的进行,拟研究土地整治区土地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与设计。基于层次分析法对连云港赣榆县土地整治区土地整治前后土地质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为土地整治后的农用地质量变化情况研究定量分析提供充分的参照和借鉴。【1】关键字土地整治;土地质量;层次分析法 The analysis on the change of land quality after land consolidation -- a case study of Ganyu, JiangsuStudent majoring in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KANG Xiang Tutor ZOU WeiAbstractAgricultural land consolidation is the focus of the current land remediation work, which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number of effective arable l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rable land, but also to protect our food security. Along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land regulation in China, the research on the land quality change of land consolidations project area has become a focus of scholars.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and design of the land quality evaluation method of the land consolidation area is proposed to guide the sci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entific planning and design of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and the land quality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and fuzzy analysis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nge of land quality before and after the land consolidation in Ganyu County of Lianyungang,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land remediation evaluation.当下,土地整治项目的开展,对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破解城乡的二元结构、提升农地质量等级、调整土地的利用布局和利用结构、改善人地关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在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有着重要影响。土地整治的好坏关系着民生大计,关系着经济发展与人民的幸福。根据我国国土资源年鉴显示仅2003年至2011年全国土地整治的总规模达770万hm2,到了2010年以后,年投资额超过1000亿,土地整治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的一项重大任务。【1-2】但现今,由于城镇建设用地的迅速扩张和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影响,土地整治项目数量剧增我国的土地整治工作需要更高的起点和标准,也赋予了新的重大使命,而目前的整治工作大都以土地数量为第一位,很多忽视了土地的自身条件等其他附加因素的考虑和研究,使土地在数量有显著增长的同时缺乏综合品质的提升,也即综合质量的提升。个人认为土地质量是构成土地的各种自然因素与环境条件状况的和,土地质量是如肥力、景观、细碎化、生产力等因素所具体体现的性质。而过分的追求土地数量的增加造成了土地整治工程在数量的“一边倒”式发展。也由于土地整治后质量的管控、评价力度不够与缺乏严密的考评流程,难以达到土地整治工程的终极目标,因此,本文根据目前的现状,以江苏省赣榆县土地整治项目区为例,研究将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和特尔斐法剖析整治前后土地质量变化情况,探索一种评价土地整治工程的新模式,并且研究整治对于土地的改变情况与其程度。【3】土地质量作为土地最现实而且最关键的要素,历来是学者们的研究对,土地整治兴起以来,土地质量就与土地质量密切挂钩,研究方法多种多样。针对土地整治质量评价的,国内的一些学者们做了相关的研究,使用的方法有特尔斐法、能值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物元分析法、灰色管关联法、层次分析法、地理信息系统法等。综合学者们的研究,我发现,目前对于土地整治后土地质量的评价普遍存在因子选择不全面,主观性较强,个别研究可操作性不强,难度过大。本次研究工作立足于前人的探索与经验,取长补短,采用多方法结合对土地整治后土地质量进行评价,具体为结合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评估,层次分析(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总是把对于决策有用的因素进行分解,分解为目标层次、准则层次等,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再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定方法。这个方法是美国运筹学者只茨堡大学教授蒂是70年代初,美国国防部研究“各工业部门国家福利的贡献的大小电力分配”课题的时候,应用网络系统的理论和多目标的综合评价方面,提出一种程度的权重的决定分析方法。在本文中应用于进行土地评价体系因子的权重计算。特尔菲法(Delphi method)是一种采用了背对背联系的方式征求专家学者小组等的意见建议,经过反复的几轮重复的咨询,使得专家小组的意见和建议趋于一致,根据此做出符合客观规律的预测和结论,德尔菲法又名专家资讯法,可以获得一个具有很高的准确程度的集体判断的结果。这是我们在进行因子选择和权重建立的基础,有助于本研究更加权威,借助了专家的知识经验,有利于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熵值法,对比于层次分析法来说,是一种用来计算因子权重的较为可观的方法。我们用其进行微观因子的权重测算。【4-5】二、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一)研究区概况 连云港市赣榆区,作为连云港三个主城区之一位于江苏省和山东省的交界之处,地处江苏的北部,其面积达1369KM2,拥有15个镇,2个省级的经济开发区。四百多个行政村,人口约为420000。境内有山区、沿海和平原类型的地貌,大约各占全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地处海边的原因,赣榆区用于广阔的海洋湿地与不计其数的海洋滩涂。海岸线的长度在全省排名首位。区内水源充沛,农地资源丰富,土地质量优质,河运发达,河流网密布,渔业非常发达,素有“鱼米之乡”的雅称。也被世人称为“黄海明珠”。(二)数据来源本次研究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2005-2013年测土施肥数据,数据包含了全县9年以来的土壤相关数据,根据整治区域的位置与整治时间,此次研究挑选出需要的区域的整治前后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将未利用数据可以用作空白对照组进行后续的处理工作。三、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一)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1.区域性的原则本研究针对的是连云港赣榆区的土地整治项目,需要根据实地调查走访的实际情况,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选取因子工作与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工作。尽最大可能使得研究所构建的评价因子符合当地的具体实际情况,需要构建一个可以最大限度反映区域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假设选择同一个评价体系区评价不同区域的土地整治后的土地质量变化,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效果,所以说,区域性的原则对于本次评价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2.主导性的原则首先,土地的附属性质,比如内在的化学性质,外在的物理性质,以及在整个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与位置等,都或多或少影响着土地质量。但是在选择的时候,最好选择具有主导型的,而非外延性的因子,这样可以使评价的结果更为精确,而不是单纯的为了评价而评价。与此同时,需要避免一些因子的相互交叉和重叠。3.稳定性的原则土地质量是一个多因子聚集的复合体,每种因子具有不同的使命,但是存在一些因子不稳定,或者影响很微弱,在选择评价因子时要尽可能考虑到这个因素,选取稳定性较强的因子进行评价为宜。【6】 (二)指标体系的因子选取在以上原则的指导下,根据相关专家的建议与查阅相关文献的经验,选取了耕层厚度、土地平整化程度、土地细碎化程度、有机质含量、全氮、速效磷、土壤酸碱度、机耕保障率、下地方式、景观生产力、景观美感度、地下水高度、排水条件、灌溉保障率13个因子作为评价体系的指标因子。在分析连云港赣榆县的实际情况后,将13个基本的指标分为4个基本的指标层,13个准则层。【7】 (三)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标准,结合连云港赣榆区的实际特色,构建一个具有区域性特色,稳定的评价因子指标和遵循主导型原则的评价体系,如下表2-1所示表1准则层指标层土地整治前后土地质量变化情况分析指标体系土层因素B1耕层厚度C1土地平整度C2土地细碎化程度C3土质因素B2有机质含量C4全氮C5速效钾C6PH(酸碱度)C7交通因素B3机耕保障率C8下地方式C9景观因素B4景观生产力C10景观美感度C11水分因素B5地下水高度C12排水条件C13灌溉保障率C13(四)研究的可行性分析(1)数据来源保障性高研究项目所需材料数据来自期刊网以及政府发布政策,具体调研数据来自实地调查及相关部门。真实性高,极具说服力。而且调研方便。(2)研究方法合理可行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比较研究方法,文献综述研究方法,操作性强。小研究者进行过相关方法的培训和实践,能较好的实施各种研究方法。(3)样本选取的可行性本人能够深入赣榆区进行深入实地调研,获取调查所需样本,并能够得到相关帮助。四、整治前后土地质量评价(一)评价基本思路 土地整治毋庸置疑对于土地的综合质量提升有着一定的影响,土地作为一个多因素的几何体,土地整治过程作为一个多种手段结合的工程项目,因此,在研究土地质量时,着重研究土地的综合质量。在构建的研究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于指标层的5个指标进行权重确定,在权重确定之前还需要借助特尔斐法,综合专家的意见,为层次分析法提供参考。对于准则层的权重确定,使用一种客观的权重计算方法熵值法,因为在指标层中,因子的权重判断困难,而且趋于一致,对于土地整治质量各准则层都非常重要,因此,选择熵值法进行客观的赋予权重。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借鉴专家意见设置打分规则,再结合权重进行整治前后土地质量评分,比较各项与综合得分,进行分析总结。【8】(二)整治区土地质量评价1、指标体系各准则层与指标层的权重计算。(1)为了征求专家的意见,研究设计了专家意见咨询调查表,详见附录一,收集了10位赣榆县土肥站工作人员的意见,以此作为层次分析法的基础。这种设计问卷进行咨询专家的方法,叫特尔斐法。此方法是根据指定的众多专家学者的知识建议,从而得到专家学者的主观的判断为基础来分析问题的一种非常可观的方法,对于设定好的几组问题信息进行咨询意见和评估,反复多次,最终取得较为统一的结果的决策方法。流程图如下所示。 图1 专家打分法流程图(2)根据专家问卷的调研结果,构造出判断矩阵。 层次分析法(AHP) 首先要是把需要进行探索的与决策相关的因素进行分解,充分细分为多层,绝大多数都可分为目标层、准则层等,这个工作在之前已经完成。基于这个分层基础,可以通过一定的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手法,作出决策的方法。AHP具体步骤(1)将数字1-9同它们的倒数作为标度,对两两因子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比较矩阵,A=(aIJ),I=1、2、3、4、、N,J=1、2、3、4、、N,并且,设Q1、Q2、QN是N个方案。【9】 a11 a12 a13 a1n a 21 a22 a23a2n A= an1 an2 an3ann这个矩阵具有如下性质(1) aij〉0 (2) aii=1(3) aji=1/ aji其中,各数字的含义如下表2重要性级别含义说明1同样重要两因素比较,具有相同的重要性3稍微重要两因素比较,一个因素比另一个稍微重要5明显重要两因素比较,一个因素比另一个明显重要7非常重要两因素比较,一个因素比另一个重要的多9极端重要两因素比较,一个因素比另一个极端重要2、4、6、8——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根据专家咨询问卷,我们最终确定的比较矩阵如下表3土地质量 评价土层因素土质因素交通因素景观因素水分因素土层因素1 1/3771 土质因素31793交通因素 1/7 1/713 1/4景观因素 1/7 1/9 1/31 1/7水分因素1 1/3471总和(2)对所得结果进行一致性的检验,如果满足一致性的约束条件,则结束工作,若不满足,则对以上判断矩阵做出调整,即继续进行第二步工作。表4λ最大特征根λ=(1/n)*?∑{(AWi)/Wi}CI一般性指标RI平均一致性指标CR平均一致性比率 ( CR=CI/RI )5.220.05567n=10n=20n=30.6n=40.9n=51.10.04(3)对于符合一致性检验的比较矩阵进行求最大特征值与其特征向量U,U的分量就是各因子的重要性程度表5Mij开Mij的n次方权重WiAWi矩阵乘积(AWi/Wi)16.331.750.231.225.265673.550.472.485.250.020.430.060.305.290.000.240.030.175.269.331.560.211.055.057.54126.11(4)计算得到的准则层权重为表6土层因素土质因素交通因素景观因素水分因素0.23200.47160.05750.03150.20742.指标层权重计算因为我们的微观理化数据从土肥站获取,数据量巨大,而且对于指标层很多项目的权重比较难以判断。我们选择用熵值法对现有数据进行。熵值理论来源于热力学理论,熵是用来确定不确定性的指标,假设,信息的数量比较大,则其的不确定性程度就比较小,若数据量越小,则反之。根据熵值的这种特性,我们可以来通过数学计算得出一个对象的随机性的程度和无序性的程度,因此,也可以应用这个方法来计算某个因子的离散程度,总的来说,一个因子的拥有越大的离散程度,则它对于评价就越有可参考性,因此,可以根据熵值理论计算各因子的权重。其基本过程如下【10】(1)计算第n项指标占第n个方案的比例(2)计算第n项指标的熵值 (3)计算出第n项指标的差异系数 对于第n项指标,指标值的差异越大,对方案评价的作用越大,熵值就越小 , 则越大指标越重要 (4)计算出权重经过上述计算,得到权重为 表7指标层(权重)耕层厚度C1(0.333)土地平整度C2(0.334)土地细碎化程度C3(0.333)有机质含量C4(0.2)全氮C5(0.2)速效钾C6(0.2)PHC7(0.2)机耕保障率C8(0.5)下地方式C9(0.5)景观生产力C10(0.498)景观美感度C11(0.502)地下水高度C12(0.332)排水条件C13(0.334)灌溉保障率C14(0.334)3. 土地质量综合评价评价赋值在充分结合赣榆区的实地情况和数据获取情况的基础上,我们对于土地质量评价构建了如下的评价体系,在最大可能的情况下追求了完整性和客观性。一些我们学科内没有涉及到过的因子我们都进行了深入的资料查询,参考土壤科学家、规划设计师的文献进行了完善修正。以求使评分体系客观科学。【11】 表8 指标及打分规则指标层(权重)分值100806040耕层厚度(0.333)> 30cm20cm-30cm20cm-10cm< 10cm土地平整度(0.334)<10°10°—20°20°-30°>30°土地细碎化程度(0.333)>3亩2--3亩1--2亩<1亩有机质含量(0.2)15%-20%10%-15%5%-10%<5%全氮(0.2)>1.51-1.50.5-1>0.5速效钾(0.2)>120mg/kg100-120mg/kg85-100mg/kg75mg/kg以下PH(0.2)6.0-7.05.5-6.07.0-7.5其他机耕保障率(0.5)>90%80%-90%70&-80%70%以下下地方式(0.5)>32--31--21以下景观生产力(0.498)900以上800-900700-800600以下景观美感度(0.502)>32--31--21以下地下水高度(0.332)110-13090-11070-9070以下排水条件(0.334)> 32—31--20--1灌溉保障率(0.334)> 90%80%-90%70%-80%50%-60%结合之前计算得到的权重,我们进行了打分整治前表9计算分值土层因素60*0.333+0.334*100+0.333*8018.565 土质因素100*0.2+60*0.02+60*0.02+100*0.0211.517 交通因素0.5*40+0.5*803.480 景观因素80*0.948+80*0.5023.712 水分因素100*0.332+80*0.034+60*0.03410.249 总分47.523 整治后表10得 分分值土层因素80*0.333+0.334*100+0.333*8020.110 土质因素80*0.2+60*0.02+40*0.02+100*0.029.440 交通因素0.5*100+0.5*1005.800 景观因素80*0.948+100*0.5024.033 水分因素100*0.332+100*0.034+80*0.03410.616 总分49.999 至此,结束了数据处理工作,为数据分析打下基础五、结果分析总结(一)基本数据分析经过设置的评分系统打分研究,综合权重进行因素分值修正。最终将整治区前后整治的土地进行质量数值化,得到整治前得分47.523,整治后得分49.999.综合质量同比增长了5%,充分论证了在宏观角度土地整治的充分性。按各个准则层来看,整治前后增幅最大的应属交通因素,比整治前净增66.7%,基本实现的田间通达,机耕有保障的局面。出现不增反降的是土质因素,整治没有带来土地肥力的增加,反倒与其他一些因子造成了土质的退化,在这一点上,整治没有发挥应该起到的作用,致使产量也相应发生了衰减,这个情况对于我们所提倡的整治目标标准有悖。其他三方面都有所增加,但是增加幅度都比较小,仔细分析各个指标层,发现在深层还存在着个别指标发生消极变化,在水分因素整体上升的同时,地下水的高度在下降,这也说明了土壤的水分涵养能力发生了改变,对于长远的耕种不利。总体来说,赣榆土地整治区的此次整理行为利远远大于弊,但是对于细节,应给予足够重视。土层厚度在整治后有所增加,表土剥离技术已经开始运用到了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之中,土地平整度在整治后变化不大,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土地细碎化程度得到了改善,单片土地的面积有所增长,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水平由此也得到了提升。对于土质方面,土地有机质含量有所减少,整治工程破坏了生态,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土壤的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全氮含量有所增长,速效钾含量出现了减少的趋势,这与表土剥离技术的开展有关,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工程的质量。PH值无明显变化。机耕保障率增长明显,机耕路的数量提升与此相关,下地方式多钟多样,越来越便捷、快速。景观美感有所提升,田间规划合理,布局整齐,美感度提升。地下水高度出现下滑,这与土地覆被与生态平衡有很重要的关系。排水条件大大改善,涝灾出现的频率下降。灌溉保障率提升明显,得益于田间沟渠工程的实施。综合以上分析得出一些结论【12-15】(1)急需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整体规划体系 纵观我国近年的土地整治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和不错的效果,但是,市、县(区)各级的相关部门并未能及时有效得编制本地区的土地整治规划。当下,我国的土地整治事业处于飞速的发展进程之中,各级所需要承担的任务量不断的增多,工作的内容也在不断拓展,老旧的工作思路比较难以适应当下的发展大趋势,所有会导致在土地整治的过程中缺乏规范的指引,土地整治中的的主观性、随意性、片面性等一连串问题接踵而至。(2)土地整治过分强调数量忽略土地的本质在以前的土地整治工作开展期间,我们的土地整治工作重心往往是以最大限度增多新增土地的面积为主,提高整治区农地的综合生产力和切实保卫整治区耕地的生产力方面我们的工作力度还是达不到要求,我国应该切实建立“提等级、优布局”的整治区农地的保护理念,实现耕地由数量增长到数量、质量并重增长的发展。(3)整治后耕地质量的评估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实施土地整治工程增加了一定规模的农用地面积,但是增加的土地质量到底是好是坏,工程是否达到了 “补充耕地与建设占用所减少的耕地在数量和质量上相当”的原则,对于补充耕地质量,还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估体(二)数据剖析及原因探讨 立足于赣榆县实际,县区以平原为主,地势起伏不大,坡度平缓,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减少了整治区的整治工程量,在土地整理中,土地平整工程是一项最耗时、耗力、耗财的工作,相对本次来说,在这方面压力很小。所以整治前后坡度变化不大,土地平整度在整治前后都比较适宜耕作,此项指标重要但并不起主导作用。耕层厚度在整治前后有比较显著的改善,农地普遍耕作层厚度增加,源自于工程对有些低洼地区进行了抬高处理,或是对于土地贫瘠的地区进行了表土移植。地表20厘米左右是植物赖以生存的重要土壤,而地下耕层的厚度可以保证水源涵养和一定的物种多样性。土地细碎化程度在我们的研究中,因为度量比较复杂,我们就用总体单个田块的面积大小来衡量整治区的土地细碎化程度,平均面积越小意味着地块越多,细碎化程度越高,但经过对比发现,在整治后,变化不明显,几乎与原来单位面积相似,这也说明了田块的连续性还是不够,难以形成规模集约经营的局面,也是整理的一个缺陷。有机质含量在整治前后明显的减少,这也与当下农村环境的恶化、耕作生活方式的改变不无关系,我们走访的几个村庄,农户们都舍弃了以前坚持使用的粪肥(当地常用鹌鹑粪),开始复合肥的大量使用,在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复合肥的用量每年都出现了增长,在农户口中,复合肥一开始用以后就不能停止,而且量越用越大,当地的主要农作物和土地对于肥料的的依赖性也就越来越大,形成恶性循环,过度使用复合肥严重损伤了土地,导致了有机质的减少,破坏了原始平衡的土地生态系统,原始的P、N元素也相应减少,所以农作物的丰产必须依赖于化学肥的作用,严重导致土地出现一些不可逆的损害。连云港种植小麦比较多,小麦适宜弱酸性环境生长,最佳为6.0-7.0,整治前后微有上升,这都与土地生态系统的破坏有密切的关系,至于整治工程方面,可能工程的质量问题,表土剥离技术应用不成功或未充分应用。机械耕作保证率在整治完成后提升很大,主要的方面由于农田交通系统的完善,另一方面随着收入水平和农业机械水平的进步,机耕基本可以实现全面覆盖。下地方式也因为道路的通达变得快捷,最主要是省时省力,提高农民耕作的幸福感。对于景观因素,整治对于耕地周边的环境都进行了重新调整,生产道路进行了硬化。将原来一些随意摆放的生活垃圾和柴草进行了清理,对于人少地区的大片杂草进行了清理,耕作环境焕然一新,农民对于这种变化都非常赞同和认可。所以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几乎没有人对于景观因素的提升做出质疑,这的确是整理带来的最明显好处之一。生产力方面,产量没有很大的改变,这综合了很多的因素,比如土地肥力的变化、施肥习惯的变化和气候雨水等多方面因素,只能浅浅的得出整治无法带来产量根本上的提升,这一点归根结底还是土壤本身的生产能力,需要涉及更多的土壤学研究。水分条件也是设计土地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农田的灌溉率在整理后得到显著提升,数据无法反映出来的还有灌溉质量的提高,整治过程中不但增设很多毛渠,而且对于原来土质的水渠进行了改造,变为水泥的渠体,这大大减少了水在灌溉过程中的耗费,增加了灌溉效率。于此对应的是,农田的排水系统也有所完善,出现旱涝的次数在农民的记忆中比以往少了,在能得到高效灌溉的同时也可以保证旱涝保收。地下水高度在慢慢的下降,这与整治工程有着联系,因为土地因为工程的因素导致涵养水分的能力,地下水位的下降也为日后土地耕作埋下了隐患。【16-18】 四、政策建议(一)大力开展土地整治后对于土地质量的定性、定量分析。在定性定量评价方面,应该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因地制宜,设置适应于各个整治区的评价土地,杜绝一概而论。在评价方法选择方面,要进行充分论证,提倡多方法共同进行评价,定性定量结合,数据分析考察质量与实地调研考察工程相结合。由于土地整治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土地的众多要素,而且各项工程对于土地质量的影响又具有很大的不同,所有,定量评价土地质量对于土地整治工程乃至中国的土地事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只要提高土地整治后土地质量的定量评价水平,才可以提高土地整治工程施工质量,促进土地整治工程的革新和进步,以适应未来的国家对于土地整治工程更高层次的要求。在定量评价这一领域,要重分发挥我国土地学者以及一线土地人的主观能动性,创新出更多、更适宜新时代的土地质量评价途径。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众多,但是基本上缺乏创新精神,没有突破性的进展,我们需要的是不拘一格的开拓我国土地整治领域的新局面,需要新思维和新方法。政府需要大力促进土地整治工程的质量提升,在某种程度上,要严格执政,规范工程,加大力度完善现有规范条款,特别是加强土地整治后土地质量的评价环节。(二)尽快建立完善的土地整及其后期评价验收的相关法律法规土地整治工程不单单是一种手段,而且是一项涉及到土地所有者、土地使用者与国家方方面面的利益的民生工程,然而,单凭一些简单的条例来约束土地整治工程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往往造成了利益损失的局面。为了最大程度避免这种局面的出现,不但需要依靠政府和一些简单的行政法规,还需要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不规范行为、保护人民的切身利益。德国的土地整治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国有众多的学者在研究关于德国土地整治的相关经验,德国的土地整治法制体系建设很先进,值得我国深入去学习,目前需要抓紧制定土地整治法律的出台,特别是有关控制土地整治工程质量的法律出台,这可以在短期内快速提高土地整治的质量、改善土地整治的效果。政府应该从农村与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从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大局出发,明确当下土地整治工程对于我国的重要性,切实明确自己的责任,督促相关部门进行法律法规的尽快出台实施。建立健全土地整治工程的监管体系 首先,政府需要立足于土地整治的服务与监管,建成一个国家监管,省负总责,市县组织实施,乡村参与的监管组织体系。国土资源部负责制定相关政策、规范并且实施地方的土地整治工程的监管工作。省级国土部门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要求,负责落实并监督下一级的土地整治工作,并给予市、县的土地整治工作一定的指导与建议。市、县的国土局负责贯彻落实上级的要求,切实负责。对于辖区的土地整治工作进行严密的监管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具体工程上,做好资金和项目的监管,对于实施后的检查验收工作要加大力度,不要掉以轻心。乡村基层的工作以全力配合上级工作为主,做好本区域内的土地整治工作。上下联动,完善土地整治工程的监管体系。在体系的纵向,力求建立一个年度稽查、例行检查、动态巡查督办的三位一体的监管机制。(四)建立起农民全程参与的土地整理机制土地整治的主要对象是农村土地,而与农村土地具有最密切联系的就是农民,因此,我们需要建立起一个农民可以全程参与的土地整治工程,让工程更透明、更民主。让利益相关人员可以最大可能的参与进来,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具体的实施方面就是,要在一个土地整治项目立项之前,政府需要出面,广泛听取待整治区的农民的意见与看法,切实考虑农民的利益与工程和可行性。最大限度满足农民的需求,最大限度方便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为基本原则。在工程的设计阶段,需要多走访一下具体农户,或者召开农户座谈会,进一步重复考虑农民需求,征求农民意见,在这个基础上,对之前编制的计划进行修改完善。最后召开农民的听证会,进入到实施阶段。在工程的实施阶段,要让农民了解工程的进度,理解工程项目,知道资金的使用情况。同时可以将一些技术要求比较低的工作交给农民,让农民正真参与进来。在竣工验收阶段,需要听取当地农民意见,站在农户的角度、土地使用者的角度开展验收、评价工作。 (五)注重土地整治生态效益 土地整治工程是通过工程手段对于土地的优化和重组过程,因此土地整治工程对于土地的生态系统必然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的可持续利益。在这方面,我们也可以借鉴德国的土地整治理念,要在自然,土地整治过程中,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土地整治是一项充分发挥这些理念的最佳手段,而不是打破这种平衡的工程。政府需要在土地整治的过程中贯彻落实生态补偿机制。德国在这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因此才成就了一个区域景色优美、空气新鲜,成为人们宜居的乡村环境。我国的土地整治工程方兴未艾,正在从单纯的以数量为核心的土地整治向生态型的土地整治转型中,所有必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态环境的建设理念。致谢时光荏苒,大学时光就这么过去了。回首往昔,点点滴滴,永生难忘。在大学度过的四年,会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无论多少年后,我坚信,我都会对这段时光念念不忘。大学让我重拾勇气与自信,让我在人生道路上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特别的,我要感谢父母,一如既往没有条件的支持,开明的教导与无微不至的关心。1000公里的回家路让我更体会到了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 ,但愿自己用尽一生之力去珍惜与回报。最后,衷心感谢所有在我四年里出现的一切,甚至一树一叶。我会继续努力的走下去,不负众望。参考文献:[1] 程文仕,乔蕻强,刘 志,黄 鑫.基于 RAGA-PPC模型的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16,26(4)258-268.[2] 邹金秋,张根寿.基于特尔斐法的房地产开发项目选址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73-76.[3] 严金明,夏素华,夏春云. 土地整理效益的分析评价与指标体系建立[J] . 国土资源情报,2005,(2)38-42.[4] 孙福东,魏凤荣.应用Excel巧解模糊综合评价法[J].统计与决策,2011,(23)172-174.[5] 王英凯,基于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原理的科研项目评价模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23)148-149.[6] 黄辉玲,吴次芳,张守忠.黑龙江省土地整治规划效益分析与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2,6(28)240-246.[7] 张慧,臧亮,何东娟,朱永明,郭义强.基于改进的 AHP-Fuzzy 土地整治实施效果评价[J].2016,47(5)1084-1089.[8] 钟莉娜,王军.基于 In VEST 模型评估土地整治对生境质量的影响[J].2017,1(33)250-255.[9] 齐建设.献县土地整治项目后耕地质量对比与评价,甘肃农业科技[J].2016,(2)36-39.[10] 刘姝驿,杨庆媛,何春燕,王雪,侯培,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土地整治效益评价——重庆市3个区县26个村农村土地整治的实证 ,中国农学通报[J].2013,29(26):54-60.[11] 徐临,姚晓琳,李艳辉,基于层次分析和熵值法的融资担保机构风险评价,经济与管理[J].2017,31(2):50-55.[12] 赵俊锐,朱道林. 基于能值分析的土地开发整理后效益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4,(10):337-344.[13] 陈超.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研究[D].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2006,12:17-21. [14] 吴怀静,杨山.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整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6).62-64.[15] 谷晓坤,刘娟.都市观光农业型土地整治项目的社会效应评价——以上海市合庆镇项目为例[J].资源科学,2013,35(8)1549-1554.[16] 童陆忆,胡守庚.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重估方法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5,29(2)60-66.[17] 严庆良.土地整治与耕地质量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上海国土资源,2016,27(3)10-14.[18] 匡丽花.基于农用地分等修正的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的影响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17)198-205.[19] Falco S D, Penov I, Aleksiev A, et al. Agro biodiversity, farm profits and land fragmentation: evidence from Bulgaria[J]. Land Use Policy, 2010,27(3):763-771.[20] Junker B, Buchecker M. Aesthetic preferences versus ecological objectives in river restorations[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8,85(3):141-154.[21] Caya T, Iscan F. Fuzzy expert system for land reallocation in land consolidation[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11,38:11055-11071.[22] Pasakarnis G, Maliene V. Towards sustainable rural development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Applying land consolidation[J]. Land Use Policy, 2010,27(2):545-549.[23] Supporting Partnering Relation Management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Using AHP and Fuzzy AHP Methods.附录A问卷一问卷编号农民对土地整治前后土地质量变化感知调查调查人员____ 调查日期___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一、被调查村的基本情况您村所在市(县)______,镇(乡)______,村______。二、农户基本情况 2、 您了解的土地整治的内容有哪些?(可多选,在选项后打钩即可)(1)土地开发,如开垦荒地、滩涂、沙漠等,新增加了耕地面积 □(2)土地复垦,如对废弃水利工程、废弃道路、废弃建筑等工矿业废弃地的恢复利用 □(3)平整土地,如水稻格田、丘陵山区梯田、台田沟田规划等,使土地更适合种植 □(4)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 (5)农田道路建设 □(6)农田防护林网建设 □ (7)土壤改良 □(8)农村居民点归并集中 □ (9)调整土地承包经营权 □(10)调整宅基地使用权 □(11)其他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请注明) 3、你们村集体这次土地整治至今持续多长时间了______ 4、土地整治前您家的农田______亩,整治后_____亩。 三、土地整治前后土地质量的变化情况1、整治后一段时间内农田里生物(如蚯蚓、蟋蟀、黄鼠狼等)其数量有没有明显变化( ) A、明显增多 B、无明显变化 C、明显减少,存有少量 D、几乎看不到2、田地里的植物(作物、其他杂草等)长势在整治后有没有改变( ) A、变得长势很旺盛 B、长势略微改善 C、几乎没有变化 D、长势稍变差 E、变得大不如前 3、结合您的耕作过程,整治前土壤是否疏松(松软)______,整治后______A、很疏松 B、较疏松 C、一般 D、土壤较硬 D、土壤非常硬4、土地整治后有没有出现有的土地肥力明显变差、不适庄稼或植物生长的地块( )。 A、大片地块出现 B、很少的地块出现 C、没出现5、肥料施用情况填表 注 农家肥(人的粪尿、牧畜的粪尿、剩菜剩饭和厩肥、绿肥、渣肥、堆肥和沤肥)复混肥(前两种或两种以上化肥混合在一起的肥料)6、 家中农田使用农家肥的情况怎么样(□经常 □偶尔 □从不),农家肥的来源是(□自家生活、养殖产生/□购买所得),土地整治前经常使用于哪些地块( ),土地整治后 ( )A、全部地块都施用 B、大面积地块施用 C、小面积地块施用 D、少量局部地块使用(三)机耕化、交通、和灌溉排水1、村子里有没有专门为农机具进入地里耕作而修建的路( ),土地整治后有无新增(有□ / 无□ ),对于原来的机耕路有无修缮(有□ / 无□),总体的机耕路状态有没有得到改善(□改变很大/ □略微改变/ □没有改变/ □状况稍不如之前/ □大不如前)A 没有 B有,但是不能覆盖所有耕地 C、有,并且完全覆盖所有耕地2、您通常采用什么方式到自己的地里(□步行 □自行车 □摩托车 □其他),大约需要___分钟,两块距离最远的地块,从一块向另一块步行需要大约___分钟,整治后所需时间(□变长 □不变 □变短)3、土地整治前,您有___亩耕地是可以采用完全机耕(由机械进行播种、收割,灌溉设备齐全)的方式的,有____亩完全不能实现机耕化、只能进行人力耕作。整治后,您有___亩耕地是可以采用完全机耕的方式的,有____亩完全不能实现机耕化。4、土地整治前,您种植最多的作物平均一年浇______次水,整治后平均一年浇______次。土地整治前土地干旱期最浇一次水可维持大约__月,土地整治后土地干旱期最浇一次水可维持大约__月。5、在下表对应位置填改方式每年所花费费用,如没有采取本方式可不填,感谢您的合作。6、最干旱的年份大约花费___元。整治后,最干旱的年份大约花费____元。7、土地整治工程当中,村里有没哪些新修集体的水利设施( )(可多选) A、田间灌排工程 B、小型灌区、灌区抗旱水源工程 C、小型水库 D、塘坝 E、蓄水池 F、水窖 G、水井 H、引水工程 I、中小型泵站 8、每年的干旱季节,灌溉水量能不能得到保证( ) A、完全能 B、还行,一般 C、较不能满足 D、完全不能9、以前有没有专门修建排水防涝设施(排水的沟渠等)( ),土地整治有无新增排水设施( )。 A、有 B、无10、以前大雨频繁季节,发生涝灾的次数多吗?( ) A、多 B、不多 C、一般 D、很少11、土地整治工程对于农田排水、预防涝灾发生有无改善 ( ) A、明显改善 B、改善很小 C、没有改善(四)、生产力和景观因素1、在整体上看,村集体里的田地地势总体高低起伏程度在整治前后有没有发生改善( ) A、有 B、没有 C、有,但不明显2、以前农田或农田周边局部的坑洼(坑、沟、小土丘等)多不多( ),整治后( ) A、很多 B、较多 C、一般 D、少 E、很少,几乎没有3、整治后村子里的自来水水质( ),饮用水口感、外观( ),河流水质( )A、变好很多 B、略微变好 C、无变化 D、稍差 E、变得很差4、根据您的观察,农田周围在土地整治后各种树木、草本的总数量发生了什么改变?( ) A、增多 B、减少 C、不变5、村庄空气质量在整治前后有没有变化?( ) A、有 B、变化程度很小不明显 C、没有变化 D、稍微变差 E、严重恶化6、整治前,对于垃圾处理你们采取什么方法是( ),整治后为( )。 A、没有固定地点扔垃圾,自己找地方扔垃圾 B、村庄存在集中的垃圾丢弃处,但无人整理 C、将垃圾打包处理,并且村庄有人进行集中处理 D、其他____________7、以前村子里的地块形状(最佳状态为有规则的四方形状)是否规整 ( ),整治后土地形状在规整程度如何(□ 很大改善 / □略微改善 / □ 没有改变 ) A、很规整,形状有规则 B、较有规则,比较规整 C、形状不一、零零散散8、从环境好、风景美方面上谈,您更愿意生活在土地整治前的那个村庄,还是整治后的村庄? A、整治前的 B、整治后的 C、没有差别,都行9、农作物产出和经营成本调查农作物单项调查表农作物种类单产(kg/亩)收入(元/亩)经营成本(元/亩)整理前整理后整理前整理后整理前整理后年均收入和成本调查表收入(元/年)经营成本(元/年)整理前整理后整理前整理后(五)其他 1、您对土地质量改善做过哪些事情( ) A、定期使用农家肥(人的粪尿、牧畜的粪尿、剩菜剩饭和厩肥、绿肥、渣肥、堆肥和沤肥)、饼肥(油料作物的种子经榨油后留下的饼粕副产物中含有大量营养物质)等肥料。 B、栽植树木绿化环境 C、有节制、有计划使用土地,不过度使用土地 D、不过度使用化肥、农药E、其他_______________2、国家推行进行土地整治工程,在整治之前,你们有无重视土地质量保护的意识( ),整治中有没有主动参与其中,尽一份自己的力量的意愿( ),整治后有没有改善土地质量、善待土地、保护土地的想法( )。 A、有,很强烈 B、有,但不强烈 C、没有3、您觉得如果以后继续土地整治工程,您对土地的质量方面预期如何( ) A、很看好,土地肯定会更肥,生产条件会更好 B、多少都会有改善,总比目前状况好C、一般,对于我们生存总体影响不大 D、可能会破坏土地,导致种地效益稍微变差E、土地质量会更坏,生产越来越糟。 三、开放性问答。 1、您对本次土地整治工程整体满意吗?如果土地肥力要进一步提升,您认为国家的土地整治工程还需要做些什么,或者说土地整治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使生活生产不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您耕作的角度看,土地整治到底为我们自家的耕地带来了什么,带来的最大利益是什么?A 农田环境变好了很多 B 农田环境稍微变好了 C 农田环境没有改变 D 农田环境稍微变差了 E 农田环境变差看很多 排水能力 强 较强 中 较弱 弱 下地方式 A 步行 B 自行车 C 摩托车、电瓶车 D、 三轮车、四轮车附录B问卷二专家编号__ 土地质量评分体系专家咨询问卷 时间_____序号重要性等级赋值1I 、j两元素同样重要 12I元素比j元素稍微重要 33I元素比j元素明显重要 54I元素比j元素非常重要 75I元素比j元素极端重要 9 6 I元素比j元素稍不重要 1/3 7 I元素比j元素明显不重要 1/5 8 I元素比j元素非常不重要 1/7 9 I元素比j元素极端不重要 1/92、4、6、81/2、1/4、1/6、1/8{ 2、4、6、8、1/2、1/4、1/6、1/8} 重要性介于{1、3、5、7、9 、1/3、1/5、1/7、1/9之间 亲爱的赣榆土肥站工作人员 您好!首先感谢您百忙之中能为我们一个小小的SRT科研训练给予您的智慧。我们所研究的题目《土地整治后土地质量变化情况分析——以江苏赣榆县为例》。我们针对的质量是一个比较宏观的概念,设计土地很多方面,针对五个因素请您根据您的主管意见给予我们打分,调查问卷根据层次分析法(AHP)的形式设计。这种方法是在同一个层次对影响因素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为了确定土地各相关属性因子的权重,请您针对问卷中提到的两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加以比较问卷采用1—9标度法,请在相应的数字下大“√”;数字标度的含义及说明如下首先,您可以了解我们整个评价体系,有助于您更明确我们的意图,如下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土地整理前后土地质量变化分析土层因素耕层厚度土地平整度土地细碎化程度土质因素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全钾速效钾PH交通因素机耕保障率下地方式景观因素景观生产力景观美感度水分因素地下水高度排水条件灌溉保障率请您打分因素A1 2 3 4 5 6 7 8 9 因素B土层因素土质因素土层因素交通因素土层因素景观因素 土层因素水分因素土质因素交通因素土质因素景观因素 土质因素水分因素交通因素景观因素 交通因素水分因素景观因素水分因素 注每行可理解为“因素A比起因素B_____”最后。预您生活开心,工作顺利!感谢您的大力支持。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3
一、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3
(一)研究区概况4
(二)数据来源4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4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5
(二)指标体系的因子选取5
(三)指标体系的构建5
(四)研究的可行性分析5
三、整治前后土地质量评价5
(一)评价基本思路6
(二)整治区土地质量评价过程6
1.指标体系各准则层与指标层的权重计算6
2.指标层权重计算9
3.土地质量综合评价评价赋值 9
四、结果分析总结10
(一)基本数据分析11
(二)数据剖析及原因探讨11
五、政策建议12
致谢14
参考文献15
附录A问卷一16
附录B问卷二21
土地整治后土地质量变化情况分析——以江苏赣榆县为例
引言
引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zyyhj/45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