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铵硝配比下黄瓜碳氮代谢特征及其与枯萎病发病关系研究

植物碳氮代谢与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及抵抗病菌侵染具有至关重要作用,碳氮代谢的复杂过程受到氮素供应形态的调控。本论文通过营养液培养的方式,研究了不同铵硝配比对黄瓜植株碳氮代谢的影响,探讨了不同铵硝配比下碳氮代谢与枯萎病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病原菌株侵染引起的黄瓜叶温随着供应铵态氮比例的升高而逐渐增加。尖孢镰刀菌株侵染导致黄瓜根系中的有效态氮(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显著增加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黄瓜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和有机酸含量在病原菌株侵染后出现升高。高铵供应提高植物体内的可溶性氮以及可溶性糖含量,而高硝供应会引起植株体内的有机酸含量显著升高。由此可见,不同形态氮素及其配比可改变植株碳氮代谢,进而影响黄瓜土传枯萎病的产生。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 材料与方法2
植物材料与生长条件2
1.2 方法 2
1.2.1 叶片温度的测定2
1.2.2 植物组织铵态氮及硝态氮测定方式2
1.2.3 植物组织可溶性蛋白及游离氨基酸测定方式3
1.2.4 谷氨酰胺合酶和谷氨酸合酶的测定3
1.2.5 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3
1.2.6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3
1.2.7 植物组织中有机酸含量的测定3
2 结果与分析4
2.1 铵硝配比对病原菌侵染条件下黄瓜生长和叶片温度的影响4
2.2 铵硝配比对病原菌侵染条件下黄瓜根系和叶片不同形态氮素含量的影响4
2.1 铵硝配比对病原菌侵染条件下黄瓜叶片和根系氮代谢相关酶活的影响7
2.1 铵硝配比对病原菌侵染后黄瓜叶片和根系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8
2.1 不同铵硝配比和病原菌侵染对黄瓜植株叶片和根系有机酸含量的影响9
3 讨论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1
不同铵硝配比下黄瓜碳氮代谢特征及其与枯萎病发病关系研究
引言
黄瓜(Cucumis sativus L.)属葫芦科黄瓜属一年生蔓生或者攀援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本植物。中国各地普遍栽培,深受中国人民喜爱。黄瓜产量和品质受到连作障碍影响[1]。普遍发病10%30%,病情严重可以达到80%90%甚至绝产[2]。而氮素营养是植物生长必需元素之一,对于植物抗病起着调节作用[3],铵态氮和硝态氮是植物主要可以利用无机氮素形态[4, 5]。二者对植物生长和代谢产生不同的生理效应[6, 7]。研究表明。不同氮素形态能够改变植株的根系形态结构,细胞壁和组织结构的机械强度[8],从而影响植株自身抗性,增强植株抗病能力[9]。
在植物微生物互作过程中,植物可通过改变体内代谢过程进而诱导抗性响应以抵御病原菌侵染[10];同时,病原菌侵染也能改变植物体内代谢过程,进而影响植物生长及其发育[11, 12]。由于寄主植物及微生物对碳源及养分的需求,植物体内物质代谢及其利用变得尤为复杂。不同形态氮素营养能够影响植株体内代谢物质的含量和种类,如氨基酸、有机酸、酚酸、糖等[13, 14]。铵态氮能够增加植物体内氨基酸及糖含量,而硝态氮则能增加体内有机酸含量,进而调节植物微生物互作关系[11, 15]。
本论文通过营养液培养的方式,研究了不同铵硝配比对黄瓜植株碳氮代谢的影响,探讨了不同铵硝配比下碳氮代谢与枯萎病发生的关系。进而能够解释黄瓜枯萎病的发病规律以及为病害的防治提供一定科学原理。
1 材料与方法
1.1植物材料与生长条件
1.1.1植物材料
供试黄瓜品种:津研4号。
黄瓜枯萎病病原菌株:尖孢镰刀菌(FOC,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cumerinum),黄瓜枯萎病病株分离。
1.1.2生长条件
将黄瓜种子表面消毒,用温水浸泡2h后播种于含有己灭苗处理的石英砂的育苗盘中。第一片真叶展开时将苗移栽到500mL的塑料杯,每杯一棵。先用清水培养4天,然后依次采用Hoagland营养液配方的1/4、1/2、以及全营养液培养进行培养。当黄瓜幼苗长到两叶一心后,将黄瓜营养液分为不同的铵态氮与硝态氮比例梯度,其他营养元素同Hoagland营养液。不同铵硝营养比例的营养液处理一周之后,将黄瓜根系浸染到孢子悬浮液中(107孢子/mL)进行病原菌侵染处理。
Hoagland营养液配方:2.5 mM (NH4)2SO4或Ca(NO3)2, 2.5 mM K2SO4, 1.0 mM KH2PO4, 2.0 mM MgSO4, 35.8 μM FeEDTA, 57.8 μM H3BO3, 11.4 μM MnCl2, 0.9 μM ZnSO4, 0.4 mM CuSO4, 0.48 M H2MoO4。
试验为了避免100%铵态氮营养或硝态氮营养对碳氮代谢的极端影响,共设以下十个处理:
A1:0.5 mM NH4++4.5 mM NO3,不接菌
A1P:0.5 mM NH4++4.5 mM NO3,接菌
A2.5:1.25 mM NH4++3.75 mM NO3,不接菌
A2.5P:1.25 mM NH4++3.75 mM NO3,接菌
A5:2.5 mM NH4++2.5 mM NO3,不接菌
A5P:2.5 mM NH4++2.5 mM NO3,接菌
A7.5:3.75 mM NH4++1.25 mM NO3,不接菌
A7.5P:3.75 mM NH4++1.25 mM NO3,接菌
A9:4.5 mM NH4++0.5 mM NO3,不接菌
A9P:4.5 mM NH4++0.5 mM NO3,接菌
1.2测定方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zyyhj/26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