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能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研究

本文根据生物质能规划项目的特点,以江苏省生物质能规划为例,基于江苏省生物质资源现状和规划重点,采用矩阵法初步筛选出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三大类环境评价影响因子共计32个;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线性加权组合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了完善的生物质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最终研究所得到的生物质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较全面的预测了生物质能规划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能够为生物质能建设项目的规划者和决策者提供一定的依据,以使规划项目能够以最小环境损失为代价合理开发和运营。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Abstract 2
Key words 2
引言 2
1.生物质能发展情况概述 3
2.生物质资源现状评估 3
2.1江苏省生物质资源现状 4
2.2江苏省生物质资源发展目标 5
3.生物质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5
3.1生物质能规划环评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5
3.2生物质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识别 5
3.3生物质能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的构建 6
4.生物质能规划环评指标权重的确定 8
4.1指标权重分配方法 8
4.2层次分析法[15] 8
5.评价模型的构建 9
6. 依据生物质能规划环评指标体系进行生物质能规划 10
6.1在生物质能规划环评指标体系下进行生物质能规划的原则 10
6.2在生物质能规划环评指标体系下进行生物质能规划方案设计 10
7.生物质能规划环评指标体系建立过程中常见问题及意见 10
8.结语 11
参考文献 11
图1 秸秆资源量趋势预测图 4
图2 薪柴资源量趋势预测图 4
表1 环境影响识别矩阵 6
表2 生物质能规划环评指标体系 7
生物质能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
引言
引言: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能源消耗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大幅度增加。化石能源的枯竭及环境污染问题的日趋严重使得以生物质能源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应势而生[1]。发展包括生物质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并且我国也制定有长期的具体生物质能规划发展目标[2]。发展生物质能,不仅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解决农业、工业和生产生活中废弃物的处理问题,生物质能还可替代液体燃料和电力供应原料,缓解能源紧张的局面;再者,能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助于国家完成自愿减排的国际义务的完成,是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3,4]。
因为生物质能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可持续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5],今后对其的规划建设项目必然增多。在生物质能规划建设项目解决能源问题的同时,由于规划项目本身具有占地面积广、建设内容复杂、总体规模大、环境影响复杂等特点,必然会对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经济和生活造成多方面影响[6]。所以对生物质能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通过预测规划建设活动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建立生物质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使生物质能规划建设项目在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发展经济、保护环境,最终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均具有重大意义。
1.生物质能发展情况概述
《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确定生物质能的发展目标是:2015年,生物质能产业形成较大规模,在电力、供热、农村生活用能领域初步实现企业化和规模化利用;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和重大装备技术能力显著提高,出现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规模较大的新型生物质能企业,形成较为完整的生物质能产业体系。到2015年,生物质能年利用量超过5000万吨标准煤。其中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130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70亿千瓦时,生物质年供气220亿立方米,生物质成型燃料1000万吨,生物质年供气220亿立方米,生物液体燃料500万吨。建成一批生物质能综合利用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状况,我国重点发展的生物质能项目有:生物质发电、生物质制沼气、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和生物质液体燃料[7]四类。
为促进生物质能发电技术的发展,我国于2006年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并实施了生物质能发电优惠上网电价等有关配套政策,使生物质能发电得到了迅速发展。截止2008年底,我国15家生物发电厂共发出了“绿色电力”26亿kWh,生物质能资源的消耗总量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位居第四位[8]。虽然生物质燃料本身具有的低灰、低硫特性,用于直接燃烧发电在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以及烟尘颗粒的排放上显著优于化石燃料[9],但是由于发电这类大规模生产运作项目,对与原料的需求量很大,这就使得用于发电的廉价生物质需要很大的经济投入来进行收集、运输和储存等过程,而且在这这过程中仍然会有一定量的污染物产生。所以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除了考虑建设过程和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外,还应考虑生物质原料的收集、运输、储存这一影响因素。
沼气,目前主要作为农户生活能源物质,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已有3049万农户在使用沼气[14],所以在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筛选时,根据其建设特点和规模,会多考虑农村沼气建设规划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现状和影响。
我国用于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原料大部分是农林废弃物[16],其中秸秆是主要原料来源。我国计划到2020年,使生物质成型燃料成为普遍使用的一种优质燃料。
原料,是制约生物质液体燃料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基于我国人多地少、粮食紧缺的基本国情,致使我们不可能像欧洲发达国家那样占用耕地种植能源植物来发展生物质能,只能利用农林废弃物或者开发新的能源植物作为生物质乙醇燃料提取原料[20]。利用荒地种植抗逆性强的生物质原料植物,在提供生物质原料的同时,能够起到恢复植被、防治区域水土流失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在合理的布局下,生物质原料的种植对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方式向环境友好型转变,具有强劲的推动作用。所以,将原料作物种植这一必然发展趋势列入生物质能规划环评指标中。
江苏省生物质能发展重点为生物质发电、生物质制沼气和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三个方面。
2.生物质资源现状评估
生物质资源具有地域差异明显、能源密度低、可收集不确定性高、收储运难度大等特点,难以进行地区间贸易。因此,生物质资源开发利用,应首要开展生物质资源调查与评估,查明生物质资源的数量、质量、可作为能源利用量以及地域分布状况,确定各类生物质资源的可利用程度和经济开发价值,以便制定本省生物质资源发展目标,促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同时为合理开发利用江苏省生物质资源提供参考。2009年,大学对江苏省生物质资源做了系统的现状调查,并建立模型对未来510年的生物质资源状况进行了科学预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zyyhj/37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