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经营规模对农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辽宁的调研数据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加入WTO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前经济体制的矛盾日益明显。已有研究表明农地利用效率关系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土地相关政策、劳动力转移以及城镇化等一系列问题。然而,农业经营规模小与土地细碎化等现实状况严重阻碍了我国农地利用效率的提高。鉴于此,本文拟通过利用辽宁省沈阳苏家屯和丹东东港的农户调研数据,比较分析不同农地经营规模对农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切实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提供经验参考,也为提高农业生产绩效、促进农业现代化提供政策参考。研究结果显示从土地产出效率角度出发,辽宁省水稻种植的适度规模值位于50~60亩之间;从劳动生产率角度出发,最适宜的经营规模维持在60~70亩之间;从资金产值率来看最优经营面积为20~30亩之间以及200亩以上。选取不同绩效指标得出的最优规模不同。经过指标权衡,本论文采用土地产出率为主要指标,得出了辽宁省水稻种植的最优经营规模为50~60亩。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 2
一、相关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2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2
1.农地规模经营 2
2.农地利用效率 2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3
二、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4
(一)研究方法 4
1.实地调研与案例分析法 4
2.分组比较法 4
3.描述性统计分析法 4
4.相关性分析法 4
(二)技术路线 4
三、农地经营规模与农地利用效率分析 5
(一)样本介绍与样本分布 5
1.样本介绍 5
2.样本分布 5
(二)不同农地经营规模对农地利用效率的影响 6
1.不同农地经营规模与土地产出率的关系 6
2.不同农地经营规模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7
3.不同农地经营规模与资金产出率的关系 8
4.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以及资金产出率的权衡 8
四、结论与讨论 9
(一)结论 9
(二)讨论 1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图1 技术路线图 4
图2 2014年辽宁省水稻种植面积与土地产出率变化趋势 7
图3 2014年辽宁省水稻种植面积与劳动生产率变化趋势 8
表 1 2014年辽宁省农户水稻经营面积分布情况 5
表 2 2014年辽宁省农户水稻种植块数分布情况 6
表 3 2014年辽宁省水稻种植面积与土地产出率概况 6
表 4 辽宁省水稻种植面积与农地利用效率相关性分析表 7
表 5 2014年辽宁省水稻种植面积与劳动生产率概况 7
表 6 2014年辽宁省水稻种植面积与资金产出率概况 8
农地经营规模对农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辽宁省的调研数据分析
引言
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但在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的制约下,要以有限的耕地数量来满足众多人口对粮食总量的需求、保障粮食安全,势必要在保证耕地面积的基础之上提高农地的利用效率。然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自身的局限性导致农业小规模分散经营和土地细碎化,进而阻碍了我国农地经济效率的提高。
胡爱华(2014)认为要想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乡镇建设以及企业发展,农地的适度集中和规模化经营迫在眉睫。2014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农户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加快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领作用”。当前,中央出台的农村土地产权“三权分置”的办法,要求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目的之一就是要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农地流转,发展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地的利用效率。
为了探究农地经营规模的适度值,以及不同农地种植面积对农地利用效率产生的作用。本文将利用辽宁省沈阳苏家屯区以及丹东东港市的农户调研数据,分组比较、描述统计分析不同农地经营规模对农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同时,调研数据涉及多种农作物,为减少不同农作物差异性带来的误差,本文结合当地农作物种植率等实际情况,以经营水稻为例得出不同农地经营面积对农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
一、相关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农地规模经营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土地规模经营的实质在于提高资本集约度,降低劳动集约度,用物化劳动代替活劳动,提高农业有机构成。有学者运用规模经济原理,从西方规模经营的角度出发,引申出了土地规模经营的定义,即农地规模大小对农业利用效率的影响,提出农地规模经营不是一个固定值,提倡适度规模经营(伍业兵和甘子东,2007)。米明珠(2013)则以河北省平原地区 2002~2012年粮食种植情况为例,以实证研究的方式提出土地规模经营是以户均和人均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为计量标准的农地经营方式。
2.农地利用效率
在研究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方面,农地利用效率评价标准众多,本论文以土地生产率、劳动产出率以及资金产出率表示。
(1)土地产出率
土地产出率是指在一年或多年的生产周期内,单位面积土地上的粮食产量或产值、净产值,衡量的是土地的生产能力。
土地生产率指标类:如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产值、单位面积纯收益等。单纯考虑土地产出率指标,结论因地而异,各有不同。归纳已有的文献,大部分学者认为农地经营规模与土地产出率存在反相关关系,王建军(2012)以水稻种植为例,认为小农种植的水稻亩产量高于大农。而其他研究者则认为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土地生产率呈上升趋势,除此之外,还有“∪”、“∩”等多种情况。
(2)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指的是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效率。劳动产出率指的是劳动者生产某种粮食作物的劳动效率。一般用单位时间内农业生产的粮食作物数量、产值来或者生产单位农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评价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劳动生产率指标类:如劳均年产值、劳均年产量、劳均年纯收入等。以劳动生产率为指标研究,多数学者得出的结论是农地经营规模对劳动生产率是正相关关系。如学者黄祖辉和陈欣欣(1998)用浙江调研数据发现农地经营规模与劳动生产率的相关性系数为0.79,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zyyhj/42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