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嘉定区外冈镇市级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
本文利用了层次分析法及综合加权评分法,对上海市嘉定区外冈镇市级土地整理项目进行绩效评价。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个大方面入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权重,并利用综合加权评分法确定各指标的分值。最终结果表明,上海市嘉定区外冈镇市级土地整理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分数分别为78.94,85.13,79.67,最终综合效益评分为80.37,均在良好范围之内。此土地整理项目均衡的考虑到了各方面的效益,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且当地社会反响较好。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研究现状2
(一)国内研究现状2
(二)国外研究现状2
二、整理项目概况3
三、研究方法4
(一)层次分析法4
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4
2.各指标权重的确定5
(二)综合加权评分法5
四、绩效评价流程及结果6
(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权重6
1.构建评价指标体系6
2.确定指标权重6
(二)对项目进行绩效评判6
1.经济效益绩效评判 7
2.社会效益绩效评判7
3.生态效益绩效评判 7
4.综合效益绩效评判 7
五、绩效评价结果分析7
(一)经济效益绩效评价8
(二)社会效益绩效评价8
(三)生态效益绩效评价8
(四)综合效益绩效评价8
致谢8
参考文献9
表1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评分分值说明表5
表2上海市嘉定区外冈镇市级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6
上海市嘉定区外冈镇市级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
引言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土地对人类而言一直是非常重要的资源。我国长久以来都是以农为本,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耕地资源。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在,城市不断扩张,大片的土地都建起了房屋,有一些甚至被污染,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无法恢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复原来的样子。
耕地的数量变的越来越少,然而人口却依旧在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下,土地整理作为一项有效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方法,被各地广泛利用。然而土地整理的过程涉及到很多的方面,并非仅仅为了提高经济收入。最终整理项目是否成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需要对整个项目进行全方面的评价和考核。绩效评价可以将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量化,直观的对整个项目过程进行分析评价。层次分析法可以将复杂的综合指标分成一层层的单一指标,而综合加权评分法则简单有效的将主观的数据转化为客观的分数,利用这两种方法,可以清晰直观的展示整个项目的每一个方面的完成情况,从而较为准确全面的对整个项目进行评价分析。
一、 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于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的研究始于王万茂(((在1997年发表的文章,他在文章中对土地整理的产生及其主要内容和效益作了简要的介绍和归纳。他在文章中将土地整理的内容划分为四个方面,建立土地制度方面、调整土地关系方面、提高土地利用率方面和增加土地产出率方面。同时他将土地整理的效益划分为综合效益和单项效益,单项效益又划分为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这也是后来研究者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时建立指标体系时常用的第一层次指标。
对于土地整理进行绩效评价,常用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AHP法)、综合加权评分法(SWMM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展炜(((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土地整理绩效评价体系,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对江苏省泰兴市分界乡的土地整理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价。这三种方法是进行土地整理绩效评价最经常使用的方法,但其也有局限性。不少学者考虑采用其余方法与这三种方法结合使用以便排除主观因素产生误差。例如刘元芳等(((采用能值分析法对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项目进行绩效评价。能值分析法能够有效地将不同单位的数据量化为统一单位,方便进行定量分析,减少量化中的主观因素误差,为土地整理绩效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单秀丽(((则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从投入及产出两个大方面选取了8个因子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对卢龙县6个土地整理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价。时仅(((则将统计学与绩效评价结合起来,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土地整理效益评估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假设检验的方法,运用成对的数值对重庆市四个土地整理项目的效益进行比较检验。蒋舒(((运用AHP—SWMM模型,即将层次分析法和综合加权评分法相结合,对明光市苏巷镇土地整理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价。利用这个模型可以对整个土地整理过程进行评价,从而找出每一阶段的不足之处。倪楠(((引入超效率DEA模型,对DEA即数据包络分析法的不足,即难以对有效决策单元的效率进行科学的排序这一问题进行解决,对安徽省土地整治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价。刘瑞卿等(((采用了格序结构,引入了基于格序决策理论的评价方法和模型,从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选取了动态投资回收期、新增耕地率和绿色植被覆盖率增加值等8个因子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农村土地整理示范区部分项目进行了综合效益的评价。这一方法克服了传统评价中主观因素带来的误差,为绩效评价打开了新的思路。但这一方法需要详实的数据,对数据获取有着较高的要求。刘名冲等(((则采用了粒子群优化投影寻踪模型从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选取 12 个指标构建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对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农村土地整理示范区的保定市项目进行实证研究。粒子群优化投影寻踪模型避免了权重确定中的主观随意性,提高了定量研究的可信度。但这一模型研究难度高,最终结果的准确度与选取维度多少有着密切关联,对的数据获取要求高。而杜鑫昱((((则使用熵权法确定了指标体系,提高了确定权重时的精确性,再以物元分析法对各因素进行分析,对四川省的土地整理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价。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研究现状2
(一)国内研究现状2
(二)国外研究现状2
二、整理项目概况3
三、研究方法4
(一)层次分析法4
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4
2.各指标权重的确定5
(二)综合加权评分法5
四、绩效评价流程及结果6
(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权重6
1.构建评价指标体系6
2.确定指标权重6
(二)对项目进行绩效评判6
1.经济效益绩效评判 7
2.社会效益绩效评判7
3.生态效益绩效评判 7
4.综合效益绩效评判 7
五、绩效评价结果分析7
(一)经济效益绩效评价8
(二)社会效益绩效评价8
(三)生态效益绩效评价8
(四)综合效益绩效评价8
致谢8
参考文献9
表1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评分分值说明表5
表2上海市嘉定区外冈镇市级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6
上海市嘉定区外冈镇市级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
引言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土地对人类而言一直是非常重要的资源。我国长久以来都是以农为本,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耕地资源。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在,城市不断扩张,大片的土地都建起了房屋,有一些甚至被污染,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无法恢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复原来的样子。
耕地的数量变的越来越少,然而人口却依旧在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下,土地整理作为一项有效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方法,被各地广泛利用。然而土地整理的过程涉及到很多的方面,并非仅仅为了提高经济收入。最终整理项目是否成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需要对整个项目进行全方面的评价和考核。绩效评价可以将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量化,直观的对整个项目过程进行分析评价。层次分析法可以将复杂的综合指标分成一层层的单一指标,而综合加权评分法则简单有效的将主观的数据转化为客观的分数,利用这两种方法,可以清晰直观的展示整个项目的每一个方面的完成情况,从而较为准确全面的对整个项目进行评价分析。
一、 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于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的研究始于王万茂(((在1997年发表的文章,他在文章中对土地整理的产生及其主要内容和效益作了简要的介绍和归纳。他在文章中将土地整理的内容划分为四个方面,建立土地制度方面、调整土地关系方面、提高土地利用率方面和增加土地产出率方面。同时他将土地整理的效益划分为综合效益和单项效益,单项效益又划分为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这也是后来研究者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时建立指标体系时常用的第一层次指标。
对于土地整理进行绩效评价,常用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AHP法)、综合加权评分法(SWMM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展炜(((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土地整理绩效评价体系,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对江苏省泰兴市分界乡的土地整理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价。这三种方法是进行土地整理绩效评价最经常使用的方法,但其也有局限性。不少学者考虑采用其余方法与这三种方法结合使用以便排除主观因素产生误差。例如刘元芳等(((采用能值分析法对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项目进行绩效评价。能值分析法能够有效地将不同单位的数据量化为统一单位,方便进行定量分析,减少量化中的主观因素误差,为土地整理绩效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单秀丽(((则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从投入及产出两个大方面选取了8个因子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对卢龙县6个土地整理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价。时仅(((则将统计学与绩效评价结合起来,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土地整理效益评估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假设检验的方法,运用成对的数值对重庆市四个土地整理项目的效益进行比较检验。蒋舒(((运用AHP—SWMM模型,即将层次分析法和综合加权评分法相结合,对明光市苏巷镇土地整理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价。利用这个模型可以对整个土地整理过程进行评价,从而找出每一阶段的不足之处。倪楠(((引入超效率DEA模型,对DEA即数据包络分析法的不足,即难以对有效决策单元的效率进行科学的排序这一问题进行解决,对安徽省土地整治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价。刘瑞卿等(((采用了格序结构,引入了基于格序决策理论的评价方法和模型,从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选取了动态投资回收期、新增耕地率和绿色植被覆盖率增加值等8个因子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农村土地整理示范区部分项目进行了综合效益的评价。这一方法克服了传统评价中主观因素带来的误差,为绩效评价打开了新的思路。但这一方法需要详实的数据,对数据获取有着较高的要求。刘名冲等(((则采用了粒子群优化投影寻踪模型从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选取 12 个指标构建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对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农村土地整理示范区的保定市项目进行实证研究。粒子群优化投影寻踪模型避免了权重确定中的主观随意性,提高了定量研究的可信度。但这一模型研究难度高,最终结果的准确度与选取维度多少有着密切关联,对的数据获取要求高。而杜鑫昱((((则使用熵权法确定了指标体系,提高了确定权重时的精确性,再以物元分析法对各因素进行分析,对四川省的土地整理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价。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zyyhj/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