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意愿分析的农村闲置宅基地整治利用研究以宁国市为例

城镇化发展需要大量建设用地,这与我国日益稀缺的土地资源形成突出的矛盾,而在此背景下我国农村大量的闲置宅基地的整治盘活成为缓解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我国当下农村宅基地闲置状况、整治意义及主要的整治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安徽省宁国市的实地调研,总结了当地宅基地闲置的基本状况,实证检验了农户宅基地整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主要发现农户对宅基地制度改革政策的认知程度和对宅基地改革的满意程度显著影响农户配合整治宅基地的意愿。最后,从尊重农户意愿,完善法律体系以及改革模式等方面提出了促进闲置宅基地整治和集约节约利用的政策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一、农村宅基地的闲置状况及整治的意义2
(一)农村宅基地闲置的总体状况及主要原因2
1.总体状况 2
2.主要原因2
(1)宅基地使用标准模糊,农户建房缺乏有效的规划限制和引导2
(2)管理混乱,“一户多宅”现象普遍2
(3)政策限制导致宅基地实际流转受阻3
(4)旧屋搁置,“空心村”难治理3
(5)基层管理人员放任不管,制度不健全3
(二)闲置宅基地整治的意义3
二、农村闲置宅基地整治的主要模式比较4
(一)政府主导模式4
(二)农户自发模式4
三、安徽省宁国市农村宅基地利用情况及整治意愿分析5
(一)调查设计与开展情况5
1.问卷设计 5
2.调查基本情况 5
3.调研区域农村宅基地利用的总体状况 6
(1)村中宅基地闲置情况6
(2)“一户一宅”落实情况6
(二)农户配合宅基地整治工作意愿分析6
1.描述性分析 6
2.模型选择与变量设置 7
3.模型运算与结果分析 8
四、促进闲置宅基地整治的政策建议10
(一)尊重农民意愿,提高农民集约节约意识,深化“村民自治”10
(二)建立宅基地流转制度,完善相关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法律体系10
(三)吸取各试点改革模式优点,确保切实可行性及农民权益的基础上推行适宜当地的改革模式10
(四)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多样化整治闲置宅基地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1
基于农户意愿分析的农村闲置宅基地整治利用研究
———以安徽省宁国市为例
引言
引言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人均可使用土地面积少,长期面临着土地资源匮乏的问题。因此,集约节约土地资源已然成为土地保护的重要政策。近年来,由于对农村宅基地的松懈管理,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农村住房闲置以及村庄环境日益恶劣等一系列问题。与此同时,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也深化了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这些都对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的程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合理的利用宅基地资源不仅能够推动新农村的建设以及发展,同样利于环境保护和居民住房管理。
在我国闲置宅基地整治方面很多人做过研究,从这些研究中不难看出现行的宅基地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社会现状,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多数农民向城镇中转移,而属于他们的宅基地就不能很好的被利用,导致闲置状况严重。关于宅基地的改革“试点方案”提出了多种方式如出租、转让、入股、典卖等农村宅基地的流转方式。而所有这些方案的重要目的之一都是指向如何能更好的集约利用农村闲置的宅基地,节约我国日益稀缺的土地资源。但是多数研究者针对其改革主要是希望农户可以在一些条件下自主退出宅基地的模式,而忽略了改革方法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也没有考虑到农村居民对新型改革制度的不信任和对自己土地的封建保守性观念。这让我国在宅基地改革初期难以迅速推广适合我国时代背景的改革道路以及改革模式。综上来看,结合农民的意愿对我国农村闲置宅基地整治利用做进一步的研究,有助于丰富我国农村宅基地整治的理论和实践认识,一定程度上弥补该领域研究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完善我国针对农村宅基地改革政策的理论体系。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针对农村闲置宅基地的集约节约利用结合实地的调查分析,提出相应的观点和建议,以进一步探索适合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的改革道路。
农村宅基地的闲置状况及整治的意义
(一)农村宅基地闲置的总体状况及主要原因
1.总体状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农村人口也大量增长,导致农村居民建房的需求猛增。而城市化脚步的加快又引领着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迁徙。很多农民在城市工作,却没脱离农村户口,在农村的宅基地大部分时间就处在闲置状态。并且很多年轻务工者,赚钱后会选择回家建房,只留下老人和孩子,这就导致村中出现老人拥有多处宅基地的情况。据相关调查数据统计显示,在共2.48亿亩的农村土地中,宅基地占了80%,然而闲置的宅基地高达20%[]。现如今,我国致力于土地制度改革,而造成土地资源紧张的现状与闲置农村宅基地密不可分。调查显示,在改革开放初年,我国农村宅基地的总量出现增加的趋势,而户均宅基地面积却逐渐降低。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则是农村住宅形式的楼房化和小型规模的农户居住形式。近15年来, 我国农村宅基地总量高达1000万hm2, 人均面积达361.43㎡ , 然而宅基地容积率不足0.3。我国中部的农村宅基地的总量较大 , 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7%[];同时,相较于东南地区而言,我国东北地区户均农村宅基地面积较高,宅基地容积率较低。我国闲置农村宅基地普遍呈现“无规划建房”、“一户多宅”、“空心村”等现象。
2.主要原因
(1)宅基地使用标准模糊,农户建房缺乏有效的规划限制和引导
我国并没有制定严格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标准,农民公有制意识淡薄,普遍地区出现无规划建房的现象。现如今,农村新建住房日益增多,土地资源利用率减低,造成大片农村宅基地被闲置。长期以来,土地规划改革并没有走向正轨,也没有为农村宅基地预留发展空间,因此大量宅基地闲置。没有能力走向城市并且无法负担高房价的农民选择留在农村,农民住宅处在无止境的重复建设之中。同时,由于宅基地的无限期使用以及潜在的可投资性质,导致农民不舍得放弃这样一块“巨饼”[]。脱离制度管束,农民更愿意通过抢占宅基地满足自身的利益,而大多数人却无法合理规划宅基地的用处,或强行建房,或搁置不问;这些均造成了宅基地被闲置的现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zyyhj/35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