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耕地保护积极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补偿视角分析
农户作为耕地的直接使用者,对耕地保护有显著的影响,因此,研究影响农户耕地保护积极性的主要因素至关重要。本文采取随机抽样方式以紫泥镇作为考察对象,本人于2017年4月进行了入户调查与走访座谈。问卷涉及紫泥、下楼、西良、安山、城内、溪洲、溪霞、金定和巽玉等众多村庄的203个农户,通过对调查所得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发现农户耕地保护的积极性主要受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政府政策的宣传力度、耕地保护补偿的补偿金额及其发放方式、农产品及农资产品的市场价格等因素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或绪论)3
一、研究理论基础4
(一)外部性理论4
(二)公共物品理论4
(三)农户行为与耕地保护的关系4
二、调查结果分析4
(一)调查区域概况4
(二)调查方法5
(三)被调查农户的基本情况5
(二)调查内容5
(三)调查结果分析5
三、农户耕地保护积极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6
四、结论与建议7
(一)结论7
(二)建议7
五、不足与创新9
(一)不足9
(二)创新9
致谢9
参考文献9
附录 调查问卷11
农户耕地保护积极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补偿视角分析
引言
耕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产资料,对于人类有着非凡的意义。我国土地面积虽然大,但耕地面积的总量有限,再加上我国人口数量大,所以平均下来,每个人所分到的耕地面积并不多,同时我国的耕地后备资源也非常的缺乏,而且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与扩张,如今有许多耕地都转变成建设用地,耕地的面积越来越少,对粮食安全构成了威胁,因此保护耕地义不容辞。
作为耕地的直接使用者,农户对于耕田的保护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针对农户耕地保护积极性的研究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对于外部性内部化标准的确定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这很对主体责任以及补偿资金等方面的界定和明确也有一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作用。本课题基于补偿视角,通过对紫泥镇行为主体的农户群体进行走访形式的问卷调查,调查农户的基本情况、利用其所拥有的耕地情况以及政策环境调查,然后针对耕地积极性的影响因素对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整理,对农户耕地保护行为往后的发展分析提供新的思路,进而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制定相关针对性的耕地保护补贴政策,有利于对耕地进行更好的保护。
一、研究理论基础
(一)外部性理论
对于生活或者消费对其他团体强征了不可补偿的成本或者是给予了无需补偿的收益等情形进行外部性定义的时候,萨缪尔等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相关理论。人们在生产以及生活的过程中,会想尽办法使得外部性内部化。马歇尔在提出了经济外部性理论中表明,包含的因素有土地、劳动、分工以及有关产业的企业管理等等不同的方面;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提出了“庇古税”这一个概念,大致内容就是针对外部因素对企业所产生的的影响转移到企业或者是居民对其他企业和居民产生的影响,进行外部性的研究与分析。
(二)公共物品理论
最初,休谟提出了公共物品的概念,后来通过萨缪尔逊提出的理论进行一定的规范。针对新政治经济学来说,公共物品可以作为一项较为基础的理论,这一理论同时也可以作为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以及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因素。对于公共物品来说,排他性以及非竞争性是其独有的特质。根据在公务物品的消费以及技术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排他性以及非竞争性的分类,针对公共物品来说,可以大致分为纯公共物品以及准公共物品连个部分。耕地除了有生产功能之外还为人类提供多种旳非生产性功能,例如农村独特景观、为生物提供栖息场所、净化空气、净化地下水等其他非生产性性能,对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来说,耕地所提供的社会功能以及生态功能都是可以共同享用的,这可以体现出耕地的非排他性以及不可分割性等独有的特质,所以耕地可以归类在准公共物品行列之中,对耕地保护的提出,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耕地所提供的社会功能以及生态功能。所以为了使得耕地保护外部性内部化,政府会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福利进行支持。
(三)农户行为与耕地保护的关系
对于农户来说,参与耕地质量的保护行动中的大致内容是农户在耕地的劳动过程中,为了实现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而选择的对于保护耕地的行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调查区域概况
紫泥镇地处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的东北部,位于九龙江入海口,东边靠着厦门,北边为漳州,西南边紧靠着龙海市区。紫泥镇一共有紫泥、世甲、下楼、溪乾、新洋、南书、城内、西良、安山、溪洲、溪霞、仁和、锦田、金定、巽玉等15个行政村,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镇办农场;紫泥镇全镇人口大约有5.8万人, 3.3万亩耕地, 5.38万亩水面, 2.8万亩滩涂。
紫泥镇属于冲积洲,成土材料基本为近代海积物及河流冲物,一部分是灰泥田,大多为乌泥田,地势较为平坦,紫泥镇土壤质量比较肥沃,农业种植条件较好好。同时,紫泥镇也是龙海产粮区之一,有高产田3.3万亩。镇内的道路四通八达,交通方便,河流较多,河流水质较好,水产养殖业发达,有长达55.6公里海堤线,有约1.5万亩可利用淡水水面,4万亩滩涂地,水产养殖和近海捕捞业都较为发达。紫泥镇上还有大约3千亩红树林,是福建省现存较少的红树林保护区之一。
紫泥镇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水热条件好,光照充足,耕作制度为一年多熟制。年平均气温大约在2121.5摄氏度上下浮动,降雨量在13501370毫米上下浮动。台风和大潮是紫泥镇主要的自然灾害,每年68月为台风季节,每年平均有45次,降雨主要也集中在台风季节,偶尔出现水涝灾害。
本文以紫泥镇作为考察对象,本人于2017年4月进行了入户调查与走访座谈。问卷涉及紫泥、世甲、下楼、溪乾、新洋、南书、城内、西良、安山、溪洲、溪霞、仁和、锦田、金定、巽玉等众多村庄的230位村民,一共发放了23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08份。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或绪论)3
一、研究理论基础4
(一)外部性理论4
(二)公共物品理论4
(三)农户行为与耕地保护的关系4
二、调查结果分析4
(一)调查区域概况4
(二)调查方法5
(三)被调查农户的基本情况5
(二)调查内容5
(三)调查结果分析5
三、农户耕地保护积极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6
四、结论与建议7
(一)结论7
(二)建议7
五、不足与创新9
(一)不足9
(二)创新9
致谢9
参考文献9
附录 调查问卷11
农户耕地保护积极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补偿视角分析
引言
耕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产资料,对于人类有着非凡的意义。我国土地面积虽然大,但耕地面积的总量有限,再加上我国人口数量大,所以平均下来,每个人所分到的耕地面积并不多,同时我国的耕地后备资源也非常的缺乏,而且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与扩张,如今有许多耕地都转变成建设用地,耕地的面积越来越少,对粮食安全构成了威胁,因此保护耕地义不容辞。
作为耕地的直接使用者,农户对于耕田的保护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针对农户耕地保护积极性的研究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对于外部性内部化标准的确定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这很对主体责任以及补偿资金等方面的界定和明确也有一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作用。本课题基于补偿视角,通过对紫泥镇行为主体的农户群体进行走访形式的问卷调查,调查农户的基本情况、利用其所拥有的耕地情况以及政策环境调查,然后针对耕地积极性的影响因素对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整理,对农户耕地保护行为往后的发展分析提供新的思路,进而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制定相关针对性的耕地保护补贴政策,有利于对耕地进行更好的保护。
一、研究理论基础
(一)外部性理论
对于生活或者消费对其他团体强征了不可补偿的成本或者是给予了无需补偿的收益等情形进行外部性定义的时候,萨缪尔等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相关理论。人们在生产以及生活的过程中,会想尽办法使得外部性内部化。马歇尔在提出了经济外部性理论中表明,包含的因素有土地、劳动、分工以及有关产业的企业管理等等不同的方面;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提出了“庇古税”这一个概念,大致内容就是针对外部因素对企业所产生的的影响转移到企业或者是居民对其他企业和居民产生的影响,进行外部性的研究与分析。
(二)公共物品理论
最初,休谟提出了公共物品的概念,后来通过萨缪尔逊提出的理论进行一定的规范。针对新政治经济学来说,公共物品可以作为一项较为基础的理论,这一理论同时也可以作为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以及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因素。对于公共物品来说,排他性以及非竞争性是其独有的特质。根据在公务物品的消费以及技术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排他性以及非竞争性的分类,针对公共物品来说,可以大致分为纯公共物品以及准公共物品连个部分。耕地除了有生产功能之外还为人类提供多种旳非生产性功能,例如农村独特景观、为生物提供栖息场所、净化空气、净化地下水等其他非生产性性能,对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来说,耕地所提供的社会功能以及生态功能都是可以共同享用的,这可以体现出耕地的非排他性以及不可分割性等独有的特质,所以耕地可以归类在准公共物品行列之中,对耕地保护的提出,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耕地所提供的社会功能以及生态功能。所以为了使得耕地保护外部性内部化,政府会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福利进行支持。
(三)农户行为与耕地保护的关系
对于农户来说,参与耕地质量的保护行动中的大致内容是农户在耕地的劳动过程中,为了实现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而选择的对于保护耕地的行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调查区域概况
紫泥镇地处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的东北部,位于九龙江入海口,东边靠着厦门,北边为漳州,西南边紧靠着龙海市区。紫泥镇一共有紫泥、世甲、下楼、溪乾、新洋、南书、城内、西良、安山、溪洲、溪霞、仁和、锦田、金定、巽玉等15个行政村,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镇办农场;紫泥镇全镇人口大约有5.8万人, 3.3万亩耕地, 5.38万亩水面, 2.8万亩滩涂。
紫泥镇属于冲积洲,成土材料基本为近代海积物及河流冲物,一部分是灰泥田,大多为乌泥田,地势较为平坦,紫泥镇土壤质量比较肥沃,农业种植条件较好好。同时,紫泥镇也是龙海产粮区之一,有高产田3.3万亩。镇内的道路四通八达,交通方便,河流较多,河流水质较好,水产养殖业发达,有长达55.6公里海堤线,有约1.5万亩可利用淡水水面,4万亩滩涂地,水产养殖和近海捕捞业都较为发达。紫泥镇上还有大约3千亩红树林,是福建省现存较少的红树林保护区之一。
紫泥镇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水热条件好,光照充足,耕作制度为一年多熟制。年平均气温大约在2121.5摄氏度上下浮动,降雨量在13501370毫米上下浮动。台风和大潮是紫泥镇主要的自然灾害,每年68月为台风季节,每年平均有45次,降雨主要也集中在台风季节,偶尔出现水涝灾害。
本文以紫泥镇作为考察对象,本人于2017年4月进行了入户调查与走访座谈。问卷涉及紫泥、世甲、下楼、溪乾、新洋、南书、城内、西良、安山、溪洲、溪霞、仁和、锦田、金定、巽玉等众多村庄的230位村民,一共发放了23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08份。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zyyhj/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