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stic曲线的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协同关系研究

城镇化过程在宏观意义上是一种Logistic过程,可以采用S形曲线描述。人口和土地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两个主要因素,以二者为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量的表征,可以得出城市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本文采用logistic曲线模型拟合,分别得出人口城镇化发展曲线和土地城镇化发展曲线,发现城镇化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我国当前正处于减速发展阶段。通过两条曲线的拐点时间是否一致来判定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是否协调,分析影响二者协调发展的因素,以期能为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理论分析2
(一)概念界定2
1.土地城镇化2
2.人口城镇化2
(二)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阶段协调理论基础2
1.城镇化发展的logistic过程 2
2.基于logistic过程的城镇化发展阶段划分3
3.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阶段协调”4
二、实证分析5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5
1.logistic模型及拐点5
2.数据口径及来源6
3.饱和点设置6
(二)模型拟合及拐点计算6
1.人口城镇化logistic模型拟合及拐点计算6
2.土地城镇化logistic模型拟合及拐点计算7(三)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阶段协调关系7(四)基于“阶段协调”的人口发展和土地管控情景对比9
三、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10(一)主要结论10
(二)政策建议10
致谢12
参考文献13
图1 城镇化发展的logistic曲线3
图2 城镇化发展的速度曲线3
图3 城镇化发展Logistic曲线的拐点示意图5
图4 城镇化发展速度曲线的拐点示意图5
图5 城镇化发展加速度曲线的拐点示意图5
图 6 我国1990年2015年人口城镇化率和土地城镇化率的折线图7
目录
图7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NP1=0.80 NL1=0.120情景下的logistic曲线及阶段划分示意图8
图8 NP1=0.80 NL1=0.139情景下的logistic曲线及阶段划分示意图8
表1 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饱和值情景6
表2 我国人口城镇化logistic曲线拟合参数值6
表3不同情景下人口和土地城镇化logistic曲线拐点值7 基于logistic曲线的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同关系研究
引言
引言
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地城镇化是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是否能够协调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但是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城镇化相对较慢而城镇建成区面积却快速增加,造成二者之间发展失调,从而衍生出了众多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工业快速发展导致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过于粗放、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城乡贫富差距大等经济问题[1];工业园和科技园的盲目扩建、郊区开发无序等致使土地资源严重浪费,城市基础设施质量差,交通拥挤等社会问题[2];环境污染严重、沙城暴和水灾频率加大、城市坏境容貌脏乱、环境保护设施滞后等环境问题[3]。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不同阶段二者协调性关系不同且影响二者协调性因素也不同。因此要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对人口及土地的城镇化过程进行分阶段的协调性判断,得出二者在各个阶段的协调性及其影响因素,从而科学促进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一、理论分析
(一)概念界定
城镇化就是人口、土地、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等由农村向城市逐渐转化迁移的一个历史进程。人口和土地是城镇化发展的两个指标,能够直接反应出一个地区城镇化的发展速度。
1.土地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一词最早由陆大道教授提出,随后获得学术界的认可,逐渐有很多学者对此展开研究。
对土地城镇化的概念界定,一部分学者认为可以从土地利用属性和土地产权属性来看:前者是空间形态上的转化即农用地变为城市建设用地;后者是土地权属的转化既土地所有权主体由农村集体所有变为国家。从这个角度来看,土地城镇化可等同于土地非农化[4]。
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土地城镇化不与非农化之间不能划上等号,二者在本质上存在区别:土地城镇化的过程既包括农用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也包括其他建设用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这其中更重要的是建设用地自身内部结构的调整[5]。
更有学者提出土地城镇化的实质就是因增加投入获得更大产出即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而产生资本积累的过程[6]。
其实,土地城镇化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概念界定的重点随着时间的变化也会逐步转变,一开始的土地城镇化更侧重于农村土地向城市建设用地的转变,但土地总量有限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后期的土地城镇化重点偏向于自身内部结构调整,且向更高质量发展。
2.人口城镇化
人口 城镇化,是以人口变化来表 征城镇化。指人口从农 村地区 向 城市 转 移,或农村
地 区自身经济得到发展成为城镇,从而使城镇 人 口在总 人 口中的占 比不 断 上 升的过 程。
对应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也可以看做是非农化的过程,此过程既包含农村经济生产方式的转变,也包括农村人在生活方式上的转变[7]。另外,从人口学的角度来看,人口城镇化是农村人口不停的从农村流入城市的一种空间位移现象[89]。也有学者提出,实现人口城镇化的根本就是实现城市中大批农民工彻底的市民化[10]。
由此可见,人口城镇化有两种途径:①异地城镇化,农 村地区人 口向大城 市迁 移带来的城镇人 口增 长;②就地城镇化,农村 地区自身经济水平提高转 变为城市人 口。
(二)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阶段协调理论基础
1.城镇化发展的logistic过程
简单来说,城镇化就是人口、土地等要素从农村向城镇转变的过程,伴随这两个要
素的还有景观类型的转变、经济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及文化习俗的变化等内容[12]。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zyyhj/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