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用地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本文基于江苏省的统计年鉴数据,从经济发展、人口变化、居住环境、交通环境改善等人文社会因素方面,分析2004年-2014年江苏省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并以此为依据,针对性的为江苏省今后城市经济、社会以及环境可持续发展给予建设性意见。基于上述分析研究,江苏省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处于高速增长的态势,年均增长达到7.1%,江苏省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城市二三产业的飞速发展、人口的增长以及商品房的大量开发建设。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2
(一)土地利用变化概念2
(二)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研究3
(三)城市建设用地变化驱动力的实证研究3
(四)综合评述4
三、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4
(一)研究区概况4
(二)数据来源4
四、江苏省城市建设用地变化分析5
(一)指标选取5
(二)江苏省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驱动力分析5
1.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5
2.人口增长的驱动力 7
3.居住、交通环境改善等其他因素的驱动力 7
五、总结与建议8
致谢9
参考文献9
表1 20042014年各项指标数据 5
图1 城市建设用地与第二产业产值拟合曲线图6
图2 城市建设用地与第三产业产值拟合曲线图6
图3 城市建设用地与常住人口拟合曲线图7
图4 城市建设用地与商品房新开工面积拟合曲线图8
江苏省城市建设用地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引言
引言
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研究不断得到学术界的重视,主要原因是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区域差异较大,与各区域的区位条件、地方发展战略与规划、社会综合发展密切相关[1]。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从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增长,城市化的进程也在逐步加快。21世纪后,我国的工业化以及城镇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依然处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对于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也在增加,也就造成了建设用地的飞速扩张。根据2007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19852006年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数据显示,1985年中国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为8578.6平方公里,到2014年底,城市建设用地增长为49982.7平方公里,年均增长量超过1400平方公里,29年间,增长了接近6倍之多。
对于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关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而土地利用的变化会受到不同因素的作用,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通过在不同时间以及不同空间上来产生影响。城市建设用地是各个时期和各种人类行为与区域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在城市地理上的空间叠合,它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集成体,因此城市建设用地是研究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首选对象[2]。城市化的进程正处于飞速发展中,在此过程中,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就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不断减少,这就加剧了社会问题的爆发,主要体现在耕地与林地的持续减少、交通拥挤、食品与生态安全以及房屋供给不足等。不仅自然因素会影响土地利用变化,包括区位、气候、土地坡度、土壤条件等;同时社会人文因素也会影响土地利用变化,如人口的变化、交通条件的改善、技术的进步和政治经济制度等。
作为中国地区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江苏省人均收入,科教文卫水平、工业总产值、高速公路密度、综合竞争力均高居全国各省第一,同时也是我国人均国土面积最少的省份。在江苏省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尤为突出,建设用地变化中的驱动因子不仅具有独特性,而且还具有区域性。根据对江苏省近11年的相关研究发现,在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影响中,自然因素的影响微乎其微,而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等社会人文因素占据导地位。鉴于此,本文以20042014年江苏省城市建设用地变化为研究对象,选取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常住人口、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商品房新开工房屋面积、公路里程等指标为自变量,借助SPSS等软件,采用典型相关分析,对于江苏省城市建设用地的变化过程、变化趋势以及动态变化的机制做进一步研究,基于此得出影响江苏省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驱动力因素,不仅使得政府对于土地利用的效率进一步提高,而且对城市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依据,同时也支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一系列全球环境问题的出现以及不断的恶化,使得人们不断投入对全球环境问题的研究中,而在这些研究中,关于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变化的积累性影响研究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热点。经过30年的发展与研究,在世界各国范围内,关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计划已经逐步开展和施行,研究内容也不再仅限于全球气候变化效应研究,进一步扩展到不同尺度下有关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变化过程和资源、生态环境效应影响研究等。笔者基于对国内外文献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因素,对城市建设用地变化驱动力进行了实证研究。
(一)土地利用变化概念界定
关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界定,国外的众多学者主要注重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土地利用覆被概念的界定,以及土地利用覆被的主要组成成分。二是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及其两者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
关于土地覆被的概念,Graetz(1993)将其定义为“具有一定地形起伏的覆盖着植被、雪、冰川或水体,包括土壤层在内的陆地表层”[3]。
关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概念,1995年IGBP和HDP将其定义为“地球陆地表层和近地面层的自然状态,是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4]。
中国的众多学者时刻关注着国际上对土地利用变化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并且不断加入其中,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东西距离5200公里,从湿润地区到半湿润沿海地区,再过渡到内陆干旱地区;南北距离5500公里,从赤道带地区到热带地区,再过渡到寒温带地区,区域覆盖面大。所以中国对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为国际全球变化的研究作出突出贡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2
(一)土地利用变化概念2
(二)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研究3
(三)城市建设用地变化驱动力的实证研究3
(四)综合评述4
三、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4
(一)研究区概况4
(二)数据来源4
四、江苏省城市建设用地变化分析5
(一)指标选取5
(二)江苏省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驱动力分析5
1.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5
2.人口增长的驱动力 7
3.居住、交通环境改善等其他因素的驱动力 7
五、总结与建议8
致谢9
参考文献9
表1 20042014年各项指标数据 5
图1 城市建设用地与第二产业产值拟合曲线图6
图2 城市建设用地与第三产业产值拟合曲线图6
图3 城市建设用地与常住人口拟合曲线图7
图4 城市建设用地与商品房新开工面积拟合曲线图8
江苏省城市建设用地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引言
引言
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研究不断得到学术界的重视,主要原因是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区域差异较大,与各区域的区位条件、地方发展战略与规划、社会综合发展密切相关[1]。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从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增长,城市化的进程也在逐步加快。21世纪后,我国的工业化以及城镇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依然处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对于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也在增加,也就造成了建设用地的飞速扩张。根据2007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19852006年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数据显示,1985年中国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为8578.6平方公里,到2014年底,城市建设用地增长为49982.7平方公里,年均增长量超过1400平方公里,29年间,增长了接近6倍之多。
对于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关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而土地利用的变化会受到不同因素的作用,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通过在不同时间以及不同空间上来产生影响。城市建设用地是各个时期和各种人类行为与区域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在城市地理上的空间叠合,它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集成体,因此城市建设用地是研究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首选对象[2]。城市化的进程正处于飞速发展中,在此过程中,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就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不断减少,这就加剧了社会问题的爆发,主要体现在耕地与林地的持续减少、交通拥挤、食品与生态安全以及房屋供给不足等。不仅自然因素会影响土地利用变化,包括区位、气候、土地坡度、土壤条件等;同时社会人文因素也会影响土地利用变化,如人口的变化、交通条件的改善、技术的进步和政治经济制度等。
作为中国地区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江苏省人均收入,科教文卫水平、工业总产值、高速公路密度、综合竞争力均高居全国各省第一,同时也是我国人均国土面积最少的省份。在江苏省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尤为突出,建设用地变化中的驱动因子不仅具有独特性,而且还具有区域性。根据对江苏省近11年的相关研究发现,在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影响中,自然因素的影响微乎其微,而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等社会人文因素占据导地位。鉴于此,本文以20042014年江苏省城市建设用地变化为研究对象,选取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常住人口、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商品房新开工房屋面积、公路里程等指标为自变量,借助SPSS等软件,采用典型相关分析,对于江苏省城市建设用地的变化过程、变化趋势以及动态变化的机制做进一步研究,基于此得出影响江苏省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驱动力因素,不仅使得政府对于土地利用的效率进一步提高,而且对城市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依据,同时也支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一系列全球环境问题的出现以及不断的恶化,使得人们不断投入对全球环境问题的研究中,而在这些研究中,关于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变化的积累性影响研究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热点。经过30年的发展与研究,在世界各国范围内,关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计划已经逐步开展和施行,研究内容也不再仅限于全球气候变化效应研究,进一步扩展到不同尺度下有关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变化过程和资源、生态环境效应影响研究等。笔者基于对国内外文献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因素,对城市建设用地变化驱动力进行了实证研究。
(一)土地利用变化概念界定
关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界定,国外的众多学者主要注重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土地利用覆被概念的界定,以及土地利用覆被的主要组成成分。二是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及其两者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
关于土地覆被的概念,Graetz(1993)将其定义为“具有一定地形起伏的覆盖着植被、雪、冰川或水体,包括土壤层在内的陆地表层”[3]。
关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概念,1995年IGBP和HDP将其定义为“地球陆地表层和近地面层的自然状态,是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4]。
中国的众多学者时刻关注着国际上对土地利用变化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并且不断加入其中,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东西距离5200公里,从湿润地区到半湿润沿海地区,再过渡到内陆干旱地区;南北距离5500公里,从赤道带地区到热带地区,再过渡到寒温带地区,区域覆盖面大。所以中国对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为国际全球变化的研究作出突出贡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zyyhj/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