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景观改造设计
目 录
1 引言1
2 本课题概述1
2.1课题背景1
2.2目的及意义1
3 现状分析2
4 设计的方向及构思2
4.1设计方向2
4.2设计构思2
5 设计内容说明3
5.1 内部功能划分3
5.2 风格定位3
5.3 公园入口设计3
5.4 植物造景设计3
5.5 滨水娱乐休闲设计4
5.6 桃花观赏区设计4
5.7 木栈道游览设计4
6 创新性4
结论 5
致谢 6
1 引言
有着中国文化底蕴的城市 ,尤其是该城市地处中国南方,都有着同样的城市格局———“依山傍水”。总是有着一条美丽的河流穿城而过 ,造就了中国城市特有的景观岸线与滨水区域。在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中,与水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著名的城市都是由江湖创造的,形成了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景观。在今天的城市土地利用如此紧张的形势下,当地的地域文化滨水公园景观已成为滨水公园景观设计重要方向之一。国内外对滨水景观的地域性研究的建造思想发生改变,结合自然、社会与人,进行创新性设计,加入“地域”性文化。地域性设计是对地域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地域文化的设计也是一种创新的设计思维。
2 本课题概述
2.1课题背景
淮安市是江苏省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江苏北部平原腹地,位属黄淮平原与江淮平原的交界处,其中京杭大运河、淮河贯穿其全境。其境内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等特点,是一座适宜创业、居住、旅游的生态水城。
此次毕业设计选址在淮安市区东北部桃花坞公园(原桃花岛),位于城市外围,环境优雅,交通便利。桃花坞公园始建于在明金时期,因黄河洪水泛滥,河堤决口,河水流经淮阴,造成冲击,形成一个岛状。桃花坞公园树主要用于种植桃树,并种植了几十种观赏树木,成为当地居民休闲、娱乐、观光的首选地。当春天来临,桃花盛开的季节,公园里怡魂悦魄,姹紫嫣红,吸引了大量游客踏青,欣赏大自然的神奇和神秘。
该课题属于公园景观设计。本方案通过对公园环境的规划设计,结合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同类景观进行设计,挖掘了淮安市传统民俗文化,将其提炼归纳,融入到设计中,充分而合理的利用空间规划出各项功能区,将其打造一个可以释放身心、舒缓压力、回归自然质朴的活动空间,同时满足游客的娱乐休闲缓冲生活压力之处。
2.2目的及意义
该公园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让身处现代社会中的追名逐利浮躁生活的人群提供自然质朴、淡雅宁静的休闲及健身之处,让人们释放身心、舒缓压力、回归自然,体验生活和生命的真谛。
此外通过对这一课题的设计研究,使我对淮安以地区的艺术特色与文化底蕴有着加深层次的了解,以及锻炼自己对于地域文化特色的概括、分析、运用的能力,全面检验、整合、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也是对四年专业知识技能的考察检验,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以后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做好准备。
3 现状分析
基于对桃花坞的调研,我发现桃花坞公园目前存在着其内植被种植杂乱、规划无序、养护不到位、四季植被不均衡、人文内涵缺失等诸多不足。常常出现春节桃花盛开,园内景色迷人、充满生机,而到了秋冬两季园内就会出现一片光秃秃桃花树干的景象,荒芜一片。因此我计划对桃花坞公园运用景观设计的专业手段进行优化设计。而纵观国内外诸多同类型设计项目,对于如何能做出自己的特色则需要进一步斟酌。
4 设计的方向及构思
4.1设计方向
本方案采用的是一种意蕴自然的设计手法,在设计中,依照该地原有的地形地貌,对其进行整合与改造,结合同类景观,融入淮安市传统民俗文化,表现出了具有中式园林悠远宁静与随意自然。将悠远、宁静、雅致、自然、特色融为一体,力求用简单的布局表达出最舒适的效果,但同时又不缺乏观赏的效果。在当今社会,物质生活丰富多彩,但精神生活极度匮乏,人们生活在社会的名利中。该设计通过简单的造型景观小品,植物的种植布局,让人感到心情放松,而景观的整体布局也中式园林设计,融入淮安本地地域性文化。
4.2设计构思
桃花坞公园是一个具有鲜明主题的公园,需要在围绕“桃花”为主题的进行设计,融入淮安当地文化,设计出具有这种内在文化特色的景观小品与植物布局 ,以及围绕这个主题文化而进行的设计与布局。其公园内的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是作为成功设计该公园标志。在设计中运用中国园林风格,结合其建筑、山池、园林、甚至诗歌等艺术。反应出其具有观赏性的一方面,也使得公园拥有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一方面,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创造出让人们释放身心、减轻压力的自然空间。
5 设计内容说明
5.1 内部功能划分
本方案是对桃花坞景观公园内部进行设计,其内平面布局是该设计场地原有的地形来。对其内进行功能划分为:儿童秘境、儿童游乐场、绿地广场区、植物观赏区、密林游览区、滨水休闲娱乐区、亲水平台、水中漫步、水中泛舟、栈道游览、桃花观赏区等,整体布局简洁、自然。在公园中布置各种不同的功能分区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使人们在公园你更好的进行社会交往、思想交流和文化共享,提高公园的文化品位,让其充分体现出人性化设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zyyhj/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