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一舍新型城乡建设背景下的农舍改造设计
目 录
1背景1
2课题意义1
3课题的实用价值1
4设计内容说明2
4.1空间规划改造2
4.1.1废弃厂房的再利用设计2
4.1.2荒废土地的再利用设计2
4.1.3道路改造2
4.2建筑外立面改造2
4.3农舍室内改造3
4.4晒谷场的设计4
结语5
致谢6
1 背景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困扰中国经济发展、影响国家现代化进程的“三农”问题,国家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口号。但是现今的农村依然存在着大量的缺陷,一是农村有大量的土地荒废,废弃建筑,拥有大量土地却得不到合理利用;二是如今农村农民的楼房,在设计的时候,没有经过深入的设计,因此,本地建筑特色稀缺,而新农村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项就是建筑。三是“留守老人”问题严重,除农忙时节有事做,其他时候较为空闲。
如今很多城市人生活压力大,节奏快,为了得到一定的放松,更多的选择短期短途旅游。
中央提出要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自身活力,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2 课题意义
此次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对新型城乡背景下的农舍改造设计的整理与建成实例的剖析和研究,进行空间规划、农舍外墙改造、居民生活设施的改造设计以及荒废空间的再利用设计等的思考尝试,希望通过此途径建设新农村,形成自身自营运生态系统,将“生活、生态、生产”与农舍相结合,在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增加居民的第二收入。
3 课题的实用价值
该项目的设计在新型城乡建设背景下,选用淮闸村七组为模板。在前期调研中我们发现该村落反应出的问题普遍存在于苏北大部分村落。例如:“空城”现象严重,淮闸村七组共有97户,现常居人口仅在180人左右,平均一户不到两个人。大部分劳动力外出打工,常居人口多为中老年人,“空巢老人”问题严重;农民生产方式单一,以种植农作物为生,年人均收入过低;村落建筑形式不统一,建筑分布不规律,存在大量荒废土地,废弃厂房,农舍。农民基本没有业余活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融入本土特色,不需要做过多的建筑改造,减少工程量,便于日后项目的推广而又不失特色。
2.在不影响本地居民的基础上,对场地的功能区域进行合理规划。在改善本地居民生活的同时,合理开发剩余场地的旅游价值。
3.增加外来流动人口,缓解“空巢老人”问题。
4.提高本土居民生活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第三产业的收入可用于民宿的日常维护及个人收入。
5.在新农村中设计一个晒谷场,可集农用、娱乐、公用为一体。
4 设计内容说明
4.1 空间规划改造
空间改造以规划为主,将场地内的空间进行重新规划。
4.1.1 废弃厂房的再利用设计
对原有位于场地左侧的一处废弃厂房进行再利用设计,使其具有接待、停车的作用。停车场设有三种规格的停车位,分别为公用小型车停车位20位,宽2.5米,长5.3米;中巴车停车位5位,宽3米,长8.5米;大巴车停车位2位,宽4米,长14米。可供旅客的车辆停留。
接待区用原有厂房翻新再利用,内部设有接待台、咨询处、旅客休憩区。内部装修采用田园风格,建筑结构裸露,家具原料多为农村内原有材料。接待台高1.1米,宽0.6米,长2.2米,用废弃农舍拆卸下来的红砖堆砌,台面用深色大理石材质。接待台具有接待旅客,登记、引导旅客入住的功能。
4.1.2 废弃土地的再利用设计
主干道两旁现状为大量无规则野生植物及生活废弃物。本项目中对该区域进行规划,在道路两旁沿道种植本土绿植杨树,配以1米左右高四季青,在观赏的同时也缓解车辆通过时导致的尘土飞扬的问题。局部小场地对土地进行规整,配以植物种植。
在废弃厂房的北侧有一大片荒废土地,约9000平方米,设计规划一个公园型广场,可供游客游玩、野炊、露营、休憩等,也给本地村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广场设有一个主入口,两个次入口,主入口位于广场东部,靠近居民区与民宿区,方便人流来往;一个次入口位于广场北部,靠近晒谷场及通往农田的桥梁,另一次入口位于广场南部,通往停车场,方便旅客下车直接游玩。
4.1.3 道路改造设计
场地内二级道路繁杂,多为泥土路,且为自然形式步道。一到雨雪季节道路就泥泞不堪,寸步难行。所以对道路进行重新规划,铺贴青石砖。改善居民生活的同时也提高新农村面貌。
4.2 建筑外立面改造
因为农村的建筑形式过于单一,而整体改造价格高,所以只对改造民宿的建筑外立面进行处理,将淮安本土的博里农画绘制在建筑外立面上,选取比较有特色的博里农民画,按一定比例缩放使用防水漆绘制于农舍的外立面,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建筑形式单一的问题,也可以将原住民与出租的民宿区分,同时也是对建筑的一种保护。
4.3 农舍室内改造
因为空间分布问题,原有农舍并不适合作为民宿对外出租,所以对农舍室内进行改造,并且不失农村特色。本项目选取了一栋二层带院民房为样本。此样本原为4口之家,夫妻二人,在外地工作,常年不在家;上有老母亲一位,现居住在此处,下有儿子一位,随父母在外地上学。样本原有卧室四间,厨房一间,客厅一间,卫生间一间,农用工具仓库一间,粮仓一间。
在室内空间方面,因为该民房中常年居住人数较少,所以对一楼进行保留,留有老母亲使用。一楼进行改造用于民宿出租。一楼原有卧室一间,客厅一间,餐厅一间,厨房一间,仓库一间。现将一楼空间重新划分,分割为一间标间,两间大床房,一间可用于三人居住的榻榻米房,一间娱乐室,餐厅和厨房保留并改造,加建一间公用卫生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zyyhj/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