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工程生态效益评估研究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法为例

土地整治工程可产生正面或负面的生态环境影响,为了提高土地整治工程的综合效益,亟需定量评估土地整治工程的生态效益货币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法是评估土地整治工程生态效益的常用方法,包括当量修正法和单项功能评价法两种方法类型,这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将两者相结合可提高土地整治工程的生态效益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以四川省金堂县三星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案例,分别采用生态服务价值当量修正法和单项功能评价法对土地整治工程的生态效益开展了实证研究,深入剖析了其产生生态效益的成因,对比分析两种评估方法及其评估结果的异同,据此提出了乡镇级土地整治工程生态效益评估优化政策建议。
目录
摘要 4
关键词 4
Abstract. 4
Key words 4
一、引言 4
二、国内外土地整治工程生态效益评估研究现状 5
(一)国外土地整治生态效益评估的研究现状 5
(二)国内土地整治生态效益评估的研究现状 6
(三)现有研究对本研究的启示 8
三、土地整治工程生态效益评估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8
(一)土地整治工程生态效益评估的研究内容 8
(二)土地整治工程生态效益评估的技术路线 9
四、土地整治工程生态效益评估理论基础 9
(一)土地整治的生态效益 9
(二)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法 9
五、土地整治工程生态效益评估方法 10
(一)基于当量修正法的土地整治工程生态效益评估 10
1. 农田基准区域修订 10
2. 生态服务单价计算 10
3. 土地整治工程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10
(二)基于单项功能评价法的土地整治工程生态效益评估 11
1. 供给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11
2. 调节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11
3. 支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13
4. 文化服务功能价值 13
六、典型土地整治工程生态效益评估实证研究 13
(一)研究区概况 13
(二)典型土地整治工程生态效益评估数据来源 14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三)典型土地整治工程的地类变化 14
(四)基于当量修正法的典型土地整治工程生态效益评估 15
1. 农田基准区域修订 15
2. 生态服务单价计算 15
3. 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16
(五)基于单项功能评价法的典型土地整治工程生态效益评估 18
1. 供给服务功能价值计算 18
2. 调节服务功能价值计算 18
3. 支持服务功能价值计算 20
4. 文化服务功能价值计算 20
5. 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合计 20
6. 基于单项功能评价法的生态效益评估结果剖析 20
(六)评估结果比较与评估方法对比 21
1. 基于两种方法的评估结果比较 21
2. 两种评估方法比较 22
七、结论与建议 23
致谢 24
参考文献 24
目录
图1 1986年至今国内土地整治生态效益评估研究文献逐年分布图 6
图2 国内土地整治生态效益评估研究文献分类图 7
图3 土地整治工程生态效益评估的技术路线 9
图4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三星镇高标准农田整治项目案例区位置 14
目录
表1 土地整治工程生态效益评估方法比较 7
表2 中国生态服务价值当量(2007) 7
表3 基于单项功能评价法的土地整治工程生态效益评估因子及评估方法 11
表4 四川省金堂县三星镇幸福村、来宝沱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整治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14
表5 四川省金堂县生态系统每公顷生态服务价值当量 15
表6 金堂县土地生态系统类别 15
表7 金堂县生态服务单价 16
表8 土地整治实施前、后的生态系统面积 16
表9 金堂县三星镇幸福村、来宝沱村整治前建设区的生态服务价值 16
表10 金堂县三星镇幸福村、来宝沱村整治后建设区的生态服务价值 17
表11 金堂县三星镇幸福村、来宝沱村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前、后的各项生态服务价值变化 17
表12 金堂县三星镇幸福村、来宝沱村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前、后的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当量修正法) 17
表13 金堂县三星镇幸福村、来宝沱村土地整治生态服务价值增加量(单项功能评价法) 20
表14 当量修正法和单项功能评价法的生态效益评估结果对比 21
土地整治工程生态效益评估研究
——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法为例
经管实验141班学生 冯宇晴
引言
引言
中国地少人多,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使土地供需矛盾不断加深。为了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中国各地开展了一系列土地整治活动。 “十二五”时期,中国整治5.3亿亩农用地,建设4.03亿亩高标准农田,新增2767万亩耕地。2016~2020年全国土地整治规划进一步提出在 “十三五”时期由土地整治建设约3亿亩高标准农田。
国内外研究表明,土地整治工程能够直接改变建设范围内土地利用状况和构成生态环境,如土壤[1]、水资源及水环境[13]、植被及相关生态过程[49]、生物多样性[1, 8, 1012]、大气及相关生态过程[1, 13]和景观格局[1, 1418]等基本生态系统要素,从而直接或间接从正负两方面影响整个建设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在土壤方面,工程实施会对土层厚度与结构、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土壤质地和土壤水分含量等产生影响,工程实施可能导致土壤板结、侵蚀、沼泽化和盐碱化等问题,而合理的工程措施会产生正面的土壤效益,如改善土壤结构变化和减少侵蚀现象等[3, 1927]。在水资源及水环境方面,土地整治工程可能会影响区域水资源配置,改变水环境质量和水文结构[2, 24, 2730]。在植被及相关生态过程方面,工程实施会改变区域植被空间格局和数量结构[2729, 31, 32],从长期来看会减少天然林覆盖率[7]和植物篱笆区域面积[8];水田整理造成的土地水含量减少有可能造成稀有植被减少[9],而且几乎会破坏当地所有植被,植被的生境条件也很难恢复到原有水平[46]。在生物多样性方面,不合理的土地整治会降低生物多样性[10]、破坏栖息地、破坏原生生物群落、影响微生物生存和破坏迁移路径[1],大量的土地整治工程会对植物物种多样性产生长期负面影响[12],而根据整治区实际情况确定需要保护的景观要素并积极推进农田防护林建设,保护树篱、小面积的灌木、乔木和水塘等均可提高生物多样性[8],此外,田间道路和排灌沟渠等廊道的建设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20, 24, 28, 31, 3335]。在大气及相关生态过程方面,工程实施会影响局地小气候和大气质量、甚至污染大气,土地整治通过改变土壤质量、地表植被和水文特征等方式对大气造成间接影响[23, 36, 37],如地块聚集通过减少耕作时间和燃料,降低温排量[1, 13]。在景观格局方面,工程实施会影响斑块、廊道和景观多样性[15, 31, 3841],土地整治通常使小斑块减少、大斑块比例增加[17],排灌沟渠和田间道路的合理建设有助于提高景观格局功能,但廊道增加可能导致天敌入侵,威胁本地物种的生存 [11]。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zyyhj/49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