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码头镇核心保护区民居建筑改造设计
目 录
1 背景1
2 场地基本情况1
3 现状分析1
4 基本思路1
5 设计内容说明2
5.1 总体规划设计2
5.2 建筑外观设计2
5.3 酒店服务中心设计2
5.4 酒店客房设计3
5.5 工作室建筑设计3
5.6 当地居民建筑设计4
6 创新性4
结论 5
致谢 6
1 背景
随着现在传统街区逐渐变少,传统街区也慢慢受到大家的关注,通过对街区的改造和保护来使其适应现代的生活习惯也逐渐变得越发的紧迫。传统街区与当代所需求的审美形式和时下人们所关心的现代街区所具有功能相互矛盾。而对原始街区的改造设计,需要大量的基础调研,所消耗的时间也非常的多,不符合现在飞速发展的经济。也正是这样,传统的街区逐渐被崭新的街区替代,这也是造成了当下社会千城一面的主要原因。
2 场地的基本情况
淮安码头镇是一个传统古镇,在淮水的旁边,位于泗水进入淮水的小清口旁边。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清口水利枢纽就处在码头镇。韩信传说、漂母传说以及与此相关的物质遗存——韩信故里、漂母墓等。整个场地的地势中间高两边低,依次摊开,街区村落呈现鱼骨状。
3 现状分析
码头镇有民国时期的民居,但是因为居民自身的传统意识的薄弱,整个古镇的风貌被新的建筑所破坏,一些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格格不入。码头镇的古民居因为路面的修整,所以整个路面要高出民居,下雨天屋内潮湿。古民居和之后建造的一些7,80年代的建筑因为施工工艺的原因,所以透光透气性不好。古建基本是砖木结构,一些老房子的建筑材料也不防火,并且整个街区仅有一条主干街可勉强容纳消防车进入,纵深区域则难以到达。而且因为居民古建保护意识薄弱,古建的民居被破坏的几乎不剩什么,只有零星的几栋,但因为没有妥善保护,也已经破烂不堪,岌岌可危。通过对居民的调查,他们对改善环境机能需求迫切。
4 基本思路
方案主要涉及码头镇核心保护区的民居建筑的风貌协同、废弃建筑再利用、自用民居改造三部分。首先从总体上规划整个核心保护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居住建筑的空间布局及周围环境,在此基础上对建筑风貌进行改造规划。对满足当下的空间进行保留,对不需要的空间进行改造,对缺少的空间进行引入空间设计。最大限度的避免建筑被伤害,尽量满足当今人的需求。其次将一部分废弃建筑及民居替换为商业空间,如分散式酒店和创业工作室等,使古镇充满经济活力。让历史建筑创造价值,间接提高居民的保护古建的意识,使这些建筑在不影响原住民的情况下,让游客能够获得更好的满足感。第三,对原住民继续使用的建筑进行改造,使居民居住的更加的舒适、安逸。
5 设计内容说明
5.1总体规划设计
码头镇的建筑群是依地势而建,分三层。第一层是靠近主干道的,多可兼顾商业用途,地势也比别的地方要高,第二层,为沿街建筑的后身区域内的建筑,地势比第一层低比第三层要高,主要规划用于是工作室和当地居民建筑。第三层,主要为沿河区域,多为废弃民居及其它建筑,因为靠近河流风景优美,所以被设计成分散式酒店。
当地的植被主要是杨树、竹子、水生及喜水性植物,还有一些高大的乔木,通过对植被的再设计来改变空间原有的状态,并且改变当地原有的一些生长时间迅速的树木比如杨树,一到3月就开始飞花,让人难受并且容易导致肺部疾病。利用了当地的河边的植物,比如芦苇和稻谷秸秆,枯树来制作当地所特有的景观。并加入了一些韵律化的节奏,使其更富有层次。
5.2建筑外观设计
码头镇的建筑外观有整个建筑外观结合了室内设计让建筑内外合成一个整体,并使建筑外立面更富有层次的变化。此外,方案抽象出当地传统建筑中的一些形态要素,将其进行新的诠释和应用,如带中柱的抬梁式梁架、圆形的门洞等。门窗则选择性的保留当地代表性的形态——一门三塔样式。对于新建造的建筑则更多的采取新中式的造型取向,一是表面时代立场,二是为了融入到整个场景中。
5.3酒店服务中心设计
酒店服务中心利用一处商业民房改造,此建筑主要是砖石结构,该建筑为两层,第二层地面与主干道相邻,主要是商业性空间。第一层则是在道路护坡下方,这一层主要是废弃的空间,由于有道路护坡,所以第一层的内部空间要向内缩小。此外该建筑部分商业空间由于是自己改造的,所以内部空间的透光通风并不能满足商业空间的需要。而且该建筑年久失修,也具有潜在的危险。 在进行设计前先对其用钢架进行加固处理,然后进行原本空间的透光通风改造,在墙上开出一个细长的缺口让光透进来,在南面进行开窗处理,对于北面有建筑物遮挡的墙面无法开窗则引入一个新的透光通风的空间,改造后第二层主要是前台接待,和整个码头镇的酒店分布展示区域。第一层是办公空间分别有员工室,经理室,会计室,和厕所。从第二层到第一层有两个道路,一个是建筑外部的道路,从旁边的坡道进入酒店区域,还有一个是建筑内部的道路,从前台到走廊然后下楼。建筑的材质保留原来的砖石材质,并运用了大量的圆形形态,原来的砖石材质与新加入的玻璃,水泥和木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直观的感受到了历史的变迁。
5.4酒店客房建筑设计
因为是民宿酒店而且分布较分散,所以方案采取总体规划结合举例设计(详细设计)相结合的方式。举例设计对象选择了一处包含一栋三开间正屋和一个相屋的砖石结构民居,门口有自己的菜地,这也是街区中最为常见的民居形式。这两个房子虽是70年代后修建,但是采取了当地比较有代表性的传统形态。并且原建筑的通风采光不好,不适合现在人的功能需求。
改造主要通过添加一个空间,将原本分散的两个建筑变成一个整体,同时便于透光和通风的改进。在原有的基础上引入了一个兼具观赏景观的透光通风的空间。后加进去的材质是玻璃和木板,因为木板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较大的正屋被设计成酒店客房,有淋浴间,阅览区。较小的厢房则被设计成了厨房,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个临河的用餐区。整个室外的形态则更多的是一种现代的语言,水池的墙面是现代的混凝土,平面图则运用了几何的元素与老建筑区分开。但还是保留它本身的菜地的功能,让来这里游玩的游客可以更贴近农村生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zyyhj/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