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东校区师陶园景观改造
目 录
1 设计背景 1
2 场地分析 1
2.1 场地内外环境分析 1
2.2存在问题 1
3 设计目的 2
4 设计概念及思路 2
4.1 核心概念 2
4.2设计思路和方法 3
5 设计方案及说明 3
5.1 总体设计 4
5.2 分区设计 4
结 论 5
致 谢 6
1 设计背景
淮阴师范学院坐落于周恩来总理故乡、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市。学校是教育部和江苏省共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高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江北大学堂。
此次毕业设计选址位于淮阴师范学院交通路校区内的师陶园,是淮师老校区内80年代兴建的古典园林。总规划用地面积约为6700平方米,位于老校区北面教职工宿舍腹地,北靠淮师运动场,西临淮师教职工宿舍,南依校区停车场和教学区。经过初步的调研我发现师陶园的营建仅仅是停留在园林造景的表层。其造景手段多流于形式,和周围环境的契合度不高。封闭式的园区造成“景”与“境”相互交流的隔阂。加之园区内设施老旧,植株配置杂乱,养护不到位,园林内在精神流逝等诸多因素使得师陶园在淮师老校区内的存在感越来越低,渐渐脱离于校园氛围。
2 场地分析
2.1 场地内外环境分析
师陶园作为淮阴师范学院校内的园林景观,教学和休憩用地将之环绕,东面大操场使得大量学生、老师等人员在此聚集或者运动,人流量密集,波动性大。西侧是学校连接教职工宿舍的主干道,且沿该侧道路上有停车场,车流量较大。南侧道路勾连师陶园南面篮球场及学生宿舍,虽然人流量不多,但也是较为重要的干道。师陶园北侧和东侧用围墙围住密不透风。
场地有两个出入口,主入口位于西北方向,东北方的次入口常年闲置,基本弃用。师陶园内部有一座六角亭、一座水榭、一面景墙两座石板桥、一座石拱桥和一座廊亭。院内驳岸都是砖砌驳岸铺以景观石。院内有银杏三株,龙爪坏一株,杨树一株,水杉三株,紫薇三株,垂柳七棵,龙柏五颗,松树三十余颗,石榴十六株,其余紫叶李,冬青,女贞若干。场地内道路多为水泥材质,嵌鹅卵石。
2.2 存在问题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师陶园内部设计存在诸多问题,围墙生硬地将师陶园与周边环境切割,封闭式的园区和周边环境的“景”与“境”相互交流的隔阂。加之园区内设施老旧,植株配置杂乱,养护不到位,人文内涵流逝等诸多因素使得师陶园在淮师老校区内的存在感越来越低,渐渐脱离与淮师的氛围之外。
3 设计目的
基于上述分析,我计划利用所学景观规划改造知识将上述问题一一解决,从点到面,逐步进行规划改造:明确场地定位,重新梳理师陶园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交互关系,整合划分园区内的功能分区,增加绿地面积,补栽绿植,重新规划路网,修缮道路,从“面“入手,进行场地内部板块的互动及与外部场地的交互。
4 设计概念和思路
4.1 核心理念
“墨韵万变不离其宗”是本次设计的核心主题。作为位于校区腹地的古典园林,师陶园一直潜移默化地陶冶莘莘学子的个人情操;舒缓师生们生活压力、学习压力;美化着校园形象。在过去的年岁里,虽然师陶园所扮演的角色在被大家逐渐淡忘,但是它依然矗立不倒,说明了师陶园本身仍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其最为核心的本质是不可被取代的。
园林的核心是通过造景手法给人们提供游憩境域。围合性的空间使师陶园的“气”和周边环境的“境”不兼容,造成师陶园本身和周围环境的强行隔离。空间处理上,中国人习惯以小见大,形成了一种封闭式的景观,与西方开敞的、点至点的辐射式景观形成对比。师陶园就如同一滴墨点还未化散开来。如果运用借鉴西方园林造景手法对师陶园进行改造设计那么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对中国传统园林进行了提炼。将它与周边环境契合,且内部空间协调统一。
4.2 设计思路和方法
“墨韵万变不离其宗”作为贯穿本次设计改造概念性的主题,将在场地中围绕着师陶园本身细节慢慢展开,从“面”到“点”逐步具象化,同时又由点带动面将整个场景的内部空间相互互动且与大环境契合。场景内部的一草一木,都不会是独立于场景的存在,景点与景点之间的起承转合是墨点在触碰到不同物体扩散后的反应现象和形态的具象化表现。在保留场地原有要素的基础上进行修缮和改建是本次设计主题贯穿整个方案的重要体现,在保存原基地的场所精神的同时优化,升华该场地。
运用景观设计改造知识,进行现场勘查、周边了解、实地测绘、定点标高、软件绘图等方法,将设计改造方案逐步呈现在图纸上。
5 设计方案说明
5.1 总体设计
本次设计从整体出发,首先对淮阴师范学院东校区师陶园周边的场地进行整合,明确场地外围道路规划,并且结合周边主要道路,周边功能分区及师陶园入口位置,对场地重新进行区域划分,明确场地内部的功能作用及相互关系。
其次,对园内建筑进行整合,对园区内主要造景元素“竹”提炼进行解构与重构,将现代设计带入古典园林中,焕发古典园林新面貌。建筑多以白色乳胶漆进行粉饰,以典型徽派建筑的“粉墙黛瓦”为基底,穿插使用提取后的结构元素进行装饰,以红色塑钢,透明玻璃为主的材料对原有建筑进行修补或改建。让设计的元素贯彻在整个园林之间,前后呼应,互相承接。
接着,在对场地内部原有的绿植进行保留、加固和移栽,并扩大场地的绿化率的同时丰富绿化种类。乔木方面:添加紫薇、桃树、无花果、红枫等有色乔木,能根据不同时令起到丰富园景色彩,提高场地内部装饰活力的作用。灌木、地被方面:运用黄杨球、红花继木,绣球花等造景常用植物球不仅可以增添园内植物鲜活性,而且可以很好地起到衔接场景与场景之间的作用。
5.2分区设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zyyhj/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