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光鳞曜生态建筑设计中整体景观规划设计(附件)【字数:5908】
摘 要随着当代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大自然的各种不合理的开发和运用,造成了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以及自然资源的流失。对了解决这些问题,生态建筑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濳光鳞曜”生态建筑的名称来自于“潜光匿曜”这个成语,意思是隐藏光彩,常指隐居。我们反其道而用之,改其中“匿”字为“鳞”,代表着潜藏的光芒就像鳞片一般若隐若现、闪光夺目,与我们在海边设计的生态建筑相呼应。也代表着人们可以在这个生态系统自给自足的循环转换的生态建筑中隐居生活。本设计说明分为四章。第一章说明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在自然资源严重流失的当今社会,生态建筑应运而生;第二章是课题调研,选择了景观最重要的植物作为调研对象,对植物的种类以及选择做了实地的研究;第三章是对设计理念做了说明,景观要与建筑相呼应,不仅在形式上更要贴近生活,满足人的各种功能需求;第四章是说明设计过程,分别用了手绘、CAD、PS、3Dmax做设计的不同图纸。
目 录
1 课题简介 1
1.1选题背景 1
1.2选题意义 1
2 课题调研 2
2.1 调研内容 2
2.2 调研结论 4
3 设计理念 4
3.1 设计准备 4
3.2 设计构思及创意 4
4 设计过程 6
4.1 设计步骤 6
4.2 设计形式 10
结设计总结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课题简介
1.1选题背景
当今社会和经济快速的发展,人类对大自然过度的开发利用,导致了自然环境严重的破坏;自然资源严重的流失。然而社会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需要的能源也越来越多种多样。因此在这样一个自然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就需要我们能够合理的运用可再生能源。
我们的设计就是以此为出发点,在建筑上充分利用太阳能与风能发电,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科技与建筑相结合,在海边打造一所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生态建筑。同时通过对建筑周围的整体景观的规划设计,达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人类的资源利用和对环境进行合理的改善。我们的设计课题由五人组成一个团体,本人负责整体景观规划的设计。
1.2选题意义
生态建筑,其含义是指由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构造成一个建筑,最终所想要达到的目的是将大量的人口整体统一居住在一个完整的建筑中。运用科学的手段与设计相结合,组织建筑内部空间的各种物态因素,使得能源在建筑内部的生态系统中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低耗、无污、无废、并且高效的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如今时代,人口的快速增加,自然资源的锐减,生态环境失去了平衡,人类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生态危机一触即发。在严峻的形式面前,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和拷问自己在我们追求快速发展的同时,到底对大自然带来了怎样的破坏。为了实现人类在大自然中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开始了对可持续人类居住环境建设的思考。很多研究人员也慢慢的发现人类本身就是大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息息相关。在人类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必须首先考虑环境问题; 同时,还要懂得高瞻远瞩,全面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以及可循环利用资源的持续利用。所以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了达到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平衡,生态建筑应运而生。
课题调研
2.1调研内容
通过翻阅书籍、网上查找资料,到南京绿博园和主校区参观等多种方式调研,了解景观规划中的植物的种类。
2.1.1植物的种类
大自然中的植物千姿百态,只要有叶绿素和细胞壁能够进行自养的真核生物都统称为植物。植物是大自然的主要成员之一,包含了如树木、灌木、藤类、蕨类、及绿藻、地被等熟悉的生物。在此次景观设计规划中,我只选择了乔木、灌木、地被作为考察对象,以及规划中的安排布置。
乔木:一般是指树干达到六米至十米,且树干呈独立状态的木本植物。乔木根据树干的高度可分为伟乔木、大乔木、中乔木、小乔木。根据落叶季节的的不同又可分为常绿乔木、落叶乔木。伟乔有二球悬铃木、银杏树、樟木等树龄较长的树木;大乔有榉树、五角枫、泓森槐等高大树木;中乔有辛夷、玉兰、金桂等观赏性较强的植物;小乔有金叶榆、紫色李、木槿等花卉树木。常绿乔木有圆柏、侧柏、木棉、香樟树、广玉兰、桂花树等常用于绿化的植物;落叶乔木有梧桐、水杉、鹅掌楸等。(如图21乔木参考图)
图21乔木参考图 图22灌木参考图
灌木:一般是指比较矮小没有明显主干的多年生木本植物。大多为阔叶植物,少数针叶植物,如刺柏。根据观赏价值可分为观花、观果、观枝干等几类。观花类灌木有蔷薇、山茶花、含笑等花卉灌木;观果类有紫金牛、冬珊瑚、火棘等;观枝干类有红瑞木、金枝柳、棣棠等。(如图22灌木参考图)。
地被:一般是指多年生的低矮草本植物。有一定观赏价值,铺设于大面积裸露地带。常见地被有红花酢浆草、二月兰、孔雀草、雏菊、麦冬等。(如图23地被参考图)。
图23地被参考图
2.2调研结论
2.2.1:植物的选择
在该设计初始时期,对与植物的种类和选择我做了一个大概的研究。对所有的植物都做出了相应的注解,并且列出了不同区域所需的植物品种,甚至考虑到每一种植物的特点:形态、颜色、高度、冠幅、质地以及花季和果季等。
2.2.2:植物的规划
植物是景观规划必不可少的主体部分。植物受土壤与气候的各种影响作用,在生长中有不同的形态和色彩的变化。因此,对植物在不同地域不同季节的生长状态做了充分的了解,为了能够在设计中做出统一且多样的安排。 景观设计中植物的规划和配置需注意以下几点:
1:最大程度的保存现有植被,并且以乡土树种作为基地设计的基调树种。
2:选择的每一种植物不仅要符合功能要求,还需要周边环境相协调。
3:植物配置需做到主次分明、并具有特色,使得设计具有变化统一性。应注重植物的造景特色,以树木为基础,灌木为补充低层保护和屏障,花卉为点缀。
4:群植以自然形态为主,孤植的选择需考虑植物的观赏性。并且,要注意景观规划中不宜用有毒植物,尤其儿童游戏场地中,忌用有毒、带刺以及易引起过敏的植物,以免伤害儿童。常见的有毒植物有夹竹桃、毒箭树、常春藤等。
设计理念
3.1设计准备
此次的设计是生态建筑外部整体景观规划的设计,是围绕建筑以及周围环境所展开的,在设计过程中依据周围的环境以及原本保留到的植物进行植物的选择与规划,整体的形式和空间与功能的分布是按照建筑本身的形态以及需求设计的。使得建筑、环境与景观和谐统一。在开展设计前需了解生态建筑相关材料的性能、特点、形态以及运用范围,确定设计的整体方向;需查阅相关资料文献,确定海边建筑的整体外观规划图、景观规划以及建筑技术的运用;需研究生态建筑对景观规划的需求;并且根据使用者的需求了解景观规划中功能的分区;以及景观规划中植物的配置等。需要利用CAD、PS、3Dmax、VR等软件进行设计后期处理,以及电脑、打印机等电子设备。
目 录
1 课题简介 1
1.1选题背景 1
1.2选题意义 1
2 课题调研 2
2.1 调研内容 2
2.2 调研结论 4
3 设计理念 4
3.1 设计准备 4
3.2 设计构思及创意 4
4 设计过程 6
4.1 设计步骤 6
4.2 设计形式 10
结设计总结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课题简介
1.1选题背景
当今社会和经济快速的发展,人类对大自然过度的开发利用,导致了自然环境严重的破坏;自然资源严重的流失。然而社会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需要的能源也越来越多种多样。因此在这样一个自然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就需要我们能够合理的运用可再生能源。
我们的设计就是以此为出发点,在建筑上充分利用太阳能与风能发电,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科技与建筑相结合,在海边打造一所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生态建筑。同时通过对建筑周围的整体景观的规划设计,达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人类的资源利用和对环境进行合理的改善。我们的设计课题由五人组成一个团体,本人负责整体景观规划的设计。
1.2选题意义
生态建筑,其含义是指由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构造成一个建筑,最终所想要达到的目的是将大量的人口整体统一居住在一个完整的建筑中。运用科学的手段与设计相结合,组织建筑内部空间的各种物态因素,使得能源在建筑内部的生态系统中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低耗、无污、无废、并且高效的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如今时代,人口的快速增加,自然资源的锐减,生态环境失去了平衡,人类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生态危机一触即发。在严峻的形式面前,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和拷问自己在我们追求快速发展的同时,到底对大自然带来了怎样的破坏。为了实现人类在大自然中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开始了对可持续人类居住环境建设的思考。很多研究人员也慢慢的发现人类本身就是大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息息相关。在人类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必须首先考虑环境问题; 同时,还要懂得高瞻远瞩,全面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以及可循环利用资源的持续利用。所以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了达到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平衡,生态建筑应运而生。
课题调研
2.1调研内容
通过翻阅书籍、网上查找资料,到南京绿博园和主校区参观等多种方式调研,了解景观规划中的植物的种类。
2.1.1植物的种类
大自然中的植物千姿百态,只要有叶绿素和细胞壁能够进行自养的真核生物都统称为植物。植物是大自然的主要成员之一,包含了如树木、灌木、藤类、蕨类、及绿藻、地被等熟悉的生物。在此次景观设计规划中,我只选择了乔木、灌木、地被作为考察对象,以及规划中的安排布置。
乔木:一般是指树干达到六米至十米,且树干呈独立状态的木本植物。乔木根据树干的高度可分为伟乔木、大乔木、中乔木、小乔木。根据落叶季节的的不同又可分为常绿乔木、落叶乔木。伟乔有二球悬铃木、银杏树、樟木等树龄较长的树木;大乔有榉树、五角枫、泓森槐等高大树木;中乔有辛夷、玉兰、金桂等观赏性较强的植物;小乔有金叶榆、紫色李、木槿等花卉树木。常绿乔木有圆柏、侧柏、木棉、香樟树、广玉兰、桂花树等常用于绿化的植物;落叶乔木有梧桐、水杉、鹅掌楸等。(如图21乔木参考图)
图21乔木参考图 图22灌木参考图
灌木:一般是指比较矮小没有明显主干的多年生木本植物。大多为阔叶植物,少数针叶植物,如刺柏。根据观赏价值可分为观花、观果、观枝干等几类。观花类灌木有蔷薇、山茶花、含笑等花卉灌木;观果类有紫金牛、冬珊瑚、火棘等;观枝干类有红瑞木、金枝柳、棣棠等。(如图22灌木参考图)。
地被:一般是指多年生的低矮草本植物。有一定观赏价值,铺设于大面积裸露地带。常见地被有红花酢浆草、二月兰、孔雀草、雏菊、麦冬等。(如图23地被参考图)。
图23地被参考图
2.2调研结论
2.2.1:植物的选择
在该设计初始时期,对与植物的种类和选择我做了一个大概的研究。对所有的植物都做出了相应的注解,并且列出了不同区域所需的植物品种,甚至考虑到每一种植物的特点:形态、颜色、高度、冠幅、质地以及花季和果季等。
2.2.2:植物的规划
植物是景观规划必不可少的主体部分。植物受土壤与气候的各种影响作用,在生长中有不同的形态和色彩的变化。因此,对植物在不同地域不同季节的生长状态做了充分的了解,为了能够在设计中做出统一且多样的安排。 景观设计中植物的规划和配置需注意以下几点:
1:最大程度的保存现有植被,并且以乡土树种作为基地设计的基调树种。
2:选择的每一种植物不仅要符合功能要求,还需要周边环境相协调。
3:植物配置需做到主次分明、并具有特色,使得设计具有变化统一性。应注重植物的造景特色,以树木为基础,灌木为补充低层保护和屏障,花卉为点缀。
4:群植以自然形态为主,孤植的选择需考虑植物的观赏性。并且,要注意景观规划中不宜用有毒植物,尤其儿童游戏场地中,忌用有毒、带刺以及易引起过敏的植物,以免伤害儿童。常见的有毒植物有夹竹桃、毒箭树、常春藤等。
设计理念
3.1设计准备
此次的设计是生态建筑外部整体景观规划的设计,是围绕建筑以及周围环境所展开的,在设计过程中依据周围的环境以及原本保留到的植物进行植物的选择与规划,整体的形式和空间与功能的分布是按照建筑本身的形态以及需求设计的。使得建筑、环境与景观和谐统一。在开展设计前需了解生态建筑相关材料的性能、特点、形态以及运用范围,确定设计的整体方向;需查阅相关资料文献,确定海边建筑的整体外观规划图、景观规划以及建筑技术的运用;需研究生态建筑对景观规划的需求;并且根据使用者的需求了解景观规划中功能的分区;以及景观规划中植物的配置等。需要利用CAD、PS、3Dmax、VR等软件进行设计后期处理,以及电脑、打印机等电子设备。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zyyhj/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