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计型和利润型视角下农地适度经营规模研究以辽宁沈阳市苏家屯区为例
研究目的通过将农户分为生计型和利润型的条件下,对苏家屯区农地适度规模进行测度,以期为苏家屯区政府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提供理论支持。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法。研究结果(1)生计型农户占据绝大多数,而利润型农户则相对较少(2)生计型和利润型农户都存在规模经济递增效应,利润型农户更为显著(3)生计型农户实现增产的最有效方式是扩大面积,而对于利润型农户则是增加农地投入(4)生计型和利润型农户要实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都需要进一步加大农地规模。研究结论为早日实现农地规模经营,对于生计型农户,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使农户扩大土地面积;对于利润型农户,政府应加大在每亩地上的补贴强度,使农户能够在每亩耕地上投入更多的生产资料。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2
一、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内涵及影响因素分析 3
(一)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内涵 3
(二)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影响因素 3
1.自然资源禀赋 3
2.农业生产环境 3
3.劳动者情况 4
4.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4
二、基于生计型和利润型农户视角下农地适度经营规模模型构建 4
(一)生计型和利润型农户的界定 4
1.生计型农户和利润型农户的概念 4
2.生计型和利润型农户的界定指标 4
(二)模型的构建 4
三、适度经营规模测算实证分析以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为例 6
(一)研究区域概况 6
1.自然条件 6
2.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6
3.土地利用现状 6
(二)数据来源 7
1.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7
2.农户类型及数量 7
3.农地经营规模特征 7
4.农业生产资料投入情况 7
(三)生计型农户农地适度经营规模测度 7
(四)利润型农户农地适度经营规模测度 9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10
(一)主要结论 1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二)政策建议与讨论 11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生计型和利润型视角下农地适度经营规模研究
——以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为例
引言
引言
关于土地规模经营效率的研究,其中最早的研究以英国的古典农林经济学家杨格为首,他提出了适度比例说[9]。除此之外Gideon 以区域经济情况、农地政策、农业生产投入及农业技术等要素为依据,构建生物经济学模型,分析不同类型农户在不同状态下对农地、农业劳动力及农业生产资本的分配行为[10] ;由于我国农村土地采用的是集体所有制,然而法律中对个人如何使用集体所有权的表达又不甚清晰。体现在现实情况中就是土地使用权在成员之间平等分享,以保证每户分得的土地在数量和质量上大体相等。因此,在土地承包初期,各个圣餐大队不得不按照劳动力或者人口进行土地分配。同时,因为土地本身质量也存在着高低之分,所以为了实现公平公正,就导致要对每一块农地都进行分割,而这样这就导致了一个阻碍我国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严重问题。细碎化严重。而由于我国广阔的国土面积,各个地区之间的土地细碎化程度也不尽相同,总体来说,南方的高于北方,东方高于西方。总的来说,东部地区农户户均土地经营规模低于全国水平(3.079亩),平均每块也低于全国平均数的0.161亩[11]。
综上可知,在农地规模经营的内涵和必要性方面国内外学者有着相似的结论。在农地规模经营内涵方面,学者们一致认为;实现最佳效益的途径在于实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而在规模经营的必要性方面都得出了想要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生产效率,就要达到规模经营的结论。在农地规模经营效率方面大部分学者都得出了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可以节支增效和提高劳动效率,进而增加农民收入的结论,然而还有以下学者表示农地规模与效率是负相关关系或者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着显著关系,并试图通过研究证明。研究表明多数国家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均经历了由土地集约化程度不高、规模不经济的分散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型。结合我国农地规模经营细碎化问题严重的现状,可知我国仍处于农地规模经营的初级阶段,未来我国的农业发展必然面临着由分散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的现代化农业的转型。
近年来许多学者运用了多种不同方法对农地适度经营规模进行测度,然而由于采取的视角,评价标准均不相同,造成了评价结果的混乱,同一地区在不同的评价视角、评价标准下可得出不同的结论,使得评价结果缺乏可信度,更使得其对农业生产及规模经营的指导作用微乎其微[12]且现有的文献中少有对纯农户内部进行细分的研究,因此在涉及到纯农户内部的适度经营规模时,结果往往比较单一,难以区分纯农户内部的差异。综上,我们应该在同一地区内采取相同的评价视角和评价标准并对纯农户进行更进一步细分的基础上,对农地适度规模进行测度和研究。
本文在基于以上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将农户内部进一步细分为生计型和利润型,并在上述两类农户的视角下分别测算各自的最优农地适度经营规模,以期为帮助农户实现最佳农地经营规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地利益的农民收入提供指导。具体来说首先要结合苏家屯区调研区域的环境特征,通过分析苏家屯区农地的生产行为,并借鉴传统农业生产行为理论,剖析生计型和利润型农户对农地经营规模的作用机制。其次要根据有关理论分析和调查问卷的数据,分别从生计型和利润型农户的视角下,测算出对应的最优农地经营规模。最后基于上述测度结果,分析苏家屯区现阶段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状况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内涵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内涵
很早以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曾经提出。在当前社会条件下,土地经营规模化的必然性,其内涵在于通过土地规模经营可以在土地资本可以集约化的条件下,减少劳动量[13]。目前对于农地规模经营的内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诠释。陆一香认为农地适度经营规模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合理的组合投入的农业生产资料,能使其发挥出最佳作用,进而使得农业生产取得最大效益的农业经营规模[14] ;唐欣认为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农业生产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最佳的土地劳作面积上进行耕作,即在适当的土地面积上保持最佳的规模效益[15];郑少锋认为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是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为获得规模效益而实施的以扩大农业经营土地面积为主要手段的一种经营行为[16];米明珠认为,衡量土地规模经营的标准在于农户户均和人均的土地耕种面积及对应的粮食产量[17]。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2
一、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内涵及影响因素分析 3
(一)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内涵 3
(二)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影响因素 3
1.自然资源禀赋 3
2.农业生产环境 3
3.劳动者情况 4
4.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4
二、基于生计型和利润型农户视角下农地适度经营规模模型构建 4
(一)生计型和利润型农户的界定 4
1.生计型农户和利润型农户的概念 4
2.生计型和利润型农户的界定指标 4
(二)模型的构建 4
三、适度经营规模测算实证分析以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为例 6
(一)研究区域概况 6
1.自然条件 6
2.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6
3.土地利用现状 6
(二)数据来源 7
1.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7
2.农户类型及数量 7
3.农地经营规模特征 7
4.农业生产资料投入情况 7
(三)生计型农户农地适度经营规模测度 7
(四)利润型农户农地适度经营规模测度 9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10
(一)主要结论 1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二)政策建议与讨论 11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生计型和利润型视角下农地适度经营规模研究
——以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为例
引言
引言
关于土地规模经营效率的研究,其中最早的研究以英国的古典农林经济学家杨格为首,他提出了适度比例说[9]。除此之外Gideon 以区域经济情况、农地政策、农业生产投入及农业技术等要素为依据,构建生物经济学模型,分析不同类型农户在不同状态下对农地、农业劳动力及农业生产资本的分配行为[10] ;由于我国农村土地采用的是集体所有制,然而法律中对个人如何使用集体所有权的表达又不甚清晰。体现在现实情况中就是土地使用权在成员之间平等分享,以保证每户分得的土地在数量和质量上大体相等。因此,在土地承包初期,各个圣餐大队不得不按照劳动力或者人口进行土地分配。同时,因为土地本身质量也存在着高低之分,所以为了实现公平公正,就导致要对每一块农地都进行分割,而这样这就导致了一个阻碍我国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严重问题。细碎化严重。而由于我国广阔的国土面积,各个地区之间的土地细碎化程度也不尽相同,总体来说,南方的高于北方,东方高于西方。总的来说,东部地区农户户均土地经营规模低于全国水平(3.079亩),平均每块也低于全国平均数的0.161亩[11]。
综上可知,在农地规模经营的内涵和必要性方面国内外学者有着相似的结论。在农地规模经营内涵方面,学者们一致认为;实现最佳效益的途径在于实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而在规模经营的必要性方面都得出了想要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生产效率,就要达到规模经营的结论。在农地规模经营效率方面大部分学者都得出了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可以节支增效和提高劳动效率,进而增加农民收入的结论,然而还有以下学者表示农地规模与效率是负相关关系或者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着显著关系,并试图通过研究证明。研究表明多数国家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均经历了由土地集约化程度不高、规模不经济的分散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型。结合我国农地规模经营细碎化问题严重的现状,可知我国仍处于农地规模经营的初级阶段,未来我国的农业发展必然面临着由分散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的现代化农业的转型。
近年来许多学者运用了多种不同方法对农地适度经营规模进行测度,然而由于采取的视角,评价标准均不相同,造成了评价结果的混乱,同一地区在不同的评价视角、评价标准下可得出不同的结论,使得评价结果缺乏可信度,更使得其对农业生产及规模经营的指导作用微乎其微[12]且现有的文献中少有对纯农户内部进行细分的研究,因此在涉及到纯农户内部的适度经营规模时,结果往往比较单一,难以区分纯农户内部的差异。综上,我们应该在同一地区内采取相同的评价视角和评价标准并对纯农户进行更进一步细分的基础上,对农地适度规模进行测度和研究。
本文在基于以上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将农户内部进一步细分为生计型和利润型,并在上述两类农户的视角下分别测算各自的最优农地适度经营规模,以期为帮助农户实现最佳农地经营规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地利益的农民收入提供指导。具体来说首先要结合苏家屯区调研区域的环境特征,通过分析苏家屯区农地的生产行为,并借鉴传统农业生产行为理论,剖析生计型和利润型农户对农地经营规模的作用机制。其次要根据有关理论分析和调查问卷的数据,分别从生计型和利润型农户的视角下,测算出对应的最优农地经营规模。最后基于上述测度结果,分析苏家屯区现阶段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状况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内涵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内涵
很早以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曾经提出。在当前社会条件下,土地经营规模化的必然性,其内涵在于通过土地规模经营可以在土地资本可以集约化的条件下,减少劳动量[13]。目前对于农地规模经营的内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诠释。陆一香认为农地适度经营规模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合理的组合投入的农业生产资料,能使其发挥出最佳作用,进而使得农业生产取得最大效益的农业经营规模[14] ;唐欣认为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农业生产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最佳的土地劳作面积上进行耕作,即在适当的土地面积上保持最佳的规模效益[15];郑少锋认为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是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为获得规模效益而实施的以扩大农业经营土地面积为主要手段的一种经营行为[16];米明珠认为,衡量土地规模经营的标准在于农户户均和人均的土地耕种面积及对应的粮食产量[17]。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zyyhj/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