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市空心村治理措施有效性研究农户角度

空心村是我国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进程所产生的衍生物,而解决空心村当前的治理困境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振兴乡村战略的必经之路。本文选择了山东省禹城市来自于2镇的4个村庄,共201位农户进行问卷与访谈调研,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已有的相关研究,选定治理角度,对禹城市空心村的治理现状以及治理措施进行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农户认为现有的治理方式如完善宅基地审批制度,规范宅基地在审批、流转或退出时的程序以及加强基层自治组织的建设对改善禹城市村庄空心化有显著作用;当下宅基地的流转与退出、推动村内产业发展等政策措施对空心村的治理效果并不明显,但是农户依旧认可这些措施正确性。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2
一.样本统计与数据描述性分析2
(一)样本统计2
1.研究区选择2
2.样本统计3(二)描述性分析4
1.禹城市空心村治理后的特征4
2.禹城市空心村治理成效不显著的原因——农户角度7
3.禹城市农户所认可的有效治理措施8
二.禹城市空心村治理措施有效性的Logistic分析10
(一)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10
(二)变量选取10
1.治理措施(变量)选择10
2.治理措施影响机理分析11
(三)变量说明12
(四)结果分析13
三.结论与讨论14
(一)结论14
(二)政策建议16
(三)讨论18
致谢18参考文献18
山东省禹城市空心村治理措施有效性研究
——基于农户角度
引言
“三农问题”是我国在城镇化不断深入的发展过程中亟待攻克的壁垒,如何协调农业、农村、农民是推动我国深入改革的关键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经济的发展,城乡差距产生并日渐拉大,众多农村劳动力背井离乡前往城镇务工,部分住宅被闲置,加上农村外围新房的建立,使村庄出现了“內围老宅破败,外围新房林立”的现象[1]。加之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约束、农村土地流转不规范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政府的不合理规划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之下,使得空心化现象出现。空心村的出现成为了新农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大阻碍。
国内学者对空心村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末。这时期的文章多停留在空心村的理论角度上,包括成因、影响因素、治理理论等。随后大量学者开始结合村庄实际情况,分析空心村概念界定、形成机制、影响因素以及相应地区的治理模式等,空心村的研究被逐渐完善。空心村是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会转型时乡村地域系统退化而出现的产物,是各要素——经济、自然、社会人文、生产等“空心化”的综合结果[2],是农村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农户的“向心力”与“离心力”,“吸引力”与“拉力”失衡的具体表现[34]。可总结为五方面的“空心化”:地理学上的乡村聚落土地空心化;人口学上的乡村人口空心化;经济学上的乡村产业空心化与基础设施空心化;社会学上的乡村社会人情空心化[57]。空心村的存在不仅仅造成了农地资源的浪费,同时失去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制约了经济发展,而进一步恶化了村容村貌与生态环境,还降低农户的政治参与的积极性[810],而且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1112]。为治理空心村,国内学者们总结了多种研究模式,有乡村经济、社会、空间重构为主的“乡村重构”模式[13],在空间、组织、产业入手的“三整合”模式[10],以“宅基地制度改革”为中心的治理模式[14],农村城镇化模式,中心村内部改造模式,村庄兼并模式,引导农民在城镇购房模式等[1516];国外各国也总结了一系列的治理模式,有以美、德、英国为代表的“城乡互相嵌入式”模式,以法国为代表的“农村改革”模式,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造新村”模式[1718]。
现有针对空心村治理模式的研究需要从切入点或者研究角度,有一定的转变与深化:可将研究重点逐渐从“土地资源”转移到“农民态度”上,从了解农民的态度、关注农民心理需求入手解决农村问题,看中农户的权益与福利,实现农村的顺利转型[19]。本文将立足于农户的态度,从微观角度入手,了解禹城市空心村特征,追溯陷入治理困境的原因,并根据农户切身感受空心村的改善与否作为判断依据,分析现有治理策略的有效性,提出打破空心村治理困境的策略,完善出一种成熟且有效的空心村治理体系,推动农村土地整治、解决“三农”问题。其中,有效性代表某治理措施在村庄内部的落实情况对村庄空心化改善的情况判断标准,若农户认为有改善、有好转,则视为有效;若农户认为无改善、改善不明显,则视为无效。
一.样本统计与数据描述
(一)样本统计
1.研究区选择
(1)自然地理
禹城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总面积990平方公里,地处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地势平坦。2016年人口53.75万,辖9镇1乡2个街道、1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行政村1000余个。
(2)社会经济
禹城市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9.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35.36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达133.68亿元,同比增长7.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达110.36亿元,同比增长8.0%。三次产业结构由2016年的12.6:48.1:39.3调整为12.7:47.8:39.5。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城镇化率达到53.22%,比上年提高2.15%。
(3)农村区域概况
虽然禹城市的行政村数量较多,但其村庄平均规模仅392人/村,是德州市各县区中规模最小的。村庄多依靠农田呈现零散分布的状态,居民点之间大多以外延式扩展为主,并未进行系统地整理[20]。自2015年禹城市开始进行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开始截至2017年底,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87万亩,总数达到3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46%,农村党支部领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133个,此外,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89元,同比增长9.0%但还是低于山东省农户的年均收入,13954.1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zyyhj/29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