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罗之瞳绿色建筑设计中建筑形式的设计(附件)【字数:6281】
摘 要“塔罗”是希腊神话中的春之女神,选取“塔罗之瞳”这一主题寓意着“塔罗”的眼睛看向大地,给人们带来了绿色、春天和希望。我们团队是想通过“瞳”的外在及内在造型获得灵感,以人类未来的适用空间作为想象从而进行一个绿色建筑的创作。本次“塔罗之瞳”的设计说明主要分为课题简介、课题调研、设计理念以及设计过程等四个方面来着重阐述,以及最终做出设计总结作为收尾。其中课题简介介绍了现代绿色建筑的发展背景及意义,课题调研则是在选题后对本设计的的了解认知,以及对此有何结论做出总结,设计理念分为对“瞳”建筑的认识以及最初的构思和整个建筑成形过程的简略介绍。设计过程主要是对自己的设计理念进行构思及实际操作,对自己的建筑如何一步一步建成的介绍。本设计以一个“瞳”字为出发点,一步步拓展延伸出最终效果图,通过文字和图片的方式表达制作流程,展现了我们的整个从无到有的设计过程,这些在设计说明的第四部分设计的创作过程中得以展现。
目 录
1 课题简介1
1.1 选题背景1
1.2 选题意义1
2 课题调研2
2.1 调研内容2
2.2 调研结论3
3 设计理念4
3.1 设计准备4
3.2 设计构思及创意4
4 设计过程7
4.1 设计步骤7
4.2 设计形式12
设计总结14
致谢15
参考文献16
1 课题简介
1.1 选题背景
自从步入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大步发展,蓝天白云渐渐被灰蒙蒙的雾霾所笼罩。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研究人类生存的可持续途径,其中绿色低碳生活已成为一个新兴的生态模式,并渐渐成为全球各国下一步生态发展的共识之一。绿色建筑是新形式下的一种可持续性发展理念。它在建筑领域为人们指引了一种更加环保、便捷、美观的建筑方式。这一切,使建筑周边环境的破坏程度逐渐减小。随着世界性能源与生态环境危机的进一步加剧,促使建筑师们重新审视对待建筑创作的态度,这就要求建筑师必须建立起建筑体系的绿色化、科学化、系统化,以一种系统的、动态的、科学的全新方式来进行建筑设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那么何谓绿色建筑,本文主要从墙体材料、保温材料、防水材料等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以及绿色办公空间、绿色居住空间的生态设计理念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描述,解析了绿色建筑强调的是节能、环保、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对自然规律的遵循与保护等,让我们对绿色建筑概念的理解有一个清晰的轮廓。所以作为新一代的年轻设计师,我们有必要为创造出一些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做出一些自己的贡献。
1.2 选题意义
本次选取“塔罗之瞳”——绿色建筑设计这一主题。既要了解绿色建筑的含义、内容、结构等理论知识,又要了解绿色建筑相关材料的性能、特点、形态以及运用范围。综合利用绿色植物系统、能源系统和水资源利用系统立体结合的生态循环系统,从绿色建筑的内涵、设计原则、设计手法,发展方向等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因此我们的选题“塔罗之瞳”——绿色建筑设计的立意,便是想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全方面的绿色生态系统,使建筑融入环境之中。利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可持续的系统循环生态系统,使得建筑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适用的环境舒适,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2 课题调研
2.1 调研内容
通过翻阅书籍、网上查找资料,到南京绿色建筑与生态智慧城区展示中心参观等多种方式调研,了解绿色建筑的不同空间和构成形式。
一、建筑的外观
在建筑设计中,外观的造型设计极其重要,主要是因为建筑的外造型是建筑的外在标志。此外,建筑的设计工作困难程度比较高,需要将多个建筑元素融合,并且表现出一定的协调性,这才是建筑设计的关键之处。而一幢大楼的建成,首先给人们的感官好不好主要还是在大楼的外观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建筑和建筑周边环境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我们设计师只有对建筑造型外观进行更深层次的创作,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建筑行业的长足发展。
而我们团队的设计首先要在外观上要有吸引眼球的立体感,其次我们的设计也有做为地区标志性建筑的设想,因此我们团队参考了以下建筑方式,对自己的建筑开放思想。如图21(网上参考图),22(网上参考图)。
图21(网上参考图)
图22(网上参考图)
二、建筑结构
在建筑设计中,经我们了解不仅建筑造型设计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建筑的结构性也要更加符合人体活动要求。人们常用的建筑结构可以概括为三大主要类型,即混合结构、框架结构和空间结构。建筑设计中的结构技术问题,是构成空间与体形的骨架和基础。在建筑结构中,结构部分不仅在消耗材料以及资金利用上占比较大,而且对建筑空间整体造型上的制约也是很大的。因此这要求我们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重视结构的规划调整,避免对空间利用上的浪费。我从网上了解到丹麦绿色建筑史,丹麦1984年就在Arhus市建成了“非过敏性住宅”建筑,这是个有111个单元组合成的两层建筑。建筑材料是经过仔细排查的,对人体不构成危害的绿色材料。它的主要结构是层压的木材以及混凝土制成。而我们团队选择的则是上方高层建筑和下方基层建筑的混合结构,醒目立体感和以及错落有致的周围排布给予了我们设计造型上的一些灵感。如图23(网上参考图)。
图23(网上参考图)
2.1 调研结论
绿色建筑技术不是完全与传统建筑的建筑方法相背离的技术,它是以一种环保健康的眼光,安全健康的材料,以及绿色化的高科技手段去与传统建筑相融合的一种可持续性技术。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是现代社会的主题,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能够反映人与自然、人与建筑、自然与建筑相和谐的关系,这是现代建筑设计的趋势潮流之一。对于当前一部分设计师的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经济、生态环境破坏等,推行能实现资源合理分配、利用,节约建筑造价的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是刻不容缓的。我们设计人员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的责任,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保持清醒的头脑,发挥想象,为人类建造出集审美和功能为一体的最优化设计。
3 设计理念
3.1 设计准备
在做毕业设计之前我们多方面了解绿色建筑的含义,内容,结构等理论知识。进行市场调研、文献查阅以及网上广泛收集相关文献、素材,构思方案,保证方案的可实施性、安全性、功能性、设计感。接着了解了目前绿色建筑在全世界的现状,新型材料的使用方法新型材料能对外观的改善,在外观设计的时候多展现不同的表现风格,尽量多的使用环保绿色材料。然后在通过团队协作、互相帮助下,制作一些平面布置图流线分析图、区域分析图、手绘效果图(使用软件Sketch up,3dmx,photoshop等),扩充自己对绿色建筑的设计视野,提高设计质量。准备一些泡沫板自己动手实践,通过做模型验证明可行性。
目 录
1 课题简介1
1.1 选题背景1
1.2 选题意义1
2 课题调研2
2.1 调研内容2
2.2 调研结论3
3 设计理念4
3.1 设计准备4
3.2 设计构思及创意4
4 设计过程7
4.1 设计步骤7
4.2 设计形式12
设计总结14
致谢15
参考文献16
1 课题简介
1.1 选题背景
自从步入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大步发展,蓝天白云渐渐被灰蒙蒙的雾霾所笼罩。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研究人类生存的可持续途径,其中绿色低碳生活已成为一个新兴的生态模式,并渐渐成为全球各国下一步生态发展的共识之一。绿色建筑是新形式下的一种可持续性发展理念。它在建筑领域为人们指引了一种更加环保、便捷、美观的建筑方式。这一切,使建筑周边环境的破坏程度逐渐减小。随着世界性能源与生态环境危机的进一步加剧,促使建筑师们重新审视对待建筑创作的态度,这就要求建筑师必须建立起建筑体系的绿色化、科学化、系统化,以一种系统的、动态的、科学的全新方式来进行建筑设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那么何谓绿色建筑,本文主要从墙体材料、保温材料、防水材料等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以及绿色办公空间、绿色居住空间的生态设计理念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描述,解析了绿色建筑强调的是节能、环保、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对自然规律的遵循与保护等,让我们对绿色建筑概念的理解有一个清晰的轮廓。所以作为新一代的年轻设计师,我们有必要为创造出一些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做出一些自己的贡献。
1.2 选题意义
本次选取“塔罗之瞳”——绿色建筑设计这一主题。既要了解绿色建筑的含义、内容、结构等理论知识,又要了解绿色建筑相关材料的性能、特点、形态以及运用范围。综合利用绿色植物系统、能源系统和水资源利用系统立体结合的生态循环系统,从绿色建筑的内涵、设计原则、设计手法,发展方向等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因此我们的选题“塔罗之瞳”——绿色建筑设计的立意,便是想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全方面的绿色生态系统,使建筑融入环境之中。利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可持续的系统循环生态系统,使得建筑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适用的环境舒适,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2 课题调研
2.1 调研内容
通过翻阅书籍、网上查找资料,到南京绿色建筑与生态智慧城区展示中心参观等多种方式调研,了解绿色建筑的不同空间和构成形式。
一、建筑的外观
在建筑设计中,外观的造型设计极其重要,主要是因为建筑的外造型是建筑的外在标志。此外,建筑的设计工作困难程度比较高,需要将多个建筑元素融合,并且表现出一定的协调性,这才是建筑设计的关键之处。而一幢大楼的建成,首先给人们的感官好不好主要还是在大楼的外观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建筑和建筑周边环境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我们设计师只有对建筑造型外观进行更深层次的创作,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建筑行业的长足发展。
而我们团队的设计首先要在外观上要有吸引眼球的立体感,其次我们的设计也有做为地区标志性建筑的设想,因此我们团队参考了以下建筑方式,对自己的建筑开放思想。如图21(网上参考图),22(网上参考图)。
图21(网上参考图)
图22(网上参考图)
二、建筑结构
在建筑设计中,经我们了解不仅建筑造型设计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建筑的结构性也要更加符合人体活动要求。人们常用的建筑结构可以概括为三大主要类型,即混合结构、框架结构和空间结构。建筑设计中的结构技术问题,是构成空间与体形的骨架和基础。在建筑结构中,结构部分不仅在消耗材料以及资金利用上占比较大,而且对建筑空间整体造型上的制约也是很大的。因此这要求我们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重视结构的规划调整,避免对空间利用上的浪费。我从网上了解到丹麦绿色建筑史,丹麦1984年就在Arhus市建成了“非过敏性住宅”建筑,这是个有111个单元组合成的两层建筑。建筑材料是经过仔细排查的,对人体不构成危害的绿色材料。它的主要结构是层压的木材以及混凝土制成。而我们团队选择的则是上方高层建筑和下方基层建筑的混合结构,醒目立体感和以及错落有致的周围排布给予了我们设计造型上的一些灵感。如图23(网上参考图)。
图23(网上参考图)
2.1 调研结论
绿色建筑技术不是完全与传统建筑的建筑方法相背离的技术,它是以一种环保健康的眼光,安全健康的材料,以及绿色化的高科技手段去与传统建筑相融合的一种可持续性技术。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是现代社会的主题,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能够反映人与自然、人与建筑、自然与建筑相和谐的关系,这是现代建筑设计的趋势潮流之一。对于当前一部分设计师的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经济、生态环境破坏等,推行能实现资源合理分配、利用,节约建筑造价的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是刻不容缓的。我们设计人员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的责任,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保持清醒的头脑,发挥想象,为人类建造出集审美和功能为一体的最优化设计。
3 设计理念
3.1 设计准备
在做毕业设计之前我们多方面了解绿色建筑的含义,内容,结构等理论知识。进行市场调研、文献查阅以及网上广泛收集相关文献、素材,构思方案,保证方案的可实施性、安全性、功能性、设计感。接着了解了目前绿色建筑在全世界的现状,新型材料的使用方法新型材料能对外观的改善,在外观设计的时候多展现不同的表现风格,尽量多的使用环保绿色材料。然后在通过团队协作、互相帮助下,制作一些平面布置图流线分析图、区域分析图、手绘效果图(使用软件Sketch up,3dmx,photoshop等),扩充自己对绿色建筑的设计视野,提高设计质量。准备一些泡沫板自己动手实践,通过做模型验证明可行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zyyhj/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