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湖通湖河道水质现状调查与评价
本文以白马湖作为对象,选取了白马湖主要的通湖河道作为采样点进行采样,通过采回来的水样进行实验,得出各条河流的水质指标,针对实验得出的数据进行对通湖河道的分析与评价,得出各条通湖河流的水质特点,并且总结得出了水量多与水量少的差别和变化规律。此次研究的结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实验得出的数据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各条河流的健康程度很不理想,以花河,于南河,新河比较严重,其中花河的污染程度最为严重,水质指标超标比较严重,温山河和运西河其次,浔河和草泽河受污染程度一般,属浔河受污染程度最低,情况较好。(2)各条河流中总氮总磷的指标含量较高,通过查阅文献和现场调查之后,主要是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排放,通过地表渗流和雨水径流排入各条河流中。(3)通湖河道水量多的时候各指标含量明显要比平时要高,也就意味着水位高的时候各条河流的污染程度要严重,降雨量充足是直接因素,使得地表径流加大,污水排入通湖河道的量增多。关键词 通湖河道,现状调查,分析评价
目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2
1.3 研究方法 2
1.4 研究流程 3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3
2.1 国内研究进展 4
2.2 国外研究进展 5
3 前期准备 6
3.1 采集水样 6
3.2 实验步骤 7
3.3 结果计算与标准曲线 9
4 实验结果与讨论 11
4.1 实验结果 11
4.2 实验结果讨论 11
结论 17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9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经济不断地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加快,世界各地的河流相继不同程度的被破坏,水环境日趋恶劣的情形越来越严重。大多数河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有水环境污染严重,水生生物种类和数量正在不断减少,同时周边水文条件也在不断地变化 [1]。在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这些水环境的变化也直接或间接导致很大的损失,洪涝灾害,用水严重缺失,而这些引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与自然的平衡,也是各国经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高速发展的弊端所在。
水资源是不可缺少的资源之一,万物傍水而生,人类依水而存,由于不停地对大自然的索取,导致现如今生态环境的恶劣,这一问题也备受关注,各国也把治理和管理生态系统作为了重点,保证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同步发展[2]。在这种条件之下,各国主要是把考察重点放在了对于河流水环境的现状调查和分析评价。
论文以淮安市白马湖通湖河道作为对象,对于白马湖通湖河道的水质情况,进行现场调查,并进行分析评价。此次调查主要采用现场调查与野外采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几条具有代表性的通湖河道确定采样点进行采样,并对水质进行依据国标法进行检测,选取合适的方法,得出各条河流的水质结果,通过查阅资料以及实地考察,找出主要污染的来源和对于河流管理和治理的漏洞,根据对实验得出的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评价。此次研究主要采用现场调查与野外采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评价河道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水质特点,得出入湖河流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对白马湖主要出入湖河流水质进行系统调查,分析评价河道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水质特点,研究入湖河流水质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并且对白马湖的水质情况作出评价。
白马湖地区位于淮河流域下游,地处洪泽湖大堤的东边,北边是苏北灌溉渠,东边是里运河,白马湖隔堤和洪金北干渠以北的封闭水域,东经119o02~119o12,北纬33o09~33o19,南北长17.3km,东西均宽6.4km,湖面面积113.4km2[3]。总面积994km2,分属淮安市的楚州、洪泽、金湖三县区和扬州市的宝应县。
白马湖为平原浅水型湖泊,多年平均水位6.56m,历史最高水位达8.16m,历史最低水位5.42m,正常蓄水位6.50m,正常蓄水面积42.1km2。白马湖地区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暴雨主要集中在69月,特别是7、8月份。
一共有17条河流通入白马湖中,大多是在洪泽和淮安,这些通湖河道主要有草泽河,浔河,花河,永济河,温山河,往良河,于南河,山阳河,丰产河等;出湖河道位于湖泊的北岸,东岸和南岸。主要有新河(镇湖闸),北运西河(运西闸),阮桥河和避沉沟,白马湖向外抽排水主要是通过运涵洞和阮桥闸[28]。
白马湖作为南水北调的过渡河流,同样也是淮安人民的第二饮用水源地,白马湖总体湖区水质在治理的过程中逐渐变好,但是部分水质质量很差,湖体水面面积逐渐下降,富营养化程度上升,现在以白马湖通湖河道为主要调查对象,进行研究,为有效的治理和管理河流的提供决策依据。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为了能够有效地对于白马湖通湖河道进行治理,尽量减少各条河流对于白马湖湖区水质的影响,改善湖体水质,保证白马湖水质达到Ⅲ类标准,符合作为南水北调工程过渡河流的标准,系统地对于白马湖通湖河道的调查与评价刻不容缓。
此次调查主要围绕白马湖通湖河道主体功能,总结国内外湖泊水库生态安全评估有关研究成果,系统梳理历史文献和数据,采用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系统的针对白马湖通湖河道调查工作[4]。通过综合分析通湖河道社会经济压力、流域污染负荷、以及人类的反馈及生态系统的响应状况,对白马湖生态安全状态进行了综合评估。进而分析得到白马湖通湖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诊断出问题产生的主要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合理治理措施[5]。
1.3 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明显本次研究所用模糊评价法,首先需要建立评价对象的因素集和评价集。根据白马湖通湖河道自身情况,选择了氨氮,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氢离子浓度指数,水温,化学需氧量等指标,以此作为评价因子,建立因素集。然后根据国标法规定的国际标准法进行分类,主要可以将地表水分为五类:清洁,尚清洁,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点污染。然后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根据白马湖通湖河道各条河流自身水文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1.4 研究流程
图11研究流程图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由于水资源健康程度日益下降,水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已经严重危害到人们的生活,这个问题已经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开始逐渐重视这个问题,针对于水环境的健康,如何有效地治理和管理水环境,各国开展了对于这方面的深入研究,并且针对不同的地域的水环境提出了不同的方法,编写了很多关于水环境指标的权威著作,对于水质指标测量的精确的方法和标准数据[8]。
目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2
1.3 研究方法 2
1.4 研究流程 3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3
2.1 国内研究进展 4
2.2 国外研究进展 5
3 前期准备 6
3.1 采集水样 6
3.2 实验步骤 7
3.3 结果计算与标准曲线 9
4 实验结果与讨论 11
4.1 实验结果 11
4.2 实验结果讨论 11
结论 17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9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经济不断地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加快,世界各地的河流相继不同程度的被破坏,水环境日趋恶劣的情形越来越严重。大多数河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有水环境污染严重,水生生物种类和数量正在不断减少,同时周边水文条件也在不断地变化 [1]。在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这些水环境的变化也直接或间接导致很大的损失,洪涝灾害,用水严重缺失,而这些引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与自然的平衡,也是各国经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高速发展的弊端所在。
水资源是不可缺少的资源之一,万物傍水而生,人类依水而存,由于不停地对大自然的索取,导致现如今生态环境的恶劣,这一问题也备受关注,各国也把治理和管理生态系统作为了重点,保证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同步发展[2]。在这种条件之下,各国主要是把考察重点放在了对于河流水环境的现状调查和分析评价。
论文以淮安市白马湖通湖河道作为对象,对于白马湖通湖河道的水质情况,进行现场调查,并进行分析评价。此次调查主要采用现场调查与野外采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几条具有代表性的通湖河道确定采样点进行采样,并对水质进行依据国标法进行检测,选取合适的方法,得出各条河流的水质结果,通过查阅资料以及实地考察,找出主要污染的来源和对于河流管理和治理的漏洞,根据对实验得出的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评价。此次研究主要采用现场调查与野外采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评价河道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水质特点,得出入湖河流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对白马湖主要出入湖河流水质进行系统调查,分析评价河道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水质特点,研究入湖河流水质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并且对白马湖的水质情况作出评价。
白马湖地区位于淮河流域下游,地处洪泽湖大堤的东边,北边是苏北灌溉渠,东边是里运河,白马湖隔堤和洪金北干渠以北的封闭水域,东经119o02~119o12,北纬33o09~33o19,南北长17.3km,东西均宽6.4km,湖面面积113.4km2[3]。总面积994km2,分属淮安市的楚州、洪泽、金湖三县区和扬州市的宝应县。
白马湖为平原浅水型湖泊,多年平均水位6.56m,历史最高水位达8.16m,历史最低水位5.42m,正常蓄水位6.50m,正常蓄水面积42.1km2。白马湖地区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暴雨主要集中在69月,特别是7、8月份。
一共有17条河流通入白马湖中,大多是在洪泽和淮安,这些通湖河道主要有草泽河,浔河,花河,永济河,温山河,往良河,于南河,山阳河,丰产河等;出湖河道位于湖泊的北岸,东岸和南岸。主要有新河(镇湖闸),北运西河(运西闸),阮桥河和避沉沟,白马湖向外抽排水主要是通过运涵洞和阮桥闸[28]。
白马湖作为南水北调的过渡河流,同样也是淮安人民的第二饮用水源地,白马湖总体湖区水质在治理的过程中逐渐变好,但是部分水质质量很差,湖体水面面积逐渐下降,富营养化程度上升,现在以白马湖通湖河道为主要调查对象,进行研究,为有效的治理和管理河流的提供决策依据。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为了能够有效地对于白马湖通湖河道进行治理,尽量减少各条河流对于白马湖湖区水质的影响,改善湖体水质,保证白马湖水质达到Ⅲ类标准,符合作为南水北调工程过渡河流的标准,系统地对于白马湖通湖河道的调查与评价刻不容缓。
此次调查主要围绕白马湖通湖河道主体功能,总结国内外湖泊水库生态安全评估有关研究成果,系统梳理历史文献和数据,采用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系统的针对白马湖通湖河道调查工作[4]。通过综合分析通湖河道社会经济压力、流域污染负荷、以及人类的反馈及生态系统的响应状况,对白马湖生态安全状态进行了综合评估。进而分析得到白马湖通湖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诊断出问题产生的主要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合理治理措施[5]。
1.3 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明显本次研究所用模糊评价法,首先需要建立评价对象的因素集和评价集。根据白马湖通湖河道自身情况,选择了氨氮,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氢离子浓度指数,水温,化学需氧量等指标,以此作为评价因子,建立因素集。然后根据国标法规定的国际标准法进行分类,主要可以将地表水分为五类:清洁,尚清洁,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点污染。然后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根据白马湖通湖河道各条河流自身水文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1.4 研究流程
图11研究流程图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由于水资源健康程度日益下降,水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已经严重危害到人们的生活,这个问题已经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开始逐渐重视这个问题,针对于水环境的健康,如何有效地治理和管理水环境,各国开展了对于这方面的深入研究,并且针对不同的地域的水环境提出了不同的方法,编写了很多关于水环境指标的权威著作,对于水质指标测量的精确的方法和标准数据[8]。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zyyhj/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