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对精准扶贫的影响以灌云县为例

最近几年来,全国各地都开展了土地整治工作,保证了社会经济的稳步成长。毫无疑问,在致力于精准扶贫的土地整治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反思和改进。本文旨在以江苏省灌云县为例研究目前土地整治对精准扶贫的影响以及我国现状和对未来土地整治的展望。论文在深刻了解连云港灌云县各个土地整治项目的基本实施情况、实施成效以及对精准扶贫的作用的基础上,深入挖掘灌云县土地整治的特色模式,总结各个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项目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努力因地制宜的打造属于灌云县的特色土地整治开展模式,为其他地区的土地整治项目提供借鉴经验,助推精准扶贫。
目录
土地整治对精准扶贫的影响——以江苏省灌云县为例 1
Impact of Land Policy on Precision Poverty Reduction: 1
A Case Study of Guanyun County, Jiangsu Province 1
一、研究背景 2
(一)精准扶贫 2
(二)土地整治 3
二、研究的意义 3
三、灌云县土地整治现状分析 3
(一)灌云县区域概况 3
(二)灌云县土地整治实施情况 4
1.总体情况 4
2.给予贫困户等特殊群体特殊照顾 4
3.规范管理制度,确保土地整治质量 5
4.规范资金使用 5
四、灌云县的土地精准扶贫特点 6
(一)目标精准 6
(二)资金精准 6
(三)方法精准 6
五、灌云县土地整治对精准扶贫的影响成效分析 6
(一)土地整治使农民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生活保障水平,减少了贫困人口 7
(二)土地整治改善了农民居住条件,提高了农民生活幸福感 9
(三)土地整治有利于产业化经营,推动二三产业发展,促使农民致富脱贫 9
六、灌云县土地整治助推精准扶贫存在的不足 10
(一)部分土地整治项目缺乏后续产业发展举措 10
(二)土地整治增耕地难以形成规模经营 10
(三)部分农民拆迁安置意愿较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低 11
(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指标交易金额不足 11
七、灌云县土地整治助推精准扶贫的建议 11
(一)土地整治项目向经济薄弱地区倾斜,提高低收入农民的收益。 11
(二)开展“土地整治+X”的特色实践,打造灌云特色产业模式。 11
(三)挖掘农产品附加值,开拓农产品销售模式,增加农民收入。 12
(四)通过土地整治提高农村土地流转及规模经营水平。 12
(五)创新土地整治新增耕地指标使用方式,提高精准扶贫效果。 12
(六)创新完善投融资机制,丰富土地整治项目资金来源渠道选择。 12
(七)创新完善土地模式,丰富精准扶贫实际举措。 13
(1)打造时尚、创意农业 13
(2)产业+土地模式,建立农村共享性产业经济 13
(3) PPP+土地模式 13
(4)线上土地流转模式 13
致 谢 15
土地整治对精准扶贫的影响——以江苏省灌云县为例
引言
引言
《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 年)》制定了今后五年土地整治战略规划,确定了土地整治的指导原则、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我们必须以新的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土地整治,确保充分施展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要推进新农村建设,就必须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要推进新农村建设,就必须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大力加快农村土地的综合整治,为改善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和农村生活环境作出贡献,并推动了美丽宜居的农村建设进程。根据精确扶贫和精确扶贫的目标,我们将采取非常规的做法,尽我们所能与贫困作斗争,推动脱贫攻坚。土地整治改善了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优化了农村土地利用结构,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的效率和强度,显著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现代农业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满足准确扶贫的基本要求。然而,在实施土地整治的过程中,仍有一些地方值得我们反思和改进。以我国现有模式为基准,完善、发挥土地整治的最大作用,实现双重深度的精准扶贫。
一、研究背景
(一)精准扶贫
当下,我国小康社会脱贫使命进入倒计时阶段。同步共进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一起携手共进小康社会是“十三五”的目标。贫困问题不只是普通的经济问题和单纯的发展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临近,新时代下,我国扶贫攻坚已临近艰巨的时刻。[1]精准扶贫对于贫困农村而言,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农村自身经济社会基础薄弱,造成农村贫困人口多、分布广。贫困问题涉及的原因包括自然生态环境、交通、土地利用方式、制度、人口素质、资本等因素。土地是农民生产、生存、发展资本,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具有资源、资产、资本属性,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消除贫困 起着基础作用。[3]现如今,各地都在实践中摸索脱贫模式,脱贫的方式有易地搬迁安置、生态保护、教育、旅游、产业等。精准脱贫的目标任务是贫困人口全部销号、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摘帽。为缩小贫富差距、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我国有序开展扶贫工作。我国超过 7 亿多人口摆脱了贫困,扶贫开发工作成果显著。但我国仍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这成为消除贫困,达成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大目标的重要节点。由此以来,党中央及各级政府开始明确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湘西考察时提出的概念,改变了过去滞后的、粗放的、输血似的扶贫方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需要,体现了社会主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深刻的民主内涵。我国要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离不开贫困地区的转型和发展,离不开贫困群体生活水平的提高。连云港市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坚持“因户施策”原则。努力实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大精准。[2]确保所有积极的政策都能有效地为扶贫对象服务。针对不一样区域群众对政策理解、接受的水平不同,采取或整村推进、或分期实施等不一样的多种拆迁安置方式,最终达到将偏远、落后、贫困的村庄、村户,逐渐集中安置到集镇、城郊等地方。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zyyhj/33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