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方式对农户的经济影响及农户失地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研究目的调查不同征地方式对失地农户经济的影响以及农户失地意愿的影响因素,为经济发达地区征地政策提供政策性建议。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法。研究结果(1)在收入方式方面,土地征收使失地农户更多的选择进入企事业单位或个体经营来获得收入,股份合作制使失地农户更多的选择留在当地进行个体经营或从事服务业来获得经济收入;在收入来源方面,土地征收使失地农户更多的转向了工资收入或盈利性收入,股份合作制使失地农户转向了集体分红和经商所得;在失地前后经济收入变化方面,股份合作制较土地征收对农户对经济收入的增加较多。(2)年龄、文化程度、从事工作、对政府目前扶助失地农民的相关政策是否了解、对政府目前针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相关政策是否满意等因素对农户的征地意愿有着显著的影响。研究结论政府在征地时应多考虑更加符合农户意愿的股份合作制;应加大失地农户的社会保障政策、加强政府扶助失地农户的政策以及加大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建立相关的后续保障机制等。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一、征地方式对农户的经济影响及农户失地意愿的理论分析 2
(一)不同征地方式对农户的经济影响理论分析 2
(二)待开发地区农户失地意愿的理论分析 2
二、不同征地方式对农户的经济影响分析——以苏州市相城区为例 3
(一)研究概况 3
1.研究区概况 3
2.问卷调查设计 3
3.调查样本分布情况 3
4.调查样本结果 3
(二)不同征地方式对失地农户收入方式的影响 5
1.土地征收对失地农户收入方式的影响 5
2.股份合作制对失地农户收入方式的影响 5
3.对比不同征地方式对失地农户收入方式的影响 5
(三)不同征地方式对失地农户收入来源的影响 6
1.土地征收对失地农户收入来源的影响 6
2.股份合作制对失地农户收入来源的影响 6
3.对比不同征地方式对失地农户收入来源的影响 6
(四)不同征地方式对失地农户经济收入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影响 7
三、 待开发地区农户失地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以苏州市相城区为例 7
(一)研究概况 7
1.研究区概况 7
2.问卷调查设计 7
3.调查样本分布情况 7
4.调查样本结果 8
(二)模型构建及变量赋值 8
1.自变量 8
2.因变量 9
3.模型运行 9
4.结果分析 9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10
(一)主要结论 10
(二)政策建议 11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附录:调查问卷 13
征地方式对农户的经济影响及农户失地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引言
三农问题是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只有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真正满足广大农民的基本要求,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而土地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不仅具有作为自然资源土地承载的资源属性,也有作为生产建设用地供人进行经济生产的资产属性,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突出的作用。目前,许多经济发达地区的征地政策还不够完善,出现农民对征地政策不满等许多问题,导致失地农户权益受损的现象时有发生。通过调查可以发现经济发达地区农民土地流转意愿呈现出的一些新特点,以小见大,可以看到很多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的缩影,对于促进土地流转的实现、对其他城市的借鉴、加快城市化进程有积极的作用。
Sax认为征地行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公共利益的需求,对现有的土地进行征收或征用的一系列过程。征地行为在不同体制的国家都是普遍存在的[12]。黎广认为城镇化对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需求,基本上都是通过征收解决的,但是在土地征收这一过程中,因未能有效合理的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从而导致了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其中包括了大量的信访和群体事件[3]。徐美银认为目前我国除了使用土地征收以外,土地征用也可以实现城镇化的目的[4]。叶必丰认为征收与征用所存在的区别,在于土地的所有权是否发生转移,而土地所有权是否发生转移,对建设项目的可能影响在于确定性[11]。曾超群认为目前的征地过程中出现的最多的就是土地征收与土地征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民对于征地政策的需求也随之不断的发生着改变。由于土地具有一定的保障性,满足了农民最迫切最基本的温饱需求,农民虽然对于土地具有依赖性,但是仍希望通过从事一些非农产业的工作来提高自身经济收入[5]。同时,曾超群认为对于农民而言,不同的失地方式对失地农民的经济收入也有不同的影响,根据失地农民失地方式的不同,例如出让、入股、租赁、转包等方式,失地农民可以分别获得土地出让金、股份分红金、土地租金、土地转包金等不同的经济收入来源[6]。戴媛媛与何立胜认为农村土地的转用是目前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必然要求,目的是为了使土地作为生产必要的投入要素来满足城市第二、三产业不断增长的发展需求[7]。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农村土地逐渐的变成了城市用地和工业用地,由此产生了许多的失地农民[8]。土地是广大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生产资料,失地农民的后续生计问题也关乎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关系着中国的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911]。在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对农户征地意愿的尊重和农民土地产权权益的维护,将成为未来政府土地征收和征用行为中必须考量的重要前提[12]。征地补偿标准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失地农民的失地意愿。如果补偿标准太低,失地农民会认为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害,不愿意土地被征收[13]。经济发展较快区域的农民会要求更高的征地补偿价[14]。农民失去土地后的生产、生活要有基本的保障,对征地后生活水平的预期也会提高,对征地就不会有太多的抵触情绪[15]。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标准应该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成本的提高而不断提高,这样农民才有可能愿意被征地[16]。在保障政策中,养老、医疗、就业成为受访者最关心的保障内容[17]。经济收益只能反映福利的一个方面,获得更多选择自由的潜力也构成福利评价的一个方面[18]。其中,征地补偿满意度、征地后生活满意度与农民征地意愿成正相关,即对失地农民的补偿越合理,征地后生活越满意,他们愿意被征收的意愿越高,这与其他学者研究结论相符[1922]。从研究现状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征地制度还不够完善,农民权益受损严重,农民的土地权益受不到保障。而且我国的征地制度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无论是对于不同的失地方式的选择问题,还是不同的失地方式带来的不同的社会效应都有待于我们去进行调查和研究。同时,对于农户意愿的调查主要都针对着失地农民,通过调查影响失地农民意愿的种种因素,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征地意愿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对失地农民征地意愿影响最大的因素。而对于待开发地区农户的失地意愿的调查较少,目前我国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制定出满足待开发地区农户意愿的征地政策尤为重要,能够提高待开发地区农户的土地转出意愿,保证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有效供给,实现土地流转市场的供求平衡,使政府征地更加高效。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zyyhj/31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