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明天微电影(附件)
摘 要“日日重复同样的事,依循着与昨日无异的惯例。若能避开猛烈的欢乐,自然也不会有很大的悲伤来袭。”——太宰治《人间失格》。在当今社会,有这么一群人,如同机器一样的生活,日复一日重复着相同的生活,即使心怀激情、理想与抱负,渴望机遇的降临,期待生活的改变。但是当机会与机遇真正摆在其面前时,他们却畏惧不前,不敢越雷池一步。迎接曾经渴望的、理想的生活方式,似乎成了一种冒险。于是,更多的人选择了回归循环昨日的生活,把生活过成了无限循环的状态。面对这种心理状态,我们不禁思考究竟是生活放弃了你,还是你放弃了生活?本次选题旨在拟用微电影的视觉表现形式,来表达当下那些心怀理想却安于现状、怯于打破生活惯性而不敢用于面对挑战的人群的心理现状。微电影以《还有明天》为题,选用“还有”二字更多的是一种希望一种愿景,通过影片的主人公来引起观众的思考。
目 录
一、选题背景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选题意义 1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二、 创作思路与方法 3
(一) 灵感来源 3
(二) 故事梗概 3
(三) 影片主题 4
(四) 人物角色及解析 5
(五) 影片细节刻画 6
(六) 技术应用 8
三、 分镜头脚本 9
四、 微电影周边及衍生物设计 11
(一) 微电影名称字体设计 11
(二) 微电影海报设计 13
(三) 微电影影票设计 15
(四) 微电影装饰背景设计 17
(五) 微电影衍生物设计 19
五、 总结 20
参考文献 21
致谢 22
一、选题背景
(一)研究背景
“日日重复同样的事,依循着与昨日无异的惯例。若能避开猛烈的欢乐,自然也不会有很大的悲伤来袭。”——太宰治《人间失格》。在当今社会,有这么一群人,如同机器一样的生活,日复一日重复着相同的生活,即使心怀激情、理想与抱负,渴望机遇的降临,期待生活的改变。但是当机会与机遇真正摆在其面前时,他们却畏惧不前,不敢越雷池一步。迎接曾经渴望的、理想的生活方式,似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成了一种冒险。于是,更多的人选择了回归循环昨日的生活,把生活过成了无限循环的状态。面对这种心理状态,我们不禁思考:究竟是生活放弃了你,还是你放弃了生活?《还有明天》选用“还有”二字更多的是一种希望一种愿景,通过影片的主人公来引起观众的思考。
本次选题旨在拟用微电影的视觉表现形式,来表达当下那些心怀理想却安于现状、怯于打破生活惯性而不敢用于面对挑战的人群的心理现状。
(二)选题意义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视觉传播的媒介越来越丰富,微电影成了新的视觉表现形式,比起传统媒介,它更能给人带来直观的视觉冲击力,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来展开,直接将观众带入作品其中,满足观者的心理需求。不单从视觉的角度影响着观看,更能从听觉给人营造氛围。此次选题结合当前社会部分人群安于现状的心理状态,通过影像的视觉语言,借助影像表达的力量,潜入人们内心深处,揭示人们的内心,引起观者的共鸣,从而达到了解自我、反思自我的目的。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当今社会,伴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在随之改变。给人带来了革命性的视觉体验,视觉传达如今不单单依靠于平面设计,微电影反而更能给人们带来直观的视觉感受,传达更多的信息。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多媒体发展迅速, 在互联网应用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心理题材微电影是以探讨心理问题为内容,借助影像表达的力量,潜入内心深处、了解自我、反思自我,达到自我完善的目标。
国内心理题材电影有:《驴得水》、《你好,疯子!》、《求求你表扬我》、《跟踪孔令学》等等。其中2016年上映的电影《驴得水》,很多人说“绝不会再无看第二遍,”因为它指戳人心,剥开了人性最虚伪脆弱的一面,太多的人性的细节不忍细读,或许我们都不想真真切切的看清这世界。
国内心理题材电影大多由普通人的故事来展开,在普通人的故事下引发对现实的人性和心理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多样性,更多的是喜欢贴近现实生活来展开剧情,满足了大部分观众的心理需求。近年来国内心理题材电影热度越来越高,观众越来越喜欢耐人寻味的故事情节,这给国内电影带来了更多新的挑战与机遇。
2.国外研究现状
尼克布朗在《文本中的观众:〈关山飞度〉的修辞》一文中讨论了电影叙事的视点问题,观众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同时置身两地,一方面站在摄影机的视角体会剧中人物在他者眼中的形象;另一方面转移到被看的人物自身的角度,把自己想象成被看人物,揣摩人物内心感受。
国外心理题材微电影有:《肖申克的救赎》、《从心开始》、《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心灵捕手》等。其中2006年日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通过梳理松子颠沛流离的人生经历, 解析松子渴望被爱、渴望被需要的内心世界, 探究造成松子命运悲剧的原因, 并进一步反思社会、家庭环境对孩子内心成长的影响。
与国内电影不同,国外心理题材电影更加注重故事性锁定了小人物小命运,实现了情感共鸣,突出创意与视觉体验,契合观众的心理诉求,因而受到广泛关注。对人物心理的揭示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距离感,使观众对人物的行为产生心理认同。
二、创作思路与方法
(一)灵感来源
现代大多数人都沉浸在都市的快节奏生活中,往往忙碌多年下来自己却没有积累到任何东西,没有了青春时代的激情,也再没有为自己的梦想交出一个满意的答复,多数人说不清自己究竟喜欢什么,也始终不敢跳出舒适圈去尝试新鲜的事物,只是日复一日地复制着前一天的生活。当今微电影成为一种潮流,时长较短,且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手机观看,快速传播信息内容。因此我使用为微影作为表达方式;正值毕业季,正对于未来的生活工作有所展望,我也想借此为题材讲述一个故事,让人们通过影片反思自己的生活及心理状态。
(二)故事梗概
《还有明天》微电影讲述一位28岁的男文员,每天重复着同样的生活:早晨起床时间、工作,牙刷杯的摆放位置、连每天吃的饭、听的音乐都是一样的。久而久之,他也意识到这一点,想要有所改变。有一天在下班回家的路口,听到一支乐队正在唱自己喜欢的歌曲。而这时女主唱热情的把他拉进了乐队中,男主陶醉于自己喜欢的音乐中,彻底的释放了自己,狂欢过后女主唱留下了电话号码,并嘱咐其打给她。遂后平庸的生活中出现转机的男主一改往日的规律与习惯,但在拨出电话号码后由于过度紧张而挂掉了电话,与女主唱失去了最后的联系。影片最后,男主仍旧踏上了同一班公交车,耳机里仍旧还是播放着那首他最爱的:《怒放》。
目 录
一、选题背景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选题意义 1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二、 创作思路与方法 3
(一) 灵感来源 3
(二) 故事梗概 3
(三) 影片主题 4
(四) 人物角色及解析 5
(五) 影片细节刻画 6
(六) 技术应用 8
三、 分镜头脚本 9
四、 微电影周边及衍生物设计 11
(一) 微电影名称字体设计 11
(二) 微电影海报设计 13
(三) 微电影影票设计 15
(四) 微电影装饰背景设计 17
(五) 微电影衍生物设计 19
五、 总结 20
参考文献 21
致谢 22
一、选题背景
(一)研究背景
“日日重复同样的事,依循着与昨日无异的惯例。若能避开猛烈的欢乐,自然也不会有很大的悲伤来袭。”——太宰治《人间失格》。在当今社会,有这么一群人,如同机器一样的生活,日复一日重复着相同的生活,即使心怀激情、理想与抱负,渴望机遇的降临,期待生活的改变。但是当机会与机遇真正摆在其面前时,他们却畏惧不前,不敢越雷池一步。迎接曾经渴望的、理想的生活方式,似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成了一种冒险。于是,更多的人选择了回归循环昨日的生活,把生活过成了无限循环的状态。面对这种心理状态,我们不禁思考:究竟是生活放弃了你,还是你放弃了生活?《还有明天》选用“还有”二字更多的是一种希望一种愿景,通过影片的主人公来引起观众的思考。
本次选题旨在拟用微电影的视觉表现形式,来表达当下那些心怀理想却安于现状、怯于打破生活惯性而不敢用于面对挑战的人群的心理现状。
(二)选题意义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视觉传播的媒介越来越丰富,微电影成了新的视觉表现形式,比起传统媒介,它更能给人带来直观的视觉冲击力,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来展开,直接将观众带入作品其中,满足观者的心理需求。不单从视觉的角度影响着观看,更能从听觉给人营造氛围。此次选题结合当前社会部分人群安于现状的心理状态,通过影像的视觉语言,借助影像表达的力量,潜入人们内心深处,揭示人们的内心,引起观者的共鸣,从而达到了解自我、反思自我的目的。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当今社会,伴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在随之改变。给人带来了革命性的视觉体验,视觉传达如今不单单依靠于平面设计,微电影反而更能给人们带来直观的视觉感受,传达更多的信息。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多媒体发展迅速, 在互联网应用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心理题材微电影是以探讨心理问题为内容,借助影像表达的力量,潜入内心深处、了解自我、反思自我,达到自我完善的目标。
国内心理题材电影有:《驴得水》、《你好,疯子!》、《求求你表扬我》、《跟踪孔令学》等等。其中2016年上映的电影《驴得水》,很多人说“绝不会再无看第二遍,”因为它指戳人心,剥开了人性最虚伪脆弱的一面,太多的人性的细节不忍细读,或许我们都不想真真切切的看清这世界。
国内心理题材电影大多由普通人的故事来展开,在普通人的故事下引发对现实的人性和心理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多样性,更多的是喜欢贴近现实生活来展开剧情,满足了大部分观众的心理需求。近年来国内心理题材电影热度越来越高,观众越来越喜欢耐人寻味的故事情节,这给国内电影带来了更多新的挑战与机遇。
2.国外研究现状
尼克布朗在《文本中的观众:〈关山飞度〉的修辞》一文中讨论了电影叙事的视点问题,观众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同时置身两地,一方面站在摄影机的视角体会剧中人物在他者眼中的形象;另一方面转移到被看的人物自身的角度,把自己想象成被看人物,揣摩人物内心感受。
国外心理题材微电影有:《肖申克的救赎》、《从心开始》、《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心灵捕手》等。其中2006年日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通过梳理松子颠沛流离的人生经历, 解析松子渴望被爱、渴望被需要的内心世界, 探究造成松子命运悲剧的原因, 并进一步反思社会、家庭环境对孩子内心成长的影响。
与国内电影不同,国外心理题材电影更加注重故事性锁定了小人物小命运,实现了情感共鸣,突出创意与视觉体验,契合观众的心理诉求,因而受到广泛关注。对人物心理的揭示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距离感,使观众对人物的行为产生心理认同。
二、创作思路与方法
(一)灵感来源
现代大多数人都沉浸在都市的快节奏生活中,往往忙碌多年下来自己却没有积累到任何东西,没有了青春时代的激情,也再没有为自己的梦想交出一个满意的答复,多数人说不清自己究竟喜欢什么,也始终不敢跳出舒适圈去尝试新鲜的事物,只是日复一日地复制着前一天的生活。当今微电影成为一种潮流,时长较短,且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手机观看,快速传播信息内容。因此我使用为微影作为表达方式;正值毕业季,正对于未来的生活工作有所展望,我也想借此为题材讲述一个故事,让人们通过影片反思自己的生活及心理状态。
(二)故事梗概
《还有明天》微电影讲述一位28岁的男文员,每天重复着同样的生活:早晨起床时间、工作,牙刷杯的摆放位置、连每天吃的饭、听的音乐都是一样的。久而久之,他也意识到这一点,想要有所改变。有一天在下班回家的路口,听到一支乐队正在唱自己喜欢的歌曲。而这时女主唱热情的把他拉进了乐队中,男主陶醉于自己喜欢的音乐中,彻底的释放了自己,狂欢过后女主唱留下了电话号码,并嘱咐其打给她。遂后平庸的生活中出现转机的男主一改往日的规律与习惯,但在拨出电话号码后由于过度紧张而挂掉了电话,与女主唱失去了最后的联系。影片最后,男主仍旧踏上了同一班公交车,耳机里仍旧还是播放着那首他最爱的:《怒放》。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yssj/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