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横祭海节视觉形象设计(附件)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与审美水平的提高,我国对于传统文化也越来越重视,胶东渔文化历史悠长,文化底蕴深厚,田横祭海节作为中国传统渔文化的一部分,已经于2008年被列入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从小众的渔民祭祀活动发展成了全民参与的文化传播活动。相比于曾经祭海活动的自发性,如今在政府的组织规划下,田横祭海节的规模已经愈来愈盛大,所以现在需要一个视觉形象来全方位地展现田横祭海节,本设计通过对“田横祭海节”的特色文化要素的归纳与总结,将鱼、龙王等祭海元素重新整合,设计出符合“田横祭海节”特点的标志与插画,然后将标志和与插画应用到包装和宣传上面,打造品牌“焦点效应”,使更多的人了解田横祭海节和当地特色文化,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目 录
一、 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现状 1
(三) 研究目的及意义 3
二、 “田横祭海节”视觉形象设计调研 4
“田横祭海节”文化背景 4
“田横祭海节”祭祀内容 4
(三)目标受众的调研与分析 4
三、 “田横祭海节”视觉形象设计定位 6
核心设计理念 6
设计风格及创作元素 6
预期效果及呈现方式 6
四、方案的设计过程 7
(一)标志设计 7
(二)吉祥物设计 7
(三)标准字与标准色设计 8
(四)象征图形设计 8
(五)插画设计 9
五、方案的应用与实施 10
(一)环境氛围设计 10
(二)包装设计 10
(三)纪念品设计 11
(四)整体效果展示 12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一、前言
研究背景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田横镇是位于崂山北麓、黄海之滨的一个海滨小镇,因齐国贵族田横及其五百义士而得名。
“田横祭海节”是发源于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田横镇的地方传统民俗活动,具有五百多年的悠久历史传统,在明代以前祭祀对象为海神,自明太祖下令修建龙王庙后,尊龙王敖广为海神,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于是龙王成为了主要祭祀对象。这一历史悠久的节日已演变成为山东省内乃至于国内闻名的地方性民俗活动,不计其数的中外游客慕名前来游玩,全国范围内的文化、民俗、经济等方面的研究专家每年被其吸引而来。2008年,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田横祭海节”录入其中。
可是到目前为止,“田横祭海节”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视觉形象,仅有标志与吉祥物。
/ /
(二)研究现状
1.海洋文化理论研究方面
在海洋文化理论研究方面,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所长曲金良教授在他的书籍《海洋文化概论》中阐述:海洋文化,就是和海洋有关的文化;就是缘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来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海洋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及其产物。
渔文化与中国海洋文化息息相关,是中国海洋文化的一部分,而且胶东渔文化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青岛拥有绵长的海岸线,青岛本地渔业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特色的青岛渔文化,在广袤无垠的中华大地,渔文化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盛况。
2.田横祭海节视觉形象设计
从2004年开始,在田横镇政府组织下,开启了“田横祭海节”民俗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并且在天后宫举办了“田横祭海节”摄影大赛、香饽饽面塑大赛及民俗研讨等活动内容,增强了祭海民俗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标志的主色调为蓝色,将象形文字“人”和“鱼”以印章的形式表现出来,体现出“田横祭海节”历史悠久、人与海和谐共处的特点,但是现在看来,这个标志不够具有新意与设计感。
3.国内民俗活动视觉形象设计
在调研中还发现,国内其他地区的祭海仪式也都有视觉形象缺失这一问题,而且针对传统民俗节日的视觉形象设计也少之又少。
洞头妈祖平安节是浙江省洞头县人民举行的民俗及民间宗教仪式,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三是人们传说中的妈祖生辰。在洞头地区,妈祖信俗已经拥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洞头“妈祖祭典”于2011年6月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洞头妈祖平安节的视觉形象设计以红色为主色调,体现了节日的喜庆气氛,标志以妈祖形象为主体,表达了人们对妈祖的尊敬与爱戴。虽然有了标志与主色调,但是视觉形象还是不够完善。
还有在四川省双流县龙溪镇举行的黄龙溪火龙节,始于南宋,在元朝时兴盛起来,每年正月初二到正月十五是舞火龙的时间,尤其正月十五这一天火龙节达到了高潮,人们手舞足蹈,场面热闹非凡,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目前火龙节的视觉形象较为完整,拥有自己的标志、吉祥物、应用设计。
/ /
4.国外研究现状
世界各地有许多以海为生的渔民,古代的渔民对大海的了解少之又少,因此他们对大海有着极强的敬畏之情,于是他们把这份敬畏之情转化为祭海活动,例如在日本、越南等地区都有类似的祭海仪式。
在日本三重县鸟羽市的离岛、菅岛举办了祈祷渔业丰收和出海安全的海女祭典活动“白浜祭”,白浜只在每年七月十一日这一天对渔女捕鱼解禁,参赛的渔女们竞相捕捞一种被叫做“Maneki”的鲍鱼,首先捕捞成功的渔女将会任职这一年的渔女之长。捕捞上来的“Maneki鲍鱼”被送往白浜附近的白髭神社供奉给神灵。
在调研中发现“白浜祭”有较完整的视觉形象,标志是以节日名称进行的字体设计,样式更偏向于手写体,风格古朴,主色调是橘色、白色和蓝色,选取两条鱼来作为吉祥物的原型,而且“白浜祭”拥有自己的专属网站,进行节日的记录与宣传,国外的祭祀仪式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互动,而国内侧重于对神灵的祈祷。
/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民俗节日如今已经称为城市旅游业、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亮点,以传统文化为主的民俗节日也已经发展成品牌化竞争模式,对于品牌,视觉形象设计是首要的,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文化要素吸引游客,独特之处一定要在视觉形象设计中体现出来,因此民俗活动的视觉形象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田横祭海节”不仅是中华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承载的学术研究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价值非常重要。它的历史渊源、文化底蕴以及发展过程,对研究我国历史上人类在沿海地区的前进历程、生活环境和文化经济组成与发展过程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作用,是体现沿海地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具有极强的人类学、民俗学研究价值。“田横祭海节”视觉形象设计这个选题旨在为“田横祭海节”设计一个富有地方特色并且让人耳目一新的视觉形象,从而使田横祭海节可以给游客更加深刻的印象,更加为人所知,进而达到推动特色民俗文化传播与发展的作用。
目 录
一、 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现状 1
(三) 研究目的及意义 3
二、 “田横祭海节”视觉形象设计调研 4
“田横祭海节”文化背景 4
“田横祭海节”祭祀内容 4
(三)目标受众的调研与分析 4
三、 “田横祭海节”视觉形象设计定位 6
核心设计理念 6
设计风格及创作元素 6
预期效果及呈现方式 6
四、方案的设计过程 7
(一)标志设计 7
(二)吉祥物设计 7
(三)标准字与标准色设计 8
(四)象征图形设计 8
(五)插画设计 9
五、方案的应用与实施 10
(一)环境氛围设计 10
(二)包装设计 10
(三)纪念品设计 11
(四)整体效果展示 12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一、前言
研究背景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田横镇是位于崂山北麓、黄海之滨的一个海滨小镇,因齐国贵族田横及其五百义士而得名。
“田横祭海节”是发源于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田横镇的地方传统民俗活动,具有五百多年的悠久历史传统,在明代以前祭祀对象为海神,自明太祖下令修建龙王庙后,尊龙王敖广为海神,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于是龙王成为了主要祭祀对象。这一历史悠久的节日已演变成为山东省内乃至于国内闻名的地方性民俗活动,不计其数的中外游客慕名前来游玩,全国范围内的文化、民俗、经济等方面的研究专家每年被其吸引而来。2008年,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田横祭海节”录入其中。
可是到目前为止,“田横祭海节”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视觉形象,仅有标志与吉祥物。
/ /
(二)研究现状
1.海洋文化理论研究方面
在海洋文化理论研究方面,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所长曲金良教授在他的书籍《海洋文化概论》中阐述:海洋文化,就是和海洋有关的文化;就是缘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来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海洋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及其产物。
渔文化与中国海洋文化息息相关,是中国海洋文化的一部分,而且胶东渔文化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青岛拥有绵长的海岸线,青岛本地渔业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特色的青岛渔文化,在广袤无垠的中华大地,渔文化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盛况。
2.田横祭海节视觉形象设计
从2004年开始,在田横镇政府组织下,开启了“田横祭海节”民俗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并且在天后宫举办了“田横祭海节”摄影大赛、香饽饽面塑大赛及民俗研讨等活动内容,增强了祭海民俗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标志的主色调为蓝色,将象形文字“人”和“鱼”以印章的形式表现出来,体现出“田横祭海节”历史悠久、人与海和谐共处的特点,但是现在看来,这个标志不够具有新意与设计感。
3.国内民俗活动视觉形象设计
在调研中还发现,国内其他地区的祭海仪式也都有视觉形象缺失这一问题,而且针对传统民俗节日的视觉形象设计也少之又少。
洞头妈祖平安节是浙江省洞头县人民举行的民俗及民间宗教仪式,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三是人们传说中的妈祖生辰。在洞头地区,妈祖信俗已经拥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洞头“妈祖祭典”于2011年6月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洞头妈祖平安节的视觉形象设计以红色为主色调,体现了节日的喜庆气氛,标志以妈祖形象为主体,表达了人们对妈祖的尊敬与爱戴。虽然有了标志与主色调,但是视觉形象还是不够完善。
还有在四川省双流县龙溪镇举行的黄龙溪火龙节,始于南宋,在元朝时兴盛起来,每年正月初二到正月十五是舞火龙的时间,尤其正月十五这一天火龙节达到了高潮,人们手舞足蹈,场面热闹非凡,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目前火龙节的视觉形象较为完整,拥有自己的标志、吉祥物、应用设计。
/ /
4.国外研究现状
世界各地有许多以海为生的渔民,古代的渔民对大海的了解少之又少,因此他们对大海有着极强的敬畏之情,于是他们把这份敬畏之情转化为祭海活动,例如在日本、越南等地区都有类似的祭海仪式。
在日本三重县鸟羽市的离岛、菅岛举办了祈祷渔业丰收和出海安全的海女祭典活动“白浜祭”,白浜只在每年七月十一日这一天对渔女捕鱼解禁,参赛的渔女们竞相捕捞一种被叫做“Maneki”的鲍鱼,首先捕捞成功的渔女将会任职这一年的渔女之长。捕捞上来的“Maneki鲍鱼”被送往白浜附近的白髭神社供奉给神灵。
在调研中发现“白浜祭”有较完整的视觉形象,标志是以节日名称进行的字体设计,样式更偏向于手写体,风格古朴,主色调是橘色、白色和蓝色,选取两条鱼来作为吉祥物的原型,而且“白浜祭”拥有自己的专属网站,进行节日的记录与宣传,国外的祭祀仪式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互动,而国内侧重于对神灵的祈祷。
/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民俗节日如今已经称为城市旅游业、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亮点,以传统文化为主的民俗节日也已经发展成品牌化竞争模式,对于品牌,视觉形象设计是首要的,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文化要素吸引游客,独特之处一定要在视觉形象设计中体现出来,因此民俗活动的视觉形象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田横祭海节”不仅是中华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承载的学术研究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价值非常重要。它的历史渊源、文化底蕴以及发展过程,对研究我国历史上人类在沿海地区的前进历程、生活环境和文化经济组成与发展过程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作用,是体现沿海地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具有极强的人类学、民俗学研究价值。“田横祭海节”视觉形象设计这个选题旨在为“田横祭海节”设计一个富有地方特色并且让人耳目一新的视觉形象,从而使田横祭海节可以给游客更加深刻的印象,更加为人所知,进而达到推动特色民俗文化传播与发展的作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yssj/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