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花儿剧的表演形式研究
在我国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中,西部的花儿剧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征成为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戏剧样式。本论文综合学者们已有的观点以及自身独特的见解,对西北花儿剧的表演特色进行表述和探究。从花儿剧演唱形式的分类及演唱风格到花儿剧舞蹈的表现手法、与舞台表演的结合,以及花儿剧本语言特点进行了汇总。希望结合自身的看法能对西北花儿剧的表演形式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从而丰富中国传统戏剧在舞台表演方面的文字材料,并为广大音乐工作者从事西北花儿剧的各项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花儿剧”的演唱形式2
(一)“花儿剧”主要演唱形式分类2
(二)“花儿剧”演唱的风格特点 2
二、“花儿剧”的舞蹈表现3
(一)“花儿剧”的肢体表达3
(二)“花儿剧”舞蹈与舞台表演的结合4
三、“花儿剧”的剧本与语言形式5
结语6
致谢8
参考文献 9关于“花儿剧”的表演形式研究
引言
花儿剧产生于我国宁夏回族自治区。[1]之所以把它称为“花儿剧”是因为它的曲调来源于宁夏南部山区的回族民歌,它将歌曲、舞蹈、舞台表演综合到一起,是我国新产生的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的戏剧形式。
原生态是音乐的一种典型表述形式,它是我国各个少数名族地区最淳朴的,人民群众自由发挥出来的,毫无加工的一种展现地域风俗的音乐要素。来自民间的音乐要素是十分重要的,它代表了每个地域不同的特色,也是艺术家创造新的音乐形式的根本来源,是我国戏剧发展的强大资源后盾。他的风格、形式、细节、演唱、舞蹈、舞台表现都可能成为一部新型戏剧、音乐剧、舞台剧、歌舞剧的重要素材来源。花儿剧演唱部分的最根本来源是花儿,它要在这个根本上添加颜料,红色是演唱,蓝色是舞蹈,紫色是剧本题材,这样形成的一副完整的图画,便是原生态与花儿剧最直接的结合成果,是不能相分离的。花儿剧之所以越来越受欢迎是因为它是好的、美的,它经受住了人民和时间的考验,成为文艺界伸张的极快的一棵树苗。创作者将故事、舞蹈、舞台表现结合起来,突出表现这种典型的音乐特色,体现了新世纪融合、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展、创新的理念。
花儿剧诞生于1979年,最开始的花儿剧目只是简单的改编现有的花儿歌曲。到了20世纪80年代,经过广大人民群众和艺术家的传承与不断的发展、创新,花儿的演唱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并逐步发展成花儿剧,1985年艺术家们创作了花儿剧剧本《花海雪冤》,这部花儿剧凭借浓厚的民族韵味,荣获了许多戏剧界大奖。宁夏花儿是花儿剧产生的根本,它不仅把花儿推向一个更高更深的艺术层次,将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形式与舞台戏剧合二为一,而且为喜爱戏剧的人们以及表演者、编创者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的推陈出新发挥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作用。本文正基于这个目的,通过从花儿到花儿剧的演变、诞生过程的追溯,进一步表述和探索花儿剧表演中的歌唱、舞蹈、剧情等元素的艺术特色,以供参考。
一、“花儿剧”的演唱形式
(一)“花儿剧”主要演唱形式分类
“花儿剧”历经时间的洗礼,从传承到创新,演唱形式和风格正一步步的走向多元化。[2]花儿剧的演唱形式繁多,从一人到多人不等。比如最常见的是一个人单独演唱,叫“漫花儿”。这种演唱形式很随意,每个人在演唱时都可以根据对花儿剧本的理解加入自己的处理方式,特别是在细节处表达形式就趋于多样化,这样就形成了同一剧本不同版本的情况。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人演唱的花儿叫“对花儿”,这种形式的演唱看重双方的搭配,在细节处理上要更加细腻,配合上才能做到更加默契。第三种类似于合唱形式叫“合花儿”,由一个人领唱其他人合唱。领唱负责花儿的主调部分,合唱负责和声的配置有时也会演唱主调旋律。[3]“合花儿”虽然是地方戏曲艺术但在曲式编排上更趋向于现代的领唱与合唱的演唱形式了。这种偏大规模的演唱形式一般出现在比较正式的场合下,局域性强。最后一种叫做“联花儿”,与联唱的形式很像,将各式各样的曲调连起来演唱。[4]
如果再分的细致一点,那么就要从不同地区入手。比如在众多的花儿剧表演唱中,莲山花儿剧以“组唱”为主。组唱”大多分为两组,每组三到五人不等,双方面对站立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对唱。[5]“组唱”是十分有趣的,题材内容也不受区域限制。此外,“花儿剧”中比较特殊的一种演唱形式是表演者站在侧幕演唱。他们会遵照原生态花儿规定的模式,在幕前、幕间、幕后加入原汁原味的花儿曲调,由民间艺人亲自演唱。总之“花儿剧”的演唱形式是与时俱进的,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花儿剧”在保留自身的民族特色的同时能够借鉴和吸收国内外歌剧的多种演唱形式,使这种民族艺术得以传承和被外界接受。
(二)“花儿剧”演唱的风格特点
过去花儿剧没有固定的作者,往往是谁想到什么就唱什么。与其说编创不如说是跟随心声的自由发挥,他们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心里想着什么就唱出来。
现在风格对于花儿剧是极其重要的。[6]演唱的形式多样造就了“花儿剧”丰富多彩的演唱风格。而花儿独特的风格并不是每位表演者自由发挥的结果,而是经过时间的积淀与多次表演的经验而慢慢形成的固定程式。它由各族人民共同探索并被各族人民所接纳。
经过查阅多种资料,在这里我将“花儿剧”的演唱风格分为四类。第一种,尖音唱法,也叫做真音唱法。这是最能表现一位歌手本质音色的唱法,通常是女歌手使用较多,不擅长运用假音的歌手也会使用。歌手表现的音色实实在在,没有假音的加入使得这种唱法更容易驾驭的起曲调多变,速度偏快的花儿剧。第二种,苍音唱法,也叫做假音唱法。假音唱法一般是男歌手为了在曲调和音调上和女歌手保持一致而使用的演唱方法。后经过当地人民的改进和受地域风俗的影响逐步形成的固定唱法。其声音响亮,较有穿透力,且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为花儿剧的表现添加色彩。第三种,轻音唱法,或称为两担水唱法,演唱的时候真假音混合。在花儿剧的不断改革和创新下,轻音唱法逐步变成了主流。许多歌手在选择上会更加偏向于轻音唱法。用假声演唱高音,用真声演唱低音,有时会交叉使用,这样高音的时候声音响亮透彻,低音的时候舒缓圆润。更多时候,花儿剧表演者为了让作品更具风格会将其表现的十分夸张以增强两者的对比。[7]若是将这几种唱法结合起来,“花儿剧”就会变得更加耐人寻味。一般独唱部分由歌者单独用尖音唱法演唱,或者民间艺人在幕后演唱,这种风格对剧中人物的刻画会更加的准确细腻并且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演唱者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声音。[8]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花儿剧”的演唱形式2
(一)“花儿剧”主要演唱形式分类2
(二)“花儿剧”演唱的风格特点 2
二、“花儿剧”的舞蹈表现3
(一)“花儿剧”的肢体表达3
(二)“花儿剧”舞蹈与舞台表演的结合4
三、“花儿剧”的剧本与语言形式5
结语6
致谢8
参考文献 9关于“花儿剧”的表演形式研究
引言
花儿剧产生于我国宁夏回族自治区。[1]之所以把它称为“花儿剧”是因为它的曲调来源于宁夏南部山区的回族民歌,它将歌曲、舞蹈、舞台表演综合到一起,是我国新产生的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的戏剧形式。
原生态是音乐的一种典型表述形式,它是我国各个少数名族地区最淳朴的,人民群众自由发挥出来的,毫无加工的一种展现地域风俗的音乐要素。来自民间的音乐要素是十分重要的,它代表了每个地域不同的特色,也是艺术家创造新的音乐形式的根本来源,是我国戏剧发展的强大资源后盾。他的风格、形式、细节、演唱、舞蹈、舞台表现都可能成为一部新型戏剧、音乐剧、舞台剧、歌舞剧的重要素材来源。花儿剧演唱部分的最根本来源是花儿,它要在这个根本上添加颜料,红色是演唱,蓝色是舞蹈,紫色是剧本题材,这样形成的一副完整的图画,便是原生态与花儿剧最直接的结合成果,是不能相分离的。花儿剧之所以越来越受欢迎是因为它是好的、美的,它经受住了人民和时间的考验,成为文艺界伸张的极快的一棵树苗。创作者将故事、舞蹈、舞台表现结合起来,突出表现这种典型的音乐特色,体现了新世纪融合、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展、创新的理念。
花儿剧诞生于1979年,最开始的花儿剧目只是简单的改编现有的花儿歌曲。到了20世纪80年代,经过广大人民群众和艺术家的传承与不断的发展、创新,花儿的演唱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并逐步发展成花儿剧,1985年艺术家们创作了花儿剧剧本《花海雪冤》,这部花儿剧凭借浓厚的民族韵味,荣获了许多戏剧界大奖。宁夏花儿是花儿剧产生的根本,它不仅把花儿推向一个更高更深的艺术层次,将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形式与舞台戏剧合二为一,而且为喜爱戏剧的人们以及表演者、编创者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的推陈出新发挥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作用。本文正基于这个目的,通过从花儿到花儿剧的演变、诞生过程的追溯,进一步表述和探索花儿剧表演中的歌唱、舞蹈、剧情等元素的艺术特色,以供参考。
一、“花儿剧”的演唱形式
(一)“花儿剧”主要演唱形式分类
“花儿剧”历经时间的洗礼,从传承到创新,演唱形式和风格正一步步的走向多元化。[2]花儿剧的演唱形式繁多,从一人到多人不等。比如最常见的是一个人单独演唱,叫“漫花儿”。这种演唱形式很随意,每个人在演唱时都可以根据对花儿剧本的理解加入自己的处理方式,特别是在细节处表达形式就趋于多样化,这样就形成了同一剧本不同版本的情况。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人演唱的花儿叫“对花儿”,这种形式的演唱看重双方的搭配,在细节处理上要更加细腻,配合上才能做到更加默契。第三种类似于合唱形式叫“合花儿”,由一个人领唱其他人合唱。领唱负责花儿的主调部分,合唱负责和声的配置有时也会演唱主调旋律。[3]“合花儿”虽然是地方戏曲艺术但在曲式编排上更趋向于现代的领唱与合唱的演唱形式了。这种偏大规模的演唱形式一般出现在比较正式的场合下,局域性强。最后一种叫做“联花儿”,与联唱的形式很像,将各式各样的曲调连起来演唱。[4]
如果再分的细致一点,那么就要从不同地区入手。比如在众多的花儿剧表演唱中,莲山花儿剧以“组唱”为主。组唱”大多分为两组,每组三到五人不等,双方面对站立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对唱。[5]“组唱”是十分有趣的,题材内容也不受区域限制。此外,“花儿剧”中比较特殊的一种演唱形式是表演者站在侧幕演唱。他们会遵照原生态花儿规定的模式,在幕前、幕间、幕后加入原汁原味的花儿曲调,由民间艺人亲自演唱。总之“花儿剧”的演唱形式是与时俱进的,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花儿剧”在保留自身的民族特色的同时能够借鉴和吸收国内外歌剧的多种演唱形式,使这种民族艺术得以传承和被外界接受。
(二)“花儿剧”演唱的风格特点
过去花儿剧没有固定的作者,往往是谁想到什么就唱什么。与其说编创不如说是跟随心声的自由发挥,他们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心里想着什么就唱出来。
现在风格对于花儿剧是极其重要的。[6]演唱的形式多样造就了“花儿剧”丰富多彩的演唱风格。而花儿独特的风格并不是每位表演者自由发挥的结果,而是经过时间的积淀与多次表演的经验而慢慢形成的固定程式。它由各族人民共同探索并被各族人民所接纳。
经过查阅多种资料,在这里我将“花儿剧”的演唱风格分为四类。第一种,尖音唱法,也叫做真音唱法。这是最能表现一位歌手本质音色的唱法,通常是女歌手使用较多,不擅长运用假音的歌手也会使用。歌手表现的音色实实在在,没有假音的加入使得这种唱法更容易驾驭的起曲调多变,速度偏快的花儿剧。第二种,苍音唱法,也叫做假音唱法。假音唱法一般是男歌手为了在曲调和音调上和女歌手保持一致而使用的演唱方法。后经过当地人民的改进和受地域风俗的影响逐步形成的固定唱法。其声音响亮,较有穿透力,且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为花儿剧的表现添加色彩。第三种,轻音唱法,或称为两担水唱法,演唱的时候真假音混合。在花儿剧的不断改革和创新下,轻音唱法逐步变成了主流。许多歌手在选择上会更加偏向于轻音唱法。用假声演唱高音,用真声演唱低音,有时会交叉使用,这样高音的时候声音响亮透彻,低音的时候舒缓圆润。更多时候,花儿剧表演者为了让作品更具风格会将其表现的十分夸张以增强两者的对比。[7]若是将这几种唱法结合起来,“花儿剧”就会变得更加耐人寻味。一般独唱部分由歌者单独用尖音唱法演唱,或者民间艺人在幕后演唱,这种风格对剧中人物的刻画会更加的准确细腻并且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演唱者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声音。[8]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y/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