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菌班牙周病患者采用牛黄解毒片治疗的效果

随着科学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们更加重视生活质量.如何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也日渐成为了当下医务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牙周病是目前最好发的口腔疾病,它也是造成失牙的主要原因,且大多数因牙周病失牙的患者剩余颌骨量达不到修复的要求,因而无法得到较好的功能性恢复,这也给患者后续的生活质量带来了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hbsrm.com 
极大的困扰.同时,由于口腔的功能得不到正常的恢复,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以及患者的心理状态等都会出现一系列的继发疾病,这更加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控制牙周病.保存患牙,则成为了当下医务人员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目前,牙周病主要采取牙周基础治疗,但对于某些位置较为深入的牙石.菌斑等致病因子,单纯的洁治或刮治则难以完全去除.有鉴于此,本研究采取药物治疗与洁治术联合的办法进行牙周治疗,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新思路.1材料与方法1.1牙周病动物模型的建立选取健康wistar大鼠60只,体重(200+20)g,饲养1周后大鼠肌注0.8mL/kg速眠新,3-0黑色丝线结扎大鼠上颌双侧第2磨牙,继续饲养1周后,牙周炎动物模型即可建立成功.1.2实验方法将上述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分别为对照组.单纯洁治组和联合治疗组.对照组不予洁治,同时给予牛黄解毒片同型剂,单纯洁治组给予牙周洁治以及牛黄解毒片同型剂,联合治疗组同时给予牙周治疗和牛黄解毒片.观察并记录每组治疗结果.1.3评价标准分别评价牙周组织的肿胀程度.牙龈颜色.出血状况,并将其评分量化.得分标准如下:0分(无改善或加重),1分(轻度改善),2分(明显改善或痊愈).分别于治疗后第3.7天观察并记录.三项得分合计0~2分为无效,3~4分为改善,5~6分为有效.统计每组例数,结果采用Fisher精确检验.2结果治疗3天和7天后,与单纯治疗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3讨论3.1牙周病的发病机制发生牙周病的主要原因为牙周微生态系的平衡紊乱,其中致病菌成为优势茵,大量繁殖代谢,破坏牙周组织.微生态系统是由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宿主.微生物和微生态环境所构成的整体.这个整体是由不同层次.不同环节相互连接成的立体交叉网络,而这个立体交叉网络中各条链.各个点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是通过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基因传递实现的.牙周微生物群由超过700种细菌组成.该微生态的稳定只有在同一生物环境中的不同种群间达到生态平衡才能获得,往往是生物群落中生态活动的结果.早在1986年Theilade就提出了牙周病菌群失调学说[1].Marsh也于1994年提出生态菌斑假说:微生态环境中关键因素的改变将导致菌斑微生态失衡,从而有利于某些条件致病菌的竞争性生长,使易感部位发病[2].从微生态的角度可认为牙周病属于菌群失调疾病.3.2牙周菌斑生态系近年来,大量外国学者将研究的热点放在调节牙周微生态的平衡上,Haukioja等研究表明,改变牙周微生态系的平衡状态可以降低牙周炎症反应的程度.牙龈炎和牙周炎主要感染源为牙菌斑中的微生物,牙龈炎的病变局限于牙龈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内,当炎症扩散到深部牙周组织,会引起牙龈及牙周膜胶原纤维溶解破坏,以及牙槽骨的吸收.目前认为与牙周病相关的致病菌包括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具核梭杆菌.伴放线放线杆菌.福赛拟杆菌和螺旋体等.这些与牙周病相关的微生物主要为革兰阴性的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它们通过在牙周袋定植.存活和繁殖,入侵宿主组织,抑制或逃避宿主防御功能,并产生抗原成分.致病酶.毒素及代谢产物等破坏牙周组织[3].研究证明,乳酸杆菌能够抑制伴放线放线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等生长.Cappar-elli于最近报道了应用噬菌体调节菌群平衡后牙周病得到明显的改善.Machuca与Castillo-Ruiz等也报道了牙周病时牙周微生态系中各项指标的改变[4].3.3牛黄解毒片的作用牛解片处方由牛黄.雄黄.石膏.大黄.黄琴.桔梗.冰片和甘草八味药组成.有研究表明,大黄.雄黄对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4-7],牛黄解毒片对4种细菌(二氧化碳噬纤维菌.肺炎双球菌.产黑色素类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为100%[8-9].此外,抑制率为80%以上的细菌还有小韦荣氏菌.产黑色素厌氧杆菌.梭形杆菌.其他G-厌氧杆菌.丙酸杆菌.乙型溶血型链球菌.齿龈类杆菌等[10],这些皆为牙周病的主要致病菌.根据经典中医理论,牙周病属胃火型口病[11],牛黄与冰片均有较好的清热去火功效,因此也适用于牙周病的治疗.参考文献:[1]孟焕新.牙周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8-148.[2]丁正若,于文彬,苏明权,等.现代检验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027-1205.[3]周学东.实用口腔微生物学与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82-285.[4]WhiteRPJr,AmericanAssociationofOralandMaxillofa-cialSurgeonsHouseofDeletates.Progressreportonthirdmolarclinicaltrials[J].JOralMaxillofacSurg,2007,65(3):377-383.[5]吴学军,邹荣华,李永杰.HPLC法同时测牛黄解毒片中大黄素与大黄酚含量[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6):66-67.[6]封玉玲,苗加伟,李晶,等.牛黄解毒片的安全性评价[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7):3221-3225.[7]杨树东,王辉,王乐奇,等.9种清热解毒类中成药的铅.镉含量测定[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5):146-148.[8]吴军正,李元聪,胡开进,等.石辛牙痛口含片治疗胃火牙痛(智齿冠周炎)Ⅱ期临床试验[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9,25(6):865-871.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y/41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