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脉小檗叶片叶刺的变异样式及叶表皮位形态的研究
摘 要:显脉小檗(Berberis phanera)是小檗科小檗属的植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及园林观赏价值。目前国内外有关显脉小檗的研究极少,因此,本人对显脉小檗的叶形态特征进行测量分析并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显脉小檗不同植株在叶片长宽、长宽比、叶柄长、叶缘刺齿密度上差异均十分显著(P<0.01)。(2)光学显微镜下显脉小檗上细胞为多边形,下表皮细胞为多边形或不规则形,上表皮垂周壁式样均为平直-弓形,下表皮垂周壁式样为平直-弓形或浅波状。(3)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具有重要的分类学价值,可为显脉小檗的分类学研究提供有用的证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words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4
1.1材料 5
1.2方法 5
1.2.1 叶形态性状的测量分析 5
1.2.2 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的研究 5
2.实验结果 5
2.1叶形态和性状 5
2.2.叶形及叶大小 6
2.3.叶缘刺齿 6
2.4.叶表皮微形态特征 7
2.5.表皮细胞形状及垂周壁式样 7
2.6 .气孔器 8
7叶刺 8
2.8枝条 9
讨论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图版1 10
图版2 10
表1 6
表2 7
表3 7
表4 8
显脉小檗叶片、叶刺特征的变异样式及叶表皮微形态研究
引言
引言:小檗科(Berberidaceae)共17属,约有650种,大部分种类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及亚热带高山地区,呈间断分布或地区特有,中国有11属,约250种,小檗属(Berberis L.)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属,共约500种,主产北温带,主要分布于亚洲和南美洲地区,主产西部和西南部[1]。小檗属是一类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然而也是分类学上比较复杂的类群之一。由于绝大多数小檗属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类都是根据模式标本或仅仅几份标本的观察而建立的,难以反映物种特征的变异性及变异范围,因而对该属的分类学研究以及实际工作中的物种鉴定带来一定的困难[13]。研究表明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是受遗传因子所控制,比较稳定,在植物分类学、系统学上有重要的意义[48]。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Ahrendt[2]、Husain等[9]、Landrum[10]、Sodager等[11]、Adhikari等[12, 13]、张金谈等[14]、包士英[15]、胡启明[16]、应俊生[17]、李新华等[3, 18, 19]在形态学、细胞学、分子系统学、孢粉学等方面的工作为小檗属的系统学研究提供了有用的资料。
显脉小檗(Berberis phanera)为常绿灌木,产于云南、四川,可作为中药,富含小檗碱、小檗胺等多种生物碱,也可作为园林绿化植物,具有一定的园艺价值。目前关于显脉小檗的研究报道极少,对于显脉小檗还有很多潜在的价值等待我们去发现。但关于小檗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的研究报道极少,国内至今未见报道,印度学者Husain等曾利用扫描电镜比较了印度地区的B.lycium四个变种的叶表皮微形态,结果证实叶表皮微形态可以辅助物种鉴别[7]。
本次研究试图从叶片和叶刺变异样式及叶表皮微形态方面对显脉小檗展开研究,补充完善显脉小檗的形态学资料,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本研究的全部实验材料取自显脉小檗叶片标本。凭证标本存于大学植物标本室(NAU)。
1.2方法
1.2.1 叶形态性状的测量分析
在5个编号的5份显脉小檗标本上各取20片叶,共计100个,先肉眼观察显脉小檗的形状,再用游标卡尺测量叶片长宽、叶刺长短,并记录叶缘刺齿数和叶形。为确保叶形态特征数据资料的全面和有效,应按如下方法测量:每份标本共测20个叶片,尽量选取叶片簇生较多的一簇叶测量,若不足20个,再从另一簇叶中随机选取叶片进行测量。
利用Excel及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应用Kruskal Wallis检验分析有关性状的变异以及居群内个体间差异;用Spearman Correlation分析部分性状特征之间的相关性。
1.2.2 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的研究
取成熟叶片, 用沸水浸泡数分钟后,置于冷水浸泡数分钟,再将其移至20%的NaClO溶液中,待材料变白后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分别撕取上、下表皮,其上滴加1% 的番红溶液,酒精系列脱水,二甲苯透明,加拿大树胶封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照相。随机检查50个气孔器,记录其类型和大小。随机选取20个视野,观察并记录气孔数目,计算气孔密度(气孔密度为单位面积内的气孔数)。所用微形态特征描述术语参照Dilcher和Wilkinson[5, 20]。
2.实验结果
2.1叶形态和性状
形态性状测量及分析结果见图表2。
2.2叶形及叶大小
显脉小檗叶革质,长圆状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图版Ⅱ:1,2)
叶片长6.8~0.83 cm,平均长3.6778±1.3246 cm;叶片宽1.48~0.32 cm;平均宽0.9451±0.2495cm;叶片长宽比1.62~5.63,平均3.89±0.87;以上性状在个体间均差异显著((2=35.015, df=4, P<0.05; (2=22.11,df=4,P<0.05;(2=24.766,df=4,P<0.05)。同时,叶片长与叶片宽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r=0.469,P<0.01)。
表1:显脉小檗叶片长宽的大小
Table 1 The length and width of blade of Berberis phanera
2.3叶缘刺齿
显脉小檗左侧叶缘刺齿0~11个,平均5.25±2.37个,平均密度1.46±0.62个/cm;右侧叶缘刺齿0~10个,平均5.26±2.38个,平均密度1.47±0.62个/cm(叶缘刺齿相对密度=叶缘刺齿数/叶片长)。左右两侧叶缘刺齿密度均差异不显著((2=26.53,df=4,P<0.05;(2=25.93,df=4,P<0.05)。叶缘刺齿总数与叶片长宽的Spearman Correlation分析结果显示,叶缘刺齿总数与叶片长呈显著正相关(r=0.894,P<0.01)。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words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4
1.1材料 5
1.2方法 5
1.2.1 叶形态性状的测量分析 5
1.2.2 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的研究 5
2.实验结果 5
2.1叶形态和性状 5
2.2.叶形及叶大小 6
2.3.叶缘刺齿 6
2.4.叶表皮微形态特征 7
2.5.表皮细胞形状及垂周壁式样 7
2.6 .气孔器 8
7叶刺 8
2.8枝条 9
讨论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图版1 10
图版2 10
表1 6
表2 7
表3 7
表4 8
显脉小檗叶片、叶刺特征的变异样式及叶表皮微形态研究
引言
引言:小檗科(Berberidaceae)共17属,约有650种,大部分种类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及亚热带高山地区,呈间断分布或地区特有,中国有11属,约250种,小檗属(Berberis L.)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属,共约500种,主产北温带,主要分布于亚洲和南美洲地区,主产西部和西南部[1]。小檗属是一类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然而也是分类学上比较复杂的类群之一。由于绝大多数小檗属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类都是根据模式标本或仅仅几份标本的观察而建立的,难以反映物种特征的变异性及变异范围,因而对该属的分类学研究以及实际工作中的物种鉴定带来一定的困难[13]。研究表明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是受遗传因子所控制,比较稳定,在植物分类学、系统学上有重要的意义[48]。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Ahrendt[2]、Husain等[9]、Landrum[10]、Sodager等[11]、Adhikari等[12, 13]、张金谈等[14]、包士英[15]、胡启明[16]、应俊生[17]、李新华等[3, 18, 19]在形态学、细胞学、分子系统学、孢粉学等方面的工作为小檗属的系统学研究提供了有用的资料。
显脉小檗(Berberis phanera)为常绿灌木,产于云南、四川,可作为中药,富含小檗碱、小檗胺等多种生物碱,也可作为园林绿化植物,具有一定的园艺价值。目前关于显脉小檗的研究报道极少,对于显脉小檗还有很多潜在的价值等待我们去发现。但关于小檗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的研究报道极少,国内至今未见报道,印度学者Husain等曾利用扫描电镜比较了印度地区的B.lycium四个变种的叶表皮微形态,结果证实叶表皮微形态可以辅助物种鉴别[7]。
本次研究试图从叶片和叶刺变异样式及叶表皮微形态方面对显脉小檗展开研究,补充完善显脉小檗的形态学资料,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本研究的全部实验材料取自显脉小檗叶片标本。凭证标本存于大学植物标本室(NAU)。
1.2方法
1.2.1 叶形态性状的测量分析
在5个编号的5份显脉小檗标本上各取20片叶,共计100个,先肉眼观察显脉小檗的形状,再用游标卡尺测量叶片长宽、叶刺长短,并记录叶缘刺齿数和叶形。为确保叶形态特征数据资料的全面和有效,应按如下方法测量:每份标本共测20个叶片,尽量选取叶片簇生较多的一簇叶测量,若不足20个,再从另一簇叶中随机选取叶片进行测量。
利用Excel及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应用Kruskal Wallis检验分析有关性状的变异以及居群内个体间差异;用Spearman Correlation分析部分性状特征之间的相关性。
1.2.2 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的研究
取成熟叶片, 用沸水浸泡数分钟后,置于冷水浸泡数分钟,再将其移至20%的NaClO溶液中,待材料变白后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分别撕取上、下表皮,其上滴加1% 的番红溶液,酒精系列脱水,二甲苯透明,加拿大树胶封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照相。随机检查50个气孔器,记录其类型和大小。随机选取20个视野,观察并记录气孔数目,计算气孔密度(气孔密度为单位面积内的气孔数)。所用微形态特征描述术语参照Dilcher和Wilkinson[5, 20]。
2.实验结果
2.1叶形态和性状
形态性状测量及分析结果见图表2。
2.2叶形及叶大小
显脉小檗叶革质,长圆状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图版Ⅱ:1,2)
叶片长6.8~0.83 cm,平均长3.6778±1.3246 cm;叶片宽1.48~0.32 cm;平均宽0.9451±0.2495cm;叶片长宽比1.62~5.63,平均3.89±0.87;以上性状在个体间均差异显著((2=35.015, df=4, P<0.05; (2=22.11,df=4,P<0.05;(2=24.766,df=4,P<0.05)。同时,叶片长与叶片宽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r=0.469,P<0.01)。
表1:显脉小檗叶片长宽的大小
Table 1 The length and width of blade of Berberis phanera
2.3叶缘刺齿
显脉小檗左侧叶缘刺齿0~11个,平均5.25±2.37个,平均密度1.46±0.62个/cm;右侧叶缘刺齿0~10个,平均5.26±2.38个,平均密度1.47±0.62个/cm(叶缘刺齿相对密度=叶缘刺齿数/叶片长)。左右两侧叶缘刺齿密度均差异不显著((2=26.53,df=4,P<0.05;(2=25.93,df=4,P<0.05)。叶缘刺齿总数与叶片长宽的Spearman Correlation分析结果显示,叶缘刺齿总数与叶片长呈显著正相关(r=0.894,P<0.01)。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swgc/smkx/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