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脉小檗花序和花部性状的研究
:以2014年6月在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通过野外群居取样获得的显脉小檗的小花以主要实验材料,结合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小檗科显脉小檗花序和花的结构和特征。主要结果为:(1)来自5株显脉小檗上所取的25朵花中,各花花被片数目为12~14个,平均为13.48±0.77个,其中,来自5株植物的16朵花都具有14个花被片,占个体总数100%,占花总数的64%;此外,各花内部与雄蕊对生的6个带蜜腺的花被片有的全缘,有的先端缺裂。(2)5株显脉小檗标本的99个花柄中,各花柄的长度为9.60~30.48mm,平均为21.06±3.69mm。(3)自5株显脉小檗的50个子房纵切中,每个子房中含有胚珠的数量为3~4个,平均为3.34±0.48个。(4)对《中国植物志》小檗属中显脉小檗花的重要分类学性状进行了订正,同时为该种一直空缺的绘图补充了图片资料。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引言 2
1 研究地点的自然条件 3
2 研究方法 3
2.1 实验材料分离与分析 3
2.2 实验数据计算分析 4
3 结果与分析 4
3.1 花部组成特征 4
3.2 花被片数目 4
3.3 花被片大小 6
3.3.1 全部花被片的大小 6
3.3.2 具腺体的花被片大小 7
3.3.3 小苞片的大小 8
3.3.4 内萼片的大小 10
3.4 花柄的长度 11
3.5 胚珠数目 12
3.6 花部特征的变异系数 12
4 讨论 14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图版I 18
显脉小檗花序和花部性状的研究
引言
引言
小檗属(Berberis L.)是小檗科中一类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小檗属植物中含小檗碱(Berber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巴马汀(Palmatine)、小檗胺(Berbamine)等生物碱,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其根或根皮是防治多种多发病和常见病的重要中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药材,主治赤痢、吐血、痨伤、咽喉肿痛、腹泻、齿痛、跌打损伤、红肿等症[13]。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小檗属植物除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外,还具有较好食用和观赏价值,值得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47]。我国小檗属植物种类十分丰富,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和南部地区,东部地区亦有分布[89]。显脉小檗(B. phanera)是小檗科小檗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已出版的《中国植物志》(第29卷)收录了关于显脉小檗的花序和花的形态学特征的相关资料[9]。由于中国小檗属模式标本以及分类学文献十分分散,时间跨度长,且大部分资料较存在陈旧、不全的情况,难免出现相关资料覆盖不全面,与现有植物材料分类学性状不吻合的情况,给该属的分类学研究带来了诸多困难[910]。本实验以小檗属的显脉小檗的花序及花为研究对象,通以野外居群取样结合统计分析,并查阅原始文献的[11]方法,经过对显脉小檗花序和花的分析以及定量的研究,对《中国植物志》上关于显脉小檗的花序和花的重要分类学性状进行验证、订正以及补充,并为该种一直空缺的图绘补充了相应图片资料。
1 研究地点的自然条件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99°23′~100°32′,北纬26°34′~27°46′之间,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县境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地向云贵高原过渡的衔接地段,兼具横断山峡谷和滇西高原两单元的地貌特征,有山地、岔地(坝子)、河谷三类地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最高点为玉龙雪山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最低点为鸣音乡洪门村委会江边四村,海拔1 370米。县城海拔2 400米。气候属低纬度高原南亚季风气候,境内海拔高差大,从1300米的金沙江边到5596米的玉龙雪山,高差4296米,可分为高寒、低温、中凉和中温四种气候类型。大部分地区年内温度升降变化幅度小,而昼夜温差较大,干湿季分明,四季不明显,有温凉之更迭,无寒暑之巨变。年平均温度12.6℃,年平均降雨量800.6毫米,5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0%以上。
2 研究方法
2.1 实验材料分离与分析
取2014年6月,在云南省纳西族自治县,在5株显脉小檗上所采集的小花作为实验材料,为获得全面的花部组成特征资料,和具有代表性的长度数据,从各株显脉小檗的花中,分别随机地选择5个花序,再从每个个花序上随机地选择一朵健康完整的花(共计25朵),作为实验材料,热水泡开后,在体视显微镜下分离花被片,雄蕊,雌蕊,并按照由外向内的顺序在纸板上依次排开,并观察每个结构的特征,记录花被片,含蜜腺的花被片,雄蕊以及雌蕊的数目;用uEye对分离的花部材料进行拍照,用VImage测量花被片的长度和宽度,以及雄蕊的长度。从剩下的5株显脉小檗花的材料中各挑选10个(共计50个)没有花被片包被的裸露雌蕊,热水泡开后在体视显微镜下进行纵切,观察记录子房内胚珠的数目并采集图片资料。用显数游标卡尺测量所采集到的花期标本上所有完整的花柄的长度。从各株显脉小檗的花种随机地选择十朵健康完整的小花,在体视显微镜下进行解剖获得子房纵切材料,观察子房内胚珠的数目,并用uEye for Windows获得图片资料。
2.2 实验数据计算分析
利用Excel以及SPSS17.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算所得到的数据(具体包括花被片以及含蜜腺的花被片的数目与长宽,雄蕊的数目与长度)的平均值,极值,极差,标准差,应用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Kruskal Wallis Test)等方法分析有关性状特征的变异性以及个体之间的差异,用spearman correlation分析花被片的长和宽之间的相关性。变异系数的计算方法为:标准差/平均数。
3 结果与分析
3.1 花部组成特征
显脉小檗的花为黄色或金黄色,为两性花,5轮花被片包裹着6个雄蕊和1个雌蕊,雄蕊与六枚先端缺裂的花被片对生,这六枚花被片的基部各有2个蜜腺(图版I),一部分具腺体的花被片是全缘的,一部分具腺体的花被片先端缺裂。分析实验过程中得出的数据发现,显脉小檗的花被片在数目和大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变异性。
3.2 花被片数目
在来自5株显脉小檗上取样的25朵花种,花被片数目呈现出3个变异式样,分别为12~14,平均为13.48±0.77个。具有3个类型花被片数目的花在数量上差异不显著(c2=2.72,df=4,P=0.266)。其中,具有14个花被片的花数目最多,分别出现在5株植物的16朵花中,占个体总数的100%占花总数的64%。具有其它两种类型花被片数目的花都比较少,分别为4朵和5朵花(图1)。根据表1,在个体内,5株显脉小檗在花被片数目上差异不显著(P=0.406);在居群内,显脉小檗间在花被片数目上也无显著差异(c2=2.72,df=4,P=0.606)。
图1 显脉小檗3种类型花被片数目在25朵花中出现的数目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引言 2
1 研究地点的自然条件 3
2 研究方法 3
2.1 实验材料分离与分析 3
2.2 实验数据计算分析 4
3 结果与分析 4
3.1 花部组成特征 4
3.2 花被片数目 4
3.3 花被片大小 6
3.3.1 全部花被片的大小 6
3.3.2 具腺体的花被片大小 7
3.3.3 小苞片的大小 8
3.3.4 内萼片的大小 10
3.4 花柄的长度 11
3.5 胚珠数目 12
3.6 花部特征的变异系数 12
4 讨论 14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图版I 18
显脉小檗花序和花部性状的研究
引言
引言
小檗属(Berberis L.)是小檗科中一类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小檗属植物中含小檗碱(Berber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巴马汀(Palmatine)、小檗胺(Berbamine)等生物碱,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其根或根皮是防治多种多发病和常见病的重要中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药材,主治赤痢、吐血、痨伤、咽喉肿痛、腹泻、齿痛、跌打损伤、红肿等症[13]。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小檗属植物除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外,还具有较好食用和观赏价值,值得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47]。我国小檗属植物种类十分丰富,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和南部地区,东部地区亦有分布[89]。显脉小檗(B. phanera)是小檗科小檗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已出版的《中国植物志》(第29卷)收录了关于显脉小檗的花序和花的形态学特征的相关资料[9]。由于中国小檗属模式标本以及分类学文献十分分散,时间跨度长,且大部分资料较存在陈旧、不全的情况,难免出现相关资料覆盖不全面,与现有植物材料分类学性状不吻合的情况,给该属的分类学研究带来了诸多困难[910]。本实验以小檗属的显脉小檗的花序及花为研究对象,通以野外居群取样结合统计分析,并查阅原始文献的[11]方法,经过对显脉小檗花序和花的分析以及定量的研究,对《中国植物志》上关于显脉小檗的花序和花的重要分类学性状进行验证、订正以及补充,并为该种一直空缺的图绘补充了相应图片资料。
1 研究地点的自然条件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99°23′~100°32′,北纬26°34′~27°46′之间,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县境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地向云贵高原过渡的衔接地段,兼具横断山峡谷和滇西高原两单元的地貌特征,有山地、岔地(坝子)、河谷三类地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最高点为玉龙雪山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最低点为鸣音乡洪门村委会江边四村,海拔1 370米。县城海拔2 400米。气候属低纬度高原南亚季风气候,境内海拔高差大,从1300米的金沙江边到5596米的玉龙雪山,高差4296米,可分为高寒、低温、中凉和中温四种气候类型。大部分地区年内温度升降变化幅度小,而昼夜温差较大,干湿季分明,四季不明显,有温凉之更迭,无寒暑之巨变。年平均温度12.6℃,年平均降雨量800.6毫米,5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0%以上。
2 研究方法
2.1 实验材料分离与分析
取2014年6月,在云南省纳西族自治县,在5株显脉小檗上所采集的小花作为实验材料,为获得全面的花部组成特征资料,和具有代表性的长度数据,从各株显脉小檗的花中,分别随机地选择5个花序,再从每个个花序上随机地选择一朵健康完整的花(共计25朵),作为实验材料,热水泡开后,在体视显微镜下分离花被片,雄蕊,雌蕊,并按照由外向内的顺序在纸板上依次排开,并观察每个结构的特征,记录花被片,含蜜腺的花被片,雄蕊以及雌蕊的数目;用uEye对分离的花部材料进行拍照,用VImage测量花被片的长度和宽度,以及雄蕊的长度。从剩下的5株显脉小檗花的材料中各挑选10个(共计50个)没有花被片包被的裸露雌蕊,热水泡开后在体视显微镜下进行纵切,观察记录子房内胚珠的数目并采集图片资料。用显数游标卡尺测量所采集到的花期标本上所有完整的花柄的长度。从各株显脉小檗的花种随机地选择十朵健康完整的小花,在体视显微镜下进行解剖获得子房纵切材料,观察子房内胚珠的数目,并用uEye for Windows获得图片资料。
2.2 实验数据计算分析
利用Excel以及SPSS17.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算所得到的数据(具体包括花被片以及含蜜腺的花被片的数目与长宽,雄蕊的数目与长度)的平均值,极值,极差,标准差,应用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Kruskal Wallis Test)等方法分析有关性状特征的变异性以及个体之间的差异,用spearman correlation分析花被片的长和宽之间的相关性。变异系数的计算方法为:标准差/平均数。
3 结果与分析
3.1 花部组成特征
显脉小檗的花为黄色或金黄色,为两性花,5轮花被片包裹着6个雄蕊和1个雌蕊,雄蕊与六枚先端缺裂的花被片对生,这六枚花被片的基部各有2个蜜腺(图版I),一部分具腺体的花被片是全缘的,一部分具腺体的花被片先端缺裂。分析实验过程中得出的数据发现,显脉小檗的花被片在数目和大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变异性。
3.2 花被片数目
在来自5株显脉小檗上取样的25朵花种,花被片数目呈现出3个变异式样,分别为12~14,平均为13.48±0.77个。具有3个类型花被片数目的花在数量上差异不显著(c2=2.72,df=4,P=0.266)。其中,具有14个花被片的花数目最多,分别出现在5株植物的16朵花中,占个体总数的100%占花总数的64%。具有其它两种类型花被片数目的花都比较少,分别为4朵和5朵花(图1)。根据表1,在个体内,5株显脉小檗在花被片数目上差异不显著(P=0.406);在居群内,显脉小檗间在花被片数目上也无显著差异(c2=2.72,df=4,P=0.606)。
图1 显脉小檗3种类型花被片数目在25朵花中出现的数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swgc/smkx/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