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南朝陈郡谢氏的道教信仰

东晋南朝陈郡谢氏的道教信仰[20191216172600]
内容摘要:东晋南朝时期,由于政治需要、精神需求和自身疾病的需要,陈郡谢氏有着大量信奉道教的行为,如占卜解梦、归诚道教养生、祈祷求仙、与奉道世家交往和婚媾等。道教信仰对陈郡谢氏的家学门风和生活方式有比较深刻的影响。具体表现为,道教的神仙世界刺激了谢氏子弟的文学想象力以及吸收了原始宗教自然崇拜的道教对山水诗的影响。除此之外,道教信仰还引发了陈郡谢氏大量的“山泽之游”。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陈郡谢氏道教信仰自然崇拜山水诗
目 录
引言 1
一、东晋南朝陈郡谢氏发展概述 1
(一)东晋南朝陈郡谢氏的兴衰 1
(二)东晋南朝陈郡谢氏的家学门风及宗教信仰 2
二、东晋南朝陈郡谢氏的道教信仰 3
(一)信仰道教的具体表现 3
1.占卜解梦 4
2.归诚道教以养生 4
3.祈祷和求仙 5
4.与天师道世家交往和婚媾 6
(二)信仰道教的原因 7
1.东晋南朝道教贵族化及门阀士族的精神需求 7
2.陈郡谢氏的家族疾病及其对道教的需求 8
三、道教信仰对陈郡谢氏产生的影响 9
(一)丰富了陈郡谢氏的文学创作 10
(二)引发了陈郡谢氏的“山泽之游”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东晋南朝陈郡谢氏的道教信仰
引言
东晋南朝是一个既包含了时间概念也包含了地域概念的时空。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这一特殊时空中褪去了最初的反叛性,通过一系列改造,成为与佛教相抗衡的宗教。而此时的佛教和道教却出现了难得的调和色彩,以至于生活在这一时期的门阀士族大多既奉道又礼佛。由于各门阀士族奉道又礼佛的情况各有不同,无法做统一的研究,所以本文只取陈郡谢氏一例做个案研究。但由于篇幅以及前人研究的限制,本文只对陈郡谢氏的道教信仰做考察。
前人对陈郡谢氏所做的个案研究不在少数,大体分为以下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对陈郡谢氏做整体的兴衰研究,涉及到陈郡谢氏发展的各个方面,比如萧华荣先生的《华丽家族:两晋南朝陈郡谢氏传奇》一书是其代表,另有周昌梅的论文《后进﹒强盛﹒衰败——六朝陈郡谢氏家族的历史轨迹》。第二种则是重点研究陈郡谢氏的某个方面,比如其文化、政治仕途、宗教信仰等。研究其文化的著作有王永平先生的《六朝家族》。研究其政治仕途的代表作是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另有马晓坤的论文《东晋南朝陈郡谢氏政治行为探析》也略微对其政治仕途做出研究。而涉及宗教信仰比较完整的有蒋丽娟的《试论东晋南朝陈郡谢氏的宗教信仰》一文,但其中对道教信仰的研究远不如对佛教信仰的研究来的详细。另有一些简短的论文,如周昌梅的《陈郡谢氏的佛教信仰与文学》和聂葛明的《论东晋南朝时期陈郡谢氏的佛教信仰及影响》,丁红旗的《东晋南朝谢氏家族病史与道教信仰》、刘育霞的《道教对谢灵运及其诗文的影响》和吴冠文的《谢灵运奉道与信佛辩》,纵观这些论文,大多对其佛教信仰研究细致,对道教信仰的研究则比较分散,没有一个完整的研究。所以本文对陈郡谢氏的个案研究侧重于其道教信仰的整体考察,包括对道教信仰的具体史实的罗列以及分析道教信仰的具体原因和影响,略微介绍陈郡谢氏的兴衰发展与文化作为其道教信仰的背景。
一、东晋南朝陈郡谢氏发展概述
(一)东晋南朝陈郡谢氏的兴衰
东晋南朝时期作为一个特定的历史单元,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门阀政治,门阀政治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有其自身的发展过程,而陈郡谢氏作为门阀士族中的一员,也有其自身的发展阶段。其发展既与门阀士族总体的发展相辅相成,又带有自身的独特性。
谢氏家族在两晋南朝传承,历经10余代,一世谢缵默默无闻,二世谢衡则是一位“硕儒”,从第三世谢鲲开始有传于正史之中,其后历代史书均有记载。谢氏家族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上升期、全盛期以及衰落期。上升期对应东晋一朝,尤其以淝水之战为界限,淝水之战后达到全盛期,从刘宋末期至陈则是其衰落期。
魏晋之际玄学风尚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思潮,其后更是成为门阀士族的文化标志。谢氏家族三世谢鲲便紧随这一历史潮流,一改父辈的儒学风尚,渐入元康玄学,使得自己成为“中朝名士”,其后开创了谢氏的名士家风,自此,谢氏家族的地位开始上升。谢氏的四世、五世一共20人,除三人无考之外,7人有将军号,6人出任方镇,可知此时的谢氏以军功闻名。代表人物有谢尚、谢万、谢奕、谢安等。谢尚、谢奕、谢万都曾出仕为豫州刺史,豫州之任使谢氏开始拥有军事实力,自此谢氏凭借其政治权威、庄园经济、家学门风以及军事实力成为东晋时期门阀士族中的新出门户。而淝水之战则将谢氏的权力推至顶峰。
淝水之战主要将领皆为谢氏成员:谢安为征讨大都督,谢石为征讨都督,谢玄为前锋,而洛涧决战的主力则是谢琰所率领的八千精兵。淝水战后,作为新出门户的谢氏才真正跻身于一流士族,掌握东晋的军事命脉,实际操控国家政权,达到了谢氏家族的全盛时期。淝水之战一方面使得谢氏家族荣耀一时,但也因此使得谢氏与司马氏的矛盾渐渐暴露。会稽王司马道子与谢安共录尚书事一事,便可看出司马氏对谢氏的猜忌之心。后谢安不得不退避请求出镇广陵,随后不久病逝。谢安病逝不久,谢玄也病倒多次上书请求解除职务,一年后病逝。
晋宋交替之时,门阀政治也逐渐遭到破坏。刘宋时期门阀士族还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门阀士族高官显爵依旧,但是不再掌握军事实权。这一时期的谢氏大多被授予虚位,并无实权。此时的谢氏子弟多以文豪士人著称,比如谢灵运、谢朓等。而宋末至陈这一阶段则是谢氏的衰落时期,门阀士族的衰落伴随着庶族的兴起则是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陈郡谢氏也不例外,政治上的失势、经济上也不再有优势,唯独剩下家学门风的继续,已经无力维持其地位。
(二)东晋南朝陈郡谢氏的家学门风及宗教信仰
六朝时期的门阀士族大都顺应了当时的玄学风尚,但由于各自的特殊性又发展出了各自独具特色的家学门风。钱穆先生认为当时的门阀士族都遵循着一个共同的理想,一是要“具孝友之内行”,二是要“有经籍文史之修养”,两者合成当时之共同家教。而观谢氏子弟,更可印证钱穆先生的话。谢氏的家风可用“雅道相传”四字来概括,具体表现为向往山水风月的生活理想、“朝隐”的处世态度、率性风流的个性等。前文提及开创了这种名士家风的是三世谢鲲,谢鲲能与嵇康、阮籍等人合传,可见对其风流名士的肯定。而四世谢奕更被称为“方外司马”, 放荡不羁,早年便有名于士林。谢安更是这种名士家风的代表,世人称之为“风流宰相”。
东晋的士风不同于西晋时露骨的放纵,而把形式上的放纵转为内向的放纵,一种精神上的放纵。谢氏家族便很好的传承了这一士风。谢氏家风实质上是以庄老心态为底蕴,表面放诞不羁,纵情山水,肆意人生;但是谢氏家风还带了点儒家的礼法,这种礼法更多的表现为孝道,对长辈的尊敬,与兄友的团结,通过礼法来巩固团结整个家族。将率性风流与礼法相结合共同组成了谢氏的“雅道相传”,不管在什么时期谢氏子弟始终坚守着这种家风。
而谢氏子弟多具有良好的文学修养,琴、棋、书、画、诗、歌皆有。如谢尚“善音乐,博综众艺”;谢安“善行书”;谢混“少有美誉,善属文”;谢万“工言论,善属文”;谢朗“善言玄理,文义艳发”;谢综“有才艺,善隶书”;谢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谢庄“能属文,通论语”;谢超宗“好学,有文辞,盛得名誉”。而谢氏的山水文学则是谢氏家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使得魏晋诗歌从玄言诗转向山水诗,正所谓“老庄告退而山水方滋”。
东晋南朝时期佛道玄三者相互影响,形成了佛道兼容的社会风气,很多门阀士族既奉道又信佛,谢氏便是其中一例。谢氏对佛教的信仰多为人所关注,但对道教的信仰则少有提及。陈寅恪先生在《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中所提及的奉道世家并不包括谢氏,但与陈寅恪先生所认为的奉道世家相较,可知谢氏的确是有道教信仰的。
二、东晋南朝陈郡谢氏的道教信仰
(一)信仰道教的具体表现
纵观东晋时期的佛教与道教,佛教重思想信仰,而道教则偏向法术。信仰道教的皇族以及门阀士族更多的重视其实用功能。根据奉道世家的共同特点,信仰道教大致表现为占卜解梦、养生、祈祷求仙等。而纵观谢氏家族,这些方面都是存在的。下面就列举一下谢氏的道教信仰的具体表现。
1.占卜解梦
涉及到占卜的谢氏人物史料明确记载的有两位,分别是谢安和谢玄。据《洞仙传》载:
晋太傅谢安,时为吴兴太守,见黄白光以问昺(杜子恭),昺曰:“君先世有阴德于物,庆留后嗣,君当位极人臣。”
苻坚未至寿春,单骥将军谢玄领兵伐坚,问以胜负。昺曰:“我不可往,往必无功,彼不可来,来必覆败。是将军效命之秋也。”坚果散败。
谢安是谢氏一族的代表性人物,被誉为“风流宰相”,谢安的一生隐逸与仕宦结合,他出山之时已逾四十,出仕之后通过军功维持家族地位,至淝水之战谢氏权力达到顶峰。而谢安任吴兴太守时,谢氏家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流士族。谢安问杜子恭黄白光之事,可见谢安对占卜还是有几分相信的。杜子恭是当时一位很有名望的道士,其后世吴郡杜氏也被肯定为天师道世家。《晋书》卷一百《孙恩传》在叙述孙恩的事迹时提到其师从杜子恭,“恩叔父泰,字敬远,师事钱塘杜子恭。而子恭有秘术,尝就人借瓜刀,其主求之,子恭曰:‘当即相还尔。’继而其刀主行至嘉兴,有鱼跃入船中,破鱼得瓜刀。其为神效往往如此。子恭死,泰传其术。”杜子恭语谢安“君当位极人臣”,而其后谢安确实如杜子恭所言,位极人臣。预言最终的实现也使得谢安对道教的信任加深。
除谢安之外,谢玄在淝水之战时也曾问于杜子恭。淝水之战是一场至关重要的战争,谢玄问杜子恭战事之胜败,可能是为求心理安慰,但也可说明谢玄还是愿意去相信道教占卜之说的。
除了占卜以明吉凶,道教还有解梦之术。《晋书》卷七十九《谢安传》载:
闻当舆入西州门,自以本志不遂,深自慨失,因怅然谓所亲曰:“惜桓温在时,吾常惧不全,忽梦乘温舆行十六里,见一白鸡而止。乘温舆者,代其位也。十六里,止今十六年矣。白鸡主酉,今太岁在酉,吾病殆不起乎!”
谢安以白鸡入梦而联想到现实,对自己的梦做一番解释,可见其对道教解梦之术深信不已。
2.归诚道教以养生
谢玄除了问淝水之战的胜负之外,还对道教的医术颇为信奉。据《晋书》卷七十九《谢玄传》载:
玄即路,于道疾笃,上疏曰:“冀仰凭皇威,宇宙宁一,陛下致太平之化,庸臣以尘露报恩,然后从亡叔臣安退身东山,以道养寿。伏愿陛下垂天地之仁,拯将绝之气,时遣军司镇慰荒杂,听臣所乞,尽医药消息,归诚道门,冀神祇之佑。”
谢玄生病时上疏皇帝请求归家养病,其中明确说到要“归诚道门”,这里的道门便是道教。并且归诚道门的不止谢玄一人,谢安更是一个先例。通过道家的医术来拯救自己,并且祈求神祇的保佑,说明他对道教的信奉,把它当做最后的救命稻草,可见道教在他心中的地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lsx/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