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熟果政策”对古巴的影响
试析“熟果政策”对古巴的影响[20191216172542]
内容摘要:“熟果政策”是19世纪20年代起美国对古巴的一项外交政策,该政策的实行在经济上导致了古巴经济结构单一,民族工业发展进程缓慢,进出口贸易受到限制。在政治上,古巴的独立运动进程受到美国的干扰与阻碍;20世纪50年代古巴革命后,受美国政府的强势压迫,古巴毅然地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在军事上,美西战争结束后,古巴并未拥有独立地位,美国对古巴实行军事占领与军事干涉,以新殖民主义形式盘踞于古巴岛。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美国古巴熟果政策OntheInfluenceof?theRipeFruitPolicy?towardsCuba
Key Words: America; Cuba; The Ripe Fruit Policy目 录
引言 1
一、“熟果政策”对古巴的经济影响 1
(一)农业的单一性发展 1
(二)民族工业发展进程缓慢 2
(三)进出口贸易受到限制 4
二、“熟果政策”对古巴的政治影响 5
(一)延缓独立运动的进程 5
(二)影响古巴制度的选择 7
三、“熟果政策”对古巴的军事影响 8
(一)美国对古巴的军事占领 8
(二)美国对古巴的军事干涉 9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3
试析“熟果政策”对古巴的影响
引言
古巴岛位于加勒比海湾的西北部,其面积不大,但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及经济价值,尤其是对于与古巴地理上相近的美国而言,古巴被美国视为打开拉丁美洲的南窗口。19世纪20年代,美国国务卿约翰·亚当斯提出了一项针对古巴的外交政策,名为“熟果政策”。美国将古巴视为“待熟的果子”,古巴一旦脱离了西班牙的统治之后,自然地会导向美国,成为美利坚合众国的一部分,美国只要等待最佳时机,摘取“果实”。“熟果政策”从19世纪20年代起实施,其影响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古巴获得真正的主权与独立之后。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中,“熟果政策”代表了美国与古巴关系发展的基本倾向以及美国对古巴的基本态度——在美国统治者眼中,古巴是美国的“后院”,古巴融入美国疆土是必然趋势。兼并古巴对美国而言不仅实践了“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这一外交理念,同时也是美国走出美洲、向世界进军的重要里程碑,具有重大意义。而对于古巴,美国“熟果政策”的实施却是另一种方式的殖民统治,它对古巴的经济结构、进出口贸易、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独立运动的进程、政治制度的选择以及古巴军事领域的被动等诸多方面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熟果政策”对古巴的影响有助于分析古巴的历史进程以及美国对古巴的渗透,对于了解当今美古关系有重大意义。
一、“熟果政策”对古巴的经济影响
美国通过扩大投资和贸易以增强对古巴的控制与影响,利用经济手段对古巴进行经济渗透,从而控制古巴的经济命脉,古巴的农业、工商业以及进出口贸易发展缓慢,经济上严重依赖美国。
(一)农业的单一性发展
“熟果政策”导致古巴农业的单一性发展,主要体现在古巴成为以糖为主的单一经济作物地区。
在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畜牧业是古巴国内最早发展的行业,同时烟草业的发展也受到重视。19世纪前,古巴的烟草业产量在国内各行业中遥遥领先,且其国外市场广阔,远销欧洲与北美。在畜牧业与烟草业的繁荣发展之下,蔗糖业发展势头有所压制。出于美国各州本身对糖的大量需求,美国的经济渗透逐渐进入古巴的糖业。美国极力利用古巴的糖业为本国牟取利益。一方面,为保护美国南部种植园经济中的烟草业,美国对古巴的烟草发展实行了限制措施,不断的增加古巴烟草业的出口税,打击古巴烟草的出口。另一方面,美国大量需求蔗糖,采取措施鼓励糖业的发展,并且控制古巴的蔗糖业。
古巴原糖的生产接受美国直接投资。1860年,约有1.85亿美元投资于制糖业,糖厂数目达1400家,产量达到45万吨左右——相当于世界糖产量的1/4。1909年古巴的糖产量的34%是由美国资本的糖厂生产的。在美国的经济支持下,古巴种植园主们逐渐放弃烟草与咖啡豆的种植,而转向种植甘蔗的道路上,因而蔗糖产量迅速增长,压过了古巴原本兴盛的烟草业、咖啡业,蔗糖业逐渐成为古巴的经济基础。1815年古巴的蔗糖产量只有4.2万吨,1827年,甘蔗种植园已增加到510个,19世纪60年代增到50万吨,到19世纪末已超过100万吨。然而到了19世纪前期,古巴的蔗糖业迅速发展,至19世纪末成为国内一枝独秀的产业,在种植园经济中独领风骚。随着烟草业、咖啡业的逐渐衰落,蔗糖业凭借技术等优势一跃成为古巴经济的基础。
古巴的工商业、进出口贸易等行业的发展均以蔗糖业为基础,众多领域围绕着单一的糖业而运作。相比之下,古巴烟草业、咖啡业受到重大打击,它们在古巴经济结构中比重不断下降,走向没落。古巴以蔗糖为单一经济作物的经济结构逐渐形成。
甘蔗的大量种植,直接导致了其产量的急剧增加。数据显示,古巴糖的出口量从1790年的15423吨增加到1805年的35238吨。到1840年,古巴糖的出口量已达到161248吨,跃居当时世界产量国首位。出口量的不断增长,使得古巴获得了“世界糖罐”的称号。尽管古巴拥有了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世界糖罐”这个称号的产生同样反映出古巴经济发展中的严重问题。正是由于美国对古巴的“熟果政策”,古巴形成了以蔗糖业为经济基础的单一经济结构,最终导致古巴经济发展畸形化,大大地制约了古巴未来的现代化进程。
(二)民族工业发展进程缓慢
美国不断向古巴输出资本,直接投资于甘蔗种植业,美国糖业托拉斯的建立直接干涉古巴的农业生产,致使古巴农业部门与工业部门在行政管理方面分离,即新型的工业制糖业逐渐从原始的蔗糖种植业中分离出来,种植园阶层逐渐没落,新兴工业企业家队伍开始壮大。
古巴制糖业带动了周围其他的工业发展。在典型的制糖中心地带中,甘蔗的运输、电力的需求、钢铁的制造不仅仅为制糖工业服务,同时也为铁路与交通运输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与基础;为附近的居民提供发电,为旅客提供服务,便利居民生活;为公园、道路等公共建设事业做出相应的贡献,如制造公园坐凳、马路井口盖等。另外,制糖工业也操控了百姓的日常生活所需的工商业项目,诸如百货店、旅馆、房屋和临时永久居住的棚屋、理发店、肉铺、药房兼杂货店、有时甚至包括赌场和妓院。
尽管制糖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古巴其他行业的兴起,但就整体的工业发展水平而言,古巴的工业发展仍受到限制,进程十分缓慢。
首先,自19世纪中后期始,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世界各地贸易日益频繁。而古巴单一的蔗糖业的发展,导致了古巴民族工业在全世界范围内丧失竞争力。依靠薄弱而单一的农业部分的支撑,工业发展缺乏强大的物质条件;同时受到生产技术的限制,古巴工业未能形成蔚然之势。除了古巴工业自身缺乏竞争力之外,品种繁多的美国商品充斥着古巴市场,同样也给古巴本土工业产品重大的打击——美国向古巴出售大量的面粉、酒品、鞋帽、木材、家具等工业制品。在国内外商品剧烈的反差与对比之下,古巴自身的民族企业受益甚微,纷纷宣告破产,走向倒闭。
其次,古巴国内的土地、矿产资源为美国所控制,而本国对其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低。美国在“熟果政策”的指导方针下,又对古巴的制宪会议强加了一道有利于美国利益的闸门——“普拉特修正案”。“修正案”规定:美国有权在古巴购买为建立“煤站”或“航站”所需要的土地;未经美国政府同意,古巴政府不得与任何外国订立有损古巴主权的条约,不能以任何方式把领土让给任何外国政府,不得举借外债;承认美国在占领期间所获得的一切特权,并且允许美国“为维护古巴的独立以及为保护生命、财产和个人的自由而进行干涉”等。美国由此掠夺了古巴肥沃的土地,垄断了古巴的矿产业,因而获得了经营古巴工业诸多领域的特权。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不仅控制了古巴的制糖业,其资本渗入范围已经涉及古巴的商业、铁路、银行业、造船业、矿山等诸多领域。
古巴的民族工业面临着资金不足、技术短缺、资源利用率低、市场匮乏等问题。尽管美国对古巴工业投入大量资金,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支撑古巴的制糖业一枝独秀般地发展,究其根本,是利用古巴制糖业为美国经济服务,这一措施迎合了“熟果政策”的理念。由于“熟果政策”的束缚,古巴民族工业总体发展水平低下、进程缓慢。
(三)进出口贸易受到限制
美国对古巴的经济政策使得古巴经济结构畸形,单一的蔗糖业发展以及民族工业的脆弱性导致了古巴外贸出口的单一性,进口同样也受到极大的限制。总体而言,古巴的贸易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对美国的依赖性。
1828年左右,古巴进口额的39%来自美国,而西班牙仅占26%。到1860年,美国占古巴出口额的62%,英国占22%,西班牙仅占3%。 尽管古巴仍受宗主国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但贸易方面已明显呈现出依赖于美国的倾向。到了20世纪,古巴对美国的进口贸易依赖程度越来越高。M·温克勒在《美国资本在拉丁美洲的投资》中列出了1913年和1927年拉丁美洲从美国的进口占进口总额的比重表格,数据显示,1913年古巴从美国进口占进口总额的53.7%,1927年增加至61.8%。
古巴的出口贸易对象经历了由欧洲逐渐转向美国的过程,对外出口对美国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19世纪后半期,古巴出口糖的重心由欧洲转向了美国。1870年,古巴向欧洲(不包括西班牙本土的市场)出口糖约26万吨,占其全部出口总量的37%。1880年,古巴向欧洲出口量下降到5万吨,占出口总量的8.54%;1890年,古巴向欧洲出口只有4.702吨,只占古巴糖全部出口量的0.72%。古巴对欧洲出口糖的比例逐年下降,到了19世纪末,古巴几乎不再向欧洲出口糖。古巴糖向欧洲出口比重越来越少,而向美国的出口量逐渐增加,美国成为了古巴最主要的出口对象。其重要原因是在19世纪的最后几十年里,欧洲的甜菜糖的生产出现了大繁荣景象。数据显示,1860年欧洲生产了35.2万吨甜菜糖,占世界全部糖产量的20%。而到1890年,甜菜糖产量上升到370万吨,占世界食糖总产量的59%,欧洲大陆由纯进口糖的大陆一跃而成出口糖的大陆。甜菜糖的繁荣发展,给古巴对欧洲的出口以沉重的打击。除了美国,古巴找不到其他的市场,这就意味着古巴的对外出口贸易被迫单一性地指向美国。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古巴对美国出口蔗糖的数量就已占美国消费量的60%之多,并且数据不断上升。到1893年美国同古巴的贸易额达一亿美元,占美国同拉丁美洲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占古巴每年对外贸易的70%,大大超过同宗主国西班牙的贸易额。
就这样,美国通过对古巴的贸易扩张、经济渗透达到控制古巴经济命脉的目的,在经济上逐渐地削弱西班牙宗主国对古巴经济的控制力度,因而美国与古巴之间的贸易带有殖民地性质,古巴被迫服从于美国的经济政策,接受美国的资本输入与经济掠夺。在整个19世纪甚至于20世纪初,古巴的经济在单一的蔗糖业繁荣的情况下畸形地持续地发展,但是这样的经济结构最终带来的是古巴经济发展对美国的过度依赖以及自身的脆弱性。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席卷全球时,古巴也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蔗糖业在现代化进程以及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已经不再是获得超高额利润的源泉,古巴作为“世界糖王”的地位也受到严重威胁。此时,美国资本的流向早已偏离了古巴的制糖业,偏向利润更高的领域。没有了美国这个经济支柱,古巴的经济发展必然遭受严重的打击与损失。而这一切,都是源于美国对古巴“熟果政策”的推行。
内容摘要:“熟果政策”是19世纪20年代起美国对古巴的一项外交政策,该政策的实行在经济上导致了古巴经济结构单一,民族工业发展进程缓慢,进出口贸易受到限制。在政治上,古巴的独立运动进程受到美国的干扰与阻碍;20世纪50年代古巴革命后,受美国政府的强势压迫,古巴毅然地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在军事上,美西战争结束后,古巴并未拥有独立地位,美国对古巴实行军事占领与军事干涉,以新殖民主义形式盘踞于古巴岛。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美国古巴熟果政策OntheInfluenceof?theRipeFruitPolicy?towardsCuba
Key Words: America; Cuba; The Ripe Fruit Policy目 录
引言 1
一、“熟果政策”对古巴的经济影响 1
(一)农业的单一性发展 1
(二)民族工业发展进程缓慢 2
(三)进出口贸易受到限制 4
二、“熟果政策”对古巴的政治影响 5
(一)延缓独立运动的进程 5
(二)影响古巴制度的选择 7
三、“熟果政策”对古巴的军事影响 8
(一)美国对古巴的军事占领 8
(二)美国对古巴的军事干涉 9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3
试析“熟果政策”对古巴的影响
引言
古巴岛位于加勒比海湾的西北部,其面积不大,但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及经济价值,尤其是对于与古巴地理上相近的美国而言,古巴被美国视为打开拉丁美洲的南窗口。19世纪20年代,美国国务卿约翰·亚当斯提出了一项针对古巴的外交政策,名为“熟果政策”。美国将古巴视为“待熟的果子”,古巴一旦脱离了西班牙的统治之后,自然地会导向美国,成为美利坚合众国的一部分,美国只要等待最佳时机,摘取“果实”。“熟果政策”从19世纪20年代起实施,其影响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古巴获得真正的主权与独立之后。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中,“熟果政策”代表了美国与古巴关系发展的基本倾向以及美国对古巴的基本态度——在美国统治者眼中,古巴是美国的“后院”,古巴融入美国疆土是必然趋势。兼并古巴对美国而言不仅实践了“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这一外交理念,同时也是美国走出美洲、向世界进军的重要里程碑,具有重大意义。而对于古巴,美国“熟果政策”的实施却是另一种方式的殖民统治,它对古巴的经济结构、进出口贸易、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独立运动的进程、政治制度的选择以及古巴军事领域的被动等诸多方面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熟果政策”对古巴的影响有助于分析古巴的历史进程以及美国对古巴的渗透,对于了解当今美古关系有重大意义。
一、“熟果政策”对古巴的经济影响
美国通过扩大投资和贸易以增强对古巴的控制与影响,利用经济手段对古巴进行经济渗透,从而控制古巴的经济命脉,古巴的农业、工商业以及进出口贸易发展缓慢,经济上严重依赖美国。
(一)农业的单一性发展
“熟果政策”导致古巴农业的单一性发展,主要体现在古巴成为以糖为主的单一经济作物地区。
在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畜牧业是古巴国内最早发展的行业,同时烟草业的发展也受到重视。19世纪前,古巴的烟草业产量在国内各行业中遥遥领先,且其国外市场广阔,远销欧洲与北美。在畜牧业与烟草业的繁荣发展之下,蔗糖业发展势头有所压制。出于美国各州本身对糖的大量需求,美国的经济渗透逐渐进入古巴的糖业。美国极力利用古巴的糖业为本国牟取利益。一方面,为保护美国南部种植园经济中的烟草业,美国对古巴的烟草发展实行了限制措施,不断的增加古巴烟草业的出口税,打击古巴烟草的出口。另一方面,美国大量需求蔗糖,采取措施鼓励糖业的发展,并且控制古巴的蔗糖业。
古巴原糖的生产接受美国直接投资。1860年,约有1.85亿美元投资于制糖业,糖厂数目达1400家,产量达到45万吨左右——相当于世界糖产量的1/4。1909年古巴的糖产量的34%是由美国资本的糖厂生产的。在美国的经济支持下,古巴种植园主们逐渐放弃烟草与咖啡豆的种植,而转向种植甘蔗的道路上,因而蔗糖产量迅速增长,压过了古巴原本兴盛的烟草业、咖啡业,蔗糖业逐渐成为古巴的经济基础。1815年古巴的蔗糖产量只有4.2万吨,1827年,甘蔗种植园已增加到510个,19世纪60年代增到50万吨,到19世纪末已超过100万吨。然而到了19世纪前期,古巴的蔗糖业迅速发展,至19世纪末成为国内一枝独秀的产业,在种植园经济中独领风骚。随着烟草业、咖啡业的逐渐衰落,蔗糖业凭借技术等优势一跃成为古巴经济的基础。
古巴的工商业、进出口贸易等行业的发展均以蔗糖业为基础,众多领域围绕着单一的糖业而运作。相比之下,古巴烟草业、咖啡业受到重大打击,它们在古巴经济结构中比重不断下降,走向没落。古巴以蔗糖为单一经济作物的经济结构逐渐形成。
甘蔗的大量种植,直接导致了其产量的急剧增加。数据显示,古巴糖的出口量从1790年的15423吨增加到1805年的35238吨。到1840年,古巴糖的出口量已达到161248吨,跃居当时世界产量国首位。出口量的不断增长,使得古巴获得了“世界糖罐”的称号。尽管古巴拥有了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世界糖罐”这个称号的产生同样反映出古巴经济发展中的严重问题。正是由于美国对古巴的“熟果政策”,古巴形成了以蔗糖业为经济基础的单一经济结构,最终导致古巴经济发展畸形化,大大地制约了古巴未来的现代化进程。
(二)民族工业发展进程缓慢
美国不断向古巴输出资本,直接投资于甘蔗种植业,美国糖业托拉斯的建立直接干涉古巴的农业生产,致使古巴农业部门与工业部门在行政管理方面分离,即新型的工业制糖业逐渐从原始的蔗糖种植业中分离出来,种植园阶层逐渐没落,新兴工业企业家队伍开始壮大。
古巴制糖业带动了周围其他的工业发展。在典型的制糖中心地带中,甘蔗的运输、电力的需求、钢铁的制造不仅仅为制糖工业服务,同时也为铁路与交通运输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与基础;为附近的居民提供发电,为旅客提供服务,便利居民生活;为公园、道路等公共建设事业做出相应的贡献,如制造公园坐凳、马路井口盖等。另外,制糖工业也操控了百姓的日常生活所需的工商业项目,诸如百货店、旅馆、房屋和临时永久居住的棚屋、理发店、肉铺、药房兼杂货店、有时甚至包括赌场和妓院。
尽管制糖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古巴其他行业的兴起,但就整体的工业发展水平而言,古巴的工业发展仍受到限制,进程十分缓慢。
首先,自19世纪中后期始,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世界各地贸易日益频繁。而古巴单一的蔗糖业的发展,导致了古巴民族工业在全世界范围内丧失竞争力。依靠薄弱而单一的农业部分的支撑,工业发展缺乏强大的物质条件;同时受到生产技术的限制,古巴工业未能形成蔚然之势。除了古巴工业自身缺乏竞争力之外,品种繁多的美国商品充斥着古巴市场,同样也给古巴本土工业产品重大的打击——美国向古巴出售大量的面粉、酒品、鞋帽、木材、家具等工业制品。在国内外商品剧烈的反差与对比之下,古巴自身的民族企业受益甚微,纷纷宣告破产,走向倒闭。
其次,古巴国内的土地、矿产资源为美国所控制,而本国对其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低。美国在“熟果政策”的指导方针下,又对古巴的制宪会议强加了一道有利于美国利益的闸门——“普拉特修正案”。“修正案”规定:美国有权在古巴购买为建立“煤站”或“航站”所需要的土地;未经美国政府同意,古巴政府不得与任何外国订立有损古巴主权的条约,不能以任何方式把领土让给任何外国政府,不得举借外债;承认美国在占领期间所获得的一切特权,并且允许美国“为维护古巴的独立以及为保护生命、财产和个人的自由而进行干涉”等。美国由此掠夺了古巴肥沃的土地,垄断了古巴的矿产业,因而获得了经营古巴工业诸多领域的特权。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不仅控制了古巴的制糖业,其资本渗入范围已经涉及古巴的商业、铁路、银行业、造船业、矿山等诸多领域。
古巴的民族工业面临着资金不足、技术短缺、资源利用率低、市场匮乏等问题。尽管美国对古巴工业投入大量资金,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支撑古巴的制糖业一枝独秀般地发展,究其根本,是利用古巴制糖业为美国经济服务,这一措施迎合了“熟果政策”的理念。由于“熟果政策”的束缚,古巴民族工业总体发展水平低下、进程缓慢。
(三)进出口贸易受到限制
美国对古巴的经济政策使得古巴经济结构畸形,单一的蔗糖业发展以及民族工业的脆弱性导致了古巴外贸出口的单一性,进口同样也受到极大的限制。总体而言,古巴的贸易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对美国的依赖性。
1828年左右,古巴进口额的39%来自美国,而西班牙仅占26%。到1860年,美国占古巴出口额的62%,英国占22%,西班牙仅占3%。 尽管古巴仍受宗主国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但贸易方面已明显呈现出依赖于美国的倾向。到了20世纪,古巴对美国的进口贸易依赖程度越来越高。M·温克勒在《美国资本在拉丁美洲的投资》中列出了1913年和1927年拉丁美洲从美国的进口占进口总额的比重表格,数据显示,1913年古巴从美国进口占进口总额的53.7%,1927年增加至61.8%。
古巴的出口贸易对象经历了由欧洲逐渐转向美国的过程,对外出口对美国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19世纪后半期,古巴出口糖的重心由欧洲转向了美国。1870年,古巴向欧洲(不包括西班牙本土的市场)出口糖约26万吨,占其全部出口总量的37%。1880年,古巴向欧洲出口量下降到5万吨,占出口总量的8.54%;1890年,古巴向欧洲出口只有4.702吨,只占古巴糖全部出口量的0.72%。古巴对欧洲出口糖的比例逐年下降,到了19世纪末,古巴几乎不再向欧洲出口糖。古巴糖向欧洲出口比重越来越少,而向美国的出口量逐渐增加,美国成为了古巴最主要的出口对象。其重要原因是在19世纪的最后几十年里,欧洲的甜菜糖的生产出现了大繁荣景象。数据显示,1860年欧洲生产了35.2万吨甜菜糖,占世界全部糖产量的20%。而到1890年,甜菜糖产量上升到370万吨,占世界食糖总产量的59%,欧洲大陆由纯进口糖的大陆一跃而成出口糖的大陆。甜菜糖的繁荣发展,给古巴对欧洲的出口以沉重的打击。除了美国,古巴找不到其他的市场,这就意味着古巴的对外出口贸易被迫单一性地指向美国。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古巴对美国出口蔗糖的数量就已占美国消费量的60%之多,并且数据不断上升。到1893年美国同古巴的贸易额达一亿美元,占美国同拉丁美洲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占古巴每年对外贸易的70%,大大超过同宗主国西班牙的贸易额。
就这样,美国通过对古巴的贸易扩张、经济渗透达到控制古巴经济命脉的目的,在经济上逐渐地削弱西班牙宗主国对古巴经济的控制力度,因而美国与古巴之间的贸易带有殖民地性质,古巴被迫服从于美国的经济政策,接受美国的资本输入与经济掠夺。在整个19世纪甚至于20世纪初,古巴的经济在单一的蔗糖业繁荣的情况下畸形地持续地发展,但是这样的经济结构最终带来的是古巴经济发展对美国的过度依赖以及自身的脆弱性。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席卷全球时,古巴也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蔗糖业在现代化进程以及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已经不再是获得超高额利润的源泉,古巴作为“世界糖王”的地位也受到严重威胁。此时,美国资本的流向早已偏离了古巴的制糖业,偏向利润更高的领域。没有了美国这个经济支柱,古巴的经济发展必然遭受严重的打击与损失。而这一切,都是源于美国对古巴“熟果政策”的推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lsx/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