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欧盟与塞浦路斯问题的关系
论欧盟与塞浦路斯问题的关系[20191216172555]
内容摘要:战略地位独特的塞浦路斯历来都是列强争夺中东的聚焦之地,独立之后因希腊族与土耳其族之间的矛盾而陷入动荡。20世纪80年代欧盟出于地缘、经济、政治的考虑,以及受到土耳其因素的影响,开始介入塞浦路斯问题的解决。针对塞浦路斯问题,欧盟在其入欧前和入欧后制定了两种不同的政策。通过分析欧盟对塞浦路斯问题政策的变化,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试图找出两者存在的关联,这对进一步考量欧盟未来在实现塞浦路斯统一上扮演的角色具有重要意义。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欧盟塞浦路斯问题政策和谈
目 录
引言 1
一、塞浦路斯问题概述 1
二、 影响欧盟对塞浦路斯问题政策的因素 3
(一)地缘关联 3
(二)经济考量 4
(三)政治动因 5
(四)土耳其因素 5
三、欧盟针对塞浦路斯问题的政策 6
(一) 入欧前的政策 6
(二)入欧后的政策 9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论欧盟与塞浦路斯问题的关系
引言
塞浦路斯位于地中海东部,毗邻欧亚非三大洲,与土耳其隔海相望,被视为通向中东的金钥匙和苏伊士运河的门户,战略地位重要,历来就是兵家争夺、列强角逐之地。塞岛由信仰希腊东正教的希腊族人和信仰伊斯兰教的土耳其族人组成,希腊族居民比重更大。近代以来,民族、宗教、习俗等存在差异的两族在建立国家政权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骚乱和武装冲突不断。自20世纪60年代独立后,塞浦路斯更是陷入动荡。此外受到来自英国、希腊、土耳其等国的干涉,塞浦路斯问题愈益复杂,最终处于分裂状态。
中东地区一直以来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塞浦路斯问题更是至今都未解决的一大难题。中东地区与欧盟利益息息相关,塞浦路斯问题是欧盟实现中东地区稳定的重要一环。因此欧盟致力于中东地区冲突的解决,多年来一直在为塞浦路斯的统一而努力。本文拟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探讨欧盟与塞浦路斯问题的关系,这有助于我们审视欧盟解决国际冲突问题的机制和作用以及塞浦路斯的未来走向。
一、塞浦路斯问题概述
所谓塞浦路斯问题,其实质就是塞浦路斯希腊族人和土耳其族人之间关于宗教、政权、社会地位等各方面的纷争与矛盾。
塞浦路斯的最早居民既非希腊族人,也非土耳其族人,而是古塞浦路斯或称土著塞浦路斯人。他们可能是来自叙利亚—巴勒斯坦沿海地区或安纳托利亚地区的雅利安人。公元前16世纪至11世纪,古希腊人逐渐大规模迁往塞浦路斯。奥斯曼土耳其人于1570年占领塞浦路斯,并于1571年留下数千名土耳其人作为殖民者定居塞浦路斯。自此塞浦路斯便形成了信仰东正教的希腊族人和信仰伊斯兰教的土耳其族人两个民族主体。19世纪初,欧洲各地相继爆发反对奥斯曼帝国专制统治的起义,1821年的希腊民族起义对塞浦路斯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免革命之火波及塞浦路斯,奥斯曼帝国于1822年对希俄斯岛上的希腊族人进行了大屠杀。这次大屠杀在希腊族人心里埋下了对奥斯曼帝国和土耳其族人仇恨的种子,成为塞浦路斯民族冲突的历史根源,更是成为希腊族人要求回归主体民族,把塞浦路斯和希腊合并的重要因素。
与此同时,奥斯曼帝国的衰落为英国向中东地区扩张提供了机会。1878年奥斯曼帝国在俄土战争中战败,被迫接受俄国提出的《圣斯蒂法诺条约》。出于对塞浦路斯战略地位的垂涎,英国以“保护”奥斯曼帝国为由,迫使奥斯曼帝国同意将塞浦路斯岛由英国占领和管理,从奥斯曼帝国手中获得对该岛的租让权。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奥斯曼帝国加入同盟国与协约国对抗,英国由此正式吞并塞浦路斯,终止塞浦路斯与奥斯曼帝国的宗主关系。1923年土耳其与协约国签订《洛桑条约》,其中第20条规定“土耳其兹承认1914年11月5日英国政府宣布兼并塞浦路斯”,这就标志着英国占领塞浦路斯的合法化。1925年3月英国又把它变成直辖殖民地。至此英国把塞浦路斯合法地收入自己囊中。20世纪20年代末,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塞岛出现人民生活困苦、民主自由受限等问题,于1931年爆发了反对英国当局殖民统治的起义。相对于希腊族的激进,土耳其族人对英国的统治异议较少,倾向于维持现状。塞岛形成希腊族、土耳其族与殖民当局鼎足而立的局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族的武装冲突不断升级。20世纪50年代,塞浦路斯的希腊族人格力瓦斯更是建立了“埃欧卡”( 希腊语,意为“全塞浦路斯战斗者组织”),主张用暴力方式争取民族解放。面对日益严峻的局势,英国当局开始对塞岛采取“分而治之”政策,制造两族之间的矛盾,以期达到长期统治的目的。1955年8月29日,英国邀请希腊和土耳其举行三国伦敦会议,讨论塞浦路斯问题。英国提出了一部“塞浦路斯新宪法”,建议成立一个由英、希、土三国组成的常设监督委员会,共同监督塞浦路斯自治政府。成立监督委员会,完全否定了塞浦路斯人民的自决权,因而引发了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迫于压力,希腊代表要求依据新宪法成立的自治政府必须向塞浦路斯人的自决过渡,从而实现真正的独立自主。但是这一要求被英土拒绝。因为立场分歧,会议陷入僵局,最后以失败告终。土耳其的介入,不仅引起希腊的不满,而且使问题更加复杂,同时也是导致塞岛问题长期不能解决的主要因素。
伦敦会议后,塞浦路斯局势进一步恶化。英国开始试图以武力迫使希腊族人屈服,宣布“埃欧卡” 组织非法,并且挑拨两族关系,试图用土耳其族来制衡希腊族。土耳其族人建立了与希腊族“埃欧卡”组织相抗衡的“火山”,来保护土耳其族人免受希腊族人的攻击。英国原本一箭双雕的如意算盘,却又因土耳其和希腊两国的介入使得塞岛的矛盾更加激化。经过不断调解和谈判,希腊、土耳其和塞浦路斯希腊族、土耳其族于1959年2月签订了《苏黎世—伦敦协定》,决定成立塞浦路斯共和国。1960年英国、希腊、土耳其和塞浦路斯两族代表共同签署了《保证条约》,条约规定英、希、土三国维护塞浦路斯的独立、领土完整和安全。同时塞、希、土三国签订《同盟条约》,规定希土两国有权在塞岛驻军。各方虽然都对条约表现出了满意的态度,但它的实质是通过牺牲塞岛两族人民的利益,实现英国、希腊、土耳其三国在塞浦路斯的利益平衡。这为后来两族人民的进一步冲突和外来干涉埋下了伏笔。
塞浦路斯共和国建立后,希、土两族的冲突频繁发生。1963年11月总统马卡里奥斯提出修改宪法,遭到土族坚决反对。12月的“赫姆斯事件”更是引发大规模武装冲突。此后,土耳其族部长和议员相继退出联合政府,自立门户。为和平解决塞浦路斯问题,国际社会和联合国不断进行斡旋,两族于1968年—1974年之间多次进行和谈,然而都以失败告终。1974年希腊军政府发动了代号为“赫米斯”的军事政变,借机推动塞浦路斯和希腊的合并。政变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土耳其政府更是根据《保证条约》,对塞浦路斯进行干涉,于7月20日凌晨实施“和平行动”计划,3.5万名土耳其军队长期驻扎在塞浦路斯北部拒不撤出。土耳其的行动使得希腊族和土耳其族从此在地域上彻底成为两个民族。同年8月在联合国和英、美的斡旋下,土耳其宣布停火,双方达成战俘遣返和人口交换等协议。自此希腊族人聚居南方,控制全国62%的领土,土耳其族人聚居北方,拥有38%的领土。两族还在南北两区间设立中立区即绿线区,由联合国部队守卫。1975年土族在北方宣布成立“土族邦”,正式形成了南北分裂的局面。1993年11月登克塔什宣布成立“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公开与南方由希腊族控制的塞浦路斯共和国对抗。
二、影响欧盟对塞浦路斯问题政策的因素
在塞浦路斯问题产生之初,欧共体成员国并不愿在这个问题上采取任何积极的行动。有些国家强调这是塞岛土希两族的内部矛盾,只需希腊和英国的干涉,还有些国家指出土耳其才是这个问题的核心,如果欧共体强加干涉,会影响其与土耳其的关系发展。此外,有些国家认为塞浦路斯问题暂时不会对地中海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构成挑战,过分干预只会适得其反,使其与相关国家的关系陷入紧张。因此在1974年前后欧共体也只是支持联合国在塞浦路斯问题上通过的相关决议,并没有针对塞岛问题单独制定政策。然而后来塞浦路斯问题的日趋严峻已远远超出欧共体所有成员国的预期,塞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威胁到了欧共体的发展,因此它开始调整其对塞浦路斯问题的政策,选择主动出击。影响欧共体制定对塞浦路斯政策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缘关联
地理环境是制约欧盟对塞浦路斯政策的重要原因。位于欧洲侧翼的塞浦路斯一直被西方国家视为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18世纪中后期欧洲产生了欧洲中心论思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针对欧洲东部地区距离远近的近东、中东和远东等词汇。中东地区历来是矛盾交汇之地,二战后该地区已发生数次战争,可以说它是欧洲乃至全世界动荡不安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地缘上来看,中东地区是欧洲的近邻,传统上被认为是被海洋隔开后的欧洲,甚至被称为“后院”。尤其是欧洲南部的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更是与中东地区的地中海沿岸紧密相连。塞浦路斯毗邻欧亚非三洲,扼地中海海上交通要道,是控制中东的门户,而近年来随着欧盟不断东扩,中东地区已成为欧洲的大周边地区。二战后塞浦路斯因国内民族冲突陷入困境,各方在解决塞岛问题上效果不佳,使该地缺乏一个可以平衡各方势力的外来力量。如果长期以往,冲突战乱将会持续升级,由此而引发的持续动荡将对整个地区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同时,欧共体在地中海东部地区有它自己的利益价值。1972年欧共体出台地中海政策,希望能与地中海共建一个和平稳定的地区,借此来维护欧洲安全,为其自身政治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安全的周边环境。塞浦路斯在欧共体地中海战略中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对于保证其政策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塞浦路斯问题的不断升级给地中海地区造成了很大的隐患,严重损害了欧盟的利益。因此塞浦路斯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保证欧盟在中东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从塞浦路斯方面来看,基于对“母国”希腊的追随,塞岛希腊族人民自然也希望可以加入欧共体,从而保障自己的安全,实现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塞浦路斯发展同欧共体的关系,必然会赢得这些利益和更有利的国际地位。
(二)经济考量
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的摧残,欧洲遭受破坏的程度前所未有,甚至一度还需要美国的救济。为使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西欧国家深入推动一体化建设,并不断增加成员国,实行更大范围的经贸合作。二战后殖民主义势力从中东撤出,但英法等宗主国仍和中东各国保持千丝万缕的关系。欧共体开始利用经济手段向中东进行势力渗透,建立与中东国家的经济联系,稳定与中东国家的关系,为欧洲发展营造安全的周边环境,以保证欧洲一体化的顺利进行。塞浦路斯问题自然在欧共体的考虑范围内。欧盟希望通过与塞浦路斯两族密切接触,力促塞岛进行和平谈判,最终实现统一,而后纳入欧共体。另外欧盟企图借助经济援助,加强对该地区经济的控制,以增强欧盟与美国在中东地区相抗衡的实力,进而能在中东保持一定的有利地位。
另外,由于塞浦路斯位于西方在地中海的两个防御体系“北约南翼和中东安全网”的交叉点,所以美国视其为“不沉的航空母舰”,对其非常重视,试图将其纳入北约范围。相对于北约给塞浦路斯带来的安全,欧共体更会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给塞浦路斯带来利益。特别经济方面,会为塞岛带来更多的投资,必定会更加促进它经济的发展。
内容摘要:战略地位独特的塞浦路斯历来都是列强争夺中东的聚焦之地,独立之后因希腊族与土耳其族之间的矛盾而陷入动荡。20世纪80年代欧盟出于地缘、经济、政治的考虑,以及受到土耳其因素的影响,开始介入塞浦路斯问题的解决。针对塞浦路斯问题,欧盟在其入欧前和入欧后制定了两种不同的政策。通过分析欧盟对塞浦路斯问题政策的变化,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试图找出两者存在的关联,这对进一步考量欧盟未来在实现塞浦路斯统一上扮演的角色具有重要意义。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欧盟塞浦路斯问题政策和谈
目 录
引言 1
一、塞浦路斯问题概述 1
二、 影响欧盟对塞浦路斯问题政策的因素 3
(一)地缘关联 3
(二)经济考量 4
(三)政治动因 5
(四)土耳其因素 5
三、欧盟针对塞浦路斯问题的政策 6
(一) 入欧前的政策 6
(二)入欧后的政策 9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论欧盟与塞浦路斯问题的关系
引言
塞浦路斯位于地中海东部,毗邻欧亚非三大洲,与土耳其隔海相望,被视为通向中东的金钥匙和苏伊士运河的门户,战略地位重要,历来就是兵家争夺、列强角逐之地。塞岛由信仰希腊东正教的希腊族人和信仰伊斯兰教的土耳其族人组成,希腊族居民比重更大。近代以来,民族、宗教、习俗等存在差异的两族在建立国家政权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骚乱和武装冲突不断。自20世纪60年代独立后,塞浦路斯更是陷入动荡。此外受到来自英国、希腊、土耳其等国的干涉,塞浦路斯问题愈益复杂,最终处于分裂状态。
中东地区一直以来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塞浦路斯问题更是至今都未解决的一大难题。中东地区与欧盟利益息息相关,塞浦路斯问题是欧盟实现中东地区稳定的重要一环。因此欧盟致力于中东地区冲突的解决,多年来一直在为塞浦路斯的统一而努力。本文拟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探讨欧盟与塞浦路斯问题的关系,这有助于我们审视欧盟解决国际冲突问题的机制和作用以及塞浦路斯的未来走向。
一、塞浦路斯问题概述
所谓塞浦路斯问题,其实质就是塞浦路斯希腊族人和土耳其族人之间关于宗教、政权、社会地位等各方面的纷争与矛盾。
塞浦路斯的最早居民既非希腊族人,也非土耳其族人,而是古塞浦路斯或称土著塞浦路斯人。他们可能是来自叙利亚—巴勒斯坦沿海地区或安纳托利亚地区的雅利安人。公元前16世纪至11世纪,古希腊人逐渐大规模迁往塞浦路斯。奥斯曼土耳其人于1570年占领塞浦路斯,并于1571年留下数千名土耳其人作为殖民者定居塞浦路斯。自此塞浦路斯便形成了信仰东正教的希腊族人和信仰伊斯兰教的土耳其族人两个民族主体。19世纪初,欧洲各地相继爆发反对奥斯曼帝国专制统治的起义,1821年的希腊民族起义对塞浦路斯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免革命之火波及塞浦路斯,奥斯曼帝国于1822年对希俄斯岛上的希腊族人进行了大屠杀。这次大屠杀在希腊族人心里埋下了对奥斯曼帝国和土耳其族人仇恨的种子,成为塞浦路斯民族冲突的历史根源,更是成为希腊族人要求回归主体民族,把塞浦路斯和希腊合并的重要因素。
与此同时,奥斯曼帝国的衰落为英国向中东地区扩张提供了机会。1878年奥斯曼帝国在俄土战争中战败,被迫接受俄国提出的《圣斯蒂法诺条约》。出于对塞浦路斯战略地位的垂涎,英国以“保护”奥斯曼帝国为由,迫使奥斯曼帝国同意将塞浦路斯岛由英国占领和管理,从奥斯曼帝国手中获得对该岛的租让权。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奥斯曼帝国加入同盟国与协约国对抗,英国由此正式吞并塞浦路斯,终止塞浦路斯与奥斯曼帝国的宗主关系。1923年土耳其与协约国签订《洛桑条约》,其中第20条规定“土耳其兹承认1914年11月5日英国政府宣布兼并塞浦路斯”,这就标志着英国占领塞浦路斯的合法化。1925年3月英国又把它变成直辖殖民地。至此英国把塞浦路斯合法地收入自己囊中。20世纪20年代末,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塞岛出现人民生活困苦、民主自由受限等问题,于1931年爆发了反对英国当局殖民统治的起义。相对于希腊族的激进,土耳其族人对英国的统治异议较少,倾向于维持现状。塞岛形成希腊族、土耳其族与殖民当局鼎足而立的局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族的武装冲突不断升级。20世纪50年代,塞浦路斯的希腊族人格力瓦斯更是建立了“埃欧卡”( 希腊语,意为“全塞浦路斯战斗者组织”),主张用暴力方式争取民族解放。面对日益严峻的局势,英国当局开始对塞岛采取“分而治之”政策,制造两族之间的矛盾,以期达到长期统治的目的。1955年8月29日,英国邀请希腊和土耳其举行三国伦敦会议,讨论塞浦路斯问题。英国提出了一部“塞浦路斯新宪法”,建议成立一个由英、希、土三国组成的常设监督委员会,共同监督塞浦路斯自治政府。成立监督委员会,完全否定了塞浦路斯人民的自决权,因而引发了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迫于压力,希腊代表要求依据新宪法成立的自治政府必须向塞浦路斯人的自决过渡,从而实现真正的独立自主。但是这一要求被英土拒绝。因为立场分歧,会议陷入僵局,最后以失败告终。土耳其的介入,不仅引起希腊的不满,而且使问题更加复杂,同时也是导致塞岛问题长期不能解决的主要因素。
伦敦会议后,塞浦路斯局势进一步恶化。英国开始试图以武力迫使希腊族人屈服,宣布“埃欧卡” 组织非法,并且挑拨两族关系,试图用土耳其族来制衡希腊族。土耳其族人建立了与希腊族“埃欧卡”组织相抗衡的“火山”,来保护土耳其族人免受希腊族人的攻击。英国原本一箭双雕的如意算盘,却又因土耳其和希腊两国的介入使得塞岛的矛盾更加激化。经过不断调解和谈判,希腊、土耳其和塞浦路斯希腊族、土耳其族于1959年2月签订了《苏黎世—伦敦协定》,决定成立塞浦路斯共和国。1960年英国、希腊、土耳其和塞浦路斯两族代表共同签署了《保证条约》,条约规定英、希、土三国维护塞浦路斯的独立、领土完整和安全。同时塞、希、土三国签订《同盟条约》,规定希土两国有权在塞岛驻军。各方虽然都对条约表现出了满意的态度,但它的实质是通过牺牲塞岛两族人民的利益,实现英国、希腊、土耳其三国在塞浦路斯的利益平衡。这为后来两族人民的进一步冲突和外来干涉埋下了伏笔。
塞浦路斯共和国建立后,希、土两族的冲突频繁发生。1963年11月总统马卡里奥斯提出修改宪法,遭到土族坚决反对。12月的“赫姆斯事件”更是引发大规模武装冲突。此后,土耳其族部长和议员相继退出联合政府,自立门户。为和平解决塞浦路斯问题,国际社会和联合国不断进行斡旋,两族于1968年—1974年之间多次进行和谈,然而都以失败告终。1974年希腊军政府发动了代号为“赫米斯”的军事政变,借机推动塞浦路斯和希腊的合并。政变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土耳其政府更是根据《保证条约》,对塞浦路斯进行干涉,于7月20日凌晨实施“和平行动”计划,3.5万名土耳其军队长期驻扎在塞浦路斯北部拒不撤出。土耳其的行动使得希腊族和土耳其族从此在地域上彻底成为两个民族。同年8月在联合国和英、美的斡旋下,土耳其宣布停火,双方达成战俘遣返和人口交换等协议。自此希腊族人聚居南方,控制全国62%的领土,土耳其族人聚居北方,拥有38%的领土。两族还在南北两区间设立中立区即绿线区,由联合国部队守卫。1975年土族在北方宣布成立“土族邦”,正式形成了南北分裂的局面。1993年11月登克塔什宣布成立“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公开与南方由希腊族控制的塞浦路斯共和国对抗。
二、影响欧盟对塞浦路斯问题政策的因素
在塞浦路斯问题产生之初,欧共体成员国并不愿在这个问题上采取任何积极的行动。有些国家强调这是塞岛土希两族的内部矛盾,只需希腊和英国的干涉,还有些国家指出土耳其才是这个问题的核心,如果欧共体强加干涉,会影响其与土耳其的关系发展。此外,有些国家认为塞浦路斯问题暂时不会对地中海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构成挑战,过分干预只会适得其反,使其与相关国家的关系陷入紧张。因此在1974年前后欧共体也只是支持联合国在塞浦路斯问题上通过的相关决议,并没有针对塞岛问题单独制定政策。然而后来塞浦路斯问题的日趋严峻已远远超出欧共体所有成员国的预期,塞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威胁到了欧共体的发展,因此它开始调整其对塞浦路斯问题的政策,选择主动出击。影响欧共体制定对塞浦路斯政策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缘关联
地理环境是制约欧盟对塞浦路斯政策的重要原因。位于欧洲侧翼的塞浦路斯一直被西方国家视为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18世纪中后期欧洲产生了欧洲中心论思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针对欧洲东部地区距离远近的近东、中东和远东等词汇。中东地区历来是矛盾交汇之地,二战后该地区已发生数次战争,可以说它是欧洲乃至全世界动荡不安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地缘上来看,中东地区是欧洲的近邻,传统上被认为是被海洋隔开后的欧洲,甚至被称为“后院”。尤其是欧洲南部的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更是与中东地区的地中海沿岸紧密相连。塞浦路斯毗邻欧亚非三洲,扼地中海海上交通要道,是控制中东的门户,而近年来随着欧盟不断东扩,中东地区已成为欧洲的大周边地区。二战后塞浦路斯因国内民族冲突陷入困境,各方在解决塞岛问题上效果不佳,使该地缺乏一个可以平衡各方势力的外来力量。如果长期以往,冲突战乱将会持续升级,由此而引发的持续动荡将对整个地区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同时,欧共体在地中海东部地区有它自己的利益价值。1972年欧共体出台地中海政策,希望能与地中海共建一个和平稳定的地区,借此来维护欧洲安全,为其自身政治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安全的周边环境。塞浦路斯在欧共体地中海战略中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对于保证其政策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塞浦路斯问题的不断升级给地中海地区造成了很大的隐患,严重损害了欧盟的利益。因此塞浦路斯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保证欧盟在中东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从塞浦路斯方面来看,基于对“母国”希腊的追随,塞岛希腊族人民自然也希望可以加入欧共体,从而保障自己的安全,实现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塞浦路斯发展同欧共体的关系,必然会赢得这些利益和更有利的国际地位。
(二)经济考量
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的摧残,欧洲遭受破坏的程度前所未有,甚至一度还需要美国的救济。为使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西欧国家深入推动一体化建设,并不断增加成员国,实行更大范围的经贸合作。二战后殖民主义势力从中东撤出,但英法等宗主国仍和中东各国保持千丝万缕的关系。欧共体开始利用经济手段向中东进行势力渗透,建立与中东国家的经济联系,稳定与中东国家的关系,为欧洲发展营造安全的周边环境,以保证欧洲一体化的顺利进行。塞浦路斯问题自然在欧共体的考虑范围内。欧盟希望通过与塞浦路斯两族密切接触,力促塞岛进行和平谈判,最终实现统一,而后纳入欧共体。另外欧盟企图借助经济援助,加强对该地区经济的控制,以增强欧盟与美国在中东地区相抗衡的实力,进而能在中东保持一定的有利地位。
另外,由于塞浦路斯位于西方在地中海的两个防御体系“北约南翼和中东安全网”的交叉点,所以美国视其为“不沉的航空母舰”,对其非常重视,试图将其纳入北约范围。相对于北约给塞浦路斯带来的安全,欧共体更会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给塞浦路斯带来利益。特别经济方面,会为塞岛带来更多的投资,必定会更加促进它经济的发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lsx/19.html